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4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早期晋都 被引量:34
1
作者 邹衡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9-32,34,共5页
公元前585年,晋景公迁都新田,公元前453年,魏、赵、韩共灭智氏,三家分晋,直至晋幽公之时,仍有绛与曲沃,未闻晋都再迁,是新田乃晚期晋都无疑。史学家皆谓新田即新绛,晋之旧都为故绛。考古学家断定今山西省南部临汾地区侯马市晋国遗址是... 公元前585年,晋景公迁都新田,公元前453年,魏、赵、韩共灭智氏,三家分晋,直至晋幽公之时,仍有绛与曲沃,未闻晋都再迁,是新田乃晚期晋都无疑。史学家皆谓新田即新绛,晋之旧都为故绛。考古学家断定今山西省南部临汾地区侯马市晋国遗址是新田所在,于故绛却未有定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址 早期晋都 曲沃 新田 晋国 迁都 西周早期 山西省 上海博物馆 史学家
原文传递
关于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4
2
作者 曹道衡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39,共10页
本文论及《洛阳伽蓝记》及其作者生平思想的六个问题,认为杨衒 之的祖籍为平川(今河北遵化),任奉朝请在永安二年,任抚军府司马在武定 五年八月前。杨衒之反对迁都邺城,认为迁洛后的北魏政权为中原正统,在思 想上他并不反佛,而... 本文论及《洛阳伽蓝记》及其作者生平思想的六个问题,认为杨衒 之的祖籍为平川(今河北遵化),任奉朝请在永安二年,任抚军府司马在武定 五年八月前。杨衒之反对迁都邺城,认为迁洛后的北魏政权为中原正统,在思 想上他并不反佛,而是反对王公贵族的奢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 迁都 反对 祖籍 贵族 北魏政权 正统 作者生平 文论 《洛阳伽蓝记》
原文传递
上海庚子时论中的东南意识述论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学照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1-22,86,共13页
关键词 南人 东南 义和团运动 赔款 迁都 述论 南方 方平 发表 意识
下载PDF
关于吐蕃史研究中几个“定论”的质疑 被引量:14
4
作者 巴桑旺堆 《西藏研究》 1983年第4期86-93,共8页
在古代藏族史的研究中,吐蕃史的研究占有极其重要的一页。诸前辈学者,在其研究工作中以丰富的知识,精湛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见解,使后进者受益良多。限于史料及其它原因,也有若干问题包括一些“定论”确有待商榷之处,一些“成说”... 在古代藏族史的研究中,吐蕃史的研究占有极其重要的一页。诸前辈学者,在其研究工作中以丰富的知识,精湛的研究,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见解,使后进者受益良多。限于史料及其它原因,也有若干问题包括一些“定论”确有待商榷之处,一些“成说”有探寻其根源、考证其讹误之必需。本文冒昧提出一些质疑,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赞干布 吐蕃 迁都 西藏中部 藏文 拉萨河 史籍 汉文史料 质疑 西藏高原
下载PDF
集安长川一号高句丽墓佛教壁画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温玉成 陈春霞 《北方文物》 2001年第2期32-38,70,共8页
本文详尽分析了吉林省集安长川一号大型高句丽封上壁画墓的壁画布局及内容,用佛教考古学的方法研究了它的文化内涵及年代,论证该墓年代约在公元400~430年之际,很可能是迁都平壤(427年)前之作。从而得知,它是中国内地最... 本文详尽分析了吉林省集安长川一号大型高句丽封上壁画墓的壁画布局及内容,用佛教考古学的方法研究了它的文化内涵及年代,论证该墓年代约在公元400~430年之际,很可能是迁都平壤(427年)前之作。从而得知,它是中国内地最早的佛教壁画之一,仅略晚于甘肃炳灵寺169窟壁画,而早于敦煌早期壁画(北凉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安 壁画墓 高句丽 年代 考古学 迁都 平壤 中国内地 甘肃 吉林省
原文传递
匈奴汉国的政治与氐羌 被引量:12
6
作者 吕一飞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1-174,共4页
关键词 匈奴 晋惠帝 国号 迁都 灭亡 氐羌 西晋 政治 平阳
