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氧条件下自噬在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
作者 李蓉 杜军辉 +3 位作者 姚杨 于照祥 樊卓 常伟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87-193,共7页
目的研究缺氧条件下自噬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VECs)增生、迁移和管腔形成的影响。方法取清洁级C57BL/6J小鼠50只,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和培养小鼠RVECs,采用CD34免疫荧光染色法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将生长良好的RV... 目的研究缺氧条件下自噬对体外培养的小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VECs)增生、迁移和管腔形成的影响。方法取清洁级C57BL/6J小鼠50只,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和培养小鼠RVECs,采用CD34免疫荧光染色法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将生长良好的RVECs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对照组及缺氧+3-甲基腺嘌呤(3-MA)组。正常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缺氧对照组细胞在氧体积分数1%的环境下培养24 h,缺氧+3-MA组细胞先用5 mmol/L 3-MA预处理4 h,然后在上述缺氧环境下培养24 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自噬标志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LC3-Ⅰ)比值及细胞中Beclin-1的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内形成的自噬小体的超微结构;分别采用Click-iT EdU试剂盒、细胞划痕法和Matrigel胶法检测细胞增生率、细胞迁移情况及细胞管腔形成情况。 结果原代培养后5~7 d培养的细胞呈铺路石样排列生长,CD34表达阳性。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缺氧对照组细胞自噬小体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和缺氧+3-MA组。正常对照组、缺氧对照组和缺氧+3-MA组细胞中LC3-Ⅱ/LC3-Ⅰ比值分别为0.243±0.030、0.658±0.032和0.405±0.095,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60±0.040、0.650±0.071和0.461±0.089;细胞增生率分别为(45.93±6.39)%、(22.74±2.35)%和(24.12±3.59)%;细胞划痕愈合率分别为(36.02±5.84)%、(57.26±11.98)%和(18.16±9.73)%;细胞管腔形成数分别为(29.20±6.10)、(41.40±4.04)和(22.00±2.92)个;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5.86、23.53、34.28、21.12、23.27,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氧对照组细胞的LC3-Ⅱ/LC3-Ⅰ比值、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均明显增加,细胞增生率明显下降,划痕愈合率和管腔形成数明显增加,缺氧+3-MA组细胞中LC3-Ⅱ/Ⅰ比值、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划痕愈合率和细胞管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血管生成 缺氧 视网膜新生血管 缺血性视网膜病变 细胞培养 近交系c57bl 小鼠
下载PDF
四氯化碳诱导近交系C57BL/6小鼠建立肝纤维化模型 被引量:8
2
作者 刘甦苏 霍桂桃 +1 位作者 王辰飞 范昌发 《实验动物科学》 2019年第4期28-30,34,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四氯化碳诱导近交系C57BL/6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效果,以建立稳定的肝纤维化模型。方法选择5周龄的C57BL/6近交系小鼠,分别腹腔注射给予高、中、低剂量的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实验结束后取血及肝脏组织,检测血浆丙氨酸...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四氯化碳诱导近交系C57BL/6小鼠肝纤维化模型的效果,以建立稳定的肝纤维化模型。方法选择5周龄的C57BL/6近交系小鼠,分别腹腔注射给予高、中、低剂量的四氯化碳诱导肝纤维化,实验结束后取血及肝脏组织,检测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水平及肝脏病理变化。结果近交系C57BL/6小鼠药物诱导后,各剂量组动物均能存活到8周,高剂量组存活率仅为20%远低于中、低组;血清转氨酶含量升高程度、肝组织病理改变存在剂量时间效应关系。病理分析表明,各剂量组均可见肝细胞变性/坏死、中央静脉周围/汇管区混合细胞浸润及肝脏纤维化。结论10%四氯化碳给药8周后能诱导近交系C57BL/6小鼠形成较稳定的肝纤维小鼠模型,为后续肝纤维化机制研究及药物筛选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交系c57bl/6小鼠 四氯化碳 肝纤维化
下载PDF
伏立康唑纳米银复合膜对烟曲霉菌性角膜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7
3
作者 钟菁 袁进 +4 位作者 蒋刚彪 陈国普 孙弋钫 陈玲 邓宇晴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2-418,共7页
背景 伏立康唑具有良好的抗真菌活性,但目前临床上所用剂型的生物利用度并不理想.改良伏立康唑眼用剂型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对于改善真菌性角膜炎的预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研究伏立康唑纳米银/聚合物复合材料在治... 背景 伏立康唑具有良好的抗真菌活性,但目前临床上所用剂型的生物利用度并不理想.改良伏立康唑眼用剂型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对于改善真菌性角膜炎的预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研究伏立康唑纳米银/聚合物复合材料在治疗真菌性角膜炎过程中的缓释作用、药物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6~8周龄雌性SPF级C57BL/6小鼠210只,其中30只用于药物的生物相容性验证,180 只小鼠用于疗效观察,均以左眼作为实验眼.药物的生物相容性研究中将30只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纳米银/羧基石墨烯/壳聚糖季铵盐复合物(CS-ETA/Ag/GO)组和包被伏立康唑的纳米银/羧基石墨烯/壳聚糖季铵盐复合物(CS-ETA/Ag/GO/Vor)组,分别将自行构建的CS-ETA/Ag/GO膜和CS-ETA/Ag/GO/Vor膜贴敷于小鼠左眼角膜,分别于贴敷后1d、7d行角膜组织的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药物疗效观察实验中,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CS-ETA/Ag/GO组和CS-ETA/Ag/GO/Vor组.3个组小鼠均用33G注射器针头于左眼角膜基质内注射5&#215;107 CFU/ml烟曲霉菌悬浮液2.0μl建立烟曲霉菌性角膜炎小鼠模型,CS-ETA/Ag/GO组和CS-ETA/Ag/GO/Vor组小鼠分别在模型眼角膜贴敷相应的药膜.分别于造模后第1、3、5、7天用裂隙灯显微镜对术眼角膜炎症进行评分及组织病理学检查,采用真菌平板并计算角膜载菌量;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角膜组织中炎性因子TNF-α mRNA和IL-1β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CS-ETA/Ag/GO膜和CS-ETA/Ag/GO/Vor膜贴敷于正常小鼠角膜后1~7d,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见异常.CS-ETA/Ag/GO/Vor组各时间点小鼠的角膜炎症评分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和CS-ETA/Ag/GO组,3个组间和不同时间点角膜炎症评分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237.29,P=0.00;F时间=260.33,P=0.00).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模型对照组小鼠角膜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真菌药物/治疗 伏立康唑 纳米药物 银/药理学 烟曲霉菌 角膜炎 近交系c57bl小鼠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对糖尿病小鼠角膜缘干细胞活化的促进作用和角膜上皮愈合的加速作用 被引量:7
