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的金龙四大王崇拜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云 《民俗研究》 2005年第2期126-141,共16页
金龙四大王崇拜,是明清时期伴随着京杭运河的全线贯通和漕运的兴盛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民间信仰.它最初形成于山东运河区域,之后迅速向南北传播,其信仰范围覆盖了北方数省,并波及江浙.这一重要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至今学界尚缺乏深入的研究... 金龙四大王崇拜,是明清时期伴随着京杭运河的全线贯通和漕运的兴盛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民间信仰.它最初形成于山东运河区域,之后迅速向南北传播,其信仰范围覆盖了北方数省,并波及江浙.这一重要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至今学界尚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搜集正史、类书、方志笔记、碑文、小说中的有关资料,对明清时期广泛存在于中国北方的金龙四大王崇拜现象进行梳理和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运河区域 崇拜 山东 历史文化现象 中国北方 京杭运河 信仰 漕运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江南运河区域水神信仰文化述略 被引量:12
2
作者 胡梦飞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8-16,共9页
明清时期江南运河区域是水神信仰较为盛行的区域,其中既有与运河航运、治水祈雨密切相关的金龙四大王、晏公、龙神等全国性水神,还有包括潮神、湖神以及各种乡土神在内的众多区域性水神.此外,还有承载福建商人地域文化和乡土情谊的妈祖... 明清时期江南运河区域是水神信仰较为盛行的区域,其中既有与运河航运、治水祈雨密切相关的金龙四大王、晏公、龙神等全国性水神,还有包括潮神、湖神以及各种乡土神在内的众多区域性水神.此外,还有承载福建商人地域文化和乡土情谊的妈祖信仰.信仰种类的多样性和信仰群体的普遍性是江南运河区域水神信仰文化的重要特征.水神信仰与所在区域的地理和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崇祀水神在作为应对水旱灾害重要手段的同时,在促进官民互动、强化地域认同方面亦发挥了显著作用.区域社会的复杂性造就了信仰对象的多元性,神灵信仰又反过来对区域社会生活产生影响,二者相互作用,使得水神信仰文化呈现出显著的地域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江南 运河区域 水神信仰
下载PDF
山东省运河区域民俗旅游开发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吴元芳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9-114,共6页
按照文化旅游资源的三个层次全面地总结出山东运河区域的民俗旅游资源,指出山东运河区域民俗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运河区域民俗旅游发展的关键和重点。认为山东运河区域民俗旅游应"以水为魂,以人为本",以"境界开发"... 按照文化旅游资源的三个层次全面地总结出山东运河区域的民俗旅游资源,指出山东运河区域民俗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运河区域民俗旅游发展的关键和重点。认为山东运河区域民俗旅游应"以水为魂,以人为本",以"境界开发"为思路,建议以运河遗产廊道作为主要开发模式,并贯穿其它旅游开发模式,以便形成"长藤结瓜"的大旅游格局。提出运河遗产廊道要重点开发四种运河特色民俗,重点建设五个民俗旅游区和两条民俗旅游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区域 山东省 民俗旅游 开发
下载PDF
明清时期苏北地区水神信仰的历史考察——以运河沿线区域为中心 被引量:10
4
作者 胡梦飞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7-232,共6页
明清时期苏北地区黄、淮、运在此交汇,既是漕运和河工重地,也是水神信仰较为盛行的地区。黄河水患、繁忙的漕运和频繁的河工是导致苏北运河区域水神信仰盛行的主要原因。在明清两朝的倡导和推动下,苏北地方官员和民众修建了众多祭祀水... 明清时期苏北地区黄、淮、运在此交汇,既是漕运和河工重地,也是水神信仰较为盛行的地区。黄河水患、繁忙的漕运和频繁的河工是导致苏北运河区域水神信仰盛行的主要原因。在明清两朝的倡导和推动下,苏北地方官员和民众修建了众多祭祀水神的庙宇和祠堂。崇祀水神在成为明清国家治理黄运水患的重要手段以及黄运沿岸民众精神慰藉的同时,也使得明清时期苏北运河区域民间信仰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苏北 运河区域 漕运 水神信仰
下载PDF
村落与宗族:明清山东运河区域宗族社会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吴欣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36,共10页
山东运河区域聚落的形成,既受自然环境尤其是京杭运河的影响,也是明清以来外来移民迁入定居、繁衍的结果。不同的宗族组织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墓祭、修族谱、建祠堂等方式敬宗收族,强化各自边界,但落籍先后、资源分配、文化势力不均衡... 山东运河区域聚落的形成,既受自然环境尤其是京杭运河的影响,也是明清以来外来移民迁入定居、繁衍的结果。不同的宗族组织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墓祭、修族谱、建祠堂等方式敬宗收族,强化各自边界,但落籍先后、资源分配、文化势力不均衡等原因,又导致大小宗族进入家族组织化和制度化的进程并不完全相同,而这种差异取决于地域族群的构成及空间环境的变化。山东运河区域的地理性空间维度及其所蕴含的文化、水利、商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村落宗族凝聚纽带的变迁和村落社会关系的构成。这表明,宗族与地域的契合,是理解区域宗族社会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宗族 村落 运河区域 苫山
下载PDF
南神北上:明清京杭运河区域妈祖信仰的建构与传播(下)
6
作者 胡梦飞 《中国宗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24,共4页
