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黄海6.1级地震前倾斜潮汐因子变化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强 杨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4年第3期84-86,共3页
研究了 1996年 11月 9日南黄海 6 .1级地震前倾斜潮汐因子的变化特点 ,并与 1988年 11月 6日澜沧7.6级地震前的倾斜潮汐因子异常形态作了对比。研究结果显示 :南黄海 6 .1级地震前存在着潮汐因子异常 ,但异常形态与澜沧 7.
关键词 潮汐因子 地倾斜 地震预报 地震异常 近海地震
下载PDF
2011年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的强震动记录 被引量:2
2
作者 功刀卓 彭岩 《国际地震动态》 2012年第11期5-8,共4页
引言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发生的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是日本观测史上记录到的最大(震级为M9.0)的海沟型特大地震。地震时,宫城县栗原市观测到的烈度为7度,而烈度为6度强的区域包括宫城县、福岛县、茨城县、枥木县的4县37个... 引言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发生的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是日本观测史上记录到的最大(震级为M9.0)的海沟型特大地震。地震时,宫城县栗原市观测到的烈度为7度,而烈度为6度强的区域包括宫城县、福岛县、茨城县、枥木县的4县37个市町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地震 太平洋 东北 强震动 特大地震 茨城县 枥木县 观测
下载PDF
地震引发惊人的系列火灾灾害——以地震火灾严重闻名于世的日本关东大地震 被引量:2
3
作者 卢振恒 《中国人民防空》 2002年第4期34-35,共2页
1923年9月1日,星期天正午时分,日本神奈川县小田原近海(北纬35.1°、东经139.5°)发生7.9级巨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这次被称为关东大地震的震中离东京约100公里。这是一次离陆地和离东京最近的近海地震。东京观测最大... 1923年9月1日,星期天正午时分,日本神奈川县小田原近海(北纬35.1°、东经139.5°)发生7.9级巨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这次被称为关东大地震的震中离东京约100公里。这是一次离陆地和离东京最近的近海地震。东京观测最大地震动振幅为14cm-20cm,周期约1.2s,最大加速度为0.5g以上。从房总半岛南部到三浦半岛、相模湾的国府津最大隆起为2m,从东京到丹泽山地最大下沉为80cm,相模湾海底最大下沉达180cm,在极震区发现许多小断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近海地震 震源深度 断裂带 震中 隆起 海底 最大 东京 日本
原文传递
近海地震活动特征及其测震学前兆的某些研究
4
作者 冯德益 陈化然 +2 位作者 郭瑞芝 大内徹 虞雪君 《华南地震》 1996年第4期1-10,共10页
利用反映震级-频度关系的参量C值、η值、b值和b值谱以及反映地震空间分布的森下指数等研究了近海地震活动的一些主要特征,发现近海强震前地震活动性指标及图象的变化特征与陆地上强震前的特征存在一定差异;给出了新近研究的可用... 利用反映震级-频度关系的参量C值、η值、b值和b值谱以及反映地震空间分布的森下指数等研究了近海地震活动的一些主要特征,发现近海强震前地震活动性指标及图象的变化特征与陆地上强震前的特征存在一定差异;给出了新近研究的可用于近海及滨海地区强震预报的短期和临震前兆-地震波和地脉动的波形线性度与多种频谱特征量,结果表明,这些波形与频谱特征量在近海大震前数月乃至9天内,可能出现明显的短期和临震前兆异常。最后,给出了在日本用海底地震仪记录研究海底微震活动的一些最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地震前兆 地震 近海地震 海底微震
下载PDF
日本关于2011年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的研究报告(一)——2011年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M9.0)概况 被引量:1
5
