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4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儿童的神经电图检测报告 被引量:9
1
作者 张艳芬 于晓莉 +1 位作者 叶露梅 张玉琴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06年第4期199-204,共6页
目的:利用神经电图检测技术,获取不同年龄期正常儿童的有关神经电生理数据,以便在儿科临床应用中提供其详细、有效的判断依据。方法: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405名儿童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 目的:利用神经电图检测技术,获取不同年龄期正常儿童的有关神经电生理数据,以便在儿科临床应用中提供其详细、有效的判断依据。方法:采用肌电图/诱发电位仪检测405名儿童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和感觉传导速度(SCV)、F波及股神经运动潜伏期(FML)。此405名正常儿童按年龄分15组,每组25-40人,分别检测双侧肢体,取单肢结果统计制表。结果:各年龄期各检查项目波形引出率100%。MCV、SCV随年龄增加而增快,潜伏期随年龄增加而延长。除胫后神经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外,其余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SNAP波幅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F波潜伏期随年龄增加而延长,F波响应率无明显年龄规律,但各神经中以胫神经响应率最高,腓总神经响应率最低。结论:不同年龄儿童MCV、SCV、F波、FML的测值与年龄的增长相关,在临床应用中,应参照相应年龄期正常值作出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神经电图 运动传导 感觉传导 F波 正常值
下载PDF
胫骨横向骨搬移手术对糖尿病足患者患肢血流动力学状态、血管血运情况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志昌 蒋桂勇 莫捷华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7期87-91,共5页
目的分析胫骨横向骨搬移手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10月广州市增城区新塘医院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74例重度(3~4级)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胫骨横向骨搬移手术,n=40)... 目的分析胫骨横向骨搬移手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10月广州市增城区新塘医院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收治的74例重度(3~4级)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胫骨横向骨搬移手术,n=40)与传统组(传统清创负压引流术,n=34),记录两组患者双侧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两组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潜伏期(LAT)。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侧股总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患侧血流量高于传统组,血管阻力指数低于传统组,胫神经、腓神经MCV、SCV高于传统组,LAT低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横向骨搬移术较传统清创负压引流更能改善糖尿病足患肢血流动力学,重建患肢血运,更利于患肢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重度 胫骨横向骨搬移手术 血流动力学 运动传导
下载PDF
伸肘与屈肘位对尺神经肘部传导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欣 阚世廉 +2 位作者 刘津贤 耿文静 王亚薇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79-380,共2页
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cubital tunnel syndrome,CuTS)患者尺神经肘管段运动传导参数(潜伏期、波幅和速度)在肘关节伸直和屈曲位时的变化,为临床操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7例经临床确诊为CuTS的患者和25例健康对照者,于伸直位和极... 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cubital tunnel syndrome,CuTS)患者尺神经肘管段运动传导参数(潜伏期、波幅和速度)在肘关节伸直和屈曲位时的变化,为临床操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7例经临床确诊为CuTS的患者和25例健康对照者,于伸直位和极度屈曲位分别测定尺神经的长度及肘管段的运动传导参数。结果根据顾玉东的CuTS分型标准,57例患者中轻型8例、中型16例、重型33例。CuTS组和健康对照组尺神经肘管段的运动传导潜伏期、波幅和速度在伸直位与极度屈曲位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uTS组尺神经肘管段的运动传导参数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肘关节体位的变化并不影响尺神经在肘管段的运动传导速度,为了操作方便更推荐伸直位。对于临床可疑为CuTS的患者,当伸直位检查尺神经的运动传导参数无明显变化者,可以加做极度屈曲位时尺神经的运动传导,以协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尺神经 肘关节体位 运动传导
原文传递
从经颅磁刺激谈起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宗耀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05-706,共2页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经颅电刺激 周围神经电刺激 MEDLINE 神经肌肉刺激 临床应用 运动传导 中枢神经 国外文献
原文传递
面神经分支运动传导检测评估颊支和颞支运动传导功能恢复的差异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瑛 梁繁荣 +1 位作者 余曙光 郑重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8期52-54,共3页
