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技术在甲状腺肿瘤手术中辅助识别甲状旁腺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志达 郗洪庆 +4 位作者 刘培发 苗欣 王冰 万政 田文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82-885,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NIRAF)技术在甲状腺肿瘤手术中辅助识别甲状旁腺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20-04-01—2020-10-20应用NIRAF技术实施甲状腺肿瘤手术的53例病例临床资料,设为辅助组。... 目的探讨分析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NIRAF)技术在甲状腺肿瘤手术中辅助识别甲状旁腺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20-04-01—2020-10-20应用NIRAF技术实施甲状腺肿瘤手术的53例病例临床资料,设为辅助组。同时对同中心同期完成的甲状腺肿瘤手术病例资料经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选取53例作为对照组,与辅助组进行匹配。对比分析两组术后甲状旁腺保护情况。结果辅助组术中识别确切甲状旁腺数目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组术后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和血清钙离子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双侧甲状腺切除的病例中,辅助组术后PTH水平和血清钙离子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甲状腺切除后标本观察证实,补救2枚遗漏甲状旁腺,予以重新种植。结论 NIRAF技术能够有效辅助识别甲状旁腺,进而提示外科医生对其有效保护,起到功能保护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 甲状腺肿瘤 甲状旁腺 功能保护
原文传递
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在甲状腺癌手术中原位保留甲状旁腺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黄俊伟 郭伟 +3 位作者 张洋 房居高 黄志刚 钟琦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482-1487,共6页
目的探讨近红外甲状旁腺自体荧光显像技术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6-25-2020-09-2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行初次手术治疗的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按照手术范围(单侧或双侧)配对后,接受近红外自体荧光显... 目的探讨近红外甲状旁腺自体荧光显像技术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6-25-2020-09-2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行初次手术治疗的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按照手术范围(单侧或双侧)配对后,接受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辅助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25例患者为试验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术中甲状旁腺的识别情况、术后血钙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变化。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包括单侧腺叶切除及单侧中央区淋巴结清除16例,甲状腺全切及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除9例。2组寻找到的甲状旁腺数目平均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22,P=0.470。试验组术后暂时性低血钙发生率(24%)低于对照组(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28,P=0.136。试验组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激素减退发生率(8%)低于对照组(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58,P=0.384;试验组甲状旁腺移植率为3.2%(2枚),对照组为22.0%(10枚),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49,P=0.002。结论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技术能在手术中辅助识别甲状旁腺的位置,更容易原位保留血运良好的甲状旁腺,减少自体移植的比例及术后低血钙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旁腺 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 低钙血症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原文传递
围手术期甲状旁腺功能保护 被引量:2
3
作者 田文 姚京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2-16,共5页
围手术期甲状旁腺功能保护是甲状腺手术的焦点和难点,也是外科医生必须重视的问题。可分为术前管理、术中管理和术后管理三个阶段。术前管理主要是评估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功能,发现功能异常时及时有效调整治疗方案;术中管理分为手术中甲... 围手术期甲状旁腺功能保护是甲状腺手术的焦点和难点,也是外科医生必须重视的问题。可分为术前管理、术中管理和术后管理三个阶段。术前管理主要是评估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功能,发现功能异常时及时有效调整治疗方案;术中管理分为手术中甲状旁腺辨识和保护、甲状旁腺血运评估及保护等;术后管理则为术后甲状旁腺功能评估、有效的治疗及随访;这其中术中管理是重点。熟悉解剖结构是甲状旁腺功能保护的基础,肉眼识别是基本技能,其次通过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应用精细化被膜解剖技术,避免能量器械对甲状旁腺和滋养血管的副损伤,最后适时使用自体移植技术。使用显影技术或显像技术等辅助手段可帮助术前精准定位甲状旁腺并评估其血运情况。对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因其病变腺体的不唯一性和位置的不确定性,术前定位更加重要,治疗目的是切除病变甲状旁腺并保护正常甲状旁腺组织。为了规范围手术期甲状旁腺的功能保护,国内指南和专家共识提出了甲状旁腺保护的"1+X"基本原则和"1+X+1"总策略,指导帮助降低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损伤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 围手术期 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
