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鱼跃龙门处 金榜题名时——走进中国科举博物馆
1
作者
周延
《小雪花》
2024年第6期28-29,共2页
科举是我国古代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是古代读书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今天,我将带大家走进中国科举博物馆,了解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我国的科举制度从开创至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历时1300余年。古代读书人通常经过官员举荐或参加...
科举是我国古代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是古代读书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今天,我将带大家走进中国科举博物馆,了解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我国的科举制度从开创至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历时1300余年。古代读书人通常经过官员举荐或参加科举初步考试选拔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跃龙门
科举制度
考试
制度
考试
选拔
进士
考试
博物馆
读书人
走进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文人的壮游
2
作者
吴筱燕
《精神文明导刊》
2024年第10期53-54,共2页
对中国文人来说,游历是一种重要的修行。它关乎四海八荒的地理空间,关乎存放庶民悲欢的社会空间,关乎安放自我,更关乎积极进取。公元766年,杜甫来到气象万千的山城夔州。这一时期,杜甫的创作技艺臻于完美,写出了长诗《壮游》。在诗中,...
对中国文人来说,游历是一种重要的修行。它关乎四海八荒的地理空间,关乎存放庶民悲欢的社会空间,关乎安放自我,更关乎积极进取。公元766年,杜甫来到气象万千的山城夔州。这一时期,杜甫的创作技艺臻于完美,写出了长诗《壮游》。在诗中,杜甫忆起年轻时自己曾乘船到江南,游历美丽山水,追慕历史传说这次长达三四年的漫游后,杜甫前往洛阳参加进士考试,但没有被录取。于是,他开始了第二次漫游,这次的目的地是齐赵,也就是今天的山东与河北南部。在那里,杜甫呼朋引伴、纵歌游猎,并登临泰山,写出了著名的《望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游
中国传统文人
河北南部
地理空间
夔州
进士
考试
《望岳》
游历
原文传递
唐代科举与社会阶层流动之关系及其意义——以士族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伟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6-81,共6页
科举尤其是进士科考试为唐代士子入仕之正途,然士族凭借其在政治、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利用体制漏洞,在考试中获取远多于庶族的好处。因此进士考试一方面为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提供孔道,而另一方面亦存在时代局限。进士考试既促...
科举尤其是进士科考试为唐代士子入仕之正途,然士族凭借其在政治、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利用体制漏洞,在考试中获取远多于庶族的好处。因此进士考试一方面为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提供孔道,而另一方面亦存在时代局限。进士考试既促进了唐代士族由经学世家向文学家族的转变,也使其家族观念由重门第转向门第、科第兼重。短期来看,科举对士族家族的衰落具有延缓作用,长期而言,却对士族家族的衰亡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士
考试
社会阶层
双向流动
双重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韩愈的“拟试诗”辨析
4
作者
王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4-138,共5页
唐代以文取士,所试之文谓之“试文”,其文体主要有策、诗、赋、判等,为了与其他场合的文体相区别,故称试策、试诗、诗赋、试判等。唐代的试诗,主要应用于进士科和科目选之博学宏词考试,制举也有偶见。文人为了考试过关,除了要做相关文...
唐代以文取士,所试之文谓之“试文”,其文体主要有策、诗、赋、判等,为了与其他场合的文体相区别,故称试策、试诗、诗赋、试判等。唐代的试诗,主要应用于进士科和科目选之博学宏词考试,制举也有偶见。文人为了考试过关,除了要做相关文体的写作练习,还会针对考试,进行拟作,于是便有了“拟试诗”。拟试诗与试诗、试策一样,都属于“取士文学”的范畴①,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要讨论的,就是韩愈的拟试诗。韩愈先后四次参加进士考试,方得及第②,后来又三次参加博学宏词考试③,但其正式考试的诗作今已不存,仅留三首类似的诗作,笔者以为应是拟试诗。由于以往的论者于此不甚注意,至今仍存在某种误会,故略作辨析。不论是对于韩愈诗歌研究还是唐代取士文学研究,都是很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学宏词
试诗
诗赋
写作练习
韩愈
进士
科
试策
进士
考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宋代进士科考试的政治宣传价值分析
5
作者
魏海岩
《中原文化研究》
2016年第2期122-128,共7页
宋代进士科考试的题目和录取结果能够贯彻主考者的意志,考试本身在当时是一件重大的政治事件、社会事件,而且围绕着考试形成了一套相对发达的传播渠道。上述三种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得科举考试具备极高的政治宣传价值。对此,宋代统治阶层...
