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在手术室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黄美兰 李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0年第4期47-48,共2页
等离子灭菌器在手术室的应用要比环氧乙烷、戊二醛灭菌好多、速度快,特别在腔镜方面的消毒存在更多优点,节省时间,增加手术例数等。
关键词 过氧化氢低温 等离子灭菌器 手术室
下载PDF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质量管理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丁兆梅 高学农 +4 位作者 余艳琼 邹云芳 张燕 王俊敏 揭子琴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6238-6240,共3页
目的研究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失败的原因,探讨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灭菌成功率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方法统计医院2011年10月-2013年12月使用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的情况,对灭菌失败的可控因素及不可控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灭菌2 930... 目的研究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失败的原因,探讨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灭菌成功率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方法统计医院2011年10月-2013年12月使用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的情况,对灭菌失败的可控因素及不可控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灭菌2 930舱,灭菌成功2 815舱次,灭菌失败115舱次,灭菌失败率为3.9%;其中化学监测指示物变色不合格100次、屏幕显示过氧化氢量不足1次、真空Ⅰ期及真空Ⅱ期超时各4次、真空Ⅲ期超时及生物监测不合格各3次。结论多种因素均能影响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的成功率,重视细节和环节质量管理,均能有效提高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成功率,降低灭菌成本,节省灭菌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 灭菌失败 原因分析 处理对策
原文传递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灭菌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贵秋 宋江南 +4 位作者 李世康 庄世锋 朱应凯 高琼 易亮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65-267,269,共4页
目的研究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灭菌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载体定性灭菌试验方法,以两种指标菌芽孢为对象,对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观察。结果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单周期灭菌处理,对规范包装的缝... 目的研究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灭菌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载体定性灭菌试验方法,以两种指标菌芽孢为对象,对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观察。结果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单周期灭菌处理,对规范包装的缝合针、硅胶管、腔镜、电刀等均能达到灭菌合格,而对棉织物、纸类、粉剂、水剂灭菌后均不合格。潮湿或干燥不彻底的金属管道和塑料管道不能达到完全灭菌;对携带有机物的物品不能达到完全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对嗜热脂肪杆菌芽孢SSIK31株与ATCC 7953株杀灭效果基本一致,而对嗜热脂肪杆菌芽孢ATCC 12980株杀灭效果明显好于前2株。结论吸收性物品、干燥不彻底的物品以及物品携带有机物都明显影响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效果,不同株的嗜热脂肪杆菌芽孢对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抗力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 载体定性试验 细菌芽孢 灭菌效果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全国42家医院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现状调查及生物监测抽检比较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佳奇 段弘扬 +3 位作者 张剑 张流波 班海群 沈瑾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906-908,共3页
目的了解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加强灭菌质量管理。方法采用生物监测方法,抽取国内部分省市42家医院使用中的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进行现场抽样监测,并以问卷形式进行灭菌效果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目的了解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加强灭菌质量管理。方法采用生物监测方法,抽取国内部分省市42家医院使用中的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进行现场抽样监测,并以问卷形式进行灭菌效果影响因素调查。结果从42家医院抽检用于内镜灭菌的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217台次,出现14次生物监测失败(管腔PCD监测失败12次和普通生物监测失败2次)。生物监测失败的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主要分布在二级医院,且灭菌器使用时间较久。调查发现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使用中的问题主要有部分灭菌器陈旧(使用约10年),多数灭菌器内物品摆放不正确,还存在装载过量的问题。结论对于管腔器械的灭菌监测,管腔生物PCD相对于普通生物指示物更容易发现灭菌失败。目前国内医院使用中的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生物监测失败率仍较高,使用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应加强督查和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 灭菌质量 生物监测
