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CAI多媒体性与历史教学特征的对应 被引量:8
1
作者 许化宁 《历史教学问题》 2001年第1期52-54,共3页
关键词 过去 具体 CAI 教学特征 多媒体 电化教学媒体 课堂教学改革 教学材料
原文传递
过去性:新中国政治电影的文本叙述——“老三战”电影创作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周安华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4期21-25,共5页
新中国战争电影具有鲜明的影像政治性质,而"老三战"电影在新中国以统一意志重建"人民民主政治"的大背景下,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重要历史使命。作为政治电影,它在尊重历史、表现真实的基础上,更把人物和故事纳入激进... 新中国战争电影具有鲜明的影像政治性质,而"老三战"电影在新中国以统一意志重建"人民民主政治"的大背景下,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重要历史使命。作为政治电影,它在尊重历史、表现真实的基础上,更把人物和故事纳入激进的革命表现主义框架中,采取立场明确、善恶分明的"身份定义"方法,在二元对立的战争叙事主调中,划出泾渭分明的敌我双方,寓褒贬于整部影片,激发出高昂、直接和快意的观影感受,服务于特定政治宣传。"老三战"电影开启了一种"人民英雄所向披靡"的叙事模式,包含了深具时代性的政治影像法则,使中国反法西斯题材电影独具韵味,成为新中国罕见的"公民教育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去 老三战 政治电影 文本 叙述
下载PDF
解析华兹华斯的孤独诗学 被引量:2
3
作者 彭艳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9-51,共3页
湖畔诗人威廉.华兹华斯被文学评论家誉为"孤独诗人",情感与写作手法的完美结合成就了华氏诗歌孤独诗学的无穷魅力。从情感角度看,诗人对孤独持有与众不同的积极态度,即大自然中的孤独是欢愉的体验,灵魂在其中能够得以沉淀;从... 湖畔诗人威廉.华兹华斯被文学评论家誉为"孤独诗人",情感与写作手法的完美结合成就了华氏诗歌孤独诗学的无穷魅力。从情感角度看,诗人对孤独持有与众不同的积极态度,即大自然中的孤独是欢愉的体验,灵魂在其中能够得以沉淀;从写作角度看,华兹华斯采用时态切换的独特法将孤独这种个人情感非个人化、永恒化,即故事的过去性与语言书写的现在性的流畅切换之处自然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诗学 情感源头 过去 现在
下载PDF
让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古今贯通”的桥梁 被引量:2
4
作者 董勇 刘琪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6年第24期33-34,共2页
品德与社会学科涵盖了大量的历史题材,它们的特征之一是远离现实的"过去性",要凭借前人遗留下来的历史资料去想象、认识、理解历史,让学生有难以触及的距离感。信息技术可以快速便捷地使学生观看到大量的与历史内容相关的音像动画等材... 品德与社会学科涵盖了大量的历史题材,它们的特征之一是远离现实的"过去性",要凭借前人遗留下来的历史资料去想象、认识、理解历史,让学生有难以触及的距离感。信息技术可以快速便捷地使学生观看到大量的与历史内容相关的音像动画等材料,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技术复原历史的原貌,"再现"历史的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临其境",起到了激趣、激情以及激思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过去 信息处理技术 品德与社会 历史题材 理解历史 历史资料 距离感 见其 学习活动
下载PDF
传统的过去性与现存性——论T.S.艾略特文学批评体系中的“传统”观 被引量:1
5
作者 梁冬华 《榆林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35-39,共5页
T.S.艾略特诗学的起点是文学的评价问题,他从讨论文学批评应该用什么参照物来评价作家作品入手,从而将文学"传统"提升到文学批评研究的核心地位。艾略特坚持文学体系的独立自主,主张任何文学评价活动都必须回到文学体系内部,... T.S.艾略特诗学的起点是文学的评价问题,他从讨论文学批评应该用什么参照物来评价作家作品入手,从而将文学"传统"提升到文学批评研究的核心地位。艾略特坚持文学体系的独立自主,主张任何文学评价活动都必须回到文学体系内部,用文学自身的"传统"作为评价准则。在关于"传统"的界定中,艾略特抛弃了通常仅把传统看作属于过去历史的僵硬封闭体系的认定,他在肯定传统"过去性"的同时还把"现存性"的概念引入到传统体系中,以补充传统源源不断的生命活力,从而使传统成为一种过去性和现存性结合的历史意识,成为一个涵盖过去、活在现在、走向未来的动态开放体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艾略特 传统 过去 现存
下载PDF
“た”在寒暄语中的特殊用法
6
作者 王杰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1989年第4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过去 以扫 说话人 心华 人际交往 分析 正确用法 地震力 子都 行九