宋代进士科考试的题目和录取结果能够贯彻主考者的意志,考试本身在当时是一件重大的政治事件、社会事件,而且围绕着考试形成了一套相对发达的传播渠道。上述三种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得科举考试具备极高的政治宣传价值。对此,宋代统治阶层早有认识,并有目的地进行操控,每当有政治运动或政治斗争发生,各种势力便纷纷为垄断这一资源而展开争夺战。考试形式、考题内容、录取标准、名次排列等,都成为斗争的焦点。考场不再是单纯的人才竞技场,而是政治势力抢夺"舆论号角"的战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士
考试
宣传
传播渠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风流才子唐伯虎梦断科场舞弊案
6
作者
山柏
《公民与法(综合版)》
2022年第11期41-43,共3页
他是“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他在秀才和举人两次考试中夺得头名,就在他意气风发,准备在进士考试中再拔头筹时却天降奇祸。作为文坛奇才的唐伯虎为何会陷入科场舞弊案?这场飞来横祸会如何影响他的人生道路?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
他是“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他在秀才和举人两次考试中夺得头名,就在他意气风发,准备在进士考试中再拔头筹时却天降奇祸。作为文坛奇才的唐伯虎为何会陷入科场舞弊案?这场飞来横祸会如何影响他的人生道路?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在许多影视文学作品中,都是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形象,“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道路
唐伯虎
科场舞弊案
进士
考试
才子
才华横溢
故事
原文传递
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两次科举造就政治新星
7
作者
周渝
《国家人文历史》
2021年第3期18-23,共6页
嘉祐元年(1056),暮春三月,年19岁的青年苏轼告别母亲与乡邻,与弟弟苏辙一同跟随父亲苏洵沿蜀道北上,经大散关至关中,一路抵达京师。嘉祐二年(1057)是苏轼第一个命运转折点,在金粉之地汴梁(今河南开封),他参与人生中第一场进士考试。
关键词
苏轼
大散关
河南开封
嘉祐二年
进士
考试
原文传递
“三言二拍”中的进士考试与明代进士考试之比较
8
作者
贾峰
《教育与考试》
2011年第4期38-42,共5页
"三言二拍"中的科举考试和现实社会的科举考试,在形式与内容上是相差不大的。冯、凌二人在"三言二拍"中所表露的对科举取士的态度,和现实社会中的科举,同样有相通之处。表现在:一、个人才华高低是中进士与否的决定...
"三言二拍"中的科举考试和现实社会的科举考试,在形式与内容上是相差不大的。冯、凌二人在"三言二拍"中所表露的对科举取士的态度,和现实社会中的科举,同样有相通之处。表现在:一、个人才华高低是中进士与否的决定条件之一;二、科举制不断完善的同时,科举考试有规律可寻;三、积德行善者中进士;四、科名前定。冯、凌二人将对科举取士的态度融入拟话本中,对科举取士制度进行肯定的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科举制的担忧,同时还对士子进行了劝诫。研究"三言二拍",对研究明代社会的科举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
进士
考试
三言二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代如何选拔人才?
9
作者
周军
《新教育(海南)》
2020年第21期24-25,共2页
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延续了1300多年,它究竟是怎样的制度,当今的人们又该如何评价它的是非功过呢?3000多年前,为治理庞大的国家,选拔官员和人才成为历代中国帝王最操心的大事。...
