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剂量依托泊苷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挽救性治疗进展期淋巴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
作者 蔡宇 杨隽 +2 位作者 姜杰玲 朱骏 王椿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50-754,共5页
背景与目的:淋巴瘤复发是进展期淋巴瘤患者的主要死因,常规化疗疗效不佳。本研究旨在评估大剂量依托泊苷(VP16)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进展期淋巴瘤的疗效。方法:40例进展期淋巴瘤患者均接受大剂量VP16 10~15 mg/(kg·d... 背景与目的:淋巴瘤复发是进展期淋巴瘤患者的主要死因,常规化疗疗效不佳。本研究旨在评估大剂量依托泊苷(VP16)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进展期淋巴瘤的疗效。方法:40例进展期淋巴瘤患者均接受大剂量VP16 10~15 mg/(kg·d)静脉滴注,持续2 d化疗,并在化疗后接受G-CSF 5~10μg/kg皮下注射,至白细胞计数〉4×109/L,采集患者干细胞并冻存于-80℃深低温冰箱中;40例患者均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VP16治疗后中位随访时间39 d(17~172 d),40例患者中12(30%)例对大剂量VP16无反应,28(70%)例有反应。自体干细胞移植后,中位随访28个月(4~66 d)。40例患者中,16(40%)例达到完全缓解,其中对VP16有反应的28例患者,15(53.6%)例达到完全缓解,4(14.3%)例部分缓解,9(32.1%)例死于疾病进展,对VP16无反应的12例患者,仅1(8.3%)例达到完全缓解。1(8.3%)例部分缓解,10(83.4%)例死于疾病进展。对VP16有反应的患者1年的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为56.7%,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为69.0%,2年EFS为52.0%,OS为63.0%。无反应的患者1年EFS为16.7%,OS为25.0%,2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剂量VP16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能使对大剂量VP16有反应的患者带来较高的EFS和OS,可作为难治性淋巴瘤患者挽救性治疗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VP16 展期淋巴瘤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ABVD和BEACOPP方案治疗进展期霍奇金淋巴瘤,孰优孰劣?
2
作者 王华庆 《循证医学》 CSCD 2014年第2期68-69,共2页
众所周知,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 HL )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在我国, HL的发病率不似欧美国家之高,但该病却是最早可被治愈的肿瘤之一,并被视为药物治疗恶性肿瘤之典范。
关键词 展期霍奇金淋巴瘤 ABVD方案 BEACOPP方案
下载PDF
儿童进展期恶性淋巴瘤15例
3
作者 柳彩凤 刘桂兰 张乐萍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53-655,共3页
目的 总结15例儿童进展期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儿童进展期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分型、预后指标及治疗。结果 儿童非何杰金淋巴瘤多以浅表淋巴结肿大和纵隔压迫为首发症状。免疫分型多为高度恶性,... 目的 总结15例儿童进展期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儿童进展期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分型、预后指标及治疗。结果 儿童非何杰金淋巴瘤多以浅表淋巴结肿大和纵隔压迫为首发症状。免疫分型多为高度恶性,以T淋巴母细胞型为主。起病时多为进展期,以化疗为主,用鞘注和大剂量抗代谢药物代替头颅放疗,全组长期无病生存率为53.3%。结论 儿童非何杰金淋巴瘤为儿童常见肿瘤,恶性度高,易复发,易早期血行转移,不同分型有不同的化疗方案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展期恶性淋巴瘤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患者血浆Frat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于晓峰 邹健 +4 位作者 冉志华 虞阳 史冬梅 张自妍 白姣姣 《胃肠病学》 2011年第9期522-525,共4页
背景:进展期T细胞淋巴瘤常见重排蛋白1(Frat1)作为Wnt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蛋白在胚胎发育、肿瘤发生等过程中发挥作用,而Wnt信号通路异常与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相关。目的:探讨活动性IBD患者血浆Frat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09... 背景:进展期T细胞淋巴瘤常见重排蛋白1(Frat1)作为Wnt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蛋白在胚胎发育、肿瘤发生等过程中发挥作用,而Wnt信号通路异常与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病相关。目的:探讨活动性IBD患者血浆Frat1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09年6月~2010年5月上海华东医院42例克罗恩病(CD)患者、55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和56名正常对照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浆Frat1水平,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Frat1水平对IBD的诊断价值,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血浆Frat1水平与临床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结果:UC患者血浆Frat1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6.55 pg/ml对17.81 pg/ml,P<0.001),CD患者血浆Fratl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95)。ROC曲线分析表明血浆Frat1水平对鉴别UC患者和正常对照者无意义(P=0.2736)。UC患者血浆Frat1水平与红细胞沉降率(P=0.5994)、C反应蛋白(P=0.4685)和Mayo评分(P=0.3663)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UC患者血浆Frat1水平降低,可能与UC的发生存在潜在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期T细胞淋巴瘤常见重排蛋白1 炎症性肠病 CROHN病 结肠炎 溃疡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