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站点资料的中小起伏山地近地气温推算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武强 张德军 +4 位作者 郭安红 罗孳孳 阳园燕 张悦 韩旭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2-150,共9页
文中于大巴山区中小起伏山地的典型区域,利用代表性气温观测站与实测海拔资料,计算气温直减率与地形因子温度效应项,比较不同海拔基础气象站得到的研究区域近地气温推算效果。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不同季节气温随海拔高度上升均表现出良好... 文中于大巴山区中小起伏山地的典型区域,利用代表性气温观测站与实测海拔资料,计算气温直减率与地形因子温度效应项,比较不同海拔基础气象站得到的研究区域近地气温推算效果。结果表明:研究区域不同季节气温随海拔高度上升均表现出良好的线性递减关系,海拔4~10hm范围内,不同季节气温直减率随高度变化趋势有所差异,海拔10hm以上,各季节气温直减率变化趋势趋于一致。局地冷湖效应对气温以及气温直减率随海拔变化有明显影响。地形因子温度效应项表现出与地形走向的相关性,以冷效应为主,局地冷效应超过-3.0℃,热效应可达1.4℃;同一位置不同季节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总体表现为夏秋季冷效应略强,春冬季冷效应略弱。对比不同海拔高度基础站点对研究区域验证站点气温模拟效果,2~12hm海拔范围内,接近研究区域平均海拔位置基础站的气温推算效果最好,平均绝对误差最小达到0.8℃,推算准确率最高可达74.0%。12~21hm海拔范围内,基于实测气温直减率的气温推算对局地冷湖效应的影响有较好的修正效果,平均绝对误差最小为1.1℃,推算准确率最高为5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气温 中小起伏山地 气温直减率 地形因子温度效应 气温推算
原文传递
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群落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42
2
作者 黄湘 李卫红 +1 位作者 陈亚宁 马建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951-1959,共9页
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自动测定仪监测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群落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动态,分析其土壤呼吸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比较二者的差异。结果表明:(1)胡杨和柽柳群落土壤呼吸的日变化过程相同,最大值出现时间一致,呈单峰值曲线,但是... 利用LI-8100土壤碳通量自动测定仪监测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群落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动态,分析其土壤呼吸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比较二者的差异。结果表明:(1)胡杨和柽柳群落土壤呼吸的日变化过程相同,最大值出现时间一致,呈单峰值曲线,但是不同月份最大值出现时间不同;(2)胡杨群落的土壤呼吸速率大于柽柳群落的;(3)胡杨和柽柳群落的土壤呼吸速率与距地表2cm处气温之间存在显著的指数关系,但是不同植物类型的土壤呼吸对温度的敏感性有所不同;(4)胡杨和柽柳群落的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水分都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5)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塔里木河下游76%~93%左右的荒漠河岸林群落土壤呼吸速率受温度和水分的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荒漠河岸林 胡杨 柽柳 近地气温 土壤水分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近地表气温遥感反演研究 被引量:28
3
作者 白琳 徐永明 +1 位作者 何苗 李宁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0-397,共8页
近地表气温是城市热环境的重要表征,是改变和影响城区气候的重要因素。为获得空间上连续的近地表气温,本文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利用Landsat5/TM数据计算分别得到地表温度、归一化植被指数、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地表反照率、不透水... 近地表气温是城市热环境的重要表征,是改变和影响城区气候的重要因素。为获得空间上连续的近地表气温,本文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利用Landsat5/TM数据计算分别得到地表温度、归一化植被指数、改进的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地表反照率、不透水面盖度,并结合气象站点气温和高程作为输入参数建立随机森林模型反演近地表气温。结果表明,随机森林反演的近地表气温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80℃,均方根误差(RMSE)为1.06℃,与传统多元线性气温回归方法相比,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提高0.06℃和0.09℃。研究表明,利用随机森林模型反演近地表气温是可行的,并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此外,对随机森林模型的输入参数进行重要性分析,地表温度对气温反演模型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高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表温度 近地气温 随机森林
