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晶硅锗薄膜作为近红外光吸收层在硅基薄膜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曹宇 薛磊 +3 位作者 周静 王义军 倪牮 张建军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209-216,共8页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了具有一定晶化率不同Ge含量的氢化微晶硅锗(μcSi1-xGex:H)薄膜.通过Ⅹ射线荧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谱、傅里叶红外谱、吸收系数谱和电导率的测试,表征了μc-Si_(1-x)Ge_x:H的材料微结构... 采用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了具有一定晶化率不同Ge含量的氢化微晶硅锗(μcSi1-xGex:H)薄膜.通过Ⅹ射线荧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谱、傅里叶红外谱、吸收系数谱和电导率的测试,表征了μc-Si_(1-x)Ge_x:H的材料微结构随Ge含量的演变.研究表明:提高Ge含量可以增强μc-Si_(1-x)Ge_x:H薄膜的吸收系数.将其应用到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的本征层中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J_(sc)).特别是在电池厚度较薄或陷光不充分的情况下,长波响应的提高会更为显著.应用ZnO衬底后,在Ge含量分别为9%和27%时,μc-Si_(1-x)Ge_x:H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均超过了7%.最后,将μc-Si_(1-x)Ge_x:H太阳电池应用在双结叠层太阳电池的底电池中,发现μc-Si_(0.73)Ge_(0.27):H底电池在厚度为800 nm时即可得到比1700 nm厚微晶硅(μc-Si:H)底电池更高的长波响应.以上结果体现μc-Si_(1-x)Ge_x:H太阳电池作为高效近红外光吸收层,在硅基薄膜太阳电池中应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化微晶硅锗 近红外响应 硅基薄膜太阳电池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
下载PDF
纳米Fe_(3)O_(4)改性热可逆聚氨酯的多重响应自修复行为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双龙 叶姣凤 +3 位作者 熊作辰 左洋 张钧翔 冯利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21-128,共8页
通过将Fe_(3)O_(4)纳米粒子引入基于Diels-Alder反应的热可逆聚氨酯,制备了一种具有热、近红外光、微波等多重响应行为的自修复聚氨酯材料。研究发现,纳米Fe_(3)O_(4)的引入未对聚氨酯的结构和热可逆性产生明显影响,相反显著改善了热可... 通过将Fe_(3)O_(4)纳米粒子引入基于Diels-Alder反应的热可逆聚氨酯,制备了一种具有热、近红外光、微波等多重响应行为的自修复聚氨酯材料。研究发现,纳米Fe_(3)O_(4)的引入未对聚氨酯的结构和热可逆性产生明显影响,相反显著改善了热可逆聚氨酯的力学性能和自修复性能。当Fe_(3)O_(4)纳米粒子的质量分数为0.3%时,获得的聚氨酯的力学性能最优。同时,纳米Fe_(3)O_(4)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热可逆聚氨酯的修复效率,并赋予热可逆聚氨酯既可通过热处理实现损伤的自修复,也可通过近红外光激发实现损伤的自修复。而且,相对于热修复,近红外光修复具有更快的修复速率和更高的修复效率,并且可实现材料的多次重复修复。这些研究对实现材料的多重响应自修复和回收再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Fe_(3)O_(4) 热可逆聚氨酯 自修复 近红外响应
下载PDF
近红外响应型盐酸青藤碱贮库微针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景雁 张艳菊 +5 位作者 张欢 赵文文 刘宗洋 王海伦 梅冬 吴清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4919-4926,共8页
