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亚洲超越“近代”?——一个批评性的回顾 被引量:4
1
作者 孙江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5-171,共7页
在讨论亚洲问题时,竹内好的"近代超克"(overcoming modernity)话语广受国际学界关注,论者试图从中挖掘出有助于解决后现代问题的思想性要素。本文在分析竹内好战争认识及其所依托的语境后指出,竹内好"近代超克"话... 在讨论亚洲问题时,竹内好的"近代超克"(overcoming modernity)话语广受国际学界关注,论者试图从中挖掘出有助于解决后现代问题的思想性要素。本文在分析竹内好战争认识及其所依托的语境后指出,竹内好"近代超克"话语具有反历史倾向,他之所以缠绵其中,乃是因为对战争责任归属表现出思想的暧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内好 近代 亚洲主义 战争认识
下载PDF
19世纪以来“儒学日本化”问题史考察:1868—1945 被引量:2
2
作者 吴震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21,共21页
儒学东传,经过一番"日本化"改造而融入日本文化传统当中,从而形成日本的儒学(儒教)。回溯历史,这项改造工程大致从17世纪初江户时代就已全面启动,这是当今学界的一般通识。然而在明治维新(1868)以后的近代日本,儒学遭遇了&qu... 儒学东传,经过一番"日本化"改造而融入日本文化传统当中,从而形成日本的儒学(儒教)。回溯历史,这项改造工程大致从17世纪初江户时代就已全面启动,这是当今学界的一般通识。然而在明治维新(1868)以后的近代日本,儒学遭遇了"日本化"与"近代化"的双重夹击,它被作为"东洋伦理"或"日本道德"的代表,被化作帝国意识形态下的"国民道德论",被用来提升全民精神文明,实现"臣民一体"、"道德齐一",以为由此便可抵御西方精神污染,进而实现"近代超克"直至"解放亚洲",在此令人难忘而又记忆模糊的特殊年代,儒教遭遇了"再日本化"的命运。这段儒学日本化的历史进程,值得今人加以认真地反思和省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儒教 日本化 近代 近代
下载PDF
两个关于“世界史”的哲学论述——京都学派与柄谷行人之间 被引量:1
3
作者 廖钦彬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29,共11页
当日本进入太平洋战争与欧美诸帝国进行一场世纪大战时,以西田几多郎与田边元为首,底下包括务台理作、西谷启治、高坂正显、铃木成高、高山岩男及大岛康正等人在内的京都学派因应现实,在哲学理论的建构上提出"近代超克"论。... 当日本进入太平洋战争与欧美诸帝国进行一场世纪大战时,以西田几多郎与田边元为首,底下包括务台理作、西谷启治、高坂正显、铃木成高、高山岩男及大岛康正等人在内的京都学派因应现实,在哲学理论的建构上提出"近代超克"论。结果带来的是"世界史的建构如何可能?"的历史哲学问题。事隔七十余年的现在,柄谷行人以《世界史的结构》(2010)一书,思考人类如何克服"国族(nation)、国家(state)、资本"在当代所产生的问题,借以建构新的世界史图像。柄谷在该书中透过贯穿"漂泊者、氏族社会/国家/资本/世界共和国(A/B/C/D)"的"交换模式"理论,来取代马克思的商品交换模式,并援用以康德"永久和平"理念为基础的"世界共和国"概念,来提出现今人类所应朝往的理想境地。此种"世界史"结构的论述,在超越"国族、国家、资本"的问题意识上,与京都学派的"世界史"理论截然不同。柄谷借用弗洛伊德的"被压抑之物的回归"说法,探讨超越国族、国家、资本的可能性,后者以大乘佛教的空或无的思想为基础,探讨超越固执于自我同一性存在的可能性,也因此为国族、国家、资本保留了存续的可能性。虽说如此,两者在建构世界史图像时有个共同点,那便是透过哲学的想象力主张"过去不再只是过去,它会透过现在而在未来中被改变"、"未来的形成是透过现在改变过去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都学派 世界史 近代 交换模式 世界共和国 想象力
下载PDF
现代价值与东方理想——读竹内好的《近代的超克》 被引量:1
4
作者 薛毅 《中文自学指导》 2005年第6期16-20,共5页
“近代的超克”这一概念来自于上世纪40年代初的日本学界。1942年,这是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学界开了一个著名的座谈会,这个词语由此而出现。这里的“近代”就是指西方的近代化的过程,“超克”是超越、克服的意思,而“近代的超克... “近代的超克”这一概念来自于上世纪40年代初的日本学界。1942年,这是在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学界开了一个著名的座谈会,这个词语由此而出现。这里的“近代”就是指西方的近代化的过程,“超克”是超越、克服的意思,而“近代的超克”就是所谓对于世界的近代化过程的超越与克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内好 近代 日本 军国主义 近代思想 政治立场 文学评论