原文传递
近地表气温遥感反演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4
作者 祝善友 张桂欣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24-730,共7页
高时间分辨率的近地表气温空间分布数据是许多陆面过程模型中非常重要的输入参数之一。在常规气象观测站点稀少或没有的情况下,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较高时空分辨率的近地表气温估算与反演,在理论方法与业务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根据... 高时间分辨率的近地表气温空间分布数据是许多陆面过程模型中非常重要的输入参数之一。在常规气象观测站点稀少或没有的情况下,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较高时空分辨率的近地表气温估算与反演,在理论方法与业务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根据地表能量平衡与辐射平衡原理,在气温遥感反演物理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近年来气温遥感反演的研究进展,主要方法可归纳为5类:单因子统计方法、多因子统计方法、神经网络方法、地表温度—植被指数方法和地表能量平衡方法,并从遥感反演气温的时空分辨率、反演模型中影响因子的考虑、模型的可移植性与实用性角度,讨论了已有研究方法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最后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气温 地表温度 遥感 反演
原文传递
双块式无砟轨道温度荷载取值方法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赵坪锐 刘学毅 +2 位作者 杨荣山 郭利康 胡佳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2-97,共6页
为研究双块式无砟轨道的温度荷载取值方法,对达坂城地区一段10m长双块式无砟轨道进行连续8个月的无砟轨道温度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无砟轨道温度与近地表气温呈现出以日和年为周期的变化特征;道床板年温度极值可通过气温极值根据道床板... 为研究双块式无砟轨道的温度荷载取值方法,对达坂城地区一段10m长双块式无砟轨道进行连续8个月的无砟轨道温度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无砟轨道温度与近地表气温呈现出以日和年为周期的变化特征;道床板年温度极值可通过气温极值根据道床板厚度扣除相应的统计温差值得到;道床板和支承层日温差与日气温差基本成正比,可通过日气温差得到无砟轨道日温差荷载。不同深度处的无砟轨道温度存在着梯度和滞后现象,道床板温度约滞后于气温2h,支承层温度约滞后10h。道床板温度梯度分布较宽且不均匀,98.34%的时段在-30-60℃/m;支承层温度梯度分布较窄,99.73%出现在-10-20℃/m。每天的温度梯度幅值近似与日气温差成正比,夏季的温度梯度幅值高于冬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砟轨道 温度场 近地气温 年温差 日温差 温度梯度
下载PDF
中国近地表气温直减率及其季节和类型差异 被引量:21
6
作者 江净超 刘军志 +2 位作者 秦承志 缪亚敏 朱阿兴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38-1548,共11页
近地表气温直减率是推测近地表气温空间分布的重要参数。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和地形地貌条件复杂,直接使用反映对流层平均状况的单一气温直减率(0.65℃/100 m)很难表征中国近地表气温直减率的季节和类型差异。本文利用中国839个国家气象站... 近地表气温直减率是推测近地表气温空间分布的重要参数。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和地形地貌条件复杂,直接使用反映对流层平均状况的单一气温直减率(0.65℃/100 m)很难表征中国近地表气温直减率的季节和类型差异。本文利用中国839个国家气象站点2000-2013年的近地表气温数据,分别在国家尺度和综合自然区划尺度上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计算各个季节的平均气温直减率(lr_(meanT))、平均最低气温直减率(lr_(minT))和平均最高气温直减率(lr_(maxT)),并借助空间插值算法对气温直减率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最后分析了其季节和类型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国家尺度上,3种气温直减率均小于0.65℃/100 m;lr_(minT)、lr_(meanT)和lr_(maxT)的季节差异分别为0.05、0.13和0.24℃/100 m,且一般有夏季最大、冬季最小的季节规律;春、夏、秋、冬季气温直减率的类型差异分别为0.12、0.05、0.11和0.26℃/100m,且有lr_(minT)>lr_(meanT)>lr_(maxT)的规律。