目的:运用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查比较面神经颊支和颞支运动传导功能恢复的异同。方法:2001-09/2003-07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绵阳市中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4个临床研究中心的贝尔麻痹患者480例,经过4周治疗,... 目的:运用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查比较面神经颊支和颞支运动传导功能恢复的异同。方法:2001-09/2003-07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绵阳市中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等4个临床研究中心的贝尔麻痹患者480例,经过4周治疗,愿意接受并完成面神经颊支和颞支运动传导检查的患者分别有205、246例。其中,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的有69、83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加针灸治疗的有66、80例,采用针灸治疗的有70、83例。分别进行治疗前后以及患健侧面神经颊支和面神经颞支运动传导检查比较。结果:①患侧治疗后面神经颊支动作电位潜伏期明显缩短[(2.95±0.68),(3.08±0.69)ms,P<0.05],治疗后动作电位波幅未见明显改善(P>0.05)。②治疗后面神经颞支动作电位波幅明显增高[(518.85±496.57),(391.47±468.69)μV,P<0.01],潜伏期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贝尔麻痹患者患侧治疗后面经神经颊支动作电位潜伏期改善明显,动作电位波幅未见明显改善;治疗后面神经颞支动作电位波幅改善明显,而潜伏期无明显改善。面神经运动传导动作电位波幅是反映神经轴索变性的客观指标,贝尔麻痹治疗后面神经颊支轴索恢复不如颞支好,与临床表现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颊支 面神经颞支 面神经分支 运动传导 功能恢复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动作电位波幅 西药常规治疗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合并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传导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奚晴超 姚蔚 +1 位作者 王娟娟 方铭喜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7年第5期864-866,共3页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又称为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部受到压迫而造成大鱼际肌无力和手部正中神经支配区的疼痛、麻木及进行性的鱼际肌萎缩,造成患者手部功能受限,生活质量下降。CTS的病因尚不明,...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又称为迟发性正中神经麻痹,是由于正中神经在腕部受到压迫而造成大鱼际肌无力和手部正中神经支配区的疼痛、麻木及进行性的鱼际肌萎缩,造成患者手部功能受限,生活质量下降。CTS的病因尚不明,一般认为与肥胖、关节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外伤、肿瘤、淀粉样变性、结节病和过度反复运动造成的损伤等有关。国外的研究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 神经传导 正中神经麻痹 手部功能 运动传导 肌萎缩 大鱼际肌 空腹血糖 电生理指标
下载PDF
神经传导检查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宋新光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0年第3期162-165,共4页
关键词 神经传导检查 感觉传导 标准化方法 腕管综合征 运动传导 电极刺激 逆向法 顺向法
下载PDF
肯尼迪病2例临床及神经电生理特点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俊清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9期141-141,F0003,共2页
肯尼迪病又称脊髓延髓肌肉萎缩症,是一种少见的X隐性遗传的神经元变性疾病,由Kennedy等于1968年首先报道。其致病原因是X染色体Xql上l-12区域的AR基因第1外显子N端的一段CAG重复序列的数目异常增多[1],现对2例肯尼迪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 肯尼迪病又称脊髓延髓肌肉萎缩症,是一种少见的X隐性遗传的神经元变性疾病,由Kennedy等于1968年首先报道。其致病原因是X染色体Xql上l-12区域的AR基因第1外显子N端的一段CAG重复序列的数目异常增多[1],现对2例肯尼迪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并结合文献探讨肯尼迪病的临床及肌电图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特点 重复序列 肌萎缩侧索硬化 近端 临床资料 骨间肌 下肢肌 肌无力 运动传导 束颤电位
下载PDF
脊髓与马尾的运动传导 被引量:2
9
作者 宋新光 李六一 +3 位作者 朱珊 申风琴 秦刚喜 韩会盈 《临床脑电学杂志》 1998年第4期195-198,216,共5页
目的:用下行运动通路的经皮直接电刺激法测定脊髓与马尾运动传导时间和运动传导速度,并与马尾传导的间接测定法(F波─S1刺激法)相比较。方法:用窄高压方波电脉冲刺激上、下肢皮层运动区及T1、T12、S1棘突的相应皮肤,在大鱼际肌及... 目的:用下行运动通路的经皮直接电刺激法测定脊髓与马尾运动传导时间和运动传导速度,并与马尾传导的间接测定法(F波─S1刺激法)相比较。方法:用窄高压方波电脉冲刺激上、下肢皮层运动区及T1、T12、S1棘突的相应皮肤,在大鱼际肌及伸趾短肌记录相应的运动诱发电位(MEP),测定和计算下行通路各段的运动传导时间(MCT)和运动传导速度(MCV)。结果:上、下肢中枢MCT分别为7.69±0.83ms、14.30±1.32ms,皮层─S1MCT为16.97±1.27ms,脊髓MCT为6.60±1.68ms,脊髓─马尾MCT为9.28±1.38ms,马尾MCT为2.62±0.67ms,脊髓MCV为60.5±14.1m/s,脊髓─马尾MCV为56.6±7.96m/s,马尾MCV为54.8±13.0m/s,后者比间接的F波─S1刺激法(48.0±21.3m/s)快而标准差小。结论:用下行通路的窄脉冲高电压方波经皮刺激法测定脊髓、马尾下行运动传导是一准确且无创无痛的直接电生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马尾 电刺激 运动传导