原文传递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循环取消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萍 张永霞 吴立新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1-632,共2页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使用过程中常见灭菌循环运行停止并且报警现象,这是灭菌器设计者为了避免某些可能致使灭菌失败因素存在而专门设计的报警系统,以提高灭菌的成功率。北京地坛医院自引进国外进口的STERRAD 100S型过氧化氢低温...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使用过程中常见灭菌循环运行停止并且报警现象,这是灭菌器设计者为了避免某些可能致使灭菌失败因素存在而专门设计的报警系统,以提高灭菌的成功率。北京地坛医院自引进国外进口的STERRAD 100S型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运行的5年时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 循环取消 处理
原文传递
应用PDCA法对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程序实施管理 被引量:18
6
作者 付桂枝 杨玉华 张晓秀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798-799,共2页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技术具有低温、快速、无毒和环保等优点[1],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精密不耐热器械的灭菌[2]。应用此项技术灭菌过程中,如果包装材料选择不合理、器械清洗不干净、干燥不彻底或人为操作不当,会导致高频率灭菌循...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技术具有低温、快速、无毒和环保等优点[1],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精密不耐热器械的灭菌[2]。应用此项技术灭菌过程中,如果包装材料选择不合理、器械清洗不干净、干燥不彻底或人为操作不当,会导致高频率灭菌循环取消,进而严重影响手术计划。本研究通过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程序操作过程中引入PDCA管理程序[3],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实施和优化管理,探讨实施该体系对改善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循环取消问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 灭菌循环取消
原文传递
三种生物指示物监测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7
7
作者 何惠燕 黄凤玉 +1 位作者 吴雪花 李丽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2236-2240,共5页
目的探讨三种生物指示物对福迪威牌(ASP)三种型号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共五种灭菌循环的生物监测效果。方法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分别选用三种生物指示物(型号:ASP STERRAD CycleSure、STERRAD VELOCITY和3M Attest^(TM) 1295)对A... 目的探讨三种生物指示物对福迪威牌(ASP)三种型号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共五种灭菌循环的生物监测效果。方法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分别选用三种生物指示物(型号:ASP STERRAD CycleSure、STERRAD VELOCITY和3M Attest^(TM) 1295)对ASP STERRAD~? 100S灭菌器的长循环和短循环、STERRAD~? NX灭菌器的标准循环和高级循环以及STERRAD~? 100NX灭菌器的标准循环开展生物监测。每种灭菌循环分别开展20次的日常装载,根据三种指示剂说明书的要求,在灭菌循环启动前,将三种指示剂分别置于灭菌器内腔的不同位置,灭菌循环结束后,选用指示剂匹配的培养箱或阅读器进行生物监测。结果三种生物指示物在ASP三种型号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的五种灭菌循环共100炉次的灭菌监测中,300支对照管均为阳性,300支测试管均为阴性。使用ASP STERRAD CycleSure生物指示物在其配套的恒温箱内需要培养24 h,通过颜色变化人为判断监测结果;使用ASP STERRAD VELOCITY~?生物指示物及3M Attest^(TM )1295生物指示物开展生物监测,分别在30 min及24 min内由其配套的阅读器自动显示监测结果。结论使用ASP STERRAD CycleSure指示剂进行生物监测,需要人为判读且监测时间长。选用ASP STERRAD VELOCITY~?指示剂及3M^(TM)1295指示剂进行生物监测,由阅读器自动判读且监测时间短,能为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的快速与安全供应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 生物监测 生物指示物
原文传递
汽化过氧化氢低温灭菌器在生物安全实验室消毒效果观察 被引量:16
8
作者 赵四清 李纲 孙蓓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510-512,共3页
目的观察STERIS VHP 1000ED过氧化氢汽化低温灭菌器对生物安全实验室消毒效果。方法采用化学指示剂和生物指示剂方法,对该灭菌器用于生物安全实验室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采用过氧化氢低温灭菌器,保持实验室温度在常温... 目的观察STERIS VHP 1000ED过氧化氢汽化低温灭菌器对生物安全实验室消毒效果。方法采用化学指示剂和生物指示剂方法,对该灭菌器用于生物安全实验室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采用过氧化氢低温灭菌器,保持实验室温度在常温下,相对湿度40%~50%,空间分布过氧化氢浓度约640 mg/m3,作用90 min,所有化学指示卡均由蓝色变为米黄色,呈现合格的颜色。在相同条件下,连续4次生物检测,所有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生物指示剂培养均呈阴性,所有试验组接种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平板无菌生长,阳性对照生长正常,生物监测全部合格。结论该过氧化氢低温灭菌系统对实验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具有良好消毒效果,使用操作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低温灭菌器 化学指示剂 生物指示剂 消毒效果
原文传递
PDCA循环管理法对消毒供应中心应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5
9
