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狂犬病的流行病学 被引量:121
1
作者 张永振 《中国计划免疫》 2005年第2期140-143,共4页
近年来,我国对狂犬病疫苗的生产工艺水平和质量要求在不断的提高,狂犬病疫苗应用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狂犬病发病数和死亡数仍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两者之间的矛盾暴露出狂犬病防治工作中的一个误区:过分的单纯依赖狂犬病疫苗。世界卫... 近年来,我国对狂犬病疫苗的生产工艺水平和质量要求在不断的提高,狂犬病疫苗应用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狂犬病发病数和死亡数仍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两者之间的矛盾暴露出狂犬病防治工作中的一个误区:过分的单纯依赖狂犬病疫苗。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只有坚持“局部处理+抗血清(免疫球蛋白) +疫苗”三管齐下的治疗原则,才能有效的预防狂犬病。马源抗狂犬病血清应用历史悠久,效果肯定,但由于基层防疫人员担心它的过敏反应而限制了它的大量应用。改进抗狂犬病血清的生产工艺,提高制品的纯度,培训基层防疫人员,使其掌握正确应用抗狂犬病血清的技术,是狂犬病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本刊为狂犬病防治举办这期讲座,刊出3篇相关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抗狂犬病血清 基层防疫人员 狂犬病疫苗 中国 世界卫生组织 生产工艺 免疫球蛋白 质量要求 防治工作 治疗原则 局部处理 应用历史 过敏反应 正确应用 重要措施 死亡数 发病数 抗血清
原文传递
植物抗病激活剂诱导植物抗病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8
2
作者 范志金 刘秀峰 +2 位作者 刘凤丽 鲍丽丽 张永刚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7-92,共6页
植物抗病激活剂本身及其代谢物无直接的杀菌活性,但可刺激植物的免疫系统而诱导植物产生具有广谱性、持久性和滞后性的系统获得性抗病性能(SAR)。植物抗病激活剂的诱导除了可以引起植物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的变化,导致木质素在细... 植物抗病激活剂本身及其代谢物无直接的杀菌活性,但可刺激植物的免疫系统而诱导植物产生具有广谱性、持久性和滞后性的系统获得性抗病性能(SAR)。植物抗病激活剂的诱导除了可以引起植物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的变化,导致木质素在细胞壁沉积,使植物形成物理防御机制外,经植物抗病激活剂诱导后的植株能导致内源水杨酸(SA)的累积、形成氧化激增,植物局部细胞程序化死亡而产生过敏反应(HR),植物抗病激活剂诱导后产生的抗病信号经内源信号传导物质 SA、茉莉酸(JA)、乙烯(Et)和一氧化氮(NO)可传导到达整个植株,经过一系列抗病相关基因的调控和表达可引起寄主防御酶系如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几丁质酶(chitinase)、过氧化物酶(POX)等以及抗病物质如木质素与植保素等的变化及病程相关蛋白(PRP)的调控与表达。文中讨论了植物抗病激活剂概念和种类及其诱导抗病作用的主导机制,指出了植物抗病激活剂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及使用和研究开发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抗病激活剂 植物抗病性 诱导 研究进展 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 一氧化氮(NO) 细胞程序化死亡 苯丙氨酸解氨酶 抗病相关基因 3-葡聚糖酶 病程相关蛋白 过氧化物酶 问题与对策 杀菌活性 免疫系统 抗病性能 防御机制 过敏反应
原文传递
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8
3
作者 林静霞 任俊 +3 位作者 肖帆 邹秋琼 高旖鑫 周振海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91-294,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本院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增强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7-12月各临床科室患者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临床特点... 目的通过分析本院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以增强医护人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临床输血安全。方法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7-12月各临床科室患者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临床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结果本院2013年7-12月共成分输血10 537人次,发生输血不良反应53例,发生率为0.503%,其中过敏反应最常见,占71.70%,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占28.30%,通过相应及时处理,患者输血反应症状均获得缓解。机采血小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4%,明显高于其他血液成分;年龄<18岁、儿童血液区患者的输血反应发生率也分别高于年龄>18岁、血液科患者;有输血史、有过敏史也较高(均为P<0.05);使用滤除白细胞过滤器输注红细胞悬液的患者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低于未使用滤器输注的患者。结论输血存在风险,应严格把握输血指征,避免一切不必要输血;对于输注机采血小板的患者、以及未成年、有输血史、有过敏史、儿童血液区的患者输血时应更加警惕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应积极使用滤除白细胞过滤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血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下载PDF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93