(2)在综合自然区划尺度上,气温直减率大多低于0.65℃/100 m,且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夏季气温直减率一般大于冬季气温直减率,季节差异大多超过0.10℃/100 m;气温直减率类型差异半数区域超过或等于0.10℃/100 m,在春、夏、秋季,半数左右的区域lrmax T>lrmin T,在冬季,多数区域的lr_(minT)>lr_(maxT),lr_(meanT)一般处于lr_(maxT)和lr_(minT)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气温直减率 综合自然区划 平均气温 平均最低气温 平均最高气温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MODIS数据的近地表气温估算 被引量:20
7
作者 徐伟燕 孙睿 +1 位作者 金志凤 胡波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气温是各种植物生理、水文、环境等模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近地表气象参数,多年来气温数据均以气象站点资料插值得到。近年来,卫星遥感数据被用于气温估算,且精度不断提高。为研究基于MODIS数据的近地表气温估算方法,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域,... 气温是各种植物生理、水文、环境等模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近地表气象参数,多年来气温数据均以气象站点资料插值得到。近年来,卫星遥感数据被用于气温估算,且精度不断提高。为研究基于MODIS数据的近地表气温估算方法,以浙江省为研究区域,利用33个站点2011年逐日每10 min一次的自动气象站气温观测数据和MODIS地表温度产品及参数因子,建立了MODIS地表温度和地面观测的气温的线性关系,同时通过考虑归一化植被指数、水汽压、地表反照率、高程4个影响因子,得出了卫星过境时刻MODIS地表温度和气温的多因子估算模型;利用Zaksek等提出的基于能量平衡的遥感模型进行了气温估算,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对该模型重新进行了拟合,得到近地表气温。结果表明:三种方法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7、0.94、0.90,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3.35℃、2.31℃、2.78℃,多因子估算模型得到的结果最好。同时对其分白天和夜间进行检验,二者的RMSE分别为2.27℃、1.93℃,夜间精度比白天高。对于季节的变化,秋季估算结果最好,春季次之,冬季稍差,夏季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气温 MODIS 地表温度 遥感
下载PDF
基于MODIS数据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近地表气温遥感反演 被引量:19
8
作者 徐永明 覃志豪 沈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3-68,共6页
近地表气温是一个重要的气候参数,为了给农业研究提供空间上连续的气温信息,以长江三角洲为研究区,根据MODIS地表温度和NDVI数据运用温度-植被指数方法反演了2005年全年的气温,并通过进一步去除温度-植被指数空间窗口的残余云和水体信... 近地表气温是一个重要的气候参数,为了给农业研究提供空间上连续的气温信息,以长江三角洲为研究区,根据MODIS地表温度和NDVI数据运用温度-植被指数方法反演了2005年全年的气温,并通过进一步去除温度-植被指数空间窗口的残余云和水体信息扩大了该方法的适用范围。最后利用气象站点观测气温数据对遥感反演值进行了精度验证,分析了误差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常规温度-植被指数方法的气温反演误差为2.39℃,但是只有72.23%的样本能适用该方法。在去除温度-植被指数窗口内残余云和水体信息之后,温度-植被指数方法适用样本比例提高到了80.15%,误差为2.44℃。温度-植被指数方法的反演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空间窗口内植被覆盖及地表异质性的影响,在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区域误差明显偏低。论文提出的改进温度-植被指数方法在农田区域及农作物生长期内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精度,为有效获取大范围农田气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近地气温 反演 长江三角洲 MODIS TVX方法
下载PDF
基于ENVI-met模式的城市近地表气温模拟与分析——以南京市部分区域为例 被引量:15
9
作者 祝善友 高牧原 +1 位作者 陈亭 张桂欣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9-507,共9页