4
作者 董亚慧 陈鹏 +2 位作者 张真真 冯璐 周庆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3-431,共9页
背景白细胞介素(IL)-6既介导炎症反应过程又在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及其在糖尿病角膜组织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值得探讨。目的探讨IL-6在正常和糖尿病小鼠角膜缘干细胞活化和角膜上皮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正常6... 背景白细胞介素(IL)-6既介导炎症反应过程又在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及其在糖尿病角膜组织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值得探讨。目的探讨IL-6在正常和糖尿病小鼠角膜缘干细胞活化和角膜上皮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正常6~8周龄C57BL/6小鼠5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鼠32只和糖尿病模型鼠20只,采用50 mg/kg链脲佐菌素连续腹腔内注射5 d的方法诱导建立小鼠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小鼠和糖尿病模型小鼠均行角膜上皮刮除术,然后分别于刮除后即刻和48 h结膜下注射IL-6或等容量PBS,采用荧光素染色法评价随时间延长的角膜上皮的愈合情况。体外培养小鼠角膜上皮干/祖细胞(TKE2细胞系),采用结晶紫染色法评估不同质量浓度IL-6处理后细胞克隆率(CFE),并与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和小鼠再生上皮中干细胞标志物ΔNP63、Ki67的表达以及关键转录因子STAT3磷酸化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ELISA法检测小鼠角膜再生上皮中IL-6的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显示,正常对照小鼠和糖尿病模型小鼠PBS注射组与IL-6注射组注射后24、48和72 h残留角膜上皮缺损面积占原始缺损面积的百分比随角膜上皮损伤后时间延长均明显缩小,同时间点IL-6注射组角膜上皮缺损面积均明显小于PBS注射组,组间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F分组=19.982,P〈0.01;F时间=589.350,P〈0.01;糖尿病组:F分组=25.411,P〈0.01;F时间=334.807,P〈0.01)。空白对照组及10、20、50、100 ng/ml IL-6处理组CFE分别为(13.23±1.12)%、(15.87±1.30)%、(21.69±1.62)%、(25.33±1.28)%和(18.67±1.54)%,随着IL-6质量浓度的增加CFE逐渐增加,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547,P〈0.01)。50 ng/ml 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角膜损伤 细胞增生/药物作用 STAT3转录因子/代谢 损伤修复/药物作用 糖尿病 角膜上皮干细胞 近交系c57bl小鼠
下载PDF
蓝光照射对小鼠视网膜形态和功能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戴帝 孙汝许 +1 位作者 陈雪 刘庆淮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15,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蓝光照射对C57BL/6J小鼠视网膜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探讨非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模型。方法采用投币法将20只8周龄清洁级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蓝光照射组。蓝光照射组小鼠暗适应24 h后暴露于10000... 目的通过观察蓝光照射对C57BL/6J小鼠视网膜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探讨非渗出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模型。方法采用投币法将20只8周龄清洁级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蓝光照射组。蓝光照射组小鼠暗适应24 h后暴露于10000 lx蓝光下5 d,正常对照组小鼠按12 h/12 h正常光照/黑暗的周期饲养于正常光照环境5 d。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活体检查各组小鼠视网膜厚度变化,采用视网膜电图(ERG)检查各组小鼠视网膜功能变化。于光照结束后24 h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并制备眼球壁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小鼠视网膜中视紫红质(Rho)、紧密连接蛋白(ZO-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蓝光照射组小鼠视网膜上部和下部距视盘200、400、600、800和1000μm处视网膜外核层厚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蓝光照射组小鼠暗适应和明适应b波振幅分别为(305.50±41.52)μV和(119.50±6.67)μV,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的(415.50±28.77)μV和(139.75±8.26)μ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小鼠RPE细胞呈正六边形,视网膜各层形态规则,Rho、ZO-1和β-catenin荧光较强;蓝光照射组小鼠RPE细胞形态不规则,ZO-1染色减弱或消失,β-catenin染色和Rho蛋白荧光强度减弱。结论蓝光照射小鼠视网膜变薄,视网膜功能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不良作用 视网膜/辐射效应 视网膜/病理 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 视网膜电图 免疫荧光技术 近交系c57bl小鼠
下载PDF
贝伐单抗对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角膜新生血管和瘢痕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周洪伟 王同松 +1 位作者 张松梅 谢立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85-1091,共7页
