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增量成本控制的近零碳居住社区降碳技术实施优先级研究
1
作者
刘常平
翟乃鑫
+1 位作者
张时聪
刘志坚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9-67,共9页
居住社区作为人类生活、活动的基本单元,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本研究以低碳、近零碳居住社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不同容积率下的基准社区模型,分析确定基准社区建筑、交通、废弃物、给排水和社区照明的碳排放占比...
居住社区作为人类生活、活动的基本单元,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本研究以低碳、近零碳居住社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不同容积率下的基准社区模型,分析确定基准社区建筑、交通、废弃物、给排水和社区照明的碳排放占比,并对各项低碳技术降碳潜力与经济性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各气候区居住社区低碳技术实施优先级。研究结果显示,严寒、寒冷气候区总体降碳技术实施优先级为废弃物处理、围护结构节能、能源系统优化、光伏系统铺设、照明节能;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气候区为废弃物处理、建筑遮阳、光伏系统铺设、能源系统优化、照明节能;温和气候区为废弃物处理、光伏、照明节能。在不同气候区、不同社区容积率情况下,社区可实现降碳50%~80%,严寒、寒冷气候区近零碳社区单位建筑面积增量成本约700~900元,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气候区约300~500元,温和气候区约150~250元。随着容积率增大,夏热冬冷及夏热冬暖气候区成本增加,严寒、寒冷及温和气候区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
零
碳
居住
社区
降
碳
技术
增量成本
技术实施优先级
原文传递
题名
基于增量成本控制的近零碳居住社区降碳技术实施优先级研究
1
作者
刘常平
翟乃鑫
张时聪
刘志坚
机构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
华北电力大学
出处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9-67,共9页
基金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青年科研基金“基于碳排放总量控制的零碳社区关键技术指标与增量成本研究”(2022010933103002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研究开发项目“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应用情景下近零能耗社区能源系统规划研究”(K20220997)。
文摘
居住社区作为人类生活、活动的基本单元,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本研究以低碳、近零碳居住社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不同容积率下的基准社区模型,分析确定基准社区建筑、交通、废弃物、给排水和社区照明的碳排放占比,并对各项低碳技术降碳潜力与经济性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各气候区居住社区低碳技术实施优先级。研究结果显示,严寒、寒冷气候区总体降碳技术实施优先级为废弃物处理、围护结构节能、能源系统优化、光伏系统铺设、照明节能;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气候区为废弃物处理、建筑遮阳、光伏系统铺设、能源系统优化、照明节能;温和气候区为废弃物处理、光伏、照明节能。在不同气候区、不同社区容积率情况下,社区可实现降碳50%~80%,严寒、寒冷气候区近零碳社区单位建筑面积增量成本约700~900元,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气候区约300~500元,温和气候区约150~250元。随着容积率增大,夏热冬冷及夏热冬暖气候区成本增加,严寒、寒冷及温和气候区基本不变。
关键词
近
零
碳
居住
社区
降
碳
技术
增量成本
技术实施优先级
Keywords
nearly zero carbon residential community
carbon reduction technology
incremental cost
technical implementation priority
分类号
TU831 [建筑科学—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TU111.19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增量成本控制的近零碳居住社区降碳技术实施优先级研究
刘常平
翟乃鑫
张时聪
刘志坚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