三、运河区域妈祖信仰的地域差异明清时期的京杭运河南北全长1700余公里,由于京杭运河各河段源文化的差异及各河段自然地理环境、河道设施(闸坝码头等)、管理方式、社会结构等方面不尽相同,所以在运河文化区域中,不同河段所流经的地区... 三、运河区域妈祖信仰的地域差异明清时期的京杭运河南北全长1700余公里,由于京杭运河各河段源文化的差异及各河段自然地理环境、河道设施(闸坝码头等)、管理方式、社会结构等方面不尽相同,所以在运河文化区域中,不同河段所流经的地区又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特点。某个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及其社会文化特征,必然在当地的民间信仰中或多或少会有所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文化 运河区域 京杭运河 社会文化特征 妈祖信仰 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生态环境 地域差异
原文传递
明清山东运河区域的书院和科举 被引量:7
7
作者 王云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53-58,共6页
明清两朝,运河贯通给鲁西带来生机,经济文化得到迅速恢复,运河两岸书院遍布,科举兴盛,文风馥郁,硕卿联蹁。山东运河区域涌现出的众多才俊,以其不凡的宦绩和著述,极大地促进了这一区域学术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关键词 明清 运河区域 书院 科举
下载PDF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运河文化”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韩嘉旭 《格言(校园版)》 2023年第30期47-49,共3页
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全长2700公里,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工程”,至今已延续2500余年。作为大运河的组成部分,苏州古城河犹如玉带一般,紧紧环绕着美丽的苏州古城,是“流动的文化遗产”。运... 大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全长2700公里,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与长城、坎儿井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工程”,至今已延续2500余年。作为大运河的组成部分,苏州古城河犹如玉带一般,紧紧环绕着美丽的苏州古城,是“流动的文化遗产”。运河区域之内留存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将运河文化合理地运用到初中语文课程中,不仅可以开辟更加广阔的初中语文教学天地,还能为开发和利用其他语文乡土课程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文化 乡土课程资源 初中语文教学 非物质文化 运河区域 苏州古城 运河 初中语文课程
下载PDF
运河经济文化的形成 被引量:3
9
作者 陈东有 《中国典籍与文化》 CSSCI 1994年第2期21-27,共7页
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民族诞生之源和成长的摇篮,那么,始发于春秋,形成于隋朝,畅通于明朝的大运河(又称京杭大运河)便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根主动脉。有意思的是,大运河的畅通同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经济发展相互衔接。那么,大运河在这种经济... 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民族诞生之源和成长的摇篮,那么,始发于春秋,形成于隋朝,畅通于明朝的大运河(又称京杭大运河)便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根主动脉。有意思的是,大运河的畅通同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经济发展相互衔接。那么,大运河在这种经济的发展中,乃至对当时由经济的发展而引起的文化变化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一、运河经济的形成运河最早的两段是邗沟和鸿沟。邗沟,连接长江与淮河。春秋时期,吴国战败越、楚之后,为进一步挥师北上,讨伐齐、晋,称霸中原,由吴王夫差于鲁哀公九年(前486年)下令开凿。鸿沟,引黄河水入圃四泽终入颍水,于战国魏惠王十年(前361年)开凿,目的在于为渠溉田。南北大运河总体的开凿则是隋炀帝干的事。他先后下令开凿了通济渠(沟通淮河与黄河)、山阳渎(以邗沟为基础),开凿了自京口(今江苏丹徒)至余杭郡(今杭州)的江南运河和南达于河、北通涿郡(今北京市西南)的永济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杭大运河 经济文化 《金瓶梅词话》 经济价值 江南运河 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中国东部 明中叶 运河区域 手工业
原文传递
运河文化论纲 被引量:2
10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70-73,共4页
运河文化论纲《运河文化研究》课题组一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它沟通了我国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流经了北京、天津和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全长一千八百公里,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塑造过程,为我... 运河文化论纲《运河文化研究》课题组一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它沟通了我国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流经了北京、天津和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全长一千八百公里,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塑造过程,为我国东部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文化带 运河区域 京杭大运河 京杭运河 漕运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都市文化 封建王朝 中国东部地区 明清时期
