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减除血液成分中白细胞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3
1
作者 汪传喜 张明焱 田兆嵩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58-261,共4页
关键词 血液成分 输血 去除白细胞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国内24家血液中心全血分离制备成分血的现状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吴南 张志安 +19 位作者 尤榕 刘妍妍 刘文 孟跟东 程远 刘燕 平娜娜 梁社玲 姚富柱 顾晓东 陈玉香 李涛 王林 周琼 王清 陈小林 何博 齐慧芳 雷登平 傅雪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132-1136,共5页
目的通过调研24家血液中心自全血中制备成分血的技术应用和生产效率,了解我国目前成分血制备能力与水平,为保障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采纳亚太血液联盟(Asia Pacific blood network,APBN)比对指标,对2014-2017年度国... 目的通过调研24家血液中心自全血中制备成分血的技术应用和生产效率,了解我国目前成分血制备能力与水平,为保障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采纳亚太血液联盟(Asia Pacific blood network,APBN)比对指标,对2014-2017年度国内24家血液中心全血分离制备成分血的相关数据和图表进行比对,研究分析我国成分血制备能力和现状。结果 24家血液中心中,应用红细胞制品去白细胞技术的20家,血液辐照技术的16家,血浆病毒灭活技术的16家;22家的红细胞/全血制备效率和红细胞制品生产效率均能达到95%;开展浓缩血小板制备的13家,其中7家生产效率达到80%以上;24家血液中心全部开展了新鲜冰冻血浆制备,开展冷沉淀制备的23家。结论目前我国血液中心能综合利用红细胞制品去白、血液辐照和血浆病毒灭活等技术制备多种成分血,满足不同临床需求,但不同地区血液中心成分血制备能力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血 成分血 去除白细胞 辐照血液 病毒灭活血浆
下载PDF
输血相关的免疫调节改变及其预防 被引量:15
3
作者 闫石 王学谦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76-278,共3页
关键词 输血 免疫调节 肿瘤复发 术后感染 去除白细胞
下载PDF
2014—2020年血液成分制备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冬梅 赵国庆 +14 位作者 尹鲲 李莹 李小春 韩卫 李涛 张旸 孟跟东 杜霞 韩璐 曾北南 李苗苗 刘妍妍 王林 白林 邱艳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351-355,共5页
目的 探讨2014—2020年血液成分制备技术的应用现状。方法 选取2014—2020年我国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平台血液中心16家,分析其具有旁路系统的血袋耗材、去除白细胞、血液辐照和血浆成分病原体灭活技术的应用情况。结果 16家血液中心中,11... 目的 探讨2014—2020年血液成分制备技术的应用现状。方法 选取2014—2020年我国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平台血液中心16家,分析其具有旁路系统的血袋耗材、去除白细胞、血液辐照和血浆成分病原体灭活技术的应用情况。结果 16家血液中心中,11家(68.75%)采集全血使用旁路系统分流前端血液。14家(87.50%)开展红细胞成分血储存前去除白细胞,其中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质控抽检结果显示,200 ml规格白细胞残留量平均值为(0.18~0.42)×106/袋,300 ml规格的平均值为(0.22~0.33)×10~6/袋,400 ml规格的平均值为(0.78~0.86)×106/袋。16家(100.00%)单采血小板均去除白细胞。12家(75.00%)进行红细胞成分血和血小板成分血发放前辐照,辐照技术使用率呈现较大差异。11家(68.75%)血浆成分血进行病原体灭活处理。结论 具有旁路系统的血袋分流前端血液、去除白细胞、辐照和病原体灭活等血液成分制备技术的使用率在不同血液中心呈现较大差异,应用血液成分制备技术预防输血传染病的空间有待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旁路系统 去除白细胞 辐照 病原体灭活 输血传染病
下载PDF
过滤去除白细胞血液质量控制和临床效果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于志强 周静 朱丽莉 《临床研究》 2018年第10期151-152,共2页
目的评价输血中,过滤去除白细胞血液质量控制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站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采集、制备、检验合格的血液,依据制备方法不同将血液分成悬浮红细胞组以及去白悬浮红细胞组,同时选取500例接受输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 目的评价输血中,过滤去除白细胞血液质量控制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站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采集、制备、检验合格的血液,依据制备方法不同将血液分成悬浮红细胞组以及去白悬浮红细胞组,同时选取500例接受输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血液的外观均无凝块、气泡以及溶血等,同时容量均符合质量要求,对比未见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在输血前的Hb、输注量的比较上组间未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的RBC、Hb增加M数的比较上,去白悬浮的红细胞组对比悬浮红细胞组显著更优(P<0.01),去白悬浮红细胞组患者的有效输注对比悬浮红细胞组显著更高(P<0.05)。结论通过加强输血前的输注过滤去除白细胞,可有效地避免或者减少发生输血不良事件,该制备方法是当前的一种相对较理想且安全的输血血液制备及应用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滤去除白细胞 血液质量控制 临床效果 评价
下载PDF
去除白细胞输血对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景秀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第18期170-172,共3页
