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3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 被引量:52
1
作者 J.李约瑟 徐汝庄 《自然杂志》 1990年第12期818-827,共10页
本刊为庆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世界著名的中国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九十华诞,特辑“‘李约瑟难题’征答”专栏,得到了海内外广大读者的热烈响应。本刊已挑选出11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应征文章在上期刊出。本期刊出李约瑟博士本人应本刊之约... 本刊为庆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世界著名的中国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九十华诞,特辑“‘李约瑟难题’征答”专栏,得到了海内外广大读者的热烈响应。本刊已挑选出11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应征文章在上期刊出。本期刊出李约瑟博士本人应本刊之约从英国寄来的文章,以飧读者。在这篇文章中,李约瑟博士论述了他50多年来一直思考、探索以求解他自己提出的这一难题(即“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所得到的结论。李约瑟博士认为像西方其他科技史家那样一律遵循“内在论”是不能求得合乎逻辑的正确解答的,而必须探寻出东西方社会结构的不同特征才能说明问题。为此,他深刻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科学和社会形态的文献,认为他自己关于中国古代社会是属于“亚细亚生产方式”性质的判断是合乎马克思主义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献中是有一定依据的。正是适应这种生产方式的社会结构所相应产生的国家机器的特征和功能,产生了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也正是这种特征和功能,阻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自发产生。毋庸讳言,他这种对于中国社会发展史的自信的认识与我国史学界的一般理解是有分歧的。在这篇文章中,他自己也提到这一点。这篇重要的中国科技史论文最初发表于《伯纳尔纪念文集》(伦敦,1964年)、《科学与社会》杂志(1964年,第28卷)和《半人马星座》杂志(1964年,第10卷),后又收入李约瑟博士自己的论文集《大滴定》(伦敦,1969年,多伦多,1979年)。现在又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并由本刊在中国首次发表其中译文。本文由徐汝庄同志翻译,由著名中国哲学史家冯契教授校阅,由于篇幅所限,译文中对某些段落作了少量删节,虽无关宏旨,仍特此说明。至此,“‘李约瑟难题’征答”活动即告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约瑟 近代科学 科学技术史 亚细亚生产方式 中国科技史 中译文 国史学界 哲学史家 首次发表 古代社会
下载PDF
试论系统的整体性原理 被引量:49
2
作者 魏宏森 曾国屏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57-62,共6页
试论系统的整体性原理魏宏森,曾国屏钱学森说,“系统论”是系统科学与哲学的桥梁,是一种哲学分论。[1]这里的系统论,是一种广义的系统论。所谓的系统整体性原理,即是广义系统论的一条基本原理。本文尝试对这一基本原理作一初步... 试论系统的整体性原理魏宏森,曾国屏钱学森说,“系统论”是系统科学与哲学的桥梁,是一种哲学分论。[1]这里的系统论,是一种广义的系统论。所谓的系统整体性原理,即是广义系统论的一条基本原理。本文尝试对这一基本原理作一初步讨论。一、系统的整体性整体性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论 一般系统论 整体性原理 原子论 系统整体 部分和整体 近代科学 相互作用 科学研究 贝塔朗菲
原文传递
宜居地球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地球科学发展战略概要 被引量:33
3
作者 朱日祥 侯增谦 +1 位作者 郭正堂 万博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5期4485-4490,共6页
人类对地球和生命起源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促使近代科学的启蒙,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再到工业革命,始终如此.回顾20世纪地球科学发展史,板块构造理论揭示了行星地球的动力学特征,引发了20世纪的地学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对地球演化历史... 人类对地球和生命起源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促使近代科学的启蒙,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再到工业革命,始终如此.回顾20世纪地球科学发展史,板块构造理论揭示了行星地球的动力学特征,引发了20世纪的地学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对地球演化历史的认知[1,2].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前夜,地球科学前沿问题究竟是什么?近年来天文学与深空探测将"宜居性:适宜生命存在的空间"作为首要研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次工业革命 板块构造理论 近代科学 生命起源 宜居性 动力学特征 地学革命 探索精神
原文传递
中国近现代科学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4
4
作者 路甬祥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7,31,共8页
关键词 洋务运动 发展史 中国 近代科学 现代科学
下载PDF
胡塞尔生活世界的两种含义——兼谈欧洲科学与人的危机及其克服 被引量:30
5
作者 朱刚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0-45,共6页