作者 曹雪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第13期2313-2316,共4页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对消毒供应中心应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该院消毒供应中心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200例消毒物品,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纳消毒供应中心常规护理管理,100例)、研究组(采纳PDCA循环管理... 目的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对消毒供应中心应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效果的影响。方法纳入该院消毒供应中心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200例消毒物品,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纳消毒供应中心常规护理管理,100例)、研究组(采纳PDCA循环管理,100例),比较两组灭菌合格率、管理质量评分、医务人员满意度、医院感染率。结果研究组灭菌合格率(99.00%)、医务人员满意度(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90.00%、7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管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医院感染率(1.00%)显著低于对照组(9.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可显著提高消毒供应中心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合格率,提升管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率,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法 消毒供应中心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 灭菌效果
原文传递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机灭菌效果及有机物对其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黄昕 李洁 +1 位作者 李思 吴安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评价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机灭菌效果,并探讨有机物对其灭菌效果的影响及所用的微生物学试验方法。方法以嗜热脂肪杆菌芽胞ATCC 7953作为指示菌,不锈钢针为载体,聚四氟乙烯材料的软管与套管做成模拟内镜体进行模拟现场试验... 目的评价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机灭菌效果,并探讨有机物对其灭菌效果的影响及所用的微生物学试验方法。方法以嗜热脂肪杆菌芽胞ATCC 7953作为指示菌,不锈钢针为载体,聚四氟乙烯材料的软管与套管做成模拟内镜体进行模拟现场试验;以临床常见的耐药菌株为代表菌,小牛血清为有机物进行有机物影响试验。结果CASP-80A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机在灭菌处理周期为89min时,能够杀灭嗜热脂肪杆菌芽胞;5%~10%有机物存在时,会降低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机的灭菌效果。结论该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机可用于不耐高温、不耐湿的医疗器械灭菌,灭菌前应彻底清洗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机 灭菌 有机物 载体 微生物检验
下载PDF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生物监测方法探讨 被引量:14
11
作者 保建芳 何东平 吴美琴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021-1022,共2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的最佳生物监测方法,以便及时、准确地判断灭菌效果,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方法 2013年4-12月,每天第一锅次同时使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自含式生物指示剂(嗜热脂肪杆菌芽孢)和环氧乙烷(EO)灭菌快...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的最佳生物监测方法,以便及时、准确地判断灭菌效果,保证无菌物品的质量。方法 2013年4-12月,每天第一锅次同时使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自含式生物指示剂(嗜热脂肪杆菌芽孢)和环氧乙烷(EO)灭菌快速生物培养指示剂(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对2台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进行生物监测。结果 2台灭菌器共进行两种生物监测各520次,其中合格515次,不合格5次,合格率均为99.04%,两种生物监测结果一致,快速生物监测结果合格后可及时放行灭菌物品,满足了手术和诊疗需要;监测不合格时及时处理。结论自含式生物指示剂(嗜热脂肪杆菌芽孢)和EO灭菌快速生物培养指示剂(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配合使用是目前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理想的生物监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 嗜热脂肪杆菌芽孢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 生物监测
原文传递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及其生物指示物应用现状调查 被引量:14
12
作者 谈智 陈越英 +6 位作者 孙巍 王玲 王晓蕾 吴晓松 王嵬 张伟 褚宏亮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6-538,共3页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中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及其生物指示物的应用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查看形式,对江苏省部分医疗机构使用中的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及其生物指示剂生物负载进行调查与测试。结果共调查江苏省市级医...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中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及其生物指示物的应用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查看形式,对江苏省部分医疗机构使用中的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及其生物指示剂生物负载进行调查与测试。结果共调查江苏省市级医疗机构97家,其中67家拥有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拥有率为88.16%。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的灭菌效果均采用生物指示剂进行定期监测,所使用的生物指示剂的回收菌量合格率为35.48%。结论江苏省医疗机构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拥有率较高,其灭菌效果监测专用生物指示剂多数不符合标准,亟待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 生物指示剂 生物负载 规范化
原文传递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效果不同评价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4
13
作者 栗英 李梦晨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728-730,共3页