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延续了1300多年,它究竟是怎样的制度,当今的人们又该如何评价它的是非功过呢?3000多年前,为治理庞大的国家,选拔官员和人才成为历代中国帝王最操心的大事。除世袭外,用的最多的一种方法就是举荐。然而,世袭和举荐的公正性总是不能令人信服,以致官场结党营私、贪腐舞弊之风盛行。公元7世纪初,中国历史上选拔官员的一场变革终于出现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绪三十一年
选拔人才
科举制
是非功过
进士
考试
公正性
原文传递
假如我是李贺--伯乐不常有
10
作者
刘昕月
余灿宇(指导)
《十几岁》
2023年第1期55-55,共1页
十八岁那年,我以一首《雁门太守行》获韩愈赞赏,诗名因此冠盖京华,但又有什么用呢?因为“进士”与父亲的名字“晋肃”音近,我一去参加进士考试就被人议论攻击,说我不避父亲名讳。作为李唐宗室后裔,我致仕的通道已经被堵住了。这天,我路...
十八岁那年,我以一首《雁门太守行》获韩愈赞赏,诗名因此冠盖京华,但又有什么用呢?因为“进士”与父亲的名字“晋肃”音近,我一去参加进士考试就被人议论攻击,说我不避父亲名讳。作为李唐宗室后裔,我致仕的通道已经被堵住了。这天,我路过一个又脏又臭的马厩,看到那匹孤零零的千里马。它的处境不是跟我一样吗?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士
考试
伯乐
千里马
《雁门太守行》
原文传递
韩愈的坚持
11
作者
荒沙
《保健与生活》
2023年第18期55-55,共1页
韩愈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百代文宗”的美誉。鲜为人知的是,这样一位文采飞扬的大家,科考之路却极其曲折。韩愈从15岁开始参考,前面都挺顺利。秀才、举人都是一次就考过了,取得乡贡资格后,随即开始准备进士考试。可艰难的科考之路也...
韩愈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百代文宗”的美誉。鲜为人知的是,这样一位文采飞扬的大家,科考之路却极其曲折。韩愈从15岁开始参考,前面都挺顺利。秀才、举人都是一次就考过了,取得乡贡资格后,随即开始准备进士考试。可艰难的科考之路也开始了,在接下来的进士考试中,他一连考了3次,都是名落孙山,这让他十分难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进士
考试
韩愈
文采飞扬
科考
百代文宗
原文传递
股市斋 编个故事中进士
12
作者
祁文斌
《山西老年》
2023年第8期46-46,共1页
嘉祐二年(1057年),苏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写了一篇名为《刑赏忠厚之至论》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苏轼用“皋陶杀人”的典故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他在文中写道:“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日‘杀之'三,尧日‘宥之'三。故天下畏...
嘉祐二年(1057年),苏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写了一篇名为《刑赏忠厚之至论》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苏轼用“皋陶杀人”的典故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他在文中写道:“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日‘杀之'三,尧日‘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嘉祐二年
皋陶
进士
考试
杀人
原文传递
状元·殿试·殿试卷
13
作者
平川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81-81,共1页
关键词
科举制度
科举文化
科举
考试
状元
殿试
殿试卷
进士
考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史海钩沉中的若干启示(三)
14
作者
章立早
《化工中间体导刊》
2005年第15期3-3,共1页
据有关史料记载: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二十九岁的陆游到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参加进士考试,与陆游一起参加考试的还有权倾朝野的奸相秦桧之孙秦埙。而担任这次考试的主考官是两浙转运使陈阜卿。秦桧事前示意陈阜卿将其孙秦埙列为...