下载PDF
近代的超克、漫长的20世纪与“竹内鲁迅” 被引量:5
5
作者 韩琛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1-120,共10页
从"近代的超克"到"反现代性的现代性",各样追求第三样时代的思想生产在东亚此起彼伏,并不断在今日东亚知识界获得理论重构。当代中国知识者遭遇"竹内鲁迅"引发的思想波澜,便是一个最新的症候。虽然以超... 从"近代的超克"到"反现代性的现代性",各样追求第三样时代的思想生产在东亚此起彼伏,并不断在今日东亚知识界获得理论重构。当代中国知识者遭遇"竹内鲁迅"引发的思想波澜,便是一个最新的症候。虽然以超越西方现代性、建立本土现代性为目的,但是东亚世界的近代的超克思想及其历史实践,既未能脱离东方/西方、落后/进步的二元结构的世界史逻辑,也不能通过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理论辩证,建构起任何一种另类现代性项目的普遍价值,却往往在对特殊道路的绝对信仰中沦落为失意的革命。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各种反现代性实践及其历史后果的延宕不已,让东亚的20世纪变得跌宕而漫长,形成了一个至今不能终结的漫长的20世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内鲁迅” “第三样时代” 近代 反现代性的现代性
原文传递
詹姆逊“民族寓言”说之再检讨——以“近代的超克”为参照兼及“政治知识分子” 被引量:5
6
作者 吴娱玉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7-200,共14页
詹姆逊《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一文以鲁迅为例阐发"民族寓言"说,此后,"民族寓言"说成了"第一世界"观察"第三世界"以及"第三世界"自我省思的最重要的理论借镜。不... 詹姆逊《处于跨国资本主义时代中的第三世界文学》一文以鲁迅为例阐发"民族寓言"说,此后,"民族寓言"说成了"第一世界"观察"第三世界"以及"第三世界"自我省思的最重要的理论借镜。不过,学术界很少注意到,"民族寓言"说和日本鲁迅研究大家竹内好的"近代的超克"论在文学(文化)与政治的关系和重建主体性这两个核心观点上具有极强的相似性,而相似性的背后,则是他们对于介入的、批判的"政治知识分子"的呼唤。正因为热衷于介入和批判,他们共同关注到了兼具知识分子与斗士双重身份的鲁迅。这种看重政治性、忽略审美性的征用手法恰恰反映了第三世界文艺在进入第一世界视野时的一种普遍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寓言” 近代 鲁迅
原文传递
从《鲁迅》到《鲁迅入门》:竹内好鲁迅观的变动 被引量:5
7
作者 尾崎文昭 段美乔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96,共6页
各位下午好,这是我第三次来到文学所作报告,非常荣幸。今天报告的内容是竹内好的鲁迅观的变动。 我注意到《近代的超克》这本书给社会的影响非常大。《近代的超克》收入《鲁迅》一书,有很多学者以《鲁迅》为材料讨论竹内好的鲁迅观... 各位下午好,这是我第三次来到文学所作报告,非常荣幸。今天报告的内容是竹内好的鲁迅观的变动。 我注意到《近代的超克》这本书给社会的影响非常大。《近代的超克》收入《鲁迅》一书,有很多学者以《鲁迅》为材料讨论竹内好的鲁迅观。我看了部分的文章,感觉很不满意。总体印象就是他们还没有真正理解竹内好就开始立论,结果竹内好鲁迅观的精华之处没有得到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鲁迅观 竹内好 近代 文学所
下载PDF
竹内好鲁迅研究批判 被引量:4
8
作者 韩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52-67,共16页