作者 海野德仁 彭岩 《国际地震动态》 2012年第8期1-4,8,共5页
1主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发生了以宫城县近海为震中的M9.0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其后,特大海啸袭击了东北地方太平洋沿岸。根据震源区和机制解等的分析确定,这次地震是在俯冲的太平洋板块和陆地板块边界发生的... 1主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发生了以宫城县近海为震中的M9.0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其后,特大海啸袭击了东北地方太平洋沿岸。根据震源区和机制解等的分析确定,这次地震是在俯冲的太平洋板块和陆地板块边界发生的板间地震。是与1978年宫城县近海地震(M7.4)明显不同的强震动,震动持续了2.5~3min左右。这次地震的破裂起始点被认定在2天前的3月9日ll时45分的宫城县近海的地震(M7.3)的震源区西南端附近。该7.3级地震是前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沿岸 近海地震 东北 日本 太平洋板块 板间地震 板块边界 震源区
下载PDF
苏门答腊近海地震(Nature-Geoscience社论) 被引量:1
6
作者 左玉玲(译) 郑需要(校) 《国际地震动态》 2010年第8期18-19,共2页
印度尼西亚的海啸预警系统于2010年3月开始全面运行。此举越早越好:这一地区时刻面临着海啸地震的威胁。
关键词 近海地震 苏门答腊 海啸预警系统 印度尼西亚 海啸地震 区时
下载PDF
地震发生的机理学和升降机用地震传感器
7
作者 小西一则 黄建华(译) 《中国电梯》 2014年第8期66-68,共3页
1 前言 被称为“地震大国”的日本,无感地震在1日内发生达300次。从北海道西南近海地震(1993年)、兵库县南部地震(1995年)、鹿儿岛县西北部地震(1997年)、乌取县西部地震(2000年)、新溻县中越地震(2004年)及2011年的3月11日... 1 前言 被称为“地震大国”的日本,无感地震在1日内发生达300次。从北海道西南近海地震(1993年)、兵库县南部地震(1995年)、鹿儿岛县西北部地震(1997年)、乌取县西部地震(2000年)、新溻县中越地震(2004年)及2011年的3月11日发生的“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等大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传感器 地震发生 机用 升降 理学 近海地震 北海道 兵库县
原文传递
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发生时和地震后的地形变与根据地形变推断的滑动分布
8
作者 西村卓也 彭岩 《国际地震动态》 2012年第10期5-10,共6页
通过陆地GPS连续观测网,伴随2011年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的发生,观测到了在宫城县牡鹿半岛东南东方向最大达5.3m的地形变。东北地方太平洋沿岸还大范围出现超过1m的沉降,使该地区的海港设施和住宅地长时间被淹,并成为灾后恢复的... 通过陆地GPS连续观测网,伴随2011年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的发生,观测到了在宫城县牡鹿半岛东南东方向最大达5.3m的地形变。东北地方太平洋沿岸还大范围出现超过1m的沉降,使该地区的海港设施和住宅地长时间被淹,并成为灾后恢复的障碍。进入21世纪后,正式开始了GPS-音响结合方式或海底水压仪的海底地形变观测网,在震源区探测到了大的地形变。本文将介绍根据GPS和海底地形变观测探明的地震发生时和地震后地形变的概况和以地形变为基础的板块边界的滑动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沿岸 地形变 地震发生 近海地震 地震 东北 滑动 观测网
下载PDF
2011年日本东北地区近海大地震板块边界滑动带的地质构造和物质组成
9
作者 F M Chester C Rowe +14 位作者 K Ujiie J Kirkpatrick C Regalla F Remitti J C Moore V Toy M Wolfson-Schwehr S Bose J Kameda J J Mori E E Brodsky N Eguchi S Toczko 343和343T 勘查队科技人员 王林 《国际地震动态》 2015年第8期9-14,共6页