下载PDF
运河区域老字号文化的传承与利用——以济宁玉堂酱菜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朱年志 《济宁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66-70,共5页
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运河的贯通促进了运河区域城市工商业的繁荣,带来了南北文化的交汇融合,孕育了一批特色鲜明的老字号品牌。老字号文化是城市商业文化的重要载体。“玉堂”老字号是运河区域南北饮食文化交融的产物。建设大运河经济... 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运河的贯通促进了运河区域城市工商业的繁荣,带来了南北文化的交汇融合,孕育了一批特色鲜明的老字号品牌。老字号文化是城市商业文化的重要载体。“玉堂”老字号是运河区域南北饮食文化交融的产物。建设大运河经济文化带需要传承、利用好老字号的资源,提升品牌战略,促进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区域 老字号 传承 玉堂酱菜
下载PDF
德州运河文学——德州董子名胜诗探微
12
作者 崔秀霞 《德州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3-86,共4页
明清之际,德州董子读书台吸引着南来北往的人臣大员、文人墨客驻足流连,留下了内容丰富的题咏之作。德州董子诗中有对董子读书台石刻发现始末、内容、字体等记载,同时也表达了对景县、德州两地同争高贤的观点;德州董子诗主要记述董仲舒... 明清之际,德州董子读书台吸引着南来北往的人臣大员、文人墨客驻足流连,留下了内容丰富的题咏之作。德州董子诗中有对董子读书台石刻发现始末、内容、字体等记载,同时也表达了对景县、德州两地同争高贤的观点;德州董子诗主要记述董仲舒三年不窥园的苦学经历、天人三策的功绩与影响以及配享孔庙的地位。德州董子诗中还蕴含着物是人非、繁华落幕的寂寞与悲凉,德州乡贤诗人们对董子读书台则往往带有一种亲切感和认同感,以傍读书台居住为荣,把董子作为一种精神凝聚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区域 董仲舒 德州董子诗
下载PDF
周广骞著《山东方志运河文献研究》评介 被引量:1
13
作者 申宾 《运河学研究》 2022年第1期268-270,共3页
京杭大运河自元代开通以来,对沿运各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山东自古是中华文化圣地,人杰地灵,也是京杭大运河流经的重要区域,在山东境内全长达900余公里(含古运河),历经元、明、清三朝,留下了包括方志在内的丰富历史文献。在浩如烟海的... 京杭大运河自元代开通以来,对沿运各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山东自古是中华文化圣地,人杰地灵,也是京杭大运河流经的重要区域,在山东境内全长达900余公里(含古运河),历经元、明、清三朝,留下了包括方志在内的丰富历史文献。在浩如烟海的方志文献中,有大量内容与运河相关,可谓千头万绪。周广骞近年来专注于运河区域方志研究,不畏艰辛,历时数年,著成《山东方志运河文献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该书为山东社科基金项目“山东方志运河文献研究”(19CLSJ06)的结项报告,也是他在运河文献研究中不断努力的最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志研究 京杭大运河 运河区域 方志文献 运河 文化圣地 历史文献
原文传递
“大运河与宗教文化”系列之十:明清时期的大运河与宗教建筑文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雪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4-65,共2页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河流。大运河的开凿与贯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快了运河区域城市的建设。而由此形成的极具特色的运河文化,也影响了运河区域建筑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本文以明清时期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流程最长的人工河流。大运河的开凿与贯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快了运河区域城市的建设。而由此形成的极具特色的运河文化,也影响了运河区域建筑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本文以明清时期运河区域的宗教建筑文化为对象,对此进于简要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区域 宗教建筑 运河 运河文化 传播与发展 明清 开凿
原文传递
中国大运河——世界最古老最长的运河
15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07年第5期109-111,共3页
中国的大运河与万里长城一样,被列为世界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大运河是中国2000多年历史的见证,是保存中国古代灿烂文化最丰富的文化长廊、博物馆和百科全书。大运河是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
关键词 南北大运河 运河区域 京杭大运河 江南运河 开凿 运河 中国古代 三十年 世界 扬州
下载PDF
鲁西运河区域遗存会馆建筑图像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洪香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8,共8页
运河会馆是明清时期在京杭运河的带动下,伴随着商品经济繁荣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具有浓厚工商性质的“馆庙一体”式建筑。明清时期鲁西运河区域会馆尤为丰富,聊城山陕会馆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运用图像学理论研究方法,从微观角度出发... 运河会馆是明清时期在京杭运河的带动下,伴随着商品经济繁荣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具有浓厚工商性质的“馆庙一体”式建筑。明清时期鲁西运河区域会馆尤为丰富,聊城山陕会馆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运用图像学理论研究方法,从微观角度出发,将鲁西运河区域遗存会馆建筑视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复合体”展开研究,通过对会馆建筑本体、空间、使用群体的分析,会馆建筑图像存在显性和隐性两种图像形式。会馆建筑内部与外部空间在使用过程中,与明清运河区域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社会人文等产生较为频繁、深入和鲜明的互动关系,揭示会馆建筑实体背后所映射的流动性文化图式、集体记忆、生活样态等,对于勾勒区域社会相关风俗习惯、生活技艺、观念信仰诸方面的社会文化图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河区域 会馆 建筑图像