背景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可诱导发生角膜新生血管和炎症反应,传统的治疗药物为阿昔洛韦(ACV),研究已证实贝伐单抗具有抑制新生血管的作用,但其是否对HSK发挥治疗作用值得研究。目的研究贝伐单抗对小鼠HSK角膜瘢痕和新生血... 背景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可诱导发生角膜新生血管和炎症反应,传统的治疗药物为阿昔洛韦(ACV),研究已证实贝伐单抗具有抑制新生血管的作用,但其是否对HSK发挥治疗作用值得研究。目的研究贝伐单抗对小鼠HSK角膜瘢痕和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体外培养并感染的Vero细胞生产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以无血清DMEM培养基于冰上对HSV.1进行10倍梯度稀释后制备成HSV-1液。选用SPF级雄性6~8周龄C57BL/6小鼠200只,用0.6μl滴度为1×10空斑形成单位(PUF)/ml的HSV-1行小鼠角膜基质注射以制备HSK模型,将模型眼分为单纯ACV注射组、ACV+贝伐单抗注射组和生理盐水注射组,按照分组分别于感染后5、8、11和14d选择角膜混浊评分为1分的模型眼结膜下注射50μgACV、50IxgACV+5/xl贝伐单抗和5斗l生理盐水。此外采用紫外线照射均有轻度新生血管和瘢痕的6只模型小鼠双眼诱导HSK复发,于复发后0、2、4和6d行5μl贝伐单抗(25mg/m1)右眼结膜下注射,左眼结膜下注射5μl生理盐水。于造模后5、7、11、14和17d以及复发的O、2、4和6d行小鼠角膜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并用角膜知觉测量仪行中央角膜敏感度检测;制备角膜铺片,采用免疫荧光检测法检测角膜中CD31和βⅢTubulin荧光表达以评估角膜新生血管和角膜神经纤维分布;采用ImageJ软件测定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和瘢痕面积。结果HSK成模率达80%以上,造模后7d和复发后2d角膜混浊最重,造模后15d和复发后2d角膜新生血管面积最大。造模后模型眼中央角膜敏感度逐渐降低,于造模后9d下降到最低。ACV+贝伐单抗注射组角膜病变面积小于单纯ACV注射组,ACV+贝伐单抗注射组小鼠中央角膜敏感度为5.50±O.71,明显高于生理盐水注射组的0.50±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97,P=0.029)。ACV+贝伐单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单纯疱疹病毒I型 贝伐单抗 角膜新生血管 药物疗法 紫外线 复发 动物模型 近交系c57bl小鼠
下载PDF
Notch信号对激光诱导的小鼠CNV生成过程中巨噬细胞极化表型及功能的调控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娜 窦国睿 +6 位作者 张萍 赵俊龙 晏贤春 燕洁静 李曼红 韩骅 王雨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7-215,共9页
背景 巨噬细胞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的作用尚存在争议,与其在不同微环境中的功能异质性有关,Notch信号通路参与眼内新生血管生长的调控,但其对CNV中巨噬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尚未证实.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在CNV生成中极化表型的变化与... 背景 巨噬细胞在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的作用尚存在争议,与其在不同微环境中的功能异质性有关,Notch信号通路参与眼内新生血管生长的调控,但其对CNV中巨噬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尚未证实.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在CNV生成中极化表型的变化与Notch信号通路对巨噬细胞极化表型的调控.方法 在体实验选择58只成年雄性C57BL小鼠,以随机数字表法按照造模后取材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光凝后3d组和7d组.每组选23只小鼠用视网膜光凝法诱导小鼠CNV模型,分别于光凝后3d和7d制备脉络膜铺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CNV面积和巨噬细胞阳性染色面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分泌情况;光凝后3d和7d对眼杯冰冻切片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CNV中巨噬细胞的极化表型及其分泌VEGF、TNF-α的情况,评估巨噬细胞上Notch信号胞内段(NICD)相应分子标志物的表达情况.每组设定6只小鼠的左眼为正常对照眼,其右眼以激光光凝法建立CNV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眼杯组织中VEGF、TNF-α和巨噬细胞极化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体外分离和培养C57BL小鼠的骨髓单核前体细胞,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诱导其分化为巨噬细胞,加入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γ-分泌酶抑制剂(GSI)和极化诱导因子,24 h后收集细胞及培养液上清,通过qRT-PCR及ELISA法检测M1型、M2型巨噬细胞分子表面标志物的表达水平. 结果 与光凝后第3天比较,光凝后第7天CNV面积明显增大,但巨噬细胞浸润面积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38、5.272,均P=0.000).光凝后第3天,巨噬细胞在CNV周边和中央均有分布,第7天时局限于CNV中央部.光凝后第3天,色素上皮-脉络膜-巩膜复合体中精氨酸合酶1(Arg1)、甘露糖受体(MR)及白细胞介素-6(IL-6)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第7天,而诱导型一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 巨噬细胞/功能 细胞间肽类和蛋白类/代谢 NOTcH信号 近交系c57bl小鼠
下载PDF
NADPH氧化酶4在1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角膜病变中的致病作用及其机制
8
作者 赵文心 张弦 +4 位作者 覃亚周 张明 高宁 秦莉 李晶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02-612,共11页
目的探讨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4(Nox4)在1型DM模型小鼠角膜病变中的致病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Nox4基因敲除(Nox4^(-/-))纯合子雄性小鼠40只,以鼠龄、性别匹配的野生型C57BL/6(Nox4^(+/+))小鼠120只作为对照。采用随... 目的探讨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4(Nox4)在1型DM模型小鼠角膜病变中的致病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择Nox4基因敲除(Nox4^(-/-))纯合子雄性小鼠40只,以鼠龄、性别匹配的野生型C57BL/6(Nox4^(+/+))小鼠120只作为对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将2种小鼠随机分为DM组和非DM组,DM组小鼠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内注射法构建1型DM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将Nox4^(+/+)小鼠DM组和非DM组分为普通饲料喂养小鼠和添加Nox4抑制剂GKT137831(GKT)饲料喂养小鼠。于DM造模后第16周采用酚红棉线法检测各组小鼠泪液分泌量;采用荧光素钠染色评分法评估角膜上皮完整性;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角膜基质层神经纤维密度变化;采用CellROX荧光探针检测角膜上皮中活性氧簇(ROS)含量;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小鼠角膜上皮中E-Cadherin蛋白和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变化;采用角膜铺片TUBB3染色法检测角膜中央区神经纤维密度。结果Nox4^(+/+)小鼠DM组和非DM组泪液分泌量分别为(2.40±1.18)和(5.30±1.02)mm/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ox4^(-/-)小鼠DM组泪液分泌量为(4.19±0.63)mm/min,明显多于Nox4^(+/+)小鼠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饲料喂养小鼠与GKT添加饲料喂养小鼠DM组泪液分泌量分别为(2.23±0.83)和(4.02±0.71)mm/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Nox4^(+/+)小鼠非DM组比较,Nox4^(+/+)小鼠DM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显著升高,角膜神经纤维密度显著降低,角膜上皮中ROS荧光强度明显增强,E-Cadherin蛋白表达荧光强度减弱,NF-κB蛋白表达荧光强度增强。Nox4^(-/-)或GKT添加饲料喂养小鼠DM组与非DM组比较角膜上皮中ROS荧光增强,E-Cadherin蛋白表达荧光减弱。Nox4^(-/-)和GKT添加饲料喂养小鼠DM组角膜上皮细胞中NF-κB蛋白荧光强度均较弱,与非DM组强度一致。角膜铺片免疫荧光染色显示,Nox4^(+/+)小鼠DM组中TUBB3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角膜病变 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 氧化应激 酶抑制剂/治疗作用 疾病模型 近交系c57bl小鼠