目的 探讨去除白细胞输血对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的效果。方法 600例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0例。对照组采取未去除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进行输血,观察组采取去除白细胞的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 目的 探讨去除白细胞输血对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的效果。方法 600例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0例。对照组采取未去除白细胞的红细胞悬液进行输血,观察组采取去除白细胞的少白细胞红细胞悬液进行输血。比较两组的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与血小板计数(PLT)及血红蛋白]、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发生情况及不同输血次数的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白细胞计数(0.003±0.001)×10^(9)/L、血小板计数(15.42±4.31)×10^(9)/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50±1.720)×10^(9)/L、(161.73±55.34)×10^(9)/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次输血患者的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发生率为0.81%(2/247), 2次输血患者的发生率为3.03%(1/33),3次输血患者的发生率为5.00%(1/20);观察组1、2、3次输血患者的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次输血患者的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发生率为3.66%(9/246),2次输血患者的发生率为26.47%(9/34), 3次输血患者的发生率为30.00%(6/20);对照组2次输血及3次输血患者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1次输血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发生率为1.33%(4/300),低于对照组的8.00%(24/3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者采取去除白细胞输血能够有效预防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对于预防多次输血导致的非溶血性输血后发热反应发生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除白细胞 非溶血性输血 发热反应
下载PDF
去除白细胞对库存血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竹筠 滕本秀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984-985,共2页
目的 观察去除白细胞后库存血流变特性的变化。方法 选择60例健康献血员,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去白细胞组,B组为对照组。应用去白细胞输血滤过器去除白细胞,常规保存,取新鲜血(采集后1h)、1周、2周及3周4个时相点... 目的 观察去除白细胞后库存血流变特性的变化。方法 选择60例健康献血员,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去白细胞组,B组为对照组。应用去白细胞输血滤过器去除白细胞,常规保存,取新鲜血(采集后1h)、1周、2周及3周4个时相点。进行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及全血高切粘度、中切粘度、血浆粘度、血球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AI)和刚性指数(IR)检测。结果 滤过后白细胞显著减少(P<0.01)。在3周保存时间内,白细胞、红细胞计数、血球压积无显著变化,两组高切粘度在第3周显著升高,而低切粘度下降。血浆粘度、AI和IR随保存时间延长进行性下降。两组间比较在第3周AI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滤过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白细胞。去除白细胞库存血可能有利于保护红细胞的聚集性,对血液粘度及红细胞变形性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保存 血液滤过 血液流变学 献血 去除白细胞
下载PDF
大剂量输血患者去白细胞输血和常规输血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王丽 杨晓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17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输血患者去白细胞输血和常规输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7月在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需大剂量输血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研究组进行去白细胞输血,对照组进行常规输血。比较两组细... 目的:探讨大剂量输血患者去白细胞输血和常规输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9年7月在佳木斯市中心医院需大剂量输血患者7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研究组进行去白细胞输血,对照组进行常规输血。比较两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输血后,研究组CD4^+与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输血后,两组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输血前后CD4^+、CD8^+及CD4^+/CD8^+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输血后CD4^+与CD4^+/CD8^+水平均低于输血前(P<0.05)。对照组输血前后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研究组IgA、IgE、IgG与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输血前后IgA、IgE、IgG及IgM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输血后IgA、IgE、IgG及IgM水平均低于输血前(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大剂量输血患者采用去白细胞输血,可使患者细胞与体液免疫情况更加稳定,降低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输血 去除白细胞 免疫功能