原文传递
“识今通史”教学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柳青 《现代教育论丛》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9-61,共3页
一、"识今通史"教学的思路与实践 1.教学思路:体现学生学史的主体性 "识今通史"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却疏"史"(历史教学内容)而近"今"(当今世界时事)的特点,指导学生主动&qu... 一、"识今通史"教学的思路与实践 1.教学思路:体现学生学史的主体性 "识今通史"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却疏"史"(历史教学内容)而近"今"(当今世界时事)的特点,指导学生主动"识今",以此为突破口和联系点,达到最终"通史"的目的,反之,则"通史"而能"识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史 经济 过去 亚洲 世界近现代史 教学法
下载PDF
历史知识特点再认识
8
作者 王成恩 《洛阳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年第2期56-62,共7页
关键词 中国 历史教学 历史知识 过去 现在
全文增补中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学科素养提高
9
作者 王艳霞 《中华少年》 2016年第8期76-77,共2页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但是历史与社会学科具有一定的过去性特点,导致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一定的时空距离,使得学生难以产生共鸣。同时,由于学生长期受生活环境以及高考体制的...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但是历史与社会学科具有一定的过去性特点,导致与现实生活之间存在一定的时空距离,使得学生难以产生共鸣。同时,由于学生长期受生活环境以及高考体制的束缚,使他们对学习被动应对,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发挥。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真正意义并不是使他们只知道和记住过去所发生的事情,更不应该只是让他们学会老师或教材对历史的叙述,而是要通过历史教学的活动,使学生不仅感受历史的境况和氛围,体会历史人物的心态和想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学 社会即学校 学科素养 过去 历史人物 时空距离 社会学科 被动应对 历史思维 高中历史课程
原文传递
培养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方法之我见
10
作者 魏金琥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5年第12X期56-57,共2页
历史具有过去性和一度性的特点,历史课程所讲授的内容都是过去已经发生过的事。历史的发展历程是客观的,要想研究和学习历史、接近客观的真实的历史原貌,就要借助于丰富翔实的文字材料、图片、历史遗迹等,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 历史具有过去性和一度性的特点,历史课程所讲授的内容都是过去已经发生过的事。历史的发展历程是客观的,要想研究和学习历史、接近客观的真实的历史原貌,就要借助于丰富翔实的文字材料、图片、历史遗迹等,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思维能力,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概括性的理论具体化。历史学科要通过间接的史料进行学习,这种有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课程 过去 理论具体化 历史原貌 高中历史教学 历史情境 历史事件 教学活动 课堂学习效率
原文传递
巧编歌诀,学习历史
11
作者 张一凡 《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2017年第1期61-62,共2页
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具体性和不重复性的特点,因此需要记忆的内容数量多、难度大,其他学科都比不了。"歌诀记忆法"是把学习的内容编成易于记诵的语句,赋予其外在的音韵和节奏,使内容整齐对称、合辙押韵、朗朗上口,从而便于记忆的一... 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具体性和不重复性的特点,因此需要记忆的内容数量多、难度大,其他学科都比不了。"歌诀记忆法"是把学习的内容编成易于记诵的语句,赋予其外在的音韵和节奏,使内容整齐对称、合辙押韵、朗朗上口,从而便于记忆的一种方法。学习历史,运用歌诀归纳教材内容,盘点收获,升华情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法 国民革命 过去 北师大版 不重复 革命群众 借用法 国民党一大 一次政变 南京国民政府
下载PDF
充分运用邮票资源 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12