下载PDF
实验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巨噬细胞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张淑锟 谢平 +1 位作者 袁冬青 刘庆淮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95-1101,共7页
背景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多种眼底疾病造成视力损害的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F4/80)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CNV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但它们在新生血管发生早期的动态表达及机制仍... 背景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多种眼底疾病造成视力损害的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单核细胞来源的巨噬细胞(F4/80)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CNV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但它们在新生血管发生早期的动态表达及机制仍不明确。目的观察CNV模型小鼠在CNV发展早期局部组织中巨噬细胞和MCP-1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SPF级8周龄雄性野生C57BL/6小鼠105只,用氪离子激光仪对小鼠的任意一侧眼在距视盘2~3倍视盘直径处的3:00、6:00、9:00和12:00方位进行激光光凝以建立CNV动物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CNV小鼠模型随机分不同时间点组,分别于光凝后6、12、24、48和72h各处死小鼠,摘取眼球组织后制备眼球壁组织切片、脉络膜铺片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脉络膜复合体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视网膜光凝后眼球壁各层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和炎症反应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测定小鼠视网膜-脉络膜组织中F4/80和MCP-1的表达和分布;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小鼠脉络膜铺片中F4/80的表达和分布;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小鼠RPE-脉络膜组织中F4/80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小鼠RPE-脉络膜组织中MCP-1质量分数。以光凝后6h组小鼠非实验眼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视网膜光凝后6h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光凝区Brueh膜、RPE层和脉络膜层均破裂,视网膜外核层连续性中断,随着光凝后时间的延长,可见局部炎症细胞浸润和组织水肿,光凝后72h可见光凝区边缘出现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光凝后6h可见光凝区RPE及脉络膜组织中F4/80表达,周围组织中可见MCP-1表达,随着光凝后时间延长MCP-1表达强度减弱,而F4/80表达仍增强。正常对照组及光凝后6、12、24、48和72h组RPE-脉络膜复合体中MCP-1蛋白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1.25±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 炎症 单核细胞源性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近交系c57bl小鼠
下载PDF
艾拉莫德对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韩青 房志强 +4 位作者 王振华 脱宝经 梁强 吴振彪 朱平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8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观察艾拉莫德对肺纤维化小鼠肺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只。所有小鼠采用博来霉素3. 5 mg/kg进行气管滴注建立肺纤维化模型,治疗组大鼠于造模后第1 d用艾拉莫德混悬液50mg/(kg·d... 目的观察艾拉莫德对肺纤维化小鼠肺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只。所有小鼠采用博来霉素3. 5 mg/kg进行气管滴注建立肺纤维化模型,治疗组大鼠于造模后第1 d用艾拉莫德混悬液50mg/(kg·d)灌胃进行治疗,每日1次,共持续28 d;对照组大鼠以同样的方法给予相应剂量PBS溶液。分别于治疗后7、14、21和28 d处死各组小鼠各5只,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小鼠肺组织炎症反应并进行炎症评分;采用Masson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纤维化改变并采用Ashcroft评分标准对肺纤维化程度进行评分。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小鼠治疗后7和14 d肺组织和间质可见炎症细胞浸润,随着治疗时间延长治疗组小鼠肺间质炎性病变明显减轻,评分降低,对照组小鼠各时间点炎症评分均高于治疗组。Masson染色显示治疗后各时间点对照组小鼠肺间质纤维化程度均较治疗组严重,治疗第21和28天对照组小鼠Ashcroft纤维化评分分别为4. 96±0. 06和4. 92±0. 01,均明显高于治疗组的0. 70±0. 17和0. 75±0. 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01)。结论艾拉莫德对肺纤维化小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可缓解肺纤维化程度并延迟肺纤维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拉莫德 肺纤维化 病理 疾病模型 近交系c57bl小鼠
下载PDF
Toll样受体4对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文芹 尹婕 王雨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7-323,共7页