据有关史料记载: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二十九岁的陆游到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参加进士考试,与陆游一起参加考试的还有权倾朝野的奸相秦桧之孙秦埙。而担任这次考试的主考官是两浙转运使陈阜卿。秦桧事前示意陈阜卿将其孙秦埙列为第一名。陈阜卿此时面对的是:一边是权相之孙,一边是才子陆游。如果将秦埙列为第一名,自己就可以升官发财,对自己前途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时期
陈阜卿
秦埙
陆游
进士
考试
公正公平制度
企业领导
选举制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独具风骨司空图
15
作者
清风慕竹
《党员生活(湖北)》
2022年第26期35-35,共1页
司空图是唐朝的官N代,祖上世代为官,这让他从小就深受诗书的熏陶,不仅令其“少有文采”,而且深深影响到他的处世风格,成为一个独具风骨的人。唐懿宗咸通十年(公元869年),33岁的司空图第一次参加进士考试。时任主考官是礼部侍郎王凝,碰...
司空图是唐朝的官N代,祖上世代为官,这让他从小就深受诗书的熏陶,不仅令其“少有文采”,而且深深影响到他的处世风格,成为一个独具风骨的人。唐懿宗咸通十年(公元869年),33岁的司空图第一次参加进士考试。时任主考官是礼部侍郎王凝,碰巧的是三年前司空图曾写过一篇《太原王公同州修堰记》赞美父母官造福百姓的修堰之功,文中的主角正是尚在地方为官的王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空图
王凝
咸通
风骨
礼部侍郎
唐懿宗
进士
考试
原文传递
进士科考试程序对公务员考录程序合理性的启示
16
作者
何程久丽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6年第12期118-120,共3页
进士科考试程序在其存在的一千三百多年中不断发展完善并形成定制,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基本上实现了规范化、系统化和制度化。目前,我国正处于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阶段,越来越注重通过考试以追求公平竞争、选贤任能,但是,我国公务员考试程...
进士科考试程序在其存在的一千三百多年中不断发展完善并形成定制,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基本上实现了规范化、系统化和制度化。目前,我国正处于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阶段,越来越注重通过考试以追求公平竞争、选贤任能,但是,我国公务员考试程序从设计到实践都存在一些问题,如考试资格条件设置不合理,考试科目与方式缺乏信度,考试录用环节缺少效度,考试法规体系不完备等。从进士科考试程序出发,来研究进士科考试程序机制在中国古代官僚的选拔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用现代的人事管理逻辑提炼科举考试程序的精华,能够对我国当代公务员考录程序的完善与创新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士
科
考试
公务员考录程序
合理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莫宣卿并非状元
被引量:
1
17
作者
浅水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86-86,共1页
关键词
广东
莫宣卿
状元
旅游资源
历史名人
科举制度
国家级
进士
考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鱼跃龙门处 金榜题名时——走进中国科举博物馆
1
作者
周延
机构
不详
出处
《小雪花》
2024年第6期28-29,共2页
文摘
科举是我国古代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是古代读书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今天,我将带大家走进中国科举博物馆,了解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我国的科举制度从开创至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历时1300余年。古代读书人通常经过官员举荐或参加科举初步考试选拔后。
关键词
鱼跃龙门
科举制度
考试
制度
考试
选拔
进士
考试
博物馆
读书人
走进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传统文人的壮游
2
作者
吴筱燕
机构
上海艺术研究中心研究部
出处
《精神文明导刊》
2024年第10期53-54,共2页
文摘
对中国文人来说,游历是一种重要的修行。它关乎四海八荒的地理空间,关乎存放庶民悲欢的社会空间,关乎安放自我,更关乎积极进取。公元766年,杜甫来到气象万千的山城夔州。这一时期,杜甫的创作技艺臻于完美,写出了长诗《壮游》。在诗中,杜甫忆起年轻时自己曾乘船到江南,游历美丽山水,追慕历史传说这次长达三四年的漫游后,杜甫前往洛阳参加进士考试,但没有被录取。于是,他开始了第二次漫游,这次的目的地是齐赵,也就是今天的山东与河北南部。在那里,杜甫呼朋引伴、纵歌游猎,并登临泰山,写出了著名的《望岳》。
关键词
壮游
中国传统文人
河北南部
地理空间
夔州
进士
考试
《望岳》
游历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唐代科举与社会阶层流动之关系及其意义——以士族为考察中心
被引量:
3
3
作者
王伟
机构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6-81,共6页
基金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研究项目"唐代京兆韦氏家族与文学研究"(项目编号:2010JK069)
陕西理工学院人才引进项目(项目编号:SLGQD0904)之阶段成果
文摘