城市不同下垫面与建筑物空间形态对近地表气温等微气候要素产生了重要影响。开展城市气温时空变化模拟与影响因素分析,对于城市热环境评价与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高空间分辨率Geoeye-1立体影像,在建筑物高度、下垫面覆盖类型... 城市不同下垫面与建筑物空间形态对近地表气温等微气候要素产生了重要影响。开展城市气温时空变化模拟与影响因素分析,对于城市热环境评价与城市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高空间分辨率Geoeye-1立体影像,在建筑物高度、下垫面覆盖类型信息提取的基础上,选择南京一中、光华东街、玄武湖、头陀岭4个区域,采用ENVI-met微气候模式,以城市基本气象站南京站的实时气象数据作为背景气象场,模拟不同区域近地表气温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在时间变化上,ENVI-met模拟气温与实测值之间吻合程度较高;在空间分布上,南京一中与光华东街区域气温时空分布规律总体相似,但城市空间形态的差异使得局部区域气温变化不同,玄武湖区域气温由陆地中心向外围呈递减趋势,而头陀岭地形复杂多变,白天气温变化剧烈,夜间空间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气温 ENVI-met模式 微气候 城市空间形态 模拟
下载PDF
草地下垫面地表温度与近地面气温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超 刘厚通 +2 位作者 迟如利 陈秀红 魏合理 《光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35-639,共5页
地表温度是气候系统中的关键参数,它与近地面气温的差异极大地影响着地-气界面上能量和水汽通量的交换。根据大气辐射国际联合观测网合肥站2002年9月至2005年8月三年期间无云晴天的地面观测资料,研究了该地区草地下垫面的地表温度(辐射... 地表温度是气候系统中的关键参数,它与近地面气温的差异极大地影响着地-气界面上能量和水汽通量的交换。根据大气辐射国际联合观测网合肥站2002年9月至2005年8月三年期间无云晴天的地面观测资料,研究了该地区草地下垫面的地表温度(辐射测温法)和近地面气温的年变化、季节变化和日分布特征。着重讨论了两者差值的变化情况以及两者的相关性,提出了基于近地面气温的地表温度的经验计算方法。研究发现,当地表比辐射率ε的取值范围为0.94~1.00时,ε每改变0.01,草地地表温度的平均变化小于0.2 K。该研究结果可为卫星资料的地面验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辐射测温法 近地气温 地表比辐射率
原文传递
热红外遥感反演近地层气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徐永明 覃志豪 万洪秀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11年第1期9-14,共6页
近地层气温是生态环境的重要因子,是描述地表与大气能量交换与水分循环的关键变量。气象站点观测能够提供点尺度上的准确气温资料,但是大多数地球系统模型需要空间连续的参数来模拟物理过程。遥感提供了比地表气象观测数据更理想的空间... 近地层气温是生态环境的重要因子,是描述地表与大气能量交换与水分循环的关键变量。气象站点观测能够提供点尺度上的准确气温资料,但是大多数地球系统模型需要空间连续的参数来模拟物理过程。遥感提供了比地表气象观测数据更理想的空间异质度信息,为快速获取大尺度的气温时空信息提供了新的途径。主要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几种遥感气温估算方法,包括温度-植被指数(TVX)方法、经验统计方法、神经网络方法和能量平衡方法等等,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分别进行了评述。最后,指出今后应该加强辐射传输过程的机理研究、气温的时空尺度转换以及云检测算法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红外遥感 近地气温 TVX方法 神经网络 能量平衡
下载PDF
中国地区土壤湿度记忆性及其与降水特征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3
12
作者 赵家臻 王爱慧 王会军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99-818,共20页
本文首先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732个站点观测的土壤体积含水量,评估了CLM4.5(Community Land Model version 4.5)在CFS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近地面大气数据驱动下模拟的逐月土壤湿度(记为CLM4.5-C... 本文首先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732个站点观测的土壤体积含水量,评估了CLM4.5(Community Land Model version 4.5)在CFS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近地面大气数据驱动下模拟的逐月土壤湿度(记为CLM4.5-CFSR),然后基于CLM4.5-CFSR比较了皮尔逊相关法和自相关法计算得到的1980~2009年中国地区土壤湿度记忆性的区域及季节分布特征,量化了土壤湿度的记忆能力,研究了降水频率、降水强度和近地表气温分别对土壤湿度记忆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LM4.5-CFSR能较好地反映出大部分地区月时间尺度上土壤湿度的变化特征。两种方法描述的土壤湿度记忆性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但季节特征不同。不同深度土壤湿度的记忆时长相差不大,在0.85~2.2个月不等,其中内蒙古东北部较大,新疆西南部较小。春季,较湿的土壤记忆性也较强。当降水频率较低时,其对蒸发速率较大的地区土壤湿度的记忆性影响很小,当降水强度较大时,它会迅速补充土壤散失的水分,破坏初始时刻土壤的干湿状态,引起其记忆性减弱。近地表气温变化主要通过影响土壤的蒸发过程减弱土壤湿度的记忆性。未来可利用气候模式开展数值敏感性试验对本文得到的结论进行机理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季节和季节内尺度的降水预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湿度 记忆性 降水频率 降水强度 近地气温