背景研究发现,Toll样受体(TLRs)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TLR4对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中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8只7日龄新生C57BL/6J小鼠以随机数字表法按小鼠... 背景研究发现,Toll样受体(TLRs)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探讨TLR4对小鼠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中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18只7日龄新生C57BL/6J小鼠以随机数字表法按小鼠窝别分为常氧组、OIR组及0IR+脂多糖(LPS)-EB组,常氧组小鼠在正常氧环境中饲养,OIR组及OIR+LPS—EB组小鼠于生后第7天(P7)与母鼠置于体积分数(75±2)%高氧氧箱中饲养5d以诱导OIR模型,于P12在正常氧环境中饲养,OIR+LPS-EB组P12小鼠腹腔内注射LPS-EB,剂量为1mg/kg,OIR组同法注射PBS。各组摘取P17小鼠眼球于质量分数4%多聚甲醛中固定并行视网膜铺片和Lectin染色,计算视网膜无血管区和新生血管区面积占全视网膜的百分比。各组制备P17小鼠眼后节组织冰冻切片并行免疫荧光检测,计数小鼠5mm视网膜全长活化小胶质细胞数目;采用CDllb和TLR4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中CDllb、TLR4的表达及其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p(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的水平。结果常氧组P17小鼠视网膜血管分布和形态正常,OIR组和OIR+LPS—EB组P17小鼠视网膜中央均出现无血管区和新生血管簇,OIR+LPS-EB组小鼠视网膜无血管区面积比为(18.47±1.32)%,新生血管面积比为(3.29±0.85)%,分别大于OIR组的(15.78±1.44)%和(1.77±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6,P=0.01;t=4.22,P=0.00)。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常氧组P17小鼠视网膜中活化小胶质细胞数量极少,OIR组和OIR+LPS—EB组P17小鼠视网膜中活化小胶质细胞荧光强度增强,活化小胶质细胞数量增加,其中OIR+LPS-EB组小鼠视网膜中小胶质细胞数明显多于OI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50±4.77)/5mm与(74.8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4 视网膜新生血管 血管生成 缺血/病理 神经胶质细胞/代谢 动物模型 近交系c57bl小鼠 炎性介质/代谢 信号转导
下载PDF
γδT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小鼠脾脏中的动态表达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贝贝 田庆梅 +2 位作者 解孝锋 宋继科 毕宏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93-798,共6页
背景以往研究证明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与γδT细胞相关,18T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中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目的研究γδT细胞在EAU小鼠脾脏中的动态变化,探讨γδT细胞在EAU病程进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 背景以往研究证明葡萄膜炎的发病机制与γδT细胞相关,18T细胞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中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目的研究γδT细胞在EAU小鼠脾脏中的动态变化,探讨γδT细胞在EAU病程进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只C57BL/6(B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和模型组39只。用抗原肽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1-20(IRBP1-20)及完全弗氏佐剂(CFA)的乳化液在B6小鼠的足垫、尾根部及躯干部均匀注射6个点,用Genesis-D动物眼部照相机观察并记录正常小鼠及免疫后不同时间点(4、8、12、16、20、24、28、32和36d)EAU小鼠的发病情况,参照Thurau的评分标准进行炎症评分。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后摘取右侧眼球,切片后行组织病理学评分。同时在相同时间点分离模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18T细胞数量和激活状态。免疫磁珠分选18T细胞,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内表达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变化。向EAU小鼠回输激活的18T细胞,观察炎症变化。结果经IRBP1-20及CFA乳化液免疫后小鼠于第12天可见轻度葡萄膜炎症,炎症反应在免疫后第16-20d达峰,至第28天炎症明显减轻。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免疫小鼠视网膜外核层皱褶,玻璃体、视网膜全层炎性细胞浸润及内界膜层增厚。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的炎症症状评分和病理学炎症评分的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1.399,P=0.000;F=47.342,P=0.000)。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EAU发病高峰期小鼠的脾脏中γδT细胞数量增加,造模后16d和20d分别为(5.67±0.49)%和(5.78±0.55)%,与造模前的(1.53±0.1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呈活化状态。EAU发病高峰期小鼠的脾脏中18T细胞分泌的IL-17A明显增多,造模后16d和20d分别为(13.40±0.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 γδ T细胞 白细胞介素-17A 动物模型 近交系c57bl小鼠
下载PDF
小鼠闪烁光诱导眼视网膜中Egr-1基因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俞莹 李曼 +1 位作者 管怀进 陈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21-626,共6页
背景 闪烁光可以诱导轴性近视的发生,但是参与近视发生的机制尚不明确.早期生长反应基因(Egr-1)作为即早基因的一种,对视觉刺激反应灵敏,但其对近视发展的作用值得研究. 目的 探讨Egr-1基因在闪烁光诱导(FL)眼小鼠视网膜中的动态表... 背景 闪烁光可以诱导轴性近视的发生,但是参与近视发生的机制尚不明确.早期生长反应基因(Egr-1)作为即早基因的一种,对视觉刺激反应灵敏,但其对近视发展的作用值得研究. 目的 探讨Egr-1基因在闪烁光诱导(FL)眼小鼠视网膜中的动态表达及意义,并与形觉剥夺(FD)眼对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50只28日龄健康C57 BL/6J(B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FD组和FL组.FD组小鼠使用半透明塑料眼罩遮盖右眼2周,而FL组小鼠用频率为2 Hz的闪烁光照射2周,以建立近视眼模型,然后2个组小鼠均在正常环境中喂养1周.分别于造模前、造模1h、1d、1周、2周时及造模后1周使用红外偏心验光仪和动物专用A型超声仪测量所有小鼠右眼的屈光度及眼轴长度.分别于造模前后各时间点任意处死各组10只小鼠,分离视网膜组织,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Egr-1蛋白在小鼠视网膜中的相对表达量和定位,采用荧光免疫化学法检测小鼠视网膜中Egr-1标志物的表达,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小鼠视网膜中Egr-1 mRNA的表达.结果 造模2周时,FL组小鼠的屈光度为(0.32±0.14)D,屈光度改变小于FD组小鼠的近视(-0.66±0.4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8,P=0.00).RT-PCR检测显示,造模1h时,FD组小鼠和FL组小鼠视网膜中Egr-1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0.626±0.044和0.695±0.058,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的1.009±0.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81,P=0.01;t=9.15,P=0.03),造模2周时均持续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造模终止后1周FD组和FL组小鼠视网膜中Egr-1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3,P=0.01;t=4.26,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FD组和FL组小鼠视网膜中Egr-1蛋白相对表达量随造模后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造模2周时最低,FD组比FL组下降更为明显,造模后1周Egr-1蛋白表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屈光/生理 近视 早期生长发育蛋白1/基因 知觉剥夺 近交系c57bl小鼠 疾病动物模型