科举尤其是进士科考试为唐代士子入仕之正途,然士族凭借其在政治、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利用体制漏洞,在考试中获取远多于庶族的好处。因此进士考试一方面为社会阶层间的流动提供孔道,而另一方面亦存在时代局限。进士考试既促进了唐代士族由经学世家向文学家族的转变,也使其家族观念由重门第转向门第、科第兼重。短期来看,科举对士族家族的衰落具有延缓作用,长期而言,却对士族家族的衰亡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关键词
进士
考试
社会阶层
双向流动
双重影响
分类号
K24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韩愈的“拟试诗”辨析
4
作者
王娟
机构
上海大学文学院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4-138,共5页
基金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唐代文学制度与国家文明研究》(18JZD016)阶段性成果
文摘
唐代以文取士,所试之文谓之“试文”,其文体主要有策、诗、赋、判等,为了与其他场合的文体相区别,故称试策、试诗、诗赋、试判等。唐代的试诗,主要应用于进士科和科目选之博学宏词考试,制举也有偶见。文人为了考试过关,除了要做相关文体的写作练习,还会针对考试,进行拟作,于是便有了“拟试诗”。拟试诗与试诗、试策一样,都属于“取士文学”的范畴①,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要讨论的,就是韩愈的拟试诗。韩愈先后四次参加进士考试,方得及第②,后来又三次参加博学宏词考试③,但其正式考试的诗作今已不存,仅留三首类似的诗作,笔者以为应是拟试诗。由于以往的论者于此不甚注意,至今仍存在某种误会,故略作辨析。不论是对于韩愈诗歌研究还是唐代取士文学研究,都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
博学宏词
试诗
诗赋
写作练习
韩愈
进士
科
试策
进士
考试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宋代进士科考试的政治宣传价值分析
5
作者
魏海岩
机构
辽宁大学新闻学院
出处
《中原文化研究》
2016年第2期122-128,共7页
基金
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宋代改革宣传研究"(12YJC860038)阶段性成果
文摘
宋代进士科考试的题目和录取结果能够贯彻主考者的意志,考试本身在当时是一件重大的政治事件、社会事件,而且围绕着考试形成了一套相对发达的传播渠道。上述三种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得科举考试具备极高的政治宣传价值。对此,宋代统治阶层早有认识,并有目的地进行操控,每当有政治运动或政治斗争发生,各种势力便纷纷为垄断这一资源而展开争夺战。考试形式、考题内容、录取标准、名次排列等,都成为斗争的焦点。考场不再是单纯的人才竞技场,而是政治势力抢夺"舆论号角"的战场。
关键词
进士
考试
宣传
传播渠道
Keywords
imperial examination
propaganda
communication channel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风流才子唐伯虎梦断科场舞弊案
6
作者
山柏
机构
不详
出处
《公民与法(综合版)》
2022年第11期41-43,共3页
文摘
他是“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他在秀才和举人两次考试中夺得头名,就在他意气风发,准备在进士考试中再拔头筹时却天降奇祸。作为文坛奇才的唐伯虎为何会陷入科场舞弊案?这场飞来横祸会如何影响他的人生道路?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伯虎,在许多影视文学作品中,都是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的形象,“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关键词
人生道路
唐伯虎
科场舞弊案
进士
考试
才子
才华横溢
故事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两次科举造就政治新星
7
作者
周渝
机构
不详
出处
《国家人文历史》
2021年第3期18-23,共6页
文摘
嘉祐元年(1056),暮春三月,年19岁的青年苏轼告别母亲与乡邻,与弟弟苏辙一同跟随父亲苏洵沿蜀道北上,经大散关至关中,一路抵达京师。嘉祐二年(1057)是苏轼第一个命运转折点,在金粉之地汴梁(今河南开封),他参与人生中第一场进士考试。
关键词
苏轼
大散关
河南开封
嘉祐二年
进士
考试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三言二拍”中的进士考试与明代进士考试之比较
8
作者
贾峰
机构
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教育与考试》
2011年第4期38-42,共5页
文摘
"三言二拍"中的科举考试和现实社会的科举考试,在形式与内容上是相差不大的。冯、凌二人在"三言二拍"中所表露的对科举取士的态度,和现实社会中的科举,同样有相通之处。表现在:一、个人才华高低是中进士与否的决定条件之一;二、科举制不断完善的同时,科举考试有规律可寻;三、积德行善者中进士;四、科名前定。冯、凌二人将对科举取士的态度融入拟话本中,对科举取士制度进行肯定的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对科举制的担忧,同时还对士子进行了劝诫。研究"三言二拍",对研究明代社会的科举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科举
进士
考试
三言二拍
Keywords
imperial examination, "Jin Shi"examination, SanYan and ErPai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代如何选拔人才?