下载PDF
利用HJ-1B遥感数据反演西北地区近地表气温 被引量:11
13
作者 徐剑波 赵凯 +2 位作者 赵之重 肖志峰 钟德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45-153,共9页
近地表气温是一个重要的气候参数,为了给农业研究提供空间上连续的气温信息,以西北地区为研究区,利用HJ-1B数据运用温度-植被指数方法(temperature-vegetation index,TVX)反演近地表气温。首先采用修正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反演地表温度,并... 近地表气温是一个重要的气候参数,为了给农业研究提供空间上连续的气温信息,以西北地区为研究区,利用HJ-1B数据运用温度-植被指数方法(temperature-vegetation index,TVX)反演近地表气温。首先采用修正普适性单通道算法反演地表温度,并利用同一地区的MODIS温度产品进行了对比验证,然后利用2010年7月20日、2010年8月28日、2011年8月8日3景影像结合研究区气象站点观测的气温资料推算饱和NDVI值,最后将推算结果应用到2011年8月28日影像,利用气象站点观测资料对TVX方法反演的气温进行了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反演地表温度与MODIS温度产品空间分布趋势基本一致,符合研究区的地表覆盖状况;反演气温与反演地表温度空间分布格局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提供比气象站点观测数据更理想的空间异质性信息;反演气温值比观测值偏高,二者平均绝对误差MAE为2.16 K,均方根误差RMSE为2.72 K。为快速有效获取大范围的气温时空信息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对科学指导农业生产、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具有一定的可参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气象 遥感 反演 近地气温 HJ-1B 温度-植被指数方法
下载PDF
饱和水汽压差的卫星遥感研究综述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红梅 吴炳方 闫娜娜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59-568,共10页
饱和水汽压差是许多陆表生态和陆面过程模型中非常重要的输入参数之一,精确估算并获取其时空分布特征是生态、农业遥感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简要回顾饱和水汽压差的应用和传统获取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遥感估算饱和水汽压差的数... 饱和水汽压差是许多陆表生态和陆面过程模型中非常重要的输入参数之一,精确估算并获取其时空分布特征是生态、农业遥感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简要回顾饱和水汽压差的应用和传统获取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遥感估算饱和水汽压差的数据源和估算方法,即统计方法和解析计算法,并对解析计算法所需关键参数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探讨目前遥感估算饱和水汽压差存在的不足,并结合目前遥感技术发展现状和此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发展趋势,展望了联合多源遥感数据进行高时空分辨率的饱和水汽压差遥感估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水汽压差 近地气温 陆表温度 大气柱大气可降水量
原文传递
夏季白天中国中东部不同类型云分布特征及其对近地表气温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游婷 张华 +1 位作者 王海波 赵敏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5-850,共16页
本文利用2001~2017年ERA5再分析资料以及CERES卫星资料,探究夏季白天中国中东部不同类型云的云量及其光学厚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一维辐射对流模式定量分析不同类型云对近地表气温的影响。观测结果表明:夏季白天中国中东部总云量及... 本文利用2001~2017年ERA5再分析资料以及CERES卫星资料,探究夏季白天中国中东部不同类型云的云量及其光学厚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一维辐射对流模式定量分析不同类型云对近地表气温的影响。观测结果表明:夏季白天中国中东部总云量及其光学厚度整体呈由南向北逐渐减小的分布特征,且中高云量占主导地位。总云量整体呈-0.3%a^-1显著减少趋势,其中低云的贡献(-0.27%a^-1)最大;总云光学厚度为0~0.1 a^-1增加趋势,其中低云光学厚度(0.06 a^-1)和中低云光学厚度(0.03 a^-1)呈增加趋势,而中高云光学厚度(-0.08 a^-1)和高云光学厚度(-0.03 a^-1)呈减少趋势。模式结果表明:四种不同类型云的温度效应(Cloud Effect Temperature,CET)均为负值,表现为降温效应。