下载PDF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小鼠模型的蛋白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漆晨 韩倩 +4 位作者 薄其玉 刘勋 王飞 张琰 李筱荣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69-1075,共7页
背景视网膜新生血管(RNV)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而目前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寻找在疾病状态下异常表达的蛋白质标志物,为新生血管性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目的观察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模型... 背景视网膜新生血管(RNV)是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而目前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寻找在疾病状态下异常表达的蛋白质标志物,为新生血管性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目的观察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模型中视网膜血管的形态学特征,筛选并验证差异性表达的蛋白质分子。方法选取7日龄健康清洁级C57BL/6J幼鼠44只,分为OIR组和正常对照组。OIR组幼鼠先在氧体积分数为(75±2)%的环境下饲养5d,然后在正常空气环境中饲养5d,而正常对照组幼鼠仅在正常空气环境下饲养10d。取17日龄幼鼠经球后静脉注射高分子量异硫氰酸葡聚糖(FITC-dextran),然后制备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的形态并统计视网膜无灌注区相对面积;取各组小鼠眼球行石蜡切片和苏木精一伊红染色,计数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采用蛋白芯片法检测蛋白质分子在OIR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眼球中的差异性表达,并用Western blot法和ELISA法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验证。结果视网膜铺片结果显示,OIR组小鼠视网膜周边血管紊乱,静脉血管迂曲,视网膜中央有明显的无灌注区,在视网膜灌注区和无灌注区的交界处有大量新生血管芽,而正常对照组视网膜血管细密,静脉平滑,分布均匀整齐。OIR组小鼠视网膜无灌注区的相对面积为(25.53±2.16)%,较正常组无灌注区的相对面积(0.66±0.36)%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1,P〈0.01)。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表明,OIR组小鼠视网膜平均每张切片突人玻璃体腔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为(28.41±3.97)/切片,而正常组为(0.16±0.31)/切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42,P〈0.001)。蛋白芯片检测结果显示,在检测的62个与新生血管和炎症相关的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性新生血管/生理病理 氧诱导视网膜病变 蛋白标志物表达谱 靶点 近交系c57bl小鼠
下载PDF
小鼠经角膜视网膜下腔注射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戚艳 戴旭锋 +2 位作者 张华 何颖 庞继景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00-605,共6页
背景 小鼠是眼科基因治疗、干细胞移植和眼底病研究的常用动物模型,视网膜下腔注射是上述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技术,该技术的操作流程对研究的结果产生较大影响,但是目前对具体的视网膜下腔注射操作方法的介绍鲜见报道. 目的 观察小鼠经角... 背景 小鼠是眼科基因治疗、干细胞移植和眼底病研究的常用动物模型,视网膜下腔注射是上述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技术,该技术的操作流程对研究的结果产生较大影响,但是目前对具体的视网膜下腔注射操作方法的介绍鲜见报道. 目的 观察小鼠经角膜视网膜下腔注射对视网膜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方法 2月龄SPF级C57 BL/6J小鼠充分扩瞳后,在眼科专用手术显微镜下用301/2G一次性注射针头在角巩膜缘内侧穿刺小鼠右眼角膜,用带有33G平针头的微量进样器沿穿刺口进入并绕过晶状体后到达玻璃体,然后逐渐进针至视网膜下腔隙,缓慢推注1μl质量分数0.1%荧光素钠生理盐水注射液.根据注射后注射液在视网膜下腔的分布范围不同将实验眼分为80%~100%范围组和50%~70%范围组,模拟操作组以相同的方向进针至视网膜下腔但不注射溶液,小鼠的对侧眼(右眼)作为正常对照组,每组4只眼.分别于注射后1、2、3d及注射后5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法观察各组小鼠视网膜的形态结构变化;于注射后5周时记录各组小鼠的视网膜电图(ERG),然后制备小鼠视网膜石蜡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视网膜的组织病理学改变. 结果 注射眼注射后视网膜绿色荧光范围>50%且无明显并发症者为注射成功,成功率>70%.OCT观察显示,注射后1d可见注射区域视网膜神经层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脱离,局部视网膜隆起,注射后2d注射区域视网膜复位.注射后5周,模拟操作组、50%~ 70%范围组、80%~100%范围组和正常对照组小鼠ERG b波振幅分别为(386.25±37.88)、(357.50±41.03)、(324.25±53.45)和(410.50±14.88) μV,4个组间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74,P=0.047),正常对照组ERG b波振幅明显高于80% ~ 100%范围组(均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模拟操作组、50%~ 70%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方法学 眼科手术技术/方法 视网膜/病理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性 视网膜电图 近交系c57bl小鼠
下载PDF
ResolvinE1对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菡 罗丹 +1 位作者 李婷 赵敏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9-215,共7页