原文传递
甲状旁腺自体荧光显像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郭飞跃 耿胜杰 张静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97-401,共5页
甲状旁腺误切和(或)血运受损是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因此甲状腺或甲状旁腺术中如何精准识别和原位保留甲状旁腺已成为困扰内分泌外科医生的难题之一。近年来,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技术因其简单安全、准确实时、不使用对比剂、非侵... 甲状旁腺误切和(或)血运受损是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因此甲状腺或甲状旁腺术中如何精准识别和原位保留甲状旁腺已成为困扰内分泌外科医生的难题之一。近年来,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技术因其简单安全、准确实时、不使用对比剂、非侵入性等特点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外科医生的关注。目前国内关于此技术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就近年来甲状旁腺自体荧光显像技术的发展史、临床应用和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甲状旁腺 术中旁腺定位 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
原文传递
自体荧光基点光谱分析联合免疫胶体金技术在继发性甲旁亢术中识别异位微型旁腺的临床探索
5
作者 彭琨 陈宏存 +2 位作者 姚宝忠 宋伟涛 李良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4期275-282,共8页
目的研究近红外自体荧光基点光谱分析(near-infrared autofluorescence point-spectral analysis,NIAPSA)联合免疫胶体金技术(immune colloidal gold technique,ICGT)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SHPT)术中识... 目的研究近红外自体荧光基点光谱分析(near-infrared autofluorescence point-spectral analysis,NIAPSA)联合免疫胶体金技术(immune colloidal gold technique,ICGT)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SHPT)术中识别异位微型旁腺组织并指导手术切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手术治疗的34例SHPT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于双侧颈中央区使用NIAPSA探测分析,结合肉眼辨认后以注射器针头穿刺取洗脱稀释液行ICGT检测。联合检测为阴性者仅全切正常解剖位置腺体,阳性者加行阳性侧颈中央区纤维脂肪组织廓清术。分析联合检测的识别效果、相关生化指标、术后临床症状转归、甲状腺功能与骨代谢情况。结果本组34例手术均成功,其中经NIAPSA联合ICGT检测后行甲状旁腺廓清术(clean parathyroidectomy,CPTX)8例,仅行甲状旁腺全切术(total parathyroidectomy,TPTX)26例;共切除甲状旁腺143枚,其中正常位置134枚(显著增生),异位9枚(4枚轻度增生,5枚未见明显增生)。本组颈中央区纤维脂肪组织内NIAPSA探测阳性共10例12处,联合ICGT识别阳性病例8例共9份样本,联合检测阳性的廓清样本经术后病理证实均为异位旁腺。NIAPSA阳性样本预测值为75.0%,阳性病例预测值为80.0%,NIAPSA联合ICGT阳性预测值为100%。术前、术后1 d、3 d、术后1周及1月、3月、6月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血钙、血磷、钙磷乘积(calcium-phosphorus product,CP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PTH、血钙、血磷及CPP术后各时段均较术前明显改善,ALP自术后1周始至术后6月较术前改善(P<0.05)。PTH、血钙和CPP于术后1 d降至最低,血磷于术后1月降至最低,此后逐渐升高趋于正常;ALP自围术期开始向中远期缓慢降低。术后患者关节骨痛、皮肤瘙痒、肌无力症状明显改善,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术后各时间段有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异位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激素 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 基点光谱分析 免疫胶体金层析法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的卷积神经网络在甲状旁腺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何雨蓉 李祖飞 +5 位作者 钟琦 王元 王哓艳 黄俊伟 黄志刚 房居高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0期3193-3198,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的卷积神经网络(CNN)自动识别甲状旁腺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的83例患者临床资料,收集其术中甲状旁腺... 目的探讨基于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的卷积神经网络(CNN)自动识别甲状旁腺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的83例患者临床资料,收集其术中甲状旁腺自体荧光图像共725幅,同时收集其中10例患者术区的非甲状旁腺荧光显像视频,截取非甲状旁腺荧光图像共928幅。