4
作者 金少鸿 胡昌勤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8-41,共4页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反应研究进展金少鸿,胡昌勤(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100050)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是临床中常见的不良反应。随着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中抗原决定簇的不断揭晓和与其有关的单克隆抗体结合位...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反应研究进展金少鸿,胡昌勤(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100050)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是临床中常见的不良反应。随着对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中抗原决定簇的不断揭晓和与其有关的单克隆抗体结合位点(epitope)的逐渐明了,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素 Β-内酰胺类 过敏反应
下载PDF
《严重过敏反应急救指南》推荐意见 被引量:83
5
作者 李晓桐 翟所迪 +12 位作者 王强 王育琴 尹佳 陈玉国 陈荣昌 张洪君 杨克虎 李天佐 郑亚安 马青变 刘芳 崔杨 郑航慈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19年第2期85-91,共7页
《严重过敏反应急救指南》的推荐意见围绕严重过敏反应的诊断、救治准备、救治措施和救治后管理回答了15个临床问题,共形成26条推荐意见。推荐意见中的证据质量分为高、中、低和极低4级,推荐强度分为强、弱2级。推荐意见的强度主要基于... 《严重过敏反应急救指南》的推荐意见围绕严重过敏反应的诊断、救治准备、救治措施和救治后管理回答了15个临床问题,共形成26条推荐意见。推荐意见中的证据质量分为高、中、低和极低4级,推荐强度分为强、弱2级。推荐意见的强度主要基于对利弊的权衡,不完全依赖于证据质量。临床严重过敏反应的急救可参照推荐意见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 过敏反应 休克 急救医学 循证医学 肾上腺素 糖皮质激素类
原文传递
中药不良反应概述 被引量:76
6
作者 王蕾 潘巧仪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0年第3期149-153,共5页
我们对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文献进行调研,将收集的文献信息进行分类总结,阐述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机制及原因,望能引起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重视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严重后果;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我国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中药 不良反应 毒性作用 过敏反应 致突变作用
原文传递
婴儿过敏性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71
7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35-838,共4页
一、一般内容 1.适用年龄范围:0~1岁婴儿。2.定义:(1)过敏原(allergen):是指可以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与IgE和IgG抗体反应的过敏原大多数是蛋白质。
关键词 疾病预防 婴儿 过敏 专家 治疗 诊断 适用年龄 过敏反应
原文传递
补料及开食料中不同种类蛋白质对仔猪过敏反应及腹泻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46
8
作者 陈代文 杨凤 陈可容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00-206,共7页
用3周龄断奶仔猪研究了补料和开食料中不同蛋白料对断奶后的过敏反应和腹泻程度的影响、补饲和开食料中分别以玉米-豆饼、豆饼、醇处理豆饼或乳蛋白为唯一蛋白来源的补料。仔猪7日龄开始补饲,试验至35日龄结束。结果表明,断奶后... 用3周龄断奶仔猪研究了补料和开食料中不同蛋白料对断奶后的过敏反应和腹泻程度的影响、补饲和开食料中分别以玉米-豆饼、豆饼、醇处理豆饼或乳蛋白为唯一蛋白来源的补料。仔猪7日龄开始补饲,试验至35日龄结束。结果表明,断奶后保持蛋白来源不变时仔猪的过敏和腹泻程度比改用复合开食料时低,木糖吸收和养分消化率高(P<0.01),但补豆饼组例外;乳蛋白引起的过敏反应最弱,腹泻程度最低,木糖吸收率和养分消化率最高,豆饼引起的腹泻最严重,腹泻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木糖吸收率和养分消化率最低,玉米-豆饼和醇处理豆饼引起的腹泻程度居中(P<0.05);断奶各组35日龄木糖吸收率极显著高于28m日龄吸收率(P<0.01),但低于不断奶的对照组相应值(P<0.01)。粪中大肠杆菌计数表明,腹泻程度与微生物增殖无关。由此认为,肠道对日粮抗原过敏是仔猪断奶后腹泻的主要原因;过敏和耐受程度及补饲约影响取决于日粮蛋白质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断乳 过敏反应 腹泻 饲粮蛋白 仔猪
下载PDF
中药注射剂所含吐温-80与过敏反应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8
9