下载PDF
健康人周围神经刺激阈值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羊洁 刘英 冯建华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7年第3期254-257,共4页
目的探索建立健康人周围神经刺激阈值的正常值范围,初步探讨年龄、性别对周围神经刺激阈值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健康志愿者12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62例;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49.3岁。采用Keypoint workstation肌电图及诱发... 目的探索建立健康人周围神经刺激阈值的正常值范围,初步探讨年龄、性别对周围神经刺激阈值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健康志愿者12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62例;年龄20~79岁,平均年龄49.3岁。采用Keypoint workstation肌电图及诱发电位仪,带通20 Hz^10 kHz(运动传导检测)或1 Hz^2 kHz(感觉传导检测),扫描速度每格5 ms,灵敏度每格5 mV(运动传导检测)或每格20μV(感觉传导检测),刺激频率1 Hz,刺激时限0.2 ms。检查时室温27℃~30℃,保证健康志愿者皮肤温度在30℃以上。在神经传导检测的基础上采用双向测量法分别对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及腓浅神经感觉支进行检测,得到各神经不同年龄组的神经刺激阈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将健康志愿者按照年龄分为6组,即20~29岁组(A组)、30~39岁组(B组)、40~49岁组(C组)、50~59岁组(D组)、60~69岁组(E组)、≥70岁组(F组),每组20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正中神经与尺神经刺激阈值F组与A组、B组、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腓神经和腓浅神经感觉支刺激阈值F组与A组、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及腓浅神经感觉支神经刺激阈值随年龄增长有逐渐增大趋势,尤其高龄组(≥70岁),其神经刺激阈值明显高于低龄组(20~40岁组)。不同性别间同名神经刺激阈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下肢比较发现,下肢神经刺激阈值明显高于上肢。结论采用双向测量法检测周围神经刺激阈值是可行的;年龄对神经刺激阈值的影响虽然微小但的确存在,尤其对于老年人;性别对于神经刺激阈值没有显著影响,这一点尚需深入研究进一步明确;上下肢神经刺激阈值的差异可能与其生理功能差异、神经纤维长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刺激阈值 神经兴奋性 周围神经 运动传导 感觉传导
下载PDF
运动诱发电位在诊断马尾和腰骶干损伤中的作用
11
作者 Di Lazzaro V. Pilato F. +1 位作者 Oliviero A. 胡慧敏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5年第5期37-38,共2页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otor evoked potentials (MEPs ) in the diagnosis of lumbosacral cord disorders. Methods: MEPs in 37 patients with sensory and motor deficits in the lower limbs were stud...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otor evoked potentials (MEPs ) in the diagnosis of lumbosacral cord disorders. Methods: MEPs in 37 patients with sensory and motor deficits in the lower limbs were studied. MRI demonstrated spinal cord involvement in 10 patients and cauda equina lesions in 27 patients. A double determination of cent 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 (CMCT), calculated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aten cies of responses evoked by cortical and paravertebr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nd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atency of cortical MEP and the total peripheral c onduction time calculated from the F-wave latency, enabled discrimination betw een a delay along the proximal root and a delay along the corticospinal tract. A n abnormality of the CMCT calculated with both techniques is indicative of centr al motor pathway damage, whereas an abnormality of the CMCT calculated from the latency of responses evoked by paravertebr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ssociated wit h a normal CMCT calculated from the F-wave latency suggests a cauda equina les ion. Results: Neurophysiologic finding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he lesion site documented by MRI (cauda equina or lumbosacral cord). All patients with MR evid ence of cord involvement had an abnormality of CMCT calculated with both methods , suggesting a lesion of central motor pathways. Clinical examination often fail ed to document a spinal cord lesion, suggesting pure peripheral involvement in 5 of the 10 patients with MR evidence of cord lesion. Conclusion: Motor evoked po tential recording is an accurate and easily applicable test for the diagnosis of lumbosacral spinal cord le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诱发电位 腰骶干 脊髓损伤 磁刺激 外周神经 皮质脊髓束 运动传导 重复测量 传导时间 运动障碍