该文拟设计并制备近红外响应型盐酸青藤碱贮库微针,通过对其机械力学性质及体外释放特征的表征,以评价该类型微针提高载药量和经皮吸收的可行性。选择盐酸青藤碱为模型药物,以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MPEG-PCL)和吲哚菁绿(... 该文拟设计并制备近红外响应型盐酸青藤碱贮库微针,通过对其机械力学性质及体外释放特征的表征,以评价该类型微针提高载药量和经皮吸收的可行性。选择盐酸青藤碱为模型药物,以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MPEG-PCL)和吲哚菁绿(ICG)为两亲性嵌段共聚物和光诱导剂,制备近红外响应型纳米粒,并基于气泡微针(bubble microneedle)制备原理,设计并制备近红外响应型盐酸青藤碱贮库微针;通过测定微针形态、长度、力学性能、皮肤刺入特征等表征近红外响应型盐酸青藤碱贮库微针制剂特征,同时,采用体外释放试验评价贮库式微针的释药性能。结果显示,所制备的盐酸青藤碱微针呈圆锥形,暴露针尖高度约650μm,每平方厘米可容纳约0.5 mg药物,且该类型微针机械力学性能和皮肤刺入能力良好,体外释放实验显示,该微针24 h单位面积累积释放量和释放率分别为825.61μg·cm^(-2)和74.3%,其释放动力学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该研究初步证明贮库式微针可有效提高微针的载药量,且机械性能和释放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青藤碱 经皮吸收 微针 近红外响应 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己内酯嵌段共聚物
原文传递
近红外响应性可复写光子凝胶的构筑与性能调控 被引量:2
4
作者 肖鑫 张菱素 +3 位作者 施冬健 李小杰 东为富 陈明清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33-941,共9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以聚苯乙烯光子晶体为模板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光子凝胶,引入不同长径比的金纳米棒赋予凝胶近红外致变色能力.响应时间及变色性能随凝胶中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含量变化,其含量为30%时凝胶结构色变化... 设计合成了一种以聚苯乙烯光子晶体为模板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光子凝胶,引入不同长径比的金纳米棒赋予凝胶近红外致变色能力.响应时间及变色性能随凝胶中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含量变化,其含量为30%时凝胶结构色变化达到峰值(34 nm).通过改变聚苯乙烯微球直径可以调控光子凝胶变色范围,颜色变化可覆盖从红色到蓝色.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包覆可制得近红外响应性器件,在近红外光照射下区域会发生颜色变化,循环稳定性良好,有望应用于显示器、近红外检测器和彩色复写纸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棒 复合光子水凝胶 复写纸 近红外响应
原文传递
近红外光伏型有机光探测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郑英琦 陈勇杰 朱晓张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4-373,共20页
光探测器是现代科学和工业体系的基础.近红外光伏型有机光探测器因其制造成本低、柔性、质轻和可大面积制备等诸多特性及其在生物成像、质量检测、图像传感、光通信和夜间监控等方面的应用而受到广泛关注.由于有机半导体材料高度可调的... 光探测器是现代科学和工业体系的基础.近红外光伏型有机光探测器因其制造成本低、柔性、质轻和可大面积制备等诸多特性及其在生物成像、质量检测、图像传感、光通信和夜间监控等方面的应用而受到广泛关注.由于有机半导体材料高度可调的光学和电学特性,已经实现了窄带、低噪声、可见-近红外有机光探测器.近红外光伏型有机光探测器的研究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兴趣,中国学者对推动此研究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在新型近红外有机材料及近红外有机光伏(光二极管)器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创新成果.本文总结和评论了近红外光伏型有机光探测器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在近红外成像、生物医疗、光谱分析测试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光探测器 有机光二极管 共轭高分子材料 共轭小分子材料 近红外响应