作者 罗霞 王青 +2 位作者 周联 董燕 江益平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0年第3期160-165,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吐温-80溶液、吐温-80含量不同的中药注射剂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探讨中药注射剂所含吐温-80与过敏反应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RBL-2H3细胞,加入不同浓度(40、20、10、2、1、0.2、0.1、0.05mg/mL)的吐温-80溶液,...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吐温-80溶液、吐温-80含量不同的中药注射剂对RBL-2H3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探讨中药注射剂所含吐温-80与过敏反应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RBL-2H3细胞,加入不同浓度(40、20、10、2、1、0.2、0.1、0.05mg/mL)的吐温-80溶液,之后加中性红染液,计数不同浓度吐温-80溶液各组及对照组的脱颗粒细胞,并计算其百分率,同时检测细胞上清液中β-氨基己糖苷酶及组胺的释放量;测定穿琥宁注射液和香丹注射液中吐温-80的含量,2种中药注射剂对RBL-2H3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及加入2种注射液各组细胞释放组胺的量。结果:中性红染色实验显示吐温-80可导致RBL-2H3细胞脱颗粒,表现为肥大细胞体积变大,内有空泡产生;浓度为40、20、10、2、1、0.2、0.1mg/mL的吐温-80溶液各组和RPMI1640对照组导致细胞的脱颗粒百分率分别为(57.38±0.47)、(32.54±2.33)、(21.74±0.72)、(16.96±0.26)、(11.40±1.70)、(9.71±0.26)、(7.22±0.15)和(1.51±1.39)%,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浓度为40、20、2、1、0.2mg/mL的吐温-80溶液各组和RPMI1640对照组致细胞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率分别为(52.44±1.53)、(18.91±0.77)、(7.50±1.82)、(6.65±0.20)、(6.15±0.27)和(0.35±0.06)%,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不同浓度吐温-80溶液引起RBL-2H3细胞释放组胺的量也不同;当吐温-80溶液浓度为20~0.1mg/mL时,RBL-2H3细胞脱颗粒百分率、β-氨基己糖苷酶的释放率及其释放组胺的量均与吐温-80溶液的浓度呈线性关系(r=0.9862,r=0.9849,r=0.9740)。穿琥宁注射液和香丹注射液中吐温-80的含量分别为(0.086±0.004)和(0.070±0.008)mg/mL,2种注射液对RBL-2H3细胞的IC50分别为(57.4±1.2)、(1.0±0.2)μL/mL,穿琥宁注射液和香丹注射液组组胺释放量分别为(2.39±0.01)和(1.87±0.00)ng/mL。结论:吐温-80可引起RBL-2H3细胞脱颗粒释放炎症介质;RBL-2H3细胞组胺的释放量与中药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温-80 中药注射剂 RBL-2H3细胞 过敏反应
原文传递
中药的不良反应琐谈 被引量:68
10
作者 张丽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5年第6期1303-1305,共3页
关键词 中药不良反应 免疫介导 过敏反应 用药剂量 中药配伍
下载PDF
蜂胶的生物学活性及毒性和过敏反应 被引量:58
11
作者 胡福良 玄红专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综述了蜂胶在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抗菌等方面的生物学活性,论述了其发挥生物学活性的作用机理.同时讨论了蜂胶的毒性和过敏性,指出蜂胶是一种毒性很低的天然产品,可以安全地应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
关键词 蜂胶 生物学活性 毒性 过敏反应
下载PDF
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及超敏反应 被引量:60
12
作者 张紫洞 熊方武 《抗感染药学》 2004年第2期49-51,96,共4页
复杂的药物不良反应如变态反应、过敏反应及超敏反应出现频率较多,而且这3种反应有其共性,也有其差异,不易区 别,以致常有交叉替用,本文拟予探讨。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 变态反应 过敏反应 超敏反应
下载PDF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防治 被引量:54
13
作者 蒋潇潇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4年第8期495-497,共3页
关键词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 预防 治疗 血液系统反应 过敏反应
下载PDF
187例中药致过敏反应文献分析 被引量:55
14
作者 冯艳霜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2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对中药引起的过敏反应进行统计分析。方法:收集1999~2001年间国内主要医药期刊报道的中药过敏反应187例,从性别、年龄、发生时间、用药途径、临床表现加以分析,并统计出较易发生过敏反应的前5位药物。结果:中药过敏反应的发生与... 目的:对中药引起的过敏反应进行统计分析。方法:收集1999~2001年间国内主要医药期刊报道的中药过敏反应187例,从性别、年龄、发生时间、用药途径、临床表现加以分析,并统计出较易发生过敏反应的前5位药物。结果:中药过敏反应的发生与性别、年龄无关,与用药途径有关,注射用药较易引发过敏反应(109例)。过敏反应发生时间最短为用药后3min,最长为停药后7d,多数发生在用药过程中(167例)。主要表现为皮肤反应(122例),其次为过敏性休克(26例),过敏性鼻炎 (7例),过敏性哮喘(6例),过敏性紫瘢(5例),药物热(17例)等。结论:中药不良反应中以过敏反应最为常见,应引起注意并及时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过敏反应 合理用药 统计分析
原文传递
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反应机制及诊断的新近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15
作者 乔海灵 赵永星 马统勋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02年第5期197-205,共9页