以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契机,日本学者竹内好释放了对侵华战争的负疚感,并通过解散中国研究会、废刊《中国文学》等行为,表达自己对"大东亚战争"的拥护。在"二战"进入白热化阶段、日本陷入绝境的现状下,竹内好将鲁迅... 以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契机,日本学者竹内好释放了对侵华战争的负疚感,并通过解散中国研究会、废刊《中国文学》等行为,表达自己对"大东亚战争"的拥护。在"二战"进入白热化阶段、日本陷入绝境的现状下,竹内好将鲁迅塑造为一个回心于"无"的绝对文学者,以此来否定"哲学的结构"的西洋近代文化,建构"文学的结构"的"大东亚文化"。战后,竹内好则从作为"大东亚战争"之"意识形态翼赞"的"近代的超克"论述里,发明了反近代主义的"作为方法的亚洲"。追求东亚主体性的反近代主义的近代,既是竹内好之始终未变的思想轴心,也是其根本悖论之所在,并形成了一种反人道的文学主义的法西斯倾向。实际上,文学主义的法西斯不仅是竹内好个人的特点,而且是20世纪以来的各种激进主义的反近代性思想及其历史实践的普遍性特征,这使今日世界依然游荡着法西斯的幽灵。竹内好生发于"二战"时期的文学思想、政治思考和鲁迅研究,似乎印证了本雅明对法西斯美学的政治批判:近代社会中的"人类的异化已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至于它能把自身的毁灭当作放在首位的审美快感来体验。这便是法西斯求助于美学的政治形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内好 《鲁迅》 “大东亚战争” 近代 作为方法的亚洲
下载PDF
革命辩证法:鲁迅、竹内好与近代的超克 被引量:3
9
作者 韩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8-173,共6页
从战时创作《鲁迅》到战后以中国为方法批判日本的近代,从重估“近代的超克”思想到提出“作为方法的亚洲”命题,看似不断转向的竹内好,却始终坚持着一个基本诉求:通过抵抗西洋的近代来建构东洋的近代。东亚世界追求主体性的近代合乎情... 从战时创作《鲁迅》到战后以中国为方法批判日本的近代,从重估“近代的超克”思想到提出“作为方法的亚洲”命题,看似不断转向的竹内好,却始终坚持着一个基本诉求:通过抵抗西洋的近代来建构东洋的近代。东亚世界追求主体性的近代合乎情理,但由此生发的各种“反近代的近代性”思想,却隐含着难以逾越的自反性矛盾,从而导致东亚各国的反帝、反殖民革命在实现民族解放的同时,也造成以反西方为籍口的次帝国主义政治的发生。虽然竹内好的鲁迅研究创造性地再生产了鲁迅及其文学,但亦应注意其永远革命的超克话语中,其实一直游荡着反革命的幽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竹内好 近代 永远革命 亚洲主义
原文传递
作为方法的竹内好——以《何谓近代》和《近代的超克》为中心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宏峰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84-89,共6页
作为后发展国家的知识分子,竹内好一生都在探寻主体性的形成.东洋的主体怎样才能真正的而不是虚假的或者形式的被建立起来。而探寻主体的建立,在竹内好看来,实质就是主体的自身历史得以形成的过程,历史如何在“每一个自我拼搏的瞬... 作为后发展国家的知识分子,竹内好一生都在探寻主体性的形成.东洋的主体怎样才能真正的而不是虚假的或者形式的被建立起来。而探寻主体的建立,在竹内好看来,实质就是主体的自身历史得以形成的过程,历史如何在“每一个自我拼搏的瞬间”成为自我,是竹内好思考问题的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竹内好 后发展国家 知识分子 历史
下载PDF
丸山真男论的诸相——日本学术界对丸山真男的最新述评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都伟 《世界哲学》 2005年第5期107-110,共4页
本文分类介绍了丸山学派、“近代的超克”式思想派别、后现代主义、保守主义等学术和思想派别对丸山真男的研究和评论,从中可以大致窥见当代日本学术界的内部格局和动向。其中,米谷匡史的丸山真男研究最值得注意,是本文的重点和主旨所在。
关键词 丸山学派 “古层” 近代 后现代主义 保守主义 米谷匡史
原文传递
日本思想研究关键词近代主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谭仁岸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21年第6期57-66,共10页
近代主义在日本战后初期激烈的社会转型中备受文学与思想界的关注,但它首先是一个被日本正统马克思主义者赋予的负面称呼而非自我主张。本文通过内在比较的方式,梳理了近代主义者思考近代化与日本、近代化与主体性之关系时所体现出来的... 近代主义在日本战后初期激烈的社会转型中备受文学与思想界的关注,但它首先是一个被日本正统马克思主义者赋予的负面称呼而非自我主张。本文通过内在比较的方式,梳理了近代主义者思考近代化与日本、近代化与主体性之关系时所体现出来的共通特征,考察了马克思主义者和竹内好等人性质不同的近代主义批判,以及近代主义话语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演变轨迹,试图呈现近代主义这一关键词的来龙去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主义 正统马思主义 主体性 近代 战后日本