俯冲带大地震的机理受到板块边界断层的摩擦性质、地质构造和物质组成的影响。通过利用综合海洋钻探计划(Integrated Ocean Drilling Program,IODP)343和343T勘探结果,我们观测到2011年日本东北地区近海地震和海啸的较浅断层的地质构造... 俯冲带大地震的机理受到板块边界断层的摩擦性质、地质构造和物质组成的影响。通过利用综合海洋钻探计划(Integrated Ocean Drilling Program,IODP)343和343T勘探结果,我们观测到2011年日本东北地区近海地震和海啸的较浅断层的地质构造和物质组成。随钻测井和岩心采样观测结果表明,在该钻探点,单个的主要板块边界断层与日本东北地区近海地震破裂的大型滑动相吻合,且与附近几乎所有累积的板内运动相一致。深海粘土有限厚度(小于5m)的局部形变被认为是浅层地震断层的特征,表明深海粘土可能在区域尺度上控制着海啸地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组成 地质构造 板块边界 东北地区 近海地震 滑动带 地震 日本
下载PDF
2003年十胜近海地震诱发的沿北海道东部火山前缘地震活动与静态应力变化的相关性
10
作者 上田満治 高橋浩晃 +1 位作者 焦明若 牛峰 《世界地震译丛》 2006年第4期56-60,共5页
关键词 地震活动 应力变化 近海地震 北海道 静态 前缘 火山 东部
下载PDF
1995年择捉岛近海地震:前震、主震和余震的联合重新定位及对地震成核过程的意义
11
作者 N.Hurukawa 秦嘉政 《世界地震译丛》 1999年第3期18-29,共12页
千岛群岛1995年12月3日择捉岛近海M_W7.9地震有明显的前震活动。用修改的联合震源定位法(Hurukawa,1995),我们同时重新定位了前震、主震和余震,从大地震成核过程的观点详细地研究了前震活动。重新定位的地震分布和它们的震源机制说明,1... 千岛群岛1995年12月3日择捉岛近海M_W7.9地震有明显的前震活动。用修改的联合震源定位法(Hurukawa,1995),我们同时重新定位了前震、主震和余震,从大地震成核过程的观点详细地研究了前震活动。重新定位的地震分布和它们的震源机制说明,1995年择捉岛近海地震是北美和太平洋板块间的板间地震。它的震源区与1958年择捉岛近海地震(M_W8.3)和1963年乌鲁普岛近海地震(M_W8.5)的震源区重叠。主震发生前9天,第1个震级为6.4的直接前震发生在前震区的最深处,接着发生了多个前震,包括另外3个M≥6.0的前震,它们发生在第1个前震的东边和东南边。前震区以每秒几厘米到数十厘米的速度向海沟轴扩展。事件的每日数量逐日增加,前震区的最终大小约80×30km^2。最后,主震破裂开始于前震区的最深点。这些观测事实与最近的理论研究和实验室试验相符。理论和实验表明,前震是在一个宽的弱化带中局部凹凸体(asperity)的破裂,大地震成核过程就是在这一带中开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成核过程 前震 主震 余震 近海地震
下载PDF
卡斯凯迪亚计划的初步结果
12
作者 Haiying Gao Susan Schwartz 徐文杰 《国际地震动态》 2016年第3期17-20,共4页
卡斯凯迪亚计划(Cascadia Initiative,CI)以社区为基础,通过陆上和近海地震以及大地测量试验来研究诸类问题,如俯冲大地震、幕式震动与滑动、火山弧结构的形成与变形、下沉的胡安·德富卡(Juan de Fu-ca)和戈尔达(Gorda)板块... 卡斯凯迪亚计划(Cascadia Initiative,CI)以社区为基础,通过陆上和近海地震以及大地测量试验来研究诸类问题,如俯冲大地震、幕式震动与滑动、火山弧结构的形成与变形、下沉的胡安·德富卡(Juan de Fu-ca)和戈尔达(Gorda)板块液化过程等[1-2].2011~2015年,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CI项目完成了4年的研究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科学基金会 测量试验 近海地震 液化过程 地震 火山弧 陆上 俯冲
下载PDF
根据海啸波形分析获得的2011年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震源过程的调查报告
13
作者 谷冈勇市郎 彭岩 《国际地震动态》 2012年第9期1-3,共3页
2011年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特大地震引发了大海啸,三陆地方沿岸遭受了重大灾害。我们通过近年在海上布设的各种海啸仪(图1),观测了这次海啸,加深了对海啸发生过程的理解。由于在海上观测的海啸波形未受到沿岸非线形效果的影响,它... 2011年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特大地震引发了大海啸,三陆地方沿岸遭受了重大灾害。我们通过近年在海上布设的各种海啸仪(图1),观测了这次海啸,加深了对海啸发生过程的理解。由于在海上观测的海啸波形未受到沿岸非线形效果的影响,它直接反映了地震时的地形变,所以在了解海啸激发过程方面是非常有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地震 太平洋 海啸 东北 日本 特大地震 重大灾害 发生过程