青霉素抗原决定簇具有多样性 ,包括主要和次要抗原决定簇、侧链抗原决定簇以及由 β-内酰胺环与侧链结合而成等。青霉素过敏患者血清中存在核特异性抗体和侧链特异性抗体等 ,有的可识别母核结构 ,有的仅识别侧链结构 ,亦即青霉素类抗生... 青霉素抗原决定簇具有多样性 ,包括主要和次要抗原决定簇、侧链抗原决定簇以及由 β-内酰胺环与侧链结合而成等。青霉素过敏患者血清中存在核特异性抗体和侧链特异性抗体等 ,有的可识别母核结构 ,有的仅识别侧链结构 ,亦即青霉素类抗生素间可存在完全交叉过敏反应 ,也可存在部分交叉、甚至无交叉过敏反应。对过敏患者可根据药物结构尤其是侧链结构恰当选择本类药物。T细胞在青霉素类过敏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过敏患者体内存在 2种 T细胞系 ,一种对识别的药物具有高度选择性 ;另一种选择性较差 ,可识别多种药物。药物特异性 T细胞主要识别青霉素类的侧链和双环结构 ,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而参与并调节过敏反应。青霉素过敏反应的诊断仍以皮试为主 ,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 ,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 ,增加皮试剂的成分可提高其敏感性。体外检测有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 (RA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 ISA)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L TT)等 ,以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应用较多 ,以上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但操作过程较复杂 ,临床难以完全取代皮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类抗生素 过敏反应 皮肤试验 放射过敏原吸附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下载PDF
输液反应2326例原因分析 被引量:54
16
作者 曹双全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37-239,共3页
关键词 输液反应 原因分析 热原反应 热原样反应 过敏反应
下载PDF
食物过敏原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7
作者 聂凌鸿 周如金 宁正祥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74-477,共4页
食物过敏反应是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本文综述了目前有关食物过敏原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包括食物过敏反应流行病学数据、食物过敏原、新过敏原的引入及其监控、通过消除内源基因根除过敏性、移去过敏性抗原基等。
关键词 食物过敏 研究进展 过敏反应 流行病学
下载PDF
甘草酸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被引量:47
18
作者 徐会选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3年第3期166-171,共6页
本文综述了有关甘草酸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其不良反应主要是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如水、钠潴留,低钾血症,高血压,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等。过敏反应较少,罕见的不良反应有胆汁性肝硬化、上消化道或牙龈出血、腹泻和精神症状。甘草酸类... 本文综述了有关甘草酸类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其不良反应主要是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如水、钠潴留,低钾血症,高血压,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等。过敏反应较少,罕见的不良反应有胆汁性肝硬化、上消化道或牙龈出血、腹泻和精神症状。甘草酸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机制与该药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有关。α异构体甘草酸类药物甘利欣的安全性优于β异构体甘草酸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类药物 药物不良反应 安全性 肾上腺皮质激素样副作用 低钾血症 高血压 过敏反应
原文传递
抗菌药中高分子杂质的特性及抗菌药过敏反应(上) 被引量:51
19
作者 胡昌勤 《中国药师》 CAS 2006年第3期238-240,236,共4页
抗菌药物是临床中最常用的基本药物,同时也是较易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之一。临床中抗菌药物较常见的一类不良反应是药物所致的过敏反应,β-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及新开发的喹诺酮类抗菌药均可引发不同类型的过敏反应,但以β-内酰... 抗菌药物是临床中最常用的基本药物,同时也是较易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之一。临床中抗菌药物较常见的一类不良反应是药物所致的过敏反应,β-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及新开发的喹诺酮类抗菌药均可引发不同类型的过敏反应,但以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最为严重。特别是青霉素引发的过敏性休克,不仅对患者的危害及大,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也很大。多年来的研究业已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 高分子杂质 特性 过敏反应
下载PDF
氧化苦参碱对Ⅰ~Ⅳ型过敏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4
20
作者 马俊江 斯拉甫 +5 位作者 丁瑛 林志彬 陈学荣 韩春雷 彭庆双 方原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6期445-447,共3页
氧化苦参碱腹腔注射可明显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管内给药可显著抑制亲同种细胞抗体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对反相皮肤过敏反应(RCA),Arthus反应及绵羊红细胞(SRB C)诱导的迟发型过敏反应(DTH)亦有显著抑制作用。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过敏反应 皮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