下载PDF
运动传导研究可用于产后神经丛病变的预后评估
12
作者 Heise C.O. Lorenzetti L. +2 位作者 Marchese A.J.T. Gherpelli J.L.D. 邓剑平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5年第2期52-53,共2页
Early prognostic assessment of obstetrical brachial plexopathies (OBP) would f acilitate rational selection of infants for brachial plexus surgery. We performe d bilateral motor nerve conduction studies (MNCS) of axil... Early prognostic assessment of obstetrical brachial plexopathies (OBP) would f acilitate rational selection of infants for brachial plexus surgery. We performe d bilateral motor nerve conduction studies (MNCS) of axillary, musculocutaneous, radial, median, and ulnar nerves in 33 babies (age 10 60 days) with OBP in ord er to compare the amplitude of 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s (CMAPs). All ba bies were followed up until 6 months of age and the outcome was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muscle strength and arm function. A CMAP a mplitude reduction of more than 90%, compared to the unaffected side, predicted severe weakness of the corresponding root level (p < .0.01). Our results indica te that MNCS are a useful tool for very early prognostic assessment of O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丛病 运动传导 神经传导 婴儿行 动作电位振幅 臂丛神经病 中间神经 上肢功能 早期评估 腋神经
下载PDF
铅对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影响的研究
13
作者 陈自强 王簃兰 +1 位作者 伍玉婷 陈寿椿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1985年第2期103-104,108,共3页
本文检测了职业铅接触者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与未接触铅的对照组相比,接触组正中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明显降低。研究表明,神经传导速度与血铅浓度有关,当血铅值大于70μg/100ml时,二组差别有显著意义。以上提示,铅对周围神经有一定... 本文检测了职业铅接触者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与未接触铅的对照组相比,接触组正中神经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明显降低。研究表明,神经传导速度与血铅浓度有关,当血铅值大于70μg/100ml时,二组差别有显著意义。以上提示,铅对周围神经有一定损害,在预防上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传导速度 铅接触 接触者 接触组 正中神经 臂丛 运动传导
下载PDF
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麻痹的神经电图分析
14
作者 刘宇琳 叶淑新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3期205-206,共2页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麻痹的神经电图特点。方法对50例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进行常规肌电图和神经电图检查,分析其神经电图的异常形式及特点。结果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神经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麻痹的神经电图特点。方法对50例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进行常规肌电图和神经电图检查,分析其神经电图的异常形式及特点。结果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麻痹患儿神经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的下降,个别可伴有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的轻度减慢,其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检测未见异常。结论手足口病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变多累及脊髓的前角运动神经元,其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轴索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急性弛缓性麻痹 神经电图 运动传导 感觉传导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下载PDF