下载PDF
日本关于2011年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的研究报告(三)——震源过程、海底地形变、陆地地形变 根据地震波形看到的2011年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的震源过程
14
作者 吉田康宏 《国际地震动态》 2012年第10期1-4,共4页
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Mw9.0地震是日本观测史上最大的地震。包括我自己在内,大部分人大概都会认为,东北地方不会发生M9的地震,或者至少在自己活着的时候不会发生。但是,实际上,东北地方近海确实发生了特大地震... 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Mw9.0地震是日本观测史上最大的地震。包括我自己在内,大部分人大概都会认为,东北地方不会发生M9的地震,或者至少在自己活着的时候不会发生。但是,实际上,东北地方近海确实发生了特大地震,这已经说明了我们持有的俯冲带的地震发生模式化的观念有问题。这次地震不光是地面和海面的晃动,也许也大大动摇了地震研究人员的一些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地震 太平洋 震源过程 东北 地形变 地震波形 日本 海底
下载PDF
“苏门答腊特大地震海啸的减灾策略”项目概述
15
作者 加藤照之 彭岩 《国际地震动态》 2009年第11期14-20,共7页
2004年12月发生的苏门答腊岛近海地震和印度洋大海啸给印度洋周边各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灾难。为了研究减轻特大地震和海啸灾害的策略,日本及相关各国的研究人员进行了3年综合性国际调查研究,现将这项研究概略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苏门答腊岛 地震海啸 减灾策略 近海地震 海啸灾害 国际调查 研究人员 印度洋
下载PDF
1978和2005年宫城近海地震的动力学震源模拟:破裂能解释
16
作者 Takeshi Kimura Kazuki Koketsu +4 位作者 Hiroe Miyake Changjiang Wu Takashi Miyatake 袁志祥(译) 徐世芳(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10年第6期1-13,共13页
对1978和2005年发生在同一板块边界而震级不同的日本宫城近海地震建立了自发动力破裂模型,再现了由运动学震源模型所预测的滑动和破裂速度。对这两次地震的动力学震源参数进行比较,可使我们看到同一断层上不同震源过程的破裂动力学特征... 对1978和2005年发生在同一板块边界而震级不同的日本宫城近海地震建立了自发动力破裂模型,再现了由运动学震源模型所预测的滑动和破裂速度。对这两次地震的动力学震源参数进行比较,可使我们看到同一断层上不同震源过程的破裂动力学特征。特别是,我们比较了应力降和破裂能,在这两次地震中,二者可以进行稳定的评估。在整个断层面上和两次地震破裂的凹凸体上,两个模型中应力降的最大值和平均值几乎相同。另外,1978年地震的震级比2005年的大,它的破裂能值不仅是在整个断层面上,而且在多次破裂的凹凸体上也比2005年的大。这些结果与先前用地震矩所做的破裂能标度的研究结果一致。我们还将破裂能值与以前研究中所估算的其他内陆地震的能值进行了对比,我们得到的宫城近海地震的值较小。造成这种不一致的原因可能是内陆浅源地震和俯冲带深源地震在构造背景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特征 破裂模型 近海地震 震源模型 宫城 模拟 内陆地震 断层面
下载PDF
2011年M_W9.0东北近海地震高滑动片区周围的前兆地震活动
17
作者 T. Sato S. Hiratsuka +4 位作者 J. Mori 佟薇 彭利媚 宫静芝 吕春来 《世界地震译丛》 2014年第3期10-23,共14页