原文传递
秦九都八迁的路线问题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自智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7-70,共4页
关于秦九都八迁的起迄路线 ,一般认为是由甲至乙、由乙至丙式的依次相递迁徙。事实上秦都邑迁徙的路线并不都是如此直线式的 ,而是有部分的迂回。本文着重讨论了秦的首次迁都和文公、献公的迁都路线 ,认为秦的首次迁都并非一般认为的由... 关于秦九都八迁的起迄路线 ,一般认为是由甲至乙、由乙至丙式的依次相递迁徙。事实上秦都邑迁徙的路线并不都是如此直线式的 ,而是有部分的迂回。本文着重讨论了秦的首次迁都和文公、献公的迁都路线 ,认为秦的首次迁都并非一般认为的由西犬丘迁至秦邑 ,而恰恰相反 ,是由秦邑迁至西犬丘 ;文公的迁都氵开渭之会 ,非迁自氵开邑而是迁自西犬丘 ;献公的迁都栎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都 迁徙 路线 事实 一般
原文传递
西周春秋吴都迁徙考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晖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3-78,共16页
西周至春秋时期 ,吴都共有四次迁徙。周康王时 ,虞侯被封在江苏邳县加口 ,称“俎侯” ,春秋时为“”地。从康王时到西周晚期 ,吴国一直以俎为其国都。春秋初期 ,吴取邗国而建都于邗 ,即今扬州一带。邗为吴都一直到吴王诸樊时代。第三... 西周至春秋时期 ,吴都共有四次迁徙。周康王时 ,虞侯被封在江苏邳县加口 ,称“俎侯” ,春秋时为“”地。从康王时到西周晚期 ,吴国一直以俎为其国都。春秋初期 ,吴取邗国而建都于邗 ,即今扬州一带。邗为吴都一直到吴王诸樊时代。第三次和第四次迁都在吴王诸樊之后。诸樊与阖闾之都为秦时“吴县” ,即今无锡市西南 45里的闾江乡一带。吴王阖闾时所筑并所迁之都在今苏州市 ,其地本名即“姑苏”、“苏”。至夫差亡国之时苏州一直为吴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时期 西周晚期 国都 建都 迁都 吴国 迁徙 时代 扬州 苏州市
全文增补中
武周“革唐之命”与封禅礼 被引量:5
9
作者 何平立 《学术界》 CSSCI 2004年第6期155-162,共8页
中国古代礼仪不仅凝聚了一个国家民族的人文理念和思维方式 ,而且也具有维护统治秩序和等级阶层的本质功能。武则天代李唐而建立武周政权 ,就是通过迁都改元变制、立武氏宗庙、建明堂、铸九鼎、造肖神以及封禅典礼等一系列礼仪制度的变... 中国古代礼仪不仅凝聚了一个国家民族的人文理念和思维方式 ,而且也具有维护统治秩序和等级阶层的本质功能。武则天代李唐而建立武周政权 ,就是通过迁都改元变制、立武氏宗庙、建明堂、铸九鼎、造肖神以及封禅典礼等一系列礼仪制度的变更活动 ,来完成“革唐之命”和“奉天承运”的政治步骤和程序的。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禅 武则天 迁都 宗庙 礼仪制度 李唐 统治秩序 人文理念 政治 社会背景
下载PDF
迁都——中部崛起的重要途径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吴殿廷 袁俊 +1 位作者 何龙娟 陈向玲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18,共7页
中部是中国的脊梁,中部崛起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关键。但到目前为止,中部崛起还只是一句口号,既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也没有找到合适的途径。文章运用逻辑推理方法,结合古今中外的典型事实,论述了中部崛起与迁都之间的内在关系;指出中国... 中部是中国的脊梁,中部崛起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关键。但到目前为止,中部崛起还只是一句口号,既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也没有找到合适的途径。文章运用逻辑推理方法,结合古今中外的典型事实,论述了中部崛起与迁都之间的内在关系;指出中国迁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迁都是中部崛起的重要途径甚至唯一捷径的论断;并运用定量方法对迁都位置进行了科学选择,认为豫鄂两省交界处的南襄盆地是建立新都的最理想位置;阐述了迁都的其他意义和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崛起 迁都 北京市