将甲状旁腺及非甲状旁腺的荧光图像直接作为深度学习的输入特征,构建用于自动识别甲状旁腺的ResNet 34、VGGNet 16及GoogleNet模型。通过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精确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不同模型识别甲状旁腺的能力。另外,采集2022年3至5月行甲状腺手术13例患者的甲状旁腺荧光图像30幅,非甲状旁腺荧光图像35幅,对表现最好的CNN模型进行前瞻性测试。结果83例患者中,男25例,女58例,年龄(46.7±12.4)岁。在二分类(甲状旁腺、非甲状旁腺)中,ResNet 34模型在不同的CNN模型中表现最好,识别甲状旁腺的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及精确率分别为97.6%、96.3%、99.3%及95.5%,AUC达到0.978(95%CI:0.956~0.991)。前瞻性测试中ResNet 34模型预测准确率达到93.8%,AUC为0.938(95%CI:0.853~0.984)。结论基于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的深度CNN在自动识别甲状旁腺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用于辅助甲状腺癌手术中甲状旁腺的识别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甲状旁腺 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 深度学习
原文传递
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技术在甲状腺再手术中识别甲状旁腺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杨盛州 颜志伟 +1 位作者 张宇 彭丽颖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第9期1492-1494,共3页
目的:探究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技术(NIRAF)在甲状腺再次手术中识别甲状旁腺的作用。方法:以2019年11月4日—2021年10月20日我院外一科收治的11例再次甲状腺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肉眼识别及NIRAF探测甲状旁腺,对可疑甲状旁腺组织采... 目的:探究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技术(NIRAF)在甲状腺再次手术中识别甲状旁腺的作用。方法:以2019年11月4日—2021年10月20日我院外一科收治的11例再次甲状腺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肉眼识别及NIRAF探测甲状旁腺,对可疑甲状旁腺组织采用组织穿刺洗脱液中的甲状旁腺激素(PTH)浓度证实,比较两种识别方法的检出率、准确率,患者手术前后的PTH及钙离子(Ca^(2+))浓度。结果:11例患者术中甲状旁腺肉眼识别14枚,NIRAF识别20枚,术中实际确认甲状旁腺18枚,合并可疑甲状旁腺组织术后最终确认甲状旁腺21枚,肉眼检出率为66.67%,准确率为100.00%;NIRAF检出率为95.24%,准确率为85.71%;NIRAF检出率高于肉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两种识别方法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9);患者手术前后PTH、Ca^(2+)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低钙临床表现。结论:NIRAF探测甲状旁腺在再次甲状腺手术取得良好的效果,极大改善医师对甲状旁腺的识别能力,有助于减少手术副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 甲状腺 甲状旁腺 甲状旁腺激素
下载PDF
基于探针式甲状旁腺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万政 徐波 +9 位作者 杨晓冬 蔡文松 吴高松 李晨 张淋淋 苗欣 姚京 王冰 冯键华 田文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404-409,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探针式甲状旁腺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技术(near-infrared autofluorescence imaging,NIRAF)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3年5月4日至2023年5月26日符合收治条件的甲状腺癌患者共71例,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 目的探讨基于探针式甲状旁腺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技术(near-infrared autofluorescence imaging,NIRAF)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3年5月4日至2023年5月26日符合收治条件的甲状腺癌患者共71例,其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医学部甲状腺(疝)外科甲状腺癌人组42例,女29例,男13例,中位年龄41岁,范围21~76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甲状腺外科甲状腺癌人组29例,女22例,男7例,中位年龄42.5岁,范围24~72岁。随访周期1个月。结果肉眼识别可疑甲状旁腺组织196枚,基于探针式NIRAF技术识别可疑甲状旁腺组织207枚,肉眼识别甲状旁腺组织的灵敏度84.86%、特异度56%、准确度81.89%,探针式NIRAF技术识别甲状旁腺组织的灵敏度92.66%、特异度80.00%、准确度90.53%,优于肉眼识别,与免疫胶体金试验或术中冰冻病理结果有较好符合率(Kappa=0.61,P<0.001)。结论基于探针式NIRAF技术对甲状旁腺组织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 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 货免疫胶体金试验 甲状腺癌
原文传递
NIRAF技术辅助识别甲状旁腺的有效性及对术后甲状旁腺保护和甲状旁腺激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旭 王换芳 +3 位作者 赵风志 陈永利 高晓明 陈荣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3年第4期476-482,共7页