经颅磁刺激——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中检测上运动神经元功能障碍的最佳选择
15
作者 Osei- Lah A.D. Mills K.R. 江山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神经病学分册)》 2005年第6期25-26,共2页
Evidence of upper motor neuron (UMN) dysfunction is essential in making the diagnosis of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 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CMC) abnormalities detected using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 Evidence of upper motor neuron (UMN) dysfunction is essential in making the diagnosis of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ALS). 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CMC) abnormalities detected using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 are presumed to reflect UMN dysfunction. CMC is, however, often normal in patients with classical sporadic ALS.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utility of the CMC measure in ALS could be enhanced. We measured CMC to four pairs of muscles (abductor digiti minimi (ADM), biceps, vastus medialis (VM) and abductor hallucis (AH) in 20 controls and 25 ALS patients. The commonest abnormality detected in the ALS patients was an absent MEP, found in 11 patients (44% ) and in 25 of 200 muscles examined. Studying a minimum of three muscles increased the probability of detecting UMN dysfunction. Weakness in the muscle as well as selecting a distal rather than a proximal muscle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an abnormal CMC. Interside differences in CMC were significantly more pronounced in the patient group. In 30% of patients a significant interside difference in AH CMC time was the sole abnormality, suggesting mild UMN dysfunction on the side with the longer CM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 肌萎缩侧索硬化 经颅磁刺激 功能障碍 拇展肌 远端肌 肌无力 运动传导 二头肌
下载PDF
109例坐骨神经损伤的肌电及运动传导速度观察
16
作者 刘晓梅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00年第3期103-104,共2页
坐骨神经损伤在临床各种神经损伤中很多见。近年来我肌电室检诊379例病人中坐骨神经损伤有109例,占34.7%。现将其肌电图及运动传导结果观察报告如下: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肌电图 运动传导
下载PDF
异常肩胛横韧带致双肩胛上神经嵌压综合征
17
作者 陈学明 《颈腰痛杂志》 1990年第2期39-40,共2页
肩胛上神经嵌压综合征(SENS)是以肩部疼痛伴岗上、下肌萎缩为特征,多由肩胛切迹异常、肩胛骨骨折、腱鞘囊肿、肿瘤等引起。而异常肩胛横韧带致双侧SENS则罕见。本文报告一例,以引起重视。 女性、35岁,体育教员,右肩疼1.5年,
关键词 肩胛上神经 嵌压 腱鞘囊肿 肩部 肩关节外展 肌萎缩 肩锁关节 运动传导 附着点 肌腱袖
下载PDF
弥可保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67
18
作者 张蜀平 陆菊明 +2 位作者 潘长玉 窦京涛 尹岭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 为探讨弥可保( 甲钴酰胺)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链脲佐菌素( S T Z) 诱导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早期给予弥可保500μg/kg 肌肉注射,每天1 次,2 个月后行摇尾试验,测定坐骨神经运动传... 目的 为探讨弥可保( 甲钴酰胺)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链脲佐菌素( S T Z) 诱导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早期给予弥可保500μg/kg 肌肉注射,每天1 次,2 个月后行摇尾试验,测定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局部血流量,并分离腓肠神经,光镜下行腓肠神经形态学定量分析。结果弥可保治疗后大鼠热痛阈值显著低于糖尿病组( P< 0 .01) ,但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血流量差异不显著( P> 0 .05) 。大鼠腓肠神经有髓鞘神经纤维数量和密度显著高于糖尿病组,神经轴索和髓鞘显著大于糖尿病组( P< 0 .01) 。结论 弥可保对实验性糖尿病鼠周围神经损害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可保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腓肠神经 治疗作用 大鼠 运动传导速度 坐骨神经 酰胺 光镜 数量
原文传递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19