下载PDF
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沿线区域的晏公信仰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梦飞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1-14,共4页
水神信仰作为古老的自然崇拜形式,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晏公原为江西地方性水神,明朝初年,晏公信仰逐渐由江西扩展到全国。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沿线区域是晏公信仰较为盛行的区域,漕粮运输和水上航行的现实需要是导致晏公信... 水神信仰作为古老的自然崇拜形式,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晏公原为江西地方性水神,明朝初年,晏公信仰逐渐由江西扩展到全国。明清时期京杭运河沿线区域是晏公信仰较为盛行的区域,漕粮运输和水上航行的现实需要是导致晏公信仰盛行的主要原因,漕军、船工、水手则是信仰晏公的主要群体。晏公信仰呈现出信仰群体特定性、信仰区域差异性、信仰目的功利性等特征,对明清国家漕粮运输活动、沿岸民众社会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运河区域 漕运 晏公信仰
下载PDF
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庙会习俗考述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梦飞 《济宁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110-116,共7页
庙会是中国传统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民俗活动。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的庙会数量众多,呈现出经济功能突出、辐射范围广等特点。庙会的定期举行在满足民众祭祀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和城乡物资交流。为祭祀神灵而举行的戏曲表演... 庙会是中国传统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民俗活动。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的庙会数量众多,呈现出经济功能突出、辐射范围广等特点。庙会的定期举行在满足民众祭祀需求的同时,也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和城乡物资交流。为祭祀神灵而举行的戏曲表演、接驾巡游等活动,在酬谢神灵的同时,也起到了文化娱乐、强化地域文化认同的作用。作为民众的集体狂欢活动,庙会的举行不可避免地对地方社会秩序产生一定的冲击,并为当政者和地方精英阶层所诟病和批判,甚至对其加以取缔和打击。庙会在促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官民力量博弈的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山东 运河区域 庙会
下载PDF
明代以来山东沿运地域方志纂修略论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广骞 《淮阴工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6-10,21,共6页
山东沿运地域方志数量较大,保存了较多与运河有关的文献资料,并呈现出不同的纂修特色。总体来看,山东沿运地域方志的纂修自明代起逐步加速,至清代达到兴盛,至民国则呈现较为鲜明的新旧时代过渡特色,其发展脉络较为清晰。通过梳理山东沿... 山东沿运地域方志数量较大,保存了较多与运河有关的文献资料,并呈现出不同的纂修特色。总体来看,山东沿运地域方志的纂修自明代起逐步加速,至清代达到兴盛,至民国则呈现较为鲜明的新旧时代过渡特色,其发展脉络较为清晰。通过梳理山东沿运地域方志纂修情况,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使用山东沿运地域方志文献,对京杭大运河历史与文化研究亦颇有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运河区域 方志纂修
下载PDF
保漕与祈雨: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的龙神信仰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梦飞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5-8,共4页
龙神信仰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是龙神信仰极为盛行的地区,频发的水旱灾害是导致龙神信仰盛行的主要原因。龙神庙宇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官方修建的龙王庙,另一类是民间自发修建的龙王庙。龙... 龙神信仰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明清时期山东运河区域是龙神信仰极为盛行的地区,频发的水旱灾害是导致龙神信仰盛行的主要原因。龙神庙宇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官方修建的龙王庙,另一类是民间自发修建的龙王庙。龙神信仰对运河本身和明清国家而言,其功能更多体现为治水与保漕;对地方官员和民众而言,则主要是为了祈雨和教化。由信仰活动而衍生出的众多仪式和传说,在促进信仰广泛传播的同时,也在凝聚人心、强化地域认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时代变迁,运河区域特殊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导致传统的龙神信仰发生了新变化,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山东 运河区域 龙神信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