下载PDF
预防输血传播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任少敏 王同显 马保凤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1209-1213,共5页
健康成人巨细胞病毒(CMV)血清学阳性率达40%-100%,CMV可经输血传播给免疫功能不全的高危患者,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儿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器官和/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正在进行放/化疗的肿瘤患者、接受宫内输血的胎儿及低出生... 健康成人巨细胞病毒(CMV)血清学阳性率达40%-100%,CMV可经输血传播给免疫功能不全的高危患者,如先天性免疫缺陷病儿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器官和/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正在进行放/化疗的肿瘤患者、接受宫内输血的胎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等,并导致严重播散性病变,甚至致命。因不同阶段受染献血者CMV可存在于血浆和/或白细胞中,预防输血传播CMV感染(TT-CMV)就变得相对复杂。长期以来,选择CMV血清学阴性血液作为"CMV安全血液"已成为广为接受的"标准策略",但最近核酸检测研究发现CMV-SN献血者的血浆或全血CMV DNA阳性率远高于CMV血清学阳性(CMV-SP)者,可能原因是CMV-SN献血者处于感染窗口期或血清学转换期。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已在全球广泛开展的保存前全面去除白细胞(ULR)策略降低TT-CMV效果可靠。所谓的"双保险"策略,即采自CMV-SN献血者的血液再经ULR(SN+ULR),被认为与单用CMV-SN或单用ULR相比并无优势,反倒是SP+ULR更优。现有数据显示选择长期血清学阳性献血者血液再经ULR是目前最优方法。当然上述各种策略的优劣尚需高质量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V TT—CMV 预防 血清学筛查 去除白细胞 NAT
下载PDF
去除白细胞输血治疗在临床的应用
10
作者 李军 孟国霞 +4 位作者 王净净 杜彬 李俊祺 任召祺 赵丽霞 《北京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119-120,共2页
关键词 去除白细胞 输血治疗 临床的应用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人类白细胞抗原 残留白细胞 细胞病毒 异体输血 异体白细胞
下载PDF
不同时间去除白细胞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杜志强 任吉莲 +4 位作者 昌燕宗 于先桃 罗俊茜 马乐 郝国凯 《基层医学论坛》 2013年第34期4503-4505,共3页
目的探讨去除白细胞时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3份标本分别留取三段,在采血后1 h^2 h、6 h^8 h、24 h去除白细胞,进行红细胞C3b受体(RBC-C3b)花环试验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花环试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 目的探讨去除白细胞时间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3份标本分别留取三段,在采血后1 h^2 h、6 h^8 h、24 h去除白细胞,进行红细胞C3b受体(RBC-C3b)花环试验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花环试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随着时间的延长,RBC-C3b有减低的趋势,采血后1 h^2 h、6 h^8 h和24 h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RBC-IC却随着时间的延长有增高的趋势,1 h^2 h和6 h^8 h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 h^2 h和24 h、6 h^8 h和24 h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去除白细胞时间延长,红细胞免疫功能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除白细胞 时间 细胞免疫 影响
下载PDF
去除白细胞对储存血液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晓娣 黄象艳 +2 位作者 陈飞宇 黄象娟 谢华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79-1380,共2页
关键词 细胞因子水平 去除白细胞 血液成分 储存过程 发热性输血反应 抗原-抗体反应 白细胞滤器 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两种方法制备去白细胞制品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陆瑶 周晨 侯韦莲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04年第3期201-202,共2页
关键词 去除白细胞 血液学检测
下载PDF
去白悬浮红细胞 临床应用更安全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艳华 《医学动物防制》 2007年第2期152-153,共2页
关键词 悬浮红细胞 临床应用 输血安全 去除白细胞 临床用血 细胞 医学科学 输血治疗
下载PDF