作者 孟祥民 赵宇阳 +2 位作者 杨传美 陈曦 李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64-669,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符合入组条件完成研究的4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频刺激组(14例)、假rTMS组(14例)和高频刺激组(17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 目的:研究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符合入组条件完成研究的45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频刺激组(14例)、假rTMS组(14例)和高频刺激组(17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低频刺激组则在非受累侧初级运动皮质区(M1区)进行1Hz的rTMS治疗;高频刺激组及假rTMS组则在患侧M1区给予10Hz的rTMS治疗;所有患者接受2周治疗,每周5天。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对患者进行评估,包括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MEP)皮质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患侧上肢Fugl-Meyer评分(FMA)、患侧上肢MAS量表,将各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1)治疗前,3组患者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神经电生理学变化:治疗2周后,3组患者的MEP皮质潜伏期、CMCT均较组内治疗前缩短(P<0.05);1Hz组和10Hz组较前明显缩短且优于假r TMS组(P<0.05);1Hz组和10Hz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上肢功能改善:治疗2周后,3组患者上肢FMA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提高(P<0.05),其中1Hz组和10Hz组与假rTMS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1Hz组和10Hz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4)3组患者患侧上肢MAS量表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3组患者治疗后M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频及低频rTMS治疗均有利于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且两者间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梗死 运动诱发电位皮质潜伏期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上肢功能影响
下载PDF
不同频率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20
作者 殷稚飞 沈滢 +3 位作者 孟殿怀 侯红 戴文骏 励建安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96-601,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频率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假rTMS组(10例)和rTMS组(30例),rTMS组又按频率分为0.25Hz组、0.5Hz组和0.75Hz组,每组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 目的比较不同频率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假rTMS组(10例)和rTMS组(30例),rTMS组又按频率分为0.25Hz组、0.5Hz组和0.75Hz组,每组1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假rTMS组另给予假性rTMS治疗;rTMS组则在非受累侧初级运动皮质区(M1区)分别进行不同频率(0.25Hz、0.5Hz、0.75Hz)的rTMS治疗,每周5d,持续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对患者进行评定,包括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MEP)皮质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患侧上肢Fugl—Meyer评分(FMA)、运动力指数(MI)评分和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评级;将各组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对照组和假rTMS组仅CMCT和FMA在治疗4周后比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2组各时间段各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①神经电生理学变化:治疗2周后,0.25Hz组和0.50Hz组的MEP皮质潜伏期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缩短(P〈0.05)且优于同期对照组和同期假rTMS组(P〈0.05);rTMS组的CMCT亦较组内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且0.25Hz组和0.50Hz组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和同期假rTMS组(P〈0.05)。治疗4周后,各组(除对照组外)MEP皮质潜伏期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rTMS组的2项指标均较同期对照组和同期假rTMS组有明显缩短(P〈0.05),且0.25Hz组和0.50Hz组CMCT明显短于0.75Hz组(P〈0.05)。②上肢功能变化:治疗2周后,rTMS组FMA及MI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0.25Hz组和0.50Hz组的FTHUE—HK分级明显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MI评分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和同期假rTMS组(P〈0.05);治疗4周后,各组FMA和MI评分及rTMS组的FTHUE—HK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梗死 运动诱发电位皮质潜伏期 中枢运动传导时间 上肢功能 恢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