下载PDF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迁都对重庆市民生活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朱丹彤 徐晓旭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7-142,共6页
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沦陷,首都南京危如累卵。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以继续抗战,并最终于1940年9月正式定重庆为"陪都"。战时地位的转换给重庆市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其从政治经济到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八一三事变后,上海沦陷,首都南京危如累卵。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以继续抗战,并最终于1940年9月正式定重庆为"陪都"。战时地位的转换给重庆市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其从政治经济到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不仅使四川精神在抗战中凸现出来,而且加快了重庆城市现代化进程和市民生活习俗、精神面貌的改变,同时还加剧了重庆市民生存压力和贫富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国民政府 迁都 重庆 市民生活 影响
下载PDF
士山盘铭文再考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英杰 《中国历史文物》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17,共8页
本文对士山盘铭文中的一段册命文字重新做出考释,重点探讨了"服"、"惩"和"宾"三字,认为"服"乃采服之"服","宾"是宾礼,其在金文中用于东道主一方;"惩"义为惩毖... 本文对士山盘铭文中的一段册命文字重新做出考释,重点探讨了"服"、"惩"和"宾"三字,认为"服"乃采服之"服","宾"是宾礼,其在金文中用于东道主一方;"惩"义为惩毖、惩戒,铭中与巡守有关。盘铭册命内容与以往册命类铭文均不相同,是一种新见册命形式。此盘的重要性在于:一,提供了关于册命铭文的新材料;二,提供了西周分封服制的新材料;三,提供了西周方国的新材料,尤其鄀和六子非常可贵,因为目前关于鄀国的材料都是迁都以后的,"六子"则是在铭文中首次出现;四,提供了有关巡守制度的新材料;五,提供了关于"宾"礼的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铭文 西周 方国 宾礼 迁都 服制 金文 惩戒 内容 重要性
原文传递
东京迁都之举兼论大都市功能疏解的发展战略 被引量:8
13
作者 陶松龄 《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0-22,共3页
文章对日本东京迁都作了详细介绍,涉及新都选址标准、迁都程序安排、实施迁都的措施与对策等内容。
关键词 东京 迁都 功能疏解 城市规划 选址
下载PDF
拓跋鲜卑的都城与陵墓——以呼和浩特地区为中心 被引量:9
14
作者 松下宪一 王庆宪 《草原文物》 2011年第1期111-120,共10页
鲜卑拓跋部最初兴起于大兴安岭北段,经过公元二世纪前叶的南迁,至公元258年,在今内蒙古南部呼和浩特地区,建立了一个以拓跋力微为首领的部族联合政权(部落大联盟),并且修筑了'定襄之盛乐'这座都城.从此开始直到道武帝天兴元年(... 鲜卑拓跋部最初兴起于大兴安岭北段,经过公元二世纪前叶的南迁,至公元258年,在今内蒙古南部呼和浩特地区,建立了一个以拓跋力微为首领的部族联合政权(部落大联盟),并且修筑了'定襄之盛乐'这座都城.从此开始直到道武帝天兴元年(公元398年)七月北魏迁都平城,在一百四十年的历史演变、社会发展中,盛乐始终是拓跋国家的都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跋鲜卑 都城 陵墓 呼和浩特地区 鲜卑拓跋部 拓跋力微 社会发展 历史演变 大兴安岭 内蒙古 道武帝 政权 修筑 世纪 前叶 迁都 南迁 南部 联盟 国家
下载PDF
明代的藩王继统与庙制变革——以永乐、嘉靖为中心 被引量:5
15
作者 赵克生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9-158,共10页