目的 探讨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NIRAF)技术辅助识别甲状旁腺的有效性及对术后甲状旁腺保护和甲状旁腺激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在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2例甲状腺癌患者,其中男性95例,女性27例... 目的 探讨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NIRAF)技术辅助识别甲状旁腺的有效性及对术后甲状旁腺保护和甲状旁腺激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在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2例甲状腺癌患者,其中男性95例,女性27例;年龄39~51岁,平均年龄45.23岁;病理类型,乳头状癌105例,滤泡性腺瘤17例;单侧切除术46例,双侧切除术7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甲状腺癌手术,研究组患者在NIRAF技术辅助下行甲状腺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甲状旁腺识别率、围术期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甲状腺功能、血钙、甲状旁腺激素(PTH)、免疫功能和并发症等参数。结果 研究组患者伤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和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出现感染、发音困难和声音嘶哑等并发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研究组患者术后低血钙和PTH减退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22.95%vs 44.26%,6.56%vs 19.67%。P=0.013、0.032)。术后7 d两组患者CD3^(+)CD4^(+)和CD4^(+)/CD8^(+)水平明显提高,两组患者CD3^(+)CD8^(+)水平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CD3^(+)CD4^(+)和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3.83±4.59 vs 40.23±3.78,1.93±0.21 vs 1.73±0.13。P=0.000、0.000),研究组患者CD3^(+)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22.61±2.31 vs 23.81±2.62。P=0.008)。术后7 d两组患者血钙和PTH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血钙和PTH明显高于对照组(2.26±0.18 vs 2.15±0.25,36.98±5.16 vs 27.28±4.99。P=0.000、0.000)。研究组患者甲状腺被膜解剖前检出率为56.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19%(P=0.000);研究组患者甲状旁腺总检出率和总体准确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NIRAF技术辅助识别甲状旁腺组织,可有效提高甲状腺被膜解剖前检出率,减小血钙和PTH减退幅度,增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技术 甲状腺癌 甲状旁腺 临床疗效 甲状旁腺激素
下载PDF
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技术辅助腔镜甲状腺手术对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峰 孙梦喆 孙盛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3期1394-1398,共5页
目的 探讨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技术辅助腔镜甲状腺手术对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应用的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将采用传统开放... 目的 探讨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技术辅助腔镜甲状腺手术对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应用的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将采用传统开放手术的4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45例采用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技术辅助的腔镜甲状腺手术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术后疼痛程度、美观度与满意度,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所有患者进行3年随访,比较术后甲状腺肿瘤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72.27±12.82) min、(15.31±3.27) mL、(16.01±2.51) cm、(8.46±1.37) d,均低于对照组[(87.25±13.12) min、(23.27±5.18) mL、(77.31±12.51) cm、(9.36±2.68)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CRP、TNF-α水平均较手术前升高,IL-2水平均较手术前降低,观察组CRP、TNF-α水平分别为(161.12±16.12)μg/mL、(13.63±2.52) mg/L,均低于对照组[(196.21±13.93)μg/mL、(15.68±3.12) mg/L],IL-2水平为(3.02±1.25)μg/L,高于对照组[(2.32±0.32)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SAS、VAS评分分别为(12.53±3.15)、(3.27±0.77)分,均低于对照组[(19.58±3.84)、(4.17±1.31)分],满意度评分为(7.68±1.63)分,高于对照组[(5.58±1.2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3年总复发率为13.33%,低于对照组(3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采取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技术辅助腔镜甲状腺手术能够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自体荧光显像技术 腔镜甲状腺手术 甲状腺良性肿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