原文传递
近红外和pH双重响应的介孔碳药物递送系统的制备与初步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沙天健 林琳 +3 位作者 高源 赵沛栩 史馨语 赵勤富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81-487,共7页
目的为了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研究制备了近红外(near-infrared,NIR)和pH双重响应型的介孔碳(mesoporous carbon,MCN)递送系统。方法首先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etyl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CTAC)为模板,正硅酸乙酯(ethyl ... 目的为了提高药物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研究制备了近红外(near-infrared,NIR)和pH双重响应型的介孔碳(mesoporous carbon,MCN)递送系统。方法首先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etyltrimethyl ammonium chloride,CTAC)为模板,正硅酸乙酯(ethyl orthosilicate,TEOS)为硅源,酚醛树脂为碳源制备介孔碳载体,然后用浓硫酸和过硫酸铵对载体进行羧基化修饰,最后将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修饰在MCN表面,增加载体的分散性和生物相容性。研究采用透射电镜、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仪、Zeta电位测定等对载药体系进行表征。此外,阿霉素(adriamycin,DOX)作为模型药物,并对体系的NIR和pH响应性释放行为进行考察。结果体外升温效果显示体系具有浓度依赖性和功率依赖性。在pH 7.4磷酸盐缓冲液(PBS)中,药物释放量较低,而在pH 5.0 PBS中药物释放量增加。当在808 nm激光器照射下,药物释放呈现阶梯式增长,表现出明显的pH和NIR双重响应型释药特征。当PEG修饰在载体表面,体系的溶血百分率明显降低。结论研究构建的载药系统具有明显pH和NIR双重响应型药物释药特征,为化疗-热疗的联合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碳 阿霉素 近红外响应 PH响应 聚乙二醇
下载PDF
新型自动化细胞涂片和激光释放系统用于近红外光响应释放有核红细胞 被引量:2
7
作者 郭钟扬 尤倩楠 +3 位作者 葛明锋 王国伟 梅茜 董文飞 《中国光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73-1287,共15页
为了实现外周血有核红细胞的分离与释放,开发安全有效的非侵入式技术分离有核红细胞以用于产前胎儿疾病诊断,本文以水凝胶材料为基底建立自动化细胞涂片制备系统,并构建用于识别释放有核红细胞的激光会聚和显微成像系统。首先,设计了细... 为了实现外周血有核红细胞的分离与释放,开发安全有效的非侵入式技术分离有核红细胞以用于产前胎儿疾病诊断,本文以水凝胶材料为基底建立自动化细胞涂片制备系统,并构建用于识别释放有核红细胞的激光会聚和显微成像系统。首先,设计了细胞涂片制备机的机械结构,基于单片机制作上位机控制软件,优化推片角度和速度参数制备水凝胶膜基底涂片,在温敏水凝胶明胶中引入二维材料MXene,结合MXene的近红外光热转换特性,在水凝胶膜表面实现近红外光响应。然后,在水凝胶基底膜表面进行全血推片实验,优化血液推片参数,制备得到单层细胞涂片。最后,建立激光会聚和显微成像光路,对有核红细胞进行识别定位。808 nm激光器的光源经过准直镜和会聚镜聚焦到细胞涂片表面,产生光热效应进行细胞释放。此项工作实现了单层细胞涂片的加工制备,在808 nm近红外光下产生光热效应,经过激光会聚系统的调控,最终得到了光斑直径为300μm的细胞定点释放区域。本文将自动推片技术应用于以水凝胶膜为基底的单层细胞涂片的制备,建立激光会聚与显微成像光路,通过水凝胶膜的近红外响应以及热响应特性,实现了有核红细胞的识别与定点释放,提高了有核红细胞分离富集效率,在产前筛选诊断领域中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涂片 水凝胶 产前诊断 近红外响应 细胞释放
下载PDF
基于湿法腐蚀工艺的高性能黑硅光电探测器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建 雷仁方 +3 位作者 江海波 刘钟远 李睿智 朱继鑫 《半导体光电》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64-468,共5页