低云、中低云、中高云和高云的年均CET值分别为-2.9℃、-2.7℃、-2.2℃和-1.7℃。其中,低云在华北平原降温可达-5℃;中低云和中高云在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降温可达-7.8℃。不同类型云温度效应与近地表气温的年际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具体表现为:2004年前(后)近地表气温呈现下降(上升)趋势,不同类型云的CET在此期间呈下降(上升)趋势,表现为云的降温效应增强(减弱)与近地表气温下降(上升)相对应,体现了夏季白天中国中东部4种不同类型云温度效应与近地表气温都呈正相关关系。特别地,夏季白天中国中东部中高云量占主导地位,其CET与近地表气温的相关系数高达0.63。综上,夏季白天中国中东部不同类型云温度效应对近地表气温的影响不同,但均呈正相关关系。定量分析不同类型云对近地表气温的影响可以为定量研究云反馈对区域增暖的作用以及合理预估未来区域增暖情景提供必要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类型云 近地气温 中国中东部 云的温度效应
下载PDF
青藏高原西北部近地表气温直减率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7
16
作者 孙从建 李伟 +3 位作者 李新功 张子宇 陈若霞 陈伟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70-1282,共13页
近地表气温直减率是研究山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过程中的重要参数,论文基于青藏高原西北部1951—2013年的9个标准气象站以及2012—2016年的高山自设观测站的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Tave、Tmin、Tmax)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 近地表气温直减率是研究山地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过程中的重要参数,论文基于青藏高原西北部1951—2013年的9个标准气象站以及2012—2016年的高山自设观测站的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Tave、Tmin、Tmax)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西北部近地表气温直减率(LRTave、LRTmin、LRTmax)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西北部近地表气温随高程增大有显著下降趋势。研究区两个区域的LRTave、LRTmin、LRTmax均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性,而基于气象站的LRTave、LRTmin高于高山观测站的LRTave、LRTmin、LRTmax,其中LRTmin差异最为显著,而LRTmax空间差异较小。2)青藏高原西北部近地表气温直减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气象站的LRTave、LRTmin、LRTmax季节变化趋势为春季高、夏季较高、冬季低,而高山观测站的LRTave、LRTmin、LRTmax季节变化趋势为夏季高、冬季低。其中气象站LRTmax在四季中的差异最显著,而高山观测站的LRTmin的季节差异最大。高山观测站的气温直减率在4—9月间具有较为稳定的值。3)青藏高原西北部LRTave、LRTmin在气温突变年前后具有显著的差异,LRTmax无显著的变化。其中,在气温突变年之后,LRTave、LRTmin有显著的上升趋势,表明青藏高原西北部地区的LRTave、LRTmin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显著,而LRTmax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不显著。研究将有效改善青藏高原西北部气温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的不足,为区域气候变化研究及生态系统对气候响应等定量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气温直减率 青藏高原西北部 平均气温 最低气温 最高气温
原文传递
基于MODIS和随机森林的兰州市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估算 被引量:8
17
作者 邢立亭 李净 焦文慧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89-695,共7页
近地表气温是衡量城市热环境的重要因素,城市气温被认为是各种城市问题的重要变量,然而小区域气象站严重不足限制了异质城市内气温的空间连续分布表示。为获得空间连续分布的近地表气温,利用遥感数据结合随机森林机器学习法来估算城市... 近地表气温是衡量城市热环境的重要因素,城市气温被认为是各种城市问题的重要变量,然而小区域气象站严重不足限制了异质城市内气温的空间连续分布表示。为获得空间连续分布的近地表气温,利用遥感数据结合随机森林机器学习法来估算城市近地表空间连续分布的气温。本文以兰州市为研究区,利用MODIS传感器的前一天和当天8个不同时间点的地表温度数据,结合一系列影响因子,利用随机森林来估算城市的每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Tmax/Tmin)。由于8个时序的地表温度数据与Tmax/Tmin存在不同的相关关系,根据这种关系设计了输入不同地表温度数据的8个模型方案,利用实测气温对不同模型方案的结果进行验证,获得最佳方案估算的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结果表明,用随机森林模型结合遥感数据来估算城市日近地表气温是可行的,并且前一天的地表温度对气温影响较大,是估算气温的关键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MODIS 随机森林 近地气温 兰州市