胡塞尔所说的“生活世界”有两种含义:一是作为经验实在的客观生活世界,一是作为纯粹先验现象的主观生活世界,二者之间隔着一道先验还原的界限。不同意义上的“生活世界”与科学及人的生存的关系也不同:在胡塞尔看来,前者是近代科学产... 胡塞尔所说的“生活世界”有两种含义:一是作为经验实在的客观生活世界,一是作为纯粹先验现象的主观生活世界,二者之间隔着一道先验还原的界限。不同意义上的“生活世界”与科学及人的生存的关系也不同:在胡塞尔看来,前者是近代科学产生的基础,也是造成科学“危机”与人的“危机”的根源;后者则有可能为我们提供一条克服这种危机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塞尔 生活世界 欧洲 近代科学 危机 自然态度 先验还原
下载PDF
复杂系统的因果观和方法论——一种复杂整体论 被引量:24
6
作者 范冬萍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0-97,共8页
Holism and reductionism are the old and the long-term debated issues both in science and philosophy,and are also one of the core issues in the contemporary complexity science.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nter-level causal... Holism and reductionism are the old and the long-term debated issues both in science and philosophy,and are also one of the core issues in the contemporary complexity science.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nter-level causal view of complex system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in modern complexity sciences.It argues the need to go beyond causal reductionism,pointing out the limitations of the model of theoretical reduction in understanding and explaining the behaviors of complex systems,and the incompleteness of individualism in social scientific methodology while explaining the complex social organizational behaviors.It proposes a multi-level and multi-dimensional co-evolutionary ’complex holism’ which is compatible with and goes beyond Reductio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系统 整体论 方法论 因果观 复杂性科学 还原论 近代科学 中长期
原文传递
早期鲁迅的宗教观——“迷信”与“科学”之关系 被引量:29
7
作者 伊藤虎丸 孙猛 《鲁迅研究动态》 CSSCI 1989年第11期14-25,共12页
日本东京女子大学教授伊藤虎丸先生今年九月应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邀请来讲学。这是他在北京大学的讲演稿。征得北京大学中文系和伊藤虎丸先生的同意,谨在此发表。
关键词 宗教观 北京大学 鲁迅 讲演稿 日本 中文系 女子大学 近代科学 东京 康有为
下载PDF
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 被引量:24
8
作者 任鸿隽 《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共2页
1915年1月创刊的《科学》,开创了科学在中国传播的新纪元,也留下了不少超越先贤、启迪后学的文字。今天重温这些文字仍是颇受教益的。本刊特从中选择少量重新发表,作为迎接创刊百年献给读者的礼物。本期重新发表的是任鸿隽的《说中国无... 1915年1月创刊的《科学》,开创了科学在中国传播的新纪元,也留下了不少超越先贤、启迪后学的文字。今天重温这些文字仍是颇受教益的。本刊特从中选择少量重新发表,作为迎接创刊百年献给读者的礼物。本期重新发表的是任鸿隽的《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原发表在《科学》创刊号上。任鸿隽是《科学》和中国科学社的主要创始人,他这篇文章提出的问题,学术界多称为"李约瑟问题",并时有讨论。由于任氏的这篇文章用文言写成,这次特别配发了文言的译文。还请译者专门撰文对这篇文字进行了解说.梳理了近现代中国学人探讨"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文明中产生"这一问题的脉络。任氏撰文时恐怕没有想到,后人会对"李约瑟问题"展开争论并把它叫做"难题",他自己的答案其实是清楚的。他行文时。也没有在"中国无科学之原因"上着墨太多。在创刊号上,他这篇文字最想表达的,是他们为什么要创办《科学》的心声。所以,他着重说了科学是什么,以及在中国传播科学最要紧的事是什么,并在最后强调:"要之科学之本质不在物质,而在方法","不然,虽尽贩他人之所有,亦所谓邯郸学步,终身为人厮隶,安能有独立进步之日耶"!不难发现,作者所说的"方法",不只是方法论意义上的,更多是认识论意义上的。联系到作者后来所撰的《科学精神论》,以及《科学》前辈作者的其他有关论述.他们当时用"方法"、"科学精神"、"科学种子"等字眼所指称的,其实就是"教人求得有系统之真知识的方法",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科学思维方式"。抓住了科学思维方式的培育,就抓住了在中国发展科学的"种子"和传播普及科学的"渔"。不然尽贩他人之"鱼".怎么会有我们民族文化的独立进步!关于"科学思维方式",本刊近年来正组织<思维方式:人类认识活动的前提》、《科学思维方式: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 科学 原因 科学思维方式 李约瑟问题 科学精神 近代科学 民族文化
下载PDF
方法的变迁和科学发展的新方向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华杰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1期20-28,共9页
关键词 第二种科学 哲学方法论 科学方法论 还原论方法 现代主义 思辨哲学 近代科学 科学 科学发展 整体论
原文传递
明末清初西学之再评价 被引量:12
10