9
作者
周军
机构
不详
出处
《新教育(海南)》
2020年第21期24-25,共2页
文摘
科举制从隋朝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延续了1300多年,它究竟是怎样的制度,当今的人们又该如何评价它的是非功过呢?3000多年前,为治理庞大的国家,选拔官员和人才成为历代中国帝王最操心的大事。除世袭外,用的最多的一种方法就是举荐。然而,世袭和举荐的公正性总是不能令人信服,以致官场结党营私、贪腐舞弊之风盛行。公元7世纪初,中国历史上选拔官员的一场变革终于出现了。
关键词
光绪三十一年
选拔人才
科举制
是非功过
进士
考试
公正性
分类号
D691.3 [政治法律—政治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假如我是李贺--伯乐不常有
10
作者
刘昕月
余灿宇(指导)
机构
株洲市第二中学附属小学
不详
出处
《十几岁》
2023年第1期55-55,共1页
文摘
十八岁那年,我以一首《雁门太守行》获韩愈赞赏,诗名因此冠盖京华,但又有什么用呢?因为“进士”与父亲的名字“晋肃”音近,我一去参加进士考试就被人议论攻击,说我不避父亲名讳。作为李唐宗室后裔,我致仕的通道已经被堵住了。这天,我路过一个又脏又臭的马厩,看到那匹孤零零的千里马。它的处境不是跟我一样吗?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啊!
关键词
进士
考试
伯乐
千里马
《雁门太守行》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韩愈的坚持
11
作者
荒沙
机构
不详
出处
《保健与生活》
2023年第18期55-55,共1页
文摘
韩愈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有“百代文宗”的美誉。鲜为人知的是,这样一位文采飞扬的大家,科考之路却极其曲折。韩愈从15岁开始参考,前面都挺顺利。秀才、举人都是一次就考过了,取得乡贡资格后,随即开始准备进士考试。可艰难的科考之路也开始了,在接下来的进士考试中,他一连考了3次,都是名落孙山,这让他十分难过。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
进士
考试
韩愈
文采飞扬
科考
百代文宗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股市斋 编个故事中进士
12
作者
祁文斌
机构
不详
出处
《山西老年》
2023年第8期46-46,共1页
文摘
嘉祐二年(1057年),苏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写了一篇名为《刑赏忠厚之至论》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苏轼用“皋陶杀人”的典故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他在文中写道:“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日‘杀之'三,尧日‘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关键词
苏轼
嘉祐二年
皋陶
进士
考试
杀人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状元·殿试·殿试卷
13
作者
平川
出处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81-81,共1页
关键词
科举制度
科举文化
科举
考试
状元
殿试
殿试卷
进士
考试
分类号
D691.3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史海钩沉中的若干启示(三)
14
作者
章立早
机构
厦门教育学院
出处
《化工中间体导刊》
2005年第15期3-3,共1页
文摘
据有关史料记载: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三年,二十九岁的陆游到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参加进士考试,与陆游一起参加考试的还有权倾朝野的奸相秦桧之孙秦埙。而担任这次考试的主考官是两浙转运使陈阜卿。秦桧事前示意陈阜卿将其孙秦埙列为第一名。陈阜卿此时面对的是:一边是权相之孙,一边是才子陆游。如果将秦埙列为第一名,自己就可以升官发财,对自己前途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关键词
南宋时期
陈阜卿
秦埙
陆游
进士
考试
公正公平制度
企业领导
选举制度
分类号