作者 周海燕 《安徽教育》 2010年第12期46-47,共2页
直观性原则是每一位教学工作者应遵循的原则之一。由于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不易感知等特点,使得直观性原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能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 直观性原则是每一位教学工作者应遵循的原则之一。由于历史知识具有过去性,不易感知等特点,使得直观性原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能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尽可能地通过运用各种直观教具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使用历史实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课堂教学 直观原则 中学历史教师 教学过程 历史图片 过去 历史教材 直观教具 起始课 中学
原文传递
历史教学与直观教具
13
作者 董义生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14-115,共2页
知识的过去性、广泛性,给学生的历史学习带来了困难,但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运用直观教具来加以克服,又由于历史知识的具体性特点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具提供了可能。在历史教学中使用直观教具,有助于激发学... 知识的过去性、广泛性,给学生的历史学习带来了困难,但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运用直观教具来加以克服,又由于历史知识的具体性特点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我们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具提供了可能。在历史教学中使用直观教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增强学生的记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教学 过去 直观教具 声像材料 激发兴趣
下载PDF
鲜活的历史感——现代诗艺术揽胜之二十六
14
作者 龙彼德 《绿风》 2007年第2期81-85,共5页
关键词 现代诗 历史感 《荒原》 亨利·詹姆斯 音乐 四个四重奏 客观对应物 作家群 瑞典文学院 过去
原文传递
历史课的物证法教学
15
作者 岳志忠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3-25,共3页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具再现历史史实进行物证法教学,易于打破传统封闭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一关于物证法教学的提出物证法教学的理论基础源于教育学中的直观性原则,它是以具...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具再现历史史实进行物证法教学,易于打破传统封闭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一关于物证法教学的提出物证法教学的理论基础源于教育学中的直观性原则,它是以具体的、形象的感性材料为基点,符合人类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任何教学,如果离开感性认识,就会流于空洞的说教,必然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课 直观原则 过去 历史史实 材料 直观教具 认识过程 传统封闭 提出物 课外学习活动
原文传递
剖析时间性建筑区间的环形体系
16
作者 陆华建 田从祥 《城市建筑》 2019年第2期182-183,198,共3页
文章从数理的角度推测零点(边界)的区间性,并基于映射的概念反馈和证明零区间的时空价值;摒弃单一的建筑时空秩序,选择性地避开现在性(零区间),形成莫比乌斯式的转化逻辑,使建筑空间中的过去性以最纯粹的原始法则直接与建筑空间中的未... 文章从数理的角度推测零点(边界)的区间性,并基于映射的概念反馈和证明零区间的时空价值;摒弃单一的建筑时空秩序,选择性地避开现在性(零区间),形成莫比乌斯式的转化逻辑,使建筑空间中的过去性以最纯粹的原始法则直接与建筑空间中的未来性产生交互;基于时间性的数理反馈,以更自由的设想来探究过去性、现在性和未来性三者之间的二重性关系,形成有界与无界、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各自之间的温和交互,最终剖析出时间性建筑区间的环形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体系 过去 未来 零区间 映射
下载PDF
历史课教学语言浅议
17
作者 陈宪一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 1994年第8期19-20,共2页