明代庙制建立于洪武时期,以后屡有变革。而藩王继统是引起庙制变革的主要因素,如永乐、嘉靖二朝,尤以嘉靖朝的庙制变革为巨。永乐篡权夺位的政治斗争,反映在庙制变革上首先是永乐皇帝排除建文一系,重构宗庙象征的帝系传承,明代宗庙帝系... 明代庙制建立于洪武时期,以后屡有变革。而藩王继统是引起庙制变革的主要因素,如永乐、嘉靖二朝,尤以嘉靖朝的庙制变革为巨。永乐篡权夺位的政治斗争,反映在庙制变革上首先是永乐皇帝排除建文一系,重构宗庙象征的帝系传承,明代宗庙帝系残缺由此开始;其次,永乐迁都也造成“一国二庙”的双庙制出现。嘉靖时期庙制变革以“大礼议”为起点,持续了二十多年。嘉靖庙制变革包括两个阶段:世庙与太庙并存;兴献帝“称宗入庙”。与此相联系,宗庙形制经历了“都宫之制”和“同堂异室”的轮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藩王 中心 洪武时期 政治斗争 永乐皇帝 嘉靖时期 宗庙 大礼议 迁都 形制
原文传递
唐宋时期关于定都与迁都之议 被引量:7
16
作者 马强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7-143,共7页
唐宋时期我国政治重心发生着重大变迁,作为中国传统政治中心的关中、洛阳地区趋向衰落,国都东迁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定都关中的经济、政治弊端早在唐代就引起一些有识之士的忧虑与警示,而北宋定都开封虽然借助了东南漕运之利,有助... 唐宋时期我国政治重心发生着重大变迁,作为中国传统政治中心的关中、洛阳地区趋向衰落,国都东迁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定都关中的经济、政治弊端早在唐代就引起一些有识之士的忧虑与警示,而北宋定都开封虽然借助了东南漕运之利,有助于宋初政权的稳定,但军事地理形势上的先天缺陷又成为靖康之难中汴京迅速陷落的重要原因。在民族战争频繁激烈的南宋时期引起一大批政治家、军事家的积极响应,迁都关陕、襄邓奏议在南宋前期曾经是确保社稷安全、进而恢复中原的中兴良策,遗憾的是最终都被束之高阁。反思唐宋时期的迁都之议对今天全面的认识历史上的定都与迁都的成因有很大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迁都 襄邓 关陕
下载PDF
盘庚自何地迁殷探索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国硕 《中原文物》 2003年第4期46-52,67,共8页
有关盘庚从奄都或邢都迁殷的观点,疑窦颇多。盘庚曾以奄、毫、殷三地为其政治中心。盘庚并非直接从奄或邢迁往殷地,而是经历了从奄迁“河南” 之毫、又从“河南” 之毫直接迁殷等两次迁都。“河南” 之毫可能在郑州商城,而非偃师商城。... 有关盘庚从奄都或邢都迁殷的观点,疑窦颇多。盘庚曾以奄、毫、殷三地为其政治中心。盘庚并非直接从奄或邢迁往殷地,而是经历了从奄迁“河南” 之毫、又从“河南” 之毫直接迁殷等两次迁都。“河南” 之毫可能在郑州商城,而非偃师商城。其中第一次迁都的原因与盘庚意欲振兴商王朝有关,长期洪水泛滥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可能是盘庚第二次迁都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庚 迁都 郑州商城 商王朝 偃师商城 泛滥 政治中心 意欲 观点 振兴
原文传递
渤海迁都浅议 被引量:7
18
作者 孙玉良 《北方论丛》 1983年第3期107-112,共6页
我国唐代渤海,于其文王、成王两世,曾数易都城,先后四次迁徙。文献中对其四迁王都原因和迁都后带来的影响,虽无直接记载,但从其它史料中,仍能找到可供参考的线索或间接的依据。探讨渤海迁都的原因和影响,对研究渤海社会发展诸问... 我国唐代渤海,于其文王、成王两世,曾数易都城,先后四次迁徙。文献中对其四迁王都原因和迁都后带来的影响,虽无直接记载,但从其它史料中,仍能找到可供参考的线索或间接的依据。探讨渤海迁都的原因和影响,对研究渤海社会发展诸问题,是一把不可缺少的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迁都 社会发展 原因 都城 史料
下载PDF
论燕国的五座都城 被引量:7
19
作者 薛兰霞 杨玉生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8-93,共6页
燕国在八百年的历史中,曾建有五座都城,研究这五座都城的建立和几次迁都的过程,对认识燕国历史和燕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燕文化 都城 迁都
下载PDF
紫禁城内奉先殿修建概略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鸿武 《历史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3-56,共4页
关键词 紫禁城 概略 史料记载 北京 明成祖 史学家 清朝 迁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