F272.9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D691.3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独具风骨司空图
15
作者
清风慕竹
机构
不详
出处
《党员生活(湖北)》
2022年第26期35-35,共1页
文摘
司空图是唐朝的官N代,祖上世代为官,这让他从小就深受诗书的熏陶,不仅令其“少有文采”,而且深深影响到他的处世风格,成为一个独具风骨的人。唐懿宗咸通十年(公元869年),33岁的司空图第一次参加进士考试。时任主考官是礼部侍郎王凝,碰巧的是三年前司空图曾写过一篇《太原王公同州修堰记》赞美父母官造福百姓的修堰之功,文中的主角正是尚在地方为官的王凝。
关键词
司空图
王凝
咸通
风骨
礼部侍郎
唐懿宗
进士
考试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进士科考试程序对公务员考录程序合理性的启示
16
作者
何程久丽
机构
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出处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6年第12期118-120,共3页
基金
黑龙江大学2016年研究生创新科研基金项目(YJSCX2016-155HLJU)
文摘
进士科考试程序在其存在的一千三百多年中不断发展完善并形成定制,具备一定的合理性,基本上实现了规范化、系统化和制度化。目前,我国正处于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阶段,越来越注重通过考试以追求公平竞争、选贤任能,但是,我国公务员考试程序从设计到实践都存在一些问题,如考试资格条件设置不合理,考试科目与方式缺乏信度,考试录用环节缺少效度,考试法规体系不完备等。从进士科考试程序出发,来研究进士科考试程序机制在中国古代官僚的选拔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用现代的人事管理逻辑提炼科举考试程序的精华,能够对我国当代公务员考录程序的完善与创新提供启示。
关键词
进士
科
考试
公务员考录程序
合理性
分类号
D691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莫宣卿并非状元
被引量:
1
17
作者
浅水
出处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86-86,共1页
关键词
广东
莫宣卿
状元
旅游资源
历史名人
科举制度
国家级
进士
考试
分类号
D691.3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鱼跃龙门处 金榜题名时——走进中国科举博物馆
周延
《小雪花》
2024
0
原文传递
2
中国传统文人的壮游
吴筱燕
《精神文明导刊》
2024
0
原文传递
3
唐代科举与社会阶层流动之关系及其意义——以士族为考察中心
王伟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韩愈的“拟试诗”辨析
王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宋代进士科考试的政治宣传价值分析
魏海岩
《中原文化研究》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风流才子唐伯虎梦断科场舞弊案
山柏
《公民与法(综合版)》
2022
0
原文传递
7
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两次科举造就政治新星
周渝
《国家人文历史》
2021
0
原文传递
8
“三言二拍”中的进士考试与明代进士考试之比较
贾峰
《教育与考试》
201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古代如何选拔人才?
周军
《新教育(海南)》
2020
0
原文传递
10
假如我是李贺--伯乐不常有
刘昕月
余灿宇(指导)
《十几岁》
2023
0
原文传递
11
韩愈的坚持
荒沙
《保健与生活》
2023
0
原文传递
12
股市斋 编个故事中进士
祁文斌
《山西老年》
2023
0
原文传递
13
状元·殿试·殿试卷
平川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史海钩沉中的若干启示(三)
章立早
《化工中间体导刊》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独具风骨司空图
清风慕竹
《党员生活(湖北)》
2022
0
原文传递
16
进士科考试程序对公务员考录程序合理性的启示
何程久丽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莫宣卿并非状元
浅水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