历史课教学语言浅议江苏盐城师范学校陈宪一历史课教学的成功与否,除了教学内容科学,观点正确,讲授方法选择得当,板书设计合理以外,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这是因为历史知识过去性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要借助于... 历史课教学语言浅议江苏盐城师范学校陈宪一历史课教学的成功与否,除了教学内容科学,观点正确,讲授方法选择得当,板书设计合理以外,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这是因为历史知识过去性的特点,决定了课堂教学要借助于教师的语言,把已经过去的人和事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课教学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过去 选择得当 课堂教学 江苏盐城 历史人物 讲授方法 历史事件
下载PDF
略谈中学历史地图的教学
18
作者 曹家骜 《宝鸡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104-106,共3页
历史地图教学是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从历届高考填图题的得分看,都列于各类题型之末,可见学生掌握很差,也反映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有多种因素:“过去性”,是历史学科的主要特点,就历史的时间和空间两个概念比较而... 历史地图教学是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从历届高考填图题的得分看,都列于各类题型之末,可见学生掌握很差,也反映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有多种因素:“过去性”,是历史学科的主要特点,就历史的时间和空间两个概念比较而言,一般容易重视历史的时间性,而忽视历史的空间性;高考填图占分数比例较小,也一定程度影响部分师生的教和学,课堂上运用历史地图讲课,制作教具费时甚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地图 中学历史教学 教学效果 过去 填图 中学历史课 历史教科书 历史教师 古代罗马 新航路
下载PDF
冲突·画面·形象——评四川省川剧学校演出的《祭灵杀嫂》
19
作者 杨远宏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15-17,共3页
本世纪新批评派理论家T·S·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说:“我们所意识到的现在是对于过去的一种认识,而过去对于它自身的认识就不能表示出这种认识处于什么状态,达到什么程度。”并由此引伸出“不但要理解过去的过去性,而... 本世纪新批评派理论家T·S·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中说:“我们所意识到的现在是对于过去的一种认识,而过去对于它自身的认识就不能表示出这种认识处于什么状态,达到什么程度。”并由此引伸出“不但要理解过去的过去性,而且还要理解过去的现存性”。我不知道川剧作家魏明伦是否有此理论思考。但是,可以清晰地看出魏明伦一系列历史题材的写作意识恰好与艾略特的论点不谋而合。他的基本思路是:以现、当代的历史眼光重新反思、审视那些在历史的烟笼雾罩中或似是而非、或甚而是已有定评的历史题材和历史人物,并有所选择地借鉴其他艺术品种或国外的创作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剧艺术 魏明伦 历史题材 过去 新批评派 历史眼光 我不知道 艺术品种 历史人物 人物个
下载PDF
评梁锡华的《李商隐哀传》
20
作者 刘介民 《华文文学》 1994年第2期42-43,共2页
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的才能》一文中指出“文学传统”是衡量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而他所说的“文学传统”,是含有历史的意识的。“这种历史的意识,包含着一种认识,即过去不仅仅有过去性,同时也具有现在性。“①这就是说人类历史是不断... 艾略特在《传统与个人的才能》一文中指出“文学传统”是衡量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而他所说的“文学传统”,是含有历史的意识的。“这种历史的意识,包含着一种认识,即过去不仅仅有过去性,同时也具有现在性。“①这就是说人类历史是不断演进的过程,不可分割,“文学整体是一个同时的存在、而且构成一个同时并存的秩序。这种历史的意识是对超越时间即永恒的一种认识,也是对时间以及对永恒和时间合二为—的一种意识。“②基干这种历史的意识,一件新的艺术作品被创作以后,其影响必然也溯及在这以前的一切艺术作品,也变更了现有艺术作品的理想秩序。这种含有历史意义的文学必然寻绎着它的承前的渊源及启后的影响,因而确立自己的价值和应居的地位。所以,作家完成了他的作品之后,必然放在这个历史意识中加以衡量、比较并发现其价值。本文以此之观点,考察梁锡华小说《李商隐哀传》在文学传统中的地位,并简述梁锡华小说的特殊成就,由此考察与过去有关与李商隐研究的传承及殊异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诗 梁锡华 文学传统 李商隐研究 历史意识 艺术作品 殊异 爱情诗 过去 暮秋独游曲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