背景 以往防治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药物存在诱发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的风险,研究表明resolvinE1(RvE1)能够调节辅助性T细胞1(Th1)型免疫反应,但其对高危角膜移植术后的植片排斥反应有无抑制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高危角膜移植... 背景 以往防治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药物存在诱发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的风险,研究表明resolvinE1(RvE1)能够调节辅助性T细胞1(Th1)型免疫反应,但其对高危角膜移植术后的植片排斥反应有无抑制作用尚不清楚。目的观察高危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局部应用RvE1对植片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BALB/c小鼠为受体、C57BL/6小鼠为供体行角膜移植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异体角膜移植组、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每组各30只。BALB/c小鼠右眼先用缝线法刺激2周以建立高危角膜移植眼模型,然后行穿透角膜移植术。异体角膜移植组和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小鼠右眼行异体角膜移植,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将右眼角膜植片旋转180°后缝合于植床上。异体角膜移植组及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术后每日用生理盐水10 μl结膜下注射1次,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小鼠术后同法注射终质量浓度为0.1 μg/μl的RvE1 10 μl,连续7 d。术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角膜植片反应并对其排斥反应进行评分。术后21 d处死各组小鼠各20只,收集小鼠术眼角膜、眼球和术眼侧颈部淋巴结,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角膜植片的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术眼角膜中CD4及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术眼侧颈部淋巴结淋巴细胞中Th1细胞(CD3+CD8a-IFN-γ+)比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h1细胞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FN-γ及T-bet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小鼠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28.5±1.7)d,明显长于异体角膜移植组的(14.0±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P〈0.001),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植片在术后50 d存活率为100%。苏木精-伊红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免疫 角膜移植/免疫 植片排斥反应 十二碳戊烯酸/拟似物&衍生物 ResolvinE1 辅助性T细胞1 细胞因子 动物模型 近交系BALB/c小鼠 近交系c57bl/6小鼠
下载PDF
小鼠视皮层发育过程中常规蛋白激酶Cγ亚型的动态表达及单眼剥夺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郗平 王静 +2 位作者 韩松 李俊发 傅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6-490,共5页
背景弱视的发生与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变化有关,我们先前的研究发现synapsin参与视皮层的突触可塑性过程,而神经元特异性蛋白——常规蛋白激酶C1亚型(cPKC-γ)可能是synapsin的上游激酶之一,其在视觉发育可塑性中是否发挥或如何发... 背景弱视的发生与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变化有关,我们先前的研究发现synapsin参与视皮层的突触可塑性过程,而神经元特异性蛋白——常规蛋白激酶C1亚型(cPKC-γ)可能是synapsin的上游激酶之一,其在视觉发育可塑性中是否发挥或如何发挥作用尚未明确。目的观察随着小鼠发育其视皮层中cPKC-γ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以及异常视觉经验对cPKC-γ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C57BL/6小鼠36只,分别于出生后(P)7、14、21、28、35、42d各选6只小鼠,取其两侧视皮层用于研究正常小鼠随鼠龄增加视皮层中cPKC-γ表达水平的变化。另外选取清洁级C57BL/6小鼠24只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发育期组和成年期组,每组12只。发育期组取6只P14小鼠行右眼上下睑缝合术以制备单眼剥夺(MD)模型,其余6只小鼠不进行干预作为对照,至P28取小鼠左右两侧视皮层;成年期组取6只P60小鼠以同样方法制备MD模型,其余6只不作干预作为对照,至P74取小鼠两侧视皮层。采用Westernbolt法检测小鼠两侧视皮层内cPKC-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正常P7小鼠可见左右侧视皮层中cPKC-γ蛋白的微弱表达,表达量的相对值分别为(39.74+11.22)%和(40.78±10.37)%,随鼠龄增加cPKC-γ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增加;P21小鼠左右侧视皮层中cPKC-γ蛋白的表达量达峰值,分别为(138.68±15.73)%和(138.47±23.48)%,此后随鼠龄增加cPKC-γ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减少并稳定。不同鼠龄正常小鼠视皮层中cPKC-γ表达量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鼠龄=57.174,P=0.000),各组小鼠左侧与右侧视皮层中cPKC-γ蛋白表达量的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左事=0.059,P=0.809)。发育期组MD小鼠与成年期组MD小鼠间左右侧视皮层中cPKC-γ表达量的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鼠龄=1.798,P=0.159),各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层/生理 神经元可塑性/生理 突触/生理 单眼剥夺 近交系c57bl小鼠 常规蛋白激酶cγ亚型
下载PDF
小鼠视觉发育前关键期视皮层神经元反应特性与突触可塑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史学锋 赵堪兴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8-304,共7页
背景人类及哺乳动物的视觉发育主要是在生后关键期内完成的,但此期并非是哺乳动物接受视觉经验刺激的最早期。小鼠等哺乳动物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前还存在前关键期。目前,前关键期视皮层神经元的反应特性及突触可塑性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 背景人类及哺乳动物的视觉发育主要是在生后关键期内完成的,但此期并非是哺乳动物接受视觉经验刺激的最早期。小鼠等哺乳动物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前还存在前关键期。目前,前关键期视皮层神经元的反应特性及突触可塑性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目的探讨小鼠前关键期视皮层神经元的反应特性及突触可塑性特点。方法选择生后13~17d的C57BL/6J小鼠48只,分别采用在体膜片钳全细胞记录及离体脑片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法记录小鼠视皮层第Ⅳ层神经元的电生理反应。在体记录在小鼠麻醉下进行,在电流钳模式下给予步阶电流刺激,测量其在体膜反应特性。给予最优刺激参数的移动光棒刺激,测量其视觉诱发反应特性。完成在体实验后行离体实验,分别测量神经元离体膜反应特性及白质-第Ⅳ层通路刺激条件下的诱发反应特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4个组,各组雌雄比例分配均匀。每组测定12个细胞,按照刺激频率的不同分别行低频刺激(LFS)和高频刺激[0波脉冲刺激(TBS)]模式训练,按照刺激时序的不同进行突触前一后(pre-post)模式和突触后-前(post—pre)模式训练,在-70mV电压钳制下分别记录训练前后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s)。采用pClmap10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Matlab2008a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体成功记录的细胞数为39个,离体记录48个。在体和离体条件下视皮层第Ⅳ层神经元稳态平均发放动作电位(AP)个数分别为1.01±0.03和1.01±0.05,AP阈值分别为(-40.2±3.2)mV和(-39.6+2.0)mV,阈电流水平分别为(126.7±17.4)pA和(129.6±17.5)p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P数:t=0.512,P=0.610;AP阈值:t=-1.074,P=0.286;阈电流:t=-0.776,P=0.440)。在体最优视觉刺激条件下平均膜电位峰值幅度为(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层/生长和发育 神经可塑性/生理 突触传递/生理 动作电位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近交系c57bl小鼠 膜片钳技术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19