原文传递
京都学派的遗产——世界史的立场与近代的超克 被引量:2
13
作者 段世磊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0-119,共10页
结束锁国状态的日本,在与西方社会的复杂交往中,不断积累着对西方的两种感情:一种是想要成为西方的欲望,一种是对西洋进行反抗的情感。然而从根本上讲,这种双重情感最终是在西方化框架内产生的,是西方近代世界史普遍主义的应有之义。在... 结束锁国状态的日本,在与西方社会的复杂交往中,不断积累着对西方的两种感情:一种是想要成为西方的欲望,一种是对西洋进行反抗的情感。然而从根本上讲,这种双重情感最终是在西方化框架内产生的,是西方近代世界史普遍主义的应有之义。在这种普遍性中,日本京都学派的哲学家们试图寻找日本在世界史中的主体性地位。他们构建了一种"精神即文化"的世界历史哲学,这种历史哲学理念作为一种精神的否定性概念,与西方的物质性历史终结概念相对立。而且,精神的否定性因素具有摆脱以普遍性为目的的西方近代思想的某种气质,是一种构建以特殊性为目的的东洋历史哲学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 京都学派 西谷启治 近代 历史哲学
下载PDF
“竹内好”之于“我们”——读竹内好的《近代的超克》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大可 《现代中文学刊》 2009年第4期106-110,共5页
竹内好在《〈中国文学〉的废刊与我》中写到:“所谓文学的衰退,客观地加以说明,就是:世界不具有文学性的构造。今日的世界与其说是文学化的,不如说是哲学化的。今天的文学处理不了大东亚战争。”竹内好并非在谈论通常意义上的“文... 竹内好在《〈中国文学〉的废刊与我》中写到:“所谓文学的衰退,客观地加以说明,就是:世界不具有文学性的构造。今日的世界与其说是文学化的,不如说是哲学化的。今天的文学处理不了大东亚战争。”竹内好并非在谈论通常意义上的“文学”,在他那里,“文学”实际上代表了他把握世界的方式。终其一生,他都在探寻如何把世界由“哲学”性的结构转化为“文学”性的结构。这么说,首先可能引发问题就是:何为哲学?何为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竹内好 “我们” 中国文学 结构转化 哲学化 世界 文学性
下载PDF
“近代的超克”思想谱系中的“满洲浪曼派”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超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1-140,共20页
本文从思想史角度入手,探讨"满洲浪曼派"这一由移居伪"满洲国"的日本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所组成的文学团体在"近代的超克"思想谱系中的定位及历史意义,并着重考察"满洲浪曼派"同"日本浪曼派&... 本文从思想史角度入手,探讨"满洲浪曼派"这一由移居伪"满洲国"的日本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所组成的文学团体在"近代的超克"思想谱系中的定位及历史意义,并着重考察"满洲浪曼派"同"日本浪曼派"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分歧。"满洲浪曼派"实现了"近代的超克"论面向中国的决定性转向,更开启了战后竹内好"以中国为方法"、以"抵抗的亚洲"为主体性的先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满洲浪曼派 日本浪曼派伪满洲国 大陆性
原文传递
从“竹内鲁迅”到“竹内赵树理”——“近代的超克”与作为方法的现代中国文学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琛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52-62,共11页
新世纪以来,“竹内鲁迅”成为中国鲁迅研究的一个关键词。无论是关于《野草》的解读,还是关于鲁迅思想的分析,皆可看到来自“竹内鲁迅”的巨大影响。而学界对于“竹内鲁迅”本体的研究,其论文数量也蔚为大观。特别是伴随《近代的超... 新世纪以来,“竹内鲁迅”成为中国鲁迅研究的一个关键词。无论是关于《野草》的解读,还是关于鲁迅思想的分析,皆可看到来自“竹内鲁迅”的巨大影响。而学界对于“竹内鲁迅”本体的研究,其论文数量也蔚为大观。特别是伴随《近代的超克》一书的翻译出版,以及题为“鲁迅与竹内好”的学术研讨会在2005年的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现代中国文学 鲁迅研究 竹内好 赵树理 学术研讨会 《野草》 鲁迅思想