根据1923年以来的日本气象厅地震目录,参考以被低滑动区隔开形成两个高滑动(≥20m)片区为特征的滑动分布,研究了2011年MW9.0东北近海地震之前的地震活动。北高滑动片区的滑动峰值位于海沟附近,而南高滑动片区的滑动峰值位于主震震中东南... 根据1923年以来的日本气象厅地震目录,参考以被低滑动区隔开形成两个高滑动(≥20m)片区为特征的滑动分布,研究了2011年MW9.0东北近海地震之前的地震活动。北高滑动片区的滑动峰值位于海沟附近,而南高滑动片区的滑动峰值位于主震震中东南约40km处,距海沟约70km。据估计,主震时首先使南高滑动片区发生破裂,然后扩展到更大的邻近地区,包括北高滑动片区。主震之前两天开始的前震活动的震中分布在北高滑动片区的西缘,此处过去90年曾发生过其他比较强烈的活动,例如1981年地震。根据这两个高滑动片区周围的地震活动时空分布图我们推断,2011年东北近海地震是由前震活动触发的,因为前震活动中持续增加的应力可以抵消南高滑动片区的强度,此处之前已经由于2003年以来的一系列周边大地震而变得足够脆弱了。其他主要活动,比如1981年地震,并没有触发如此巨大的地震,主要是之前类似的应力条件还没有具备。南高滑动片区峰值周围形成的环状地震活动图像表明存在极强的片区,这些片区在过去很长的时间并没有由于周围发生大地震而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图 近海地震 滑动区 东北 前兆 前震活动 应力条件 日本气象厅
下载PDF
日本修改《关于推进新的地震调查研究的意见关于推进与地震有关的观测、测量、调查及研究的综合性基本措施》
18
作者 彭岩(译) 白玲(校) 《国际地震动态》 2012年第12期3-4,35,共3页
《关于推进新的地震调查研究的意见——关于推进与地震有关的观测、测量、调查及研究的综合性基本措施》(2009年4月制定)这一条例,是政府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东日本大地震(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发生以后,日本地震调查研究推进... 《关于推进新的地震调查研究的意见——关于推进与地震有关的观测、测量、调查及研究的综合性基本措施》(2009年4月制定)这一条例,是政府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东日本大地震(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发生以后,日本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本部对其进行了修改。经第31次中央防灾会议讨论,2012年9月6日正式通过修改意见,现将修改情况简介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调查 修改意见 日本 观测 测量 政府工作 近海地震 太平洋
下载PDF
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引发的地震活动及对活断层的影响
19
作者 远田晋次 《国际地震动态》 2012年第11期1-3,共3页
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对今后几年~几十年东日本地震活动的影响不容忽视。事实上,我们已经确认,该地震使琵琶湖以东的东日本地震活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图1)[1]。特别是,秋田县南部、秋田近海、山形县月山周边、福岛县磐梯山一带... 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对今后几年~几十年东日本地震活动的影响不容忽视。事实上,我们已经确认,该地震使琵琶湖以东的东日本地震活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图1)[1]。特别是,秋田县南部、秋田近海、山形县月山周边、福岛县磐梯山一带、日光男体山和白根山周边、长野县北部、福岛县和茨城县边境附近、铫子周边、飞觯山脉等地区,在主震后的地震活动明显活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 近海地震 太平洋 东北 日本 活断层 强震动 引发
下载PDF
对2011年4月11日福岛县浜通地震时产生的地表地震断层进行的挖掘调查(速报)
20
作者 石山达也 杉户信彦 +1 位作者 越后智雄 佐藤比吕志 《国际地震动态》 2012年第11期4-5,共2页
引言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M9.O)[11]一个月后,4月11日17时16分左右,在福岛县浜通深约5km处发生了M7.0地震[12]。伴随这次地震,沿盐平断层出现了连续长达11km的地表地震断层(正断层)[13-15]。
关键词 地震断层 地表 速报 挖掘 震时 近海地震 太平洋 正断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