目的用不同方法评价过氧化氢气体等离子体低温灭菌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生物指示剂和化学指示剂方法,对某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的灭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某医院分别采用一类卡、四类卡、灭菌过程挑战装置(PCD... 目的用不同方法评价过氧化氢气体等离子体低温灭菌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生物指示剂和化学指示剂方法,对某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的灭菌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某医院分别采用一类卡、四类卡、灭菌过程挑战装置(PCD)和生物指示剂4种方法监测某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长循环灭菌379批次物品,结果显示PCD检测出18批不合格、四类卡检测出2批不合格,其余2种监测全部合格。短循环灭菌365批,结果显示化学PCD有146批不合格、四类卡有16批不合格,生物指示剂检测出1次不合格,一类卡全部合格。结论采用4种方法监测某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的灭菌效果,以PCD法检出不合格率最高,其次是四类卡,灭菌效果与灭菌程序、装载量和干燥方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 灭菌效果监测 生物监测 化学监测
原文传递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孙巍 谈智 +1 位作者 陈越英 张伟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13-915,共3页
目的研究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效果及影响因素,为科学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载体定性培养方法,对不同因素影响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的灭菌效果进行实验室研究。结果在常规的灭菌运行程序条件下,将染菌载体置于孔径1 mm、长度1 000 m... 目的研究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效果及影响因素,为科学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载体定性培养方法,对不同因素影响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的灭菌效果进行实验室研究。结果在常规的灭菌运行程序条件下,将染菌载体置于孔径1 mm、长度1 000 mm的管腔内,30份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全部达到灭菌,30份嗜热脂肪杆菌芽孢中有23份达到灭菌。在孔径1 mm,长度为150 mm和1 000 mm的管腔内放置嗜热脂肪杆菌芽孢染菌载体,经常规灭菌程序处理,150 mm管腔内30份染菌载体中24个达到灭菌,1 000 mm管腔中只有10个达到灭菌。分别在两端相通和一端盲管的150 mm管腔内各放30份嗜热脂肪杆菌芽孢染菌载体,结果相通管腔内23份达到灭菌,盲管内14个达到灭菌;1 mm孔径管腔内14个达到灭菌,2 mm孔径的管腔内有23个达到灭菌。结论嗜热脂肪杆菌芽孢对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抗力强于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管腔孔径和长度影响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体定性培养方法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 不同菌种 管腔长度 管腔孔径 灭菌效果
原文传递
器械装载量对低温等离子灭菌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15
作者 江婷 贾利荫 吴志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877-2880,共4页
目的分析器械装载量对低温等离子灭菌效果的影响。方法2017年10月-2018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分别以习惯装载量和减少装载量对若干管腔器械包进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灭菌结束后收集记录物理监测法(灭菌器物理打... 目的分析器械装载量对低温等离子灭菌效果的影响。方法2017年10月-2018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分别以习惯装载量和减少装载量对若干管腔器械包进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灭菌结束后收集记录物理监测法(灭菌器物理打印数据)、第一类化学指示卡监测法、五类卡管腔化学PCD监测法结果并进行评价。结果无论何种装载方式,物理监测法与第一类化学指示卡监测法均100.00%合格,对于五类卡管腔化学PCD监测法,减少装载量的合格率显著高于习惯装载量,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51,P<0.001)。结论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过程中,物理监测法与第一类化学指示卡监测法不能对管腔器械装载量的变化起到明显监测作用,而五类卡管腔化学PCD监测法能起到对管腔器械灭菌效果的监测,可以指导正确、安全装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类卡管腔化学PCD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 物理监测法 管腔器械 装载量
原文传递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质量控制及持续改进的探讨 被引量:12
16
作者 丑利花 黄莉 林惠芳 《中外医学研究》 2012年第17期151-152,共2页
目的:采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对不适宜高温、高压灭菌的器械和物品进行灭菌,通过质量控制、效果监测,确保灭菌物品安全有效,满足临床和手术对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物品的使用需要。方法:制定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操作流... 目的:采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对不适宜高温、高压灭菌的器械和物品进行灭菌,通过质量控制、效果监测,确保灭菌物品安全有效,满足临床和手术对低温等离子体灭菌物品的使用需要。方法:制定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操作流程和质量标准,专人负责效果监测,每日记录,定期质量分析、讨论,制定持续改进措施、效果评价,使灭菌质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结果:2011年3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简称CSSD)进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233次,合格率达100%。结论:通过对使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的物品从清洗到灭菌全过程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使得无菌物品安全有效,多种精密、贵重且不耐高温的器械和物品顺利地应用于手术,对手术的安全性和预防院内感染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 质量控制 持续改进
下载PDF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2
17