原文传递
东南极DomeA近地面气温及雪层温度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百炼 张人禾 +2 位作者 效存德 卞林根 张廷军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48-1054,共7页
利用我国在Dome A获取的2005~2007年自动站观测资料,分析了冰盖近地面3个高度的气温和近表层4个深度雪温的季节变化及其差异特征,并分析了近地面底层逆温及大气稳定状况,最后对近地面观测气温、10m深度雪温以及地面气温的关系作了探讨... 利用我国在Dome A获取的2005~2007年自动站观测资料,分析了冰盖近地面3个高度的气温和近表层4个深度雪温的季节变化及其差异特征,并分析了近地面底层逆温及大气稳定状况,最后对近地面观测气温、10m深度雪温以及地面气温的关系作了探讨.结果表明,Dome A近地面温度变化具有典型的无芯冬季特征,在长达半年的冬季期间近地面存在强而稳定的逆温.雪层中季节温度波动的振幅随深度衰减,同时位相逐渐滞后,导致近表层内季节温度的垂直分布廓线具有显著差异.由于很强的近地面逆温效应,自动站观测的近地面年平均气温比10m雪温所代表的年平均地面温度高得多.而根据边界层理论对地面气温进行近似推算得到的年平均地面气温与10m雪温十分接近,考虑到其极低的10m雪温和很强的近地面底层逆温,Dome A可能是地球上地面温度最低的地点,这有待于观测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极 DomeA 近地气温 地面气温 10m雪温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土壤水分变化对近地面气温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范科科 张强 +4 位作者 孙鹏 宋长青 余慧倩 朱秀迪 申泽西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2-97,共16页
青藏高原为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探讨该地区土壤水分变化对近地面气温的影响将为青藏高原水汽循环研究及该地区对周边气候与环境的影响研究提供重要理论支撑。利用NCEP-CFSR数据集,基于土壤水分对近地面气温的影响机理,揭示... 青藏高原为全球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探讨该地区土壤水分变化对近地面气温的影响将为青藏高原水汽循环研究及该地区对周边气候与环境的影响研究提供重要理论支撑。利用NCEP-CFSR数据集,基于土壤水分对近地面气温的影响机理,揭示了青藏高原不同季节、不同植被分区下土壤水分时空分异规律、土壤水分与蒸发率的响应与耦合状态及土壤水分通过蒸散发过程对近地面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季节下青藏高原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基本一致,除西北地区和喜马拉雅山脉外,整体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青藏高原地区存在干旱区变湿,湿润区变干的空间特征;②青藏高原大部分区域土壤水分处于干湿过渡状态,其中青藏高原南部和东南部地区全年处于干湿过渡状态,而柴达木盆地几乎全年处于干旱状态;③近地面气温对土壤水分的响应在冬季最弱,在夏季最强且空间差异较小,其中在冬、春、夏季为负反馈,另外不同植被覆盖区近地面气温对土壤水分的敏感性差异很大。此项研究对于进一步探讨青藏高原地区陆气耦合状态及变化环境下的区域水汽循环及其效应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土壤水分 近地气温 蒸发率 转换状态
原文传递
多源参数在晋江城市热岛分析中的差异性 被引量:7
20
作者 华俊玮 祝善友 +1 位作者 高牧原 张桂欣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3-101,共9页
城市热岛遥感监测分析中,不同参数与指标得到的热岛时空分布结果不同。针对过去研究仅利用遥感反演地表温度或亮度温度监测城市热岛现象,以福建省晋江市为研究区,选择2010年与2014年夏季Landsat数据,结合数字高程数据和气象站点实测数据... 城市热岛遥感监测分析中,不同参数与指标得到的热岛时空分布结果不同。针对过去研究仅利用遥感反演地表温度或亮度温度监测城市热岛现象,以福建省晋江市为研究区,选择2010年与2014年夏季Landsat数据,结合数字高程数据和气象站点实测数据,反演晋江市域内地表温度与近地表气温。在此基础上,利用多源参数计算多种城市热岛监测指标,并对比分析这些指标用于晋江城市热岛研究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2014年较2010年的城市热岛范围扩大,区域内热岛比例显著上升,热岛斑块面积增多且热岛等级增强;2)相对于地表温度,近地表气温用于评价城市热岛空间分布更为合理;3)不同热岛监测指标作用不同,热岛强度、归一化热场强度可以在空间上直接表明热岛空间分布及强弱,热岛比例指数则在数值上反映了不同区域热岛现象的发生概率,热岛源汇指数结合地表热参数和土地覆盖类型,反映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内热岛效应加剧或减缓的贡献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近地气温 城市热岛效应 热岛评价指标 晋江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