采用基于硝酸/氢氟酸/磷酸/硫酸混合液的湿法腐蚀工艺,实现了高吸收效率的黑硅结构的制备与工艺集成,获得了具有近红外响应增强效果的黑硅PIN光电探测器,并与未集成黑硅的PIN光电探测器的性能参数进行了对比测试。测试结果显示,黑硅光... 采用基于硝酸/氢氟酸/磷酸/硫酸混合液的湿法腐蚀工艺,实现了高吸收效率的黑硅结构的制备与工艺集成,获得了具有近红外响应增强效果的黑硅PIN光电探测器,并与未集成黑硅的PIN光电探测器的性能参数进行了对比测试。测试结果显示,黑硅光电探测器在1 060nm波长下的响应度达到0.69A/W(量子效率80.7%),较未集成黑硅的器件提高了116%;黑硅探测器暗电流小于8nA,响应时间小于8ns,电容小于9pF,与未集成黑硅的器件相当。得益于工艺兼容性,所采用的黑硅技术具有广泛应用于硅基近红外PIN,APD,SPAD,SPM等光电探测器的潜力,可显著提高器件的响应率、量子效率、响应速度、击穿电压温度系数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硅 近红外响应增强 光电探测器 湿法腐蚀 暗电流抑制
下载PDF
基于敏化作用近红外响应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研究
9
作者 林显森 马兰超 +4 位作者 李焕焕 肖冬琦 谢亮 梁永日 吴倜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3-19,共7页
近红外响应有机场效应晶体管(NIR OFETs)在健康监控、疾病诊断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能实现近红外响应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要求有机半导体层具有高迁移率以及强近红外吸收性能,但是兼具这2种属性的有机半导体材料较少,发掘现有材料自身潜... 近红外响应有机场效应晶体管(NIR OFETs)在健康监控、疾病诊断方面拥有巨大的潜力。能实现近红外响应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要求有机半导体层具有高迁移率以及强近红外吸收性能,但是兼具这2种属性的有机半导体材料较少,发掘现有材料自身潜力、探索新的制备工艺以实现器件性能的提高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笔者借鉴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敏化”的概念,用聚(2,5-双(3-十四烷基噻吩-2-基)噻吩并[3,2-b]噻吩)(PBTTT)薄膜作为电荷传输层,噻吩稠合的吡咯并吡咯二酮和噻吩的共聚物(P1)和[6,6]-苯基-C71-丁酸异甲酯(PC71BM)共混溶液制成的薄膜为红外吸收层,再通过真空热贴合(层压)的方式,成功制备了NIR OFETs的活性层。结果显示,层压器件较好地保留了2种材料各自的特性,在光强为52.7μW/cm^2的微弱的近红外光(λ=850 nm)照射下、沟道长度为40μm时,迁移率为0.0078 cm^2/(Vs),开关比为31739,光暗电流比为113.49,光响应度为0.12 A/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响应有机场效应晶体管 层压技术 双层有机半导体 敏化作用
下载PDF
海藻酸钠/单宁酸-铁复合物近红外光热响应纤维的制备及表征
10
作者 王鹏祥 于跃 +4 位作者 房少康 李慧荣 冯世达 张森 王艳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83-188,共6页
以简易方法制备的单宁酸-铁复合物(TA-Fe^(3+))与海藻酸钠(SA)共混,通过湿法纺丝制备了具有近红外光热响应性的SA/TA-Fe^(3+)复合纤维。研究了TA-Fe^(3+)复合物含量对SA/TA-Fe^(3+)纺丝液流变性能和SA/TA-Fe^(3+)复合纤维力学及光热性... 以简易方法制备的单宁酸-铁复合物(TA-Fe^(3+))与海藻酸钠(SA)共混,通过湿法纺丝制备了具有近红外光热响应性的SA/TA-Fe^(3+)复合纤维。研究了TA-Fe^(3+)复合物含量对SA/TA-Fe^(3+)纺丝液流变性能和SA/TA-Fe^(3+)复合纤维力学及光热性能的影响,借助单纤维强力机、红外光谱仪、扫描电镜、红外热成像仪对SA/TA-Fe^(3+)复合纤维的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TA-Fe^(3+)复合物含量对纺丝液黏度几乎没有影响,复合纤维断裂强度都大于2.1 cN/dtex;随着TA-Fe^(3+)复合物含量的增加,复合纤维的近红外光热响应更加敏感。通过调节TA-Fe^(3+)复合物添加量可以满足近红外光热响应复合纤维不同升温要求应用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材料 海藻酸钠 单宁酸-铁 近红外光热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