血液去除白细胞概况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晓虎 李建民 +2 位作者 沈莉 张义兵 张爱红 《河北医药》 CAS 2005年第1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血液 输血 去除白细胞 TA-GVHD 血小板输注无效 发热反应 受血者 概况 人民生活水平 衡量
下载PDF
恶性肿瘤患者去除白细胞临床输血的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付朝宏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4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指导合理输血。方法 总结近2年经去白细胞输血治疗的32例肿瘤患者和29例未经去白细胞输血肿瘤患者,比较去白细胞输血的疗效,了解输血效果,并观察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情况。结果 61... 目的 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去除白细胞输血的临床效果,指导合理输血。方法 总结近2年经去白细胞输血治疗的32例肿瘤患者和29例未经去白细胞输血肿瘤患者,比较去白细胞输血的疗效,了解输血效果,并观察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情况。结果 61例肿瘤患者共输血224次,术后感染、复发、输血反应疗效两组比较,去白细胞组明显优于未经去白细胞输血组,结果统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去白细胞输血疗效明显优于未去白细胞输血疗效。强调临床应用去白细胞处理输血,可降低术后感染,转移复发,输血反应,并提高输血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输血疗法 去除白细胞 输血反应
下载PDF
同种输血对细胞免疫的负向调节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仁南 丁凯 《南京部队医药》 1999年第2期78-80,共3页
随着输血医学的迅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输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现就同种输血引起的细胞免疫功能减低,癌症的复发,感染率的增加综述如下: 1 输血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影响 早在70年代就有学者发现输血有益于肾移植患者的生存。
关键词 同种输血 负向调节 细胞免疫功能 IL一4 去除白细胞 癌症 术后感染 同种异体输血 免疫系统 体液免疫
下载PDF
去除白细胞的血液输注在胃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8
作者 贾元华 朱晓瑞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2年第23期2718-2721,共4页
胃出血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其主要是由不良饮食习惯、作息混乱等原因产生的^([1])。目前,临床上普遍利用血液输注方式开展治疗工作。血液内的白细胞能够利用消化、吞噬等方式形成免疫反应,进一步有效增强机体的防御保护功能,可以... 胃出血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其主要是由不良饮食习惯、作息混乱等原因产生的^([1])。目前,临床上普遍利用血液输注方式开展治疗工作。血液内的白细胞能够利用消化、吞噬等方式形成免疫反应,进一步有效增强机体的防御保护功能,可以较大程度上避免细菌、微生物对各个器官组织的侵害,属于组成血液的一类重要成分^([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疾病 血液输注 免疫反应 胃出血 器官组织 去除白细胞 应用价值分析 不良饮食习惯
下载PDF
探究少白细胞红细胞技术输血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降低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安新玲 马金平 《大医生》 2020年第3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少白细胞红细胞技术输血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降低作用。方法选取山东省菏泽市市立医院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输血治疗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普通红细胞输血... 目的探讨少白细胞红细胞技术输血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降低作用。方法选取山东省菏泽市市立医院于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80例输血治疗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普通红细胞输血措施,研究组则进行少白细胞红细胞技术输血方法。观察2组患者输血后的效果,比较2组患者输血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通过输血后,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热率要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去除白红细胞输血前与输血后比较,其中血红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输血后,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均明显低于输血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输血治疗患者采取少白细胞红细胞技术输血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该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除白细胞 输血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4年27卷文献文题分类索引
20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4年第6期570-573,共4页
关键词 浓缩血小板 国外医学 血型抗原 血型物质 译文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去除白细胞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供血者 白细胞 血液学 基础医学 分类索引 文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