作者 何兆武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4-29,35,共7页
本文从文艺复兴以来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当时中国历史的当务之急、当时东渐西学之性质这三个方面,分析了明末清初之际西欧的天主教传教士虽然给中国带来了一些知识和体系,但其传入的仍是中世纪的神学体系,其世界观实质上仍属于古代... 本文从文艺复兴以来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当时中国历史的当务之急、当时东渐西学之性质这三个方面,分析了明末清初之际西欧的天主教传教士虽然给中国带来了一些知识和体系,但其传入的仍是中世纪的神学体系,其世界观实质上仍属于古代与中世纪的传统范畴,这既背离当时世界历史的近代化趋向,也与资本主义已经萌芽、个人觉醒与解放已成当务之急的中国时势之要求不相符合,对中国由中世纪转入近代无益。作者认为,真正对中国社会的近代转型起推进作用的,是深受19世纪末新教传教士影响的中国自己的学者(诸如李善兰、华蘅芳,及严复、梁启超、王国维等人)作出的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末清初 近代 新教传教士 近代科学 近代思想 明清之际 西方传教士 天主教 现实政治 西学
原文传递
《六合丛谈》中的近代科学知识及其在清末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扬宗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1999年第3期211-226,共16页
《六合丛谈》(1857年1月至1858年6月)由伟烈亚力编辑,上海墨海书馆出版,是一个兼具知识性和新闻性的刊物。它存在的时间虽不长,但它传播了近代科学的观念,介绍了一些重要的科学知识;其中《西国天学源流》一书,是针对清代流行的“西学中... 《六合丛谈》(1857年1月至1858年6月)由伟烈亚力编辑,上海墨海书馆出版,是一个兼具知识性和新闻性的刊物。它存在的时间虽不长,但它传播了近代科学的观念,介绍了一些重要的科学知识;其中《西国天学源流》一书,是针对清代流行的“西学中源”说而翻译的,对于近代天文学在清末的确立具有重要的意义。《六合丛谈》反映了以墨海书馆为中心的英国伦敦布道会传教士利用科学知识辅助传教的努力,其中传布的近代科学观念是晚清自强运动的重要思想资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合丛谈 伟烈亚力 科学传播 清末 近代科学
下载PDF
西方近代科学体制化的理论透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马佰莲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6-131,共6页
科学体制化是科学技术能够得以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影响一个国家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因素。西方的科学体制化是依次由英国、法国、德国到美国完成的。透过西方科技体制化历史进程的理论分析,可以发现西方科学... 科学体制化是科学技术能够得以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影响一个国家科技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因素。西方的科学体制化是依次由英国、法国、德国到美国完成的。透过西方科技体制化历史进程的理论分析,可以发现西方科学体制化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基本上与近代科学中心的转移规律相一致。借鉴发达国家在科学体制化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和缺失,对于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科学组织 科学活动 西方 近代科学
下载PDF
试论科学和技术的历史形态——从哲学和文化的观点看 被引量:13
13
作者 周昌忠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4-79,共6页
本文以科学和技术的历史发展事实为依据,提出区分古代技术、近代科学、现代技术、现代科学和当代技术五种历史形态。详细阐明了各个历史形态的史实及其分期、特征和发展模式。着重探讨了各个历史形态的哲学和文化的本质和规定。从哲学... 本文以科学和技术的历史发展事实为依据,提出区分古代技术、近代科学、现代技术、现代科学和当代技术五种历史形态。详细阐明了各个历史形态的史实及其分期、特征和发展模式。着重探讨了各个历史形态的哲学和文化的本质和规定。从哲学和文化层面区分开科学和技术,区分科学和技术的不同历史形态,对于认识科学和技术的历史和现状,尤其对于认识技术创新和知识文明的时代精神,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技术 近代科学 现代技术 现代科学 技术创新 知识文明 时代精神 现象学哲学 西方文化 后现代性
下载PDF
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趋势与启示 被引量:14
14
作者 白春礼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14,共4页
自近代科学诞生以来已经发生了5次科技革命,其中2次科学革命,3次技术革命。这几次技术革命直接催生了3次产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程产生了深远革命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1科技革命是产业变革和技术进步的先导和... 自近代科学诞生以来已经发生了5次科技革命,其中2次科学革命,3次技术革命。这几次技术革命直接催生了3次产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程产生了深远革命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1科技革命是产业变革和技术进步的先导和源泉科学革命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上质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变革 政治经济格局 近代科学 世界认知 人类社会的发展 质的飞跃 革命 科技
原文传递
近代中国科学观发展三形态 被引量:12
15
作者 段治文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11-122,共12页