下载PDF
“近代的超克”与“大东亚亲和”的幻灭——太宰治《惜别》中的“弃医从文”叙事再探
17
作者 徐利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5-209,共15页
在创作于太平洋战争期间的国策小说《惜别》中,太宰治将鲁迅弃医从文置于近代日本从明治维新到太平洋战争的历史脉络,在“近代的超克”的语境中重构了弃医从文叙事。他不仅借周君之口,由鲁迅的医学救国志向与明治维新的关联出发,对中日... 在创作于太平洋战争期间的国策小说《惜别》中,太宰治将鲁迅弃医从文置于近代日本从明治维新到太平洋战争的历史脉络,在“近代的超克”的语境中重构了弃医从文叙事。他不仅借周君之口,由鲁迅的医学救国志向与明治维新的关联出发,对中日两国的近代展开评骘,更将弃医从文中的医学与文学置换为兰学与国学乃至西洋科学与日本精神,以求达到对美英近代的“超克”。在日本与美英开战的冲击之下,太宰治以弃医从文叙事呼应《大东亚共同宣言》的“独立亲和”与“文化昂扬”原则,既反映出日本知识人卷入战时体制、为国效力的普遍事态,也体现了太宰治个人对战时天皇制国家的认同。然而,随着战败后“大日本帝国”的崩溃,其“近代的超克”式的自我理解与家国认同也旋即幻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惜别》 弃医从文 近代 “大东亚亲和”
原文传递
主体、抵抗与革命的潜能——论竹内好的“终末”美学
18
作者 王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7-138,共22页
曰本思想家竹内好因其鲁迅研究而为国内学界所熟知,迄今已经提炼出诸多意在整体把握其思想方式和问题意识的表述,如“文学精神”“文学的方法”“情境中的思考”“虚线的抵抗”等。不过在迄今为止的研究中,很少有论者提到竹内好思想中... 曰本思想家竹内好因其鲁迅研究而为国内学界所熟知,迄今已经提炼出诸多意在整体把握其思想方式和问题意识的表述,如“文学精神”“文学的方法”“情境中的思考”“虚线的抵抗”等。不过在迄今为止的研究中,很少有论者提到竹内好思想中的“终末观”。强调这一对其思想而言至关重要的视域,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竹内好的文学或美学思想及其背后的政治指向,也能在一个重要向度上使我们将竹内好和另一位与之若即若离的同时代思想家——保田与重郎联系起来并探讨差异,从而更加分明地辨析竹内好在现代日本思想史中的地位。同时,在竹内好的“终末”视角下,处于弱者和被压迫者位置的中国和亚洲,才真正显示出新的政治和革命的潜能,甚至提示重新理解和塑造世界的想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内好 终末观 保田与重郎 近代
原文传递
昭和历史语境中的草野心平与中国——以其中国体验和亚洲意识的变迁为中心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伟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62,共10页
草野心平作为"最后的昭和诗人",其整个人生和诗歌创作带着他自身的特殊印迹,也折射出日本昭和时代共有的轨痕。以"草野心平与中国"为具体案例,追溯其亚洲意识的变迁及其与同时代语境之间的关系,对我们历史性地探讨... 草野心平作为"最后的昭和诗人",其整个人生和诗歌创作带着他自身的特殊印迹,也折射出日本昭和时代共有的轨痕。以"草野心平与中国"为具体案例,追溯其亚洲意识的变迁及其与同时代语境之间的关系,对我们历史性地探讨亚洲主义、"近代的超克"论等昭和时代的热点问题不乏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野心平 中国体验 亚洲意识 近代 昭和意识形态
原文传递
东亚鲁迅研究批判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春勇 《东吴学术》 2021年第1期15-35,共21页
将"鲁迅"放置在东亚现代史整体变动的长历史时段中予以整体考察,从而将鲁迅在整个东亚的传播、研究及其影响同东亚整体史的动态关系予以澄清。一方面描述"鲁迅"作为一个巨大的文化象征符号是如何参与到整个东亚近... 将"鲁迅"放置在东亚现代史整体变动的长历史时段中予以整体考察,从而将鲁迅在整个东亚的传播、研究及其影响同东亚整体史的动态关系予以澄清。一方面描述"鲁迅"作为一个巨大的文化象征符号是如何参与到整个东亚近现代历史进程中去的,另一方面,则梳理东亚知识分子在各自民族国家建构及其文化政治建设的过程中是如何主动选择"鲁迅"的某个侧面作为其重点阐释的对象并使其阐释的结果为其现代民族国家文化建设服务,并且,这样一些阐释在东亚文化互动中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 鲁迅研究 东-欧亚帝国 近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