作者 段海霞 郭凯 王班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6-59,共4页
背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新生血管性疾病常导致不可逆性视力丧失,其氧化损伤机制研究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是否具有保护作用鲜有研究报道。 目的探讨BDNF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 背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新生血管性疾病常导致不可逆性视力丧失,其氧化损伤机制研究日益受到关注,特别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是否具有保护作用鲜有研究报道。 目的探讨BDNF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模型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变化。 方法将30只SPF级C57BL/6J幼鼠完全随机分为OIR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5只,OIR组将日龄为7 d(P7)的幼鼠与哺乳母鼠同时置于体积分数为(75±3)%氧气的环境下喂养5 d,然后返回正常环境中饲养,以建立OIR模型。分别取2个组P17幼鼠各3只处死后分离眼球,制备视网膜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另各组选取3只幼鼠行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dextran)眶后注射制备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分布。分别于2个组取P13、P15、P17小鼠各3只处死后提取视网膜组织,Western blot法检测2个组幼鼠视网膜组织中BDNF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 结果组织病理学研究显示,正常对照组P17小鼠视网膜内界膜光滑,未见突破内界膜血管内皮细胞核,而OIR同龄小鼠可见大量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和新生血管管腔。正常对照组和OIR组P17小鼠视网膜突破内界膜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分别为(1.70±0.68)个和(45.3±3.1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5,P=0.00)。视网膜铺片显示,正常对照组P17幼鼠视网膜血管走行正常,毛细血管呈网状分布;而OIR组P17小鼠视网膜血管迂曲,毛细血管网状结构消失,可见大量视网膜无灌注区。OIR组P15、P17幼鼠视网膜组织中BDNF相对表达量为263.992±9.451和218.432±9.710,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30.324±7.779和115.846±7.3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2、42.3,P〈0.05)。 结论BDNF在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变化趋势与OIR模型鼠新生血管形成的变化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低氧/并发症 视网膜新生血管/病理 动物模型 近交系c57bl小鼠
下载PDF
Radixin shRNA对高氧诱导的小鼠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龙梅 杨侠 +3 位作者 闫琳 刘廷 董晓光 徐海峰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89-1094,共6页
背景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是多种眼科疾病的病理基础,迄今为止新生血管形成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显示,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radixin表达量明显增加,因此推测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相关疾病中抑制或沉默radixin基因有望成为治... 背景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是多种眼科疾病的病理基础,迄今为止新生血管形成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显示,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radixin表达量明显增加,因此推测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相关疾病中抑制或沉默radixin基因有望成为治疗的新方法。目的研究radixin小发卡(shRNA)干扰质粒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模型视网膜中radixin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观察其对小鼠视网膜新生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将64只出生后7d的SPF级C57BL/6J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radixin shRNA质粒组和shRNA质粒组,其中模型对照组、radixin shRNA质粒组和shRNA质粒组小鼠在体积分数(75±2)%的氧环境中饲养5d,建立OIR动物模型,正常对照组小鼠饲养于正常氧环境下。radixin shRNA质粒组和shRNA质粒组小鼠于出生后第12天分别于玻璃体腔注射1μg radixin shRNA质粒和对照shRNA质粒,小鼠出生后第17天,对各组小鼠行FD-2000S血管造影术,制备视网膜铺片,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和分布;摘取各组小鼠眼球制备视网膜切片,采用视网膜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和新生血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radixin在视网膜中的表达分布;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radixin mRNA及其蛋白在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小鼠视网膜铺片显示视网膜血管走行正常,模型对照组小鼠视网膜后极部大片状无灌注区,可见大血管迂曲和血管壁荧光素渗漏和新生血管,shRNA质粒组小鼠视网膜可见无灌注区和微血管瘤,而radixin shRNA质粒组小鼠视网膜后极部无灌注区面积较小,血管迂曲和渗漏现象较模型对照组和shRNA质粒组明显减轻。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模型对照组和shRNA质粒组小鼠视网膜内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干扰RNA/应用 视网膜新生血管 高氧/生理病理 细胞骨架蛋白 膜蛋白 动物模型 近交系c57bl/6J小鼠 根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