科学观的发展是近代中国文化冲突与演进的重要动因和标志之一。它蕴涵着丰富的内容,经历了日渐深入的变迁历程,形成了在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日益注重科学的"思想环境",使中国文化开始溶进近代科学的内涵,同时又存在诸多... 科学观的发展是近代中国文化冲突与演进的重要动因和标志之一。它蕴涵着丰富的内容,经历了日渐深入的变迁历程,形成了在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日益注重科学的"思想环境",使中国文化开始溶进近代科学的内涵,同时又存在诸多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科学 科学认识 科学方法 科学精神 中国文化 自然科学 西方文化 陈独秀 近代科学
原文传递
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家与近代科学革命——以达芬奇和布鲁内勒斯基为中心 被引量:13
16
作者 何平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9-171,共13页
欧洲近代科学在方法论、理论形式和宇宙观上区别于欧洲古典科学和其他文明的前现代科学。库恩曾用范式革命来概括欧洲近代科学变革。为什么这种以实验和数学方法而著称的范式在17世纪欧洲出现?这个问题从科学史在20世纪初成为一门学科... 欧洲近代科学在方法论、理论形式和宇宙观上区别于欧洲古典科学和其他文明的前现代科学。库恩曾用范式革命来概括欧洲近代科学变革。为什么这种以实验和数学方法而著称的范式在17世纪欧洲出现?这个问题从科学史在20世纪初成为一门学科时就受到关注,几乎每一部科学史都要触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科学 科学革命 文艺复兴 达芬奇 艺术家 意大利 范式革命 现代科学
原文传递
近代科学小说论略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燕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16-224,共9页
关键词 科学小说 近代科学 《新小说》 哲理小说 西方科学小说 小说论 《镜花缘》 幻想思维 创作模式 旧小说
下载PDF
我国近代科学先驱邹伯奇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迪 白尚恕 《自然科学史研究》 1984年第4期378-390,共13页
邹伯奇是我国近代科学先驱,他在吸收国外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融会中西,对于天文学、测绘学、力学、光学、数学和仪器设计制造等方面都进行了研究,并有所发挥,有所创造,遗留下不少著作和仪器。我们曾对邹伯奇和他从事科学工作的情况进行了调... 邹伯奇是我国近代科学先驱,他在吸收国外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融会中西,对于天文学、测绘学、力学、光学、数学和仪器设计制造等方面都进行了研究,并有所发挥,有所创造,遗留下不少著作和仪器。我们曾对邹伯奇和他从事科学工作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文就我们所掌握的资料,包括调查所获得的新资料对邹伯奇及其科学成就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伯奇 近代科学 设计制造 重心 天文学 科学工作 广州市 博物馆 先驱 仪器
下载PDF
中国化:我国心理学的挑战与机遇 被引量:10
19
作者 郭斯萍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0年第4期12-16,共5页
现代主流心理学的源头主要是西方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近代科学 ,其学科危机亦主要是由于盲目借鉴西方近代科学的人性观以及方法论所致。我国心理学要想摆脱这样的困境 ,就必须加强文化分析的方法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有价值的思想 ,开辟... 现代主流心理学的源头主要是西方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近代科学 ,其学科危机亦主要是由于盲目借鉴西方近代科学的人性观以及方法论所致。我国心理学要想摆脱这样的困境 ,就必须加强文化分析的方法 ,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有价值的思想 ,开辟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即心理学的中国化之路。这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科学 学科危机 文化分析方法 心理学的中国化
下载PDF
柯瓦雷:科学思想史研究方向与规划 被引量:10
20
作者 孙永平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2期63-65,共3页
阿利山大·柯瓦雷(Alexandre Koyre,1892~1964)无疑是本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科学史家之一,他关于近代科学革命的里程碑式的研究导致了托马斯·库恩所称的“科学史的编史革命”,对战后科学史学科的发展和成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阿利山大·柯瓦雷(Alexandre Koyre,1892~1964)无疑是本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科学史家之一,他关于近代科学革命的里程碑式的研究导致了托马斯·库恩所称的“科学史的编史革命”,对战后科学史学科的发展和成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柯瓦雷1892年出生在俄国,1908~1911年在哥庭根追随胡塞尔和希尔伯特学习哲学(现象学)和数学及物理学,随后到巴黎师从柏格森等人。战后奔波讲学于大西洋两岸,除了终生担任的巴黎高等研究实用学院(Ecofe pratique des Hautes Etudes)的教职外,他还分别在美国哈佛、耶鲁等校讲学。从1955开始直到1962年,柯瓦雷每年都要用半年时间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从事研究,对战后美国科学史界的影响最为巨大。1964年,柯瓦雷在巴黎逝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瓦雷 巴黎 法国 科学史家 科学思想史 伽利略 莱布尼茨 天球运行论 译者 笛卡尔 《天体运行论》 数学家 天文学家 近代科学 宇宙论 长远计划 规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