作者 谈智 陈越英 +5 位作者 王艳花 张伟 孙巍 李培东 王嵬 吴晓松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方法。方法采用非管腔生物监测法和管腔生物PCD监测法,用不同生物指示剂对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过程进行效果监测,比较使用模拟管腔载体染菌和一种管腔生物PCD进行试验的灭菌效果。...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方法。方法采用非管腔生物监测法和管腔生物PCD监测法,用不同生物指示剂对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过程进行效果监测,比较使用模拟管腔载体染菌和一种管腔生物PCD进行试验的灭菌效果。结果管腔生物PCD监测法比非管腔生物监测法灭菌难度大,管腔生物PCD的抗力差异大。结论使用与待灭菌物品相近的模拟载体生物指示物进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结果更为客观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 灭菌效果 监测 生物指示剂 管腔生物PCD
原文传递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技术对腔镜器械的灭菌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18
作者 赵春荣 《中国医学工程》 2017年第4期50-54,共5页
目的研究对腔镜器械提供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技术处理的应用效果。方法该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消毒供应科室处理腔镜器械使用常规技术灭菌(采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同时选取此时间段内科室工作者39例,作为常规组,选择经此种灭菌... 目的研究对腔镜器械提供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技术处理的应用效果。方法该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消毒供应科室处理腔镜器械使用常规技术灭菌(采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同时选取此时间段内科室工作者39例,作为常规组,选择经此种灭菌方法处理的腔镜器械570件;2016年1月‐2016年11月科室全面应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技术操作,同时选取39例科室工作者,作为研究组,选取腔镜器械581件。总结两组工作者机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总结科室工作者对于护理管理制度评分,观察腔镜器械无菌合格率,对比两年度器械消毒用时及灭菌效果持续时间,总结两组发生器械导致院内感染情况。结果第一年度,腔镜器械灭菌失效率为9.65%,灭菌合格率为86.32%,器械损伤率为4.04%,第二年度,灭菌失效率为2.41%,合格率为95.87%,损伤率为1.72%,第二年度灭菌合格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年度腔镜消毒用时多于第二年度,但器械灭菌后有效时间低于第二年度。研究组工作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年度间,手术室患者因器械质量导致院内感染为16例(4.86%);第二年度,手术室患者发生器械导致院内感染率为2例(0.06%),第二年度感染率较低,但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医护人员对于科室环节管理、质量监控、定期培训及规章制度改革等指标评分均较低,研究组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科采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方式处理腔镜器械,同时科室提供优质护理管理措施,第二年度科室医护人员对护理管理模式评分较高,且手术室因腔镜器械导致的院内感染几率较低,第二年度医护人员出现不良反应率较低,且科室腔镜经无菌处理后物品合格率较高,且消毒时间较短,无菌状态维持时间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技术 腔镜器械 灭菌处理 不良反应
下载PDF
3种低温灭菌方式下不同包装材料灭菌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慧 周晓丽 +2 位作者 黄浩 曾爱英 刘佳微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3种低温灭菌方式下不同包装材料灭菌合格率及灭菌循环时间,为合理选择包装材料和低温灭菌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将待灭菌物品分别使用5种包装材料进行包装,对比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和低温蒸汽甲醛灭菌3种低温灭... 目的探讨3种低温灭菌方式下不同包装材料灭菌合格率及灭菌循环时间,为合理选择包装材料和低温灭菌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将待灭菌物品分别使用5种包装材料进行包装,对比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和低温蒸汽甲醛灭菌3种低温灭菌方式对器械灭菌的合格率及循环时间。每种包装材料单独进行5次灭菌循环实验。结果不同包装材料采用3种不同的低温灭菌方式,灭菌合格率均为100%。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同种包装材料灭菌循环时间相对最短;低温蒸汽甲醛灭菌不同包装材料的灭菌循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低温灭菌方式下5种包装材料灭菌均合格,但灭菌循环时间有差异,医疗机构可根据热敏器械特点、周转效率要求,选择适宜的包装材料和低温灭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灭菌 包装材料 循环时间 环氧乙烷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 低温蒸汽甲醛
下载PDF
过氧化氢扩散和等离子体放电对嗜热脂肪杆菌芽孢杀灭效果比较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剑 史绍毅 +3 位作者 朱亭亭 马玲 张伟 张流波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77-679,682,共4页
目的研究低温等离子体在灭菌过程中过氧化氢气体扩散和等离子放电杀菌效果,探讨灭菌过程的主导因素。方法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分别观察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过程中过氧化氢扩散和等离子体放电的杀菌效果。结果在过氧化氢低温... 目的研究低温等离子体在灭菌过程中过氧化氢气体扩散和等离子放电杀菌效果,探讨灭菌过程的主导因素。方法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分别观察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过程中过氧化氢扩散和等离子体放电的杀菌效果。结果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装置设定条件下,灭菌腔内温度50℃、过氧化氢扩散2.5 mg/L,不启动放电过程,作用42 s可完全杀灭载体上嗜热脂肪肝菌芽孢。在灭菌腔内温度50℃条件下,不用过氧化氢气体,仅启动等离子放电作用15 min,对载体上嗜热脂肪肝菌芽孢杀灭对数值<2.0。结论在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过程中,其主导杀菌作用是气化过氧化氢及其扩散状态,等离子放电仅起到辅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 过氧化氢气体 等离子体 嗜热脂肪杆菌芽孢 杀菌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