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源热泵回灌中大肠杆菌阻塞迁移沉积特性参数试验研究
1
作者 赵军 汪瑶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15-419,共5页
以地下水源热泵回灌过程中大肠杆菌堵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主研发的砂层颗粒迁移-沉积试验系统观察大肠杆菌在多孔介质孔隙孔道内的运移、沉积。以3种不同长度的试验箱体开展大肠杆菌在多孔介质里的运移沉积规律,通过试验得出:1)石英... 以地下水源热泵回灌过程中大肠杆菌堵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主研发的砂层颗粒迁移-沉积试验系统观察大肠杆菌在多孔介质孔隙孔道内的运移、沉积。以3种不同长度的试验箱体开展大肠杆菌在多孔介质里的运移沉积规律,通过试验得出:1)石英石颗粒内部的内摩擦力有利于大肠杆菌的沉积,流动速度对大肠杆菌引起的微生物堵塞起到关键作用:2)3种(60、80、100 cm)不同长度的试验箱体在流速作用下以100和80 cm为对象,其沉积率提高了57.1%;以80和60 cm为对比对象,其沉积率提高了27.3%;3)大肠杆菌的恢复率与流体速度也成正相关作用,其堵塞原理类似沉积率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源热泵 大肠杆菌 多孔介质 沉积特性 迁移沉积 试验系统
下载PDF
工程纳米材料在含水层中的迁移沉积行为的研究现状与挑战
2
作者 桑军强 王宇轩 +2 位作者 任黎明 秦冰 高雨函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38,43,共6页
综述了工程纳米材料的迁移和沉积行为的研究现状,包括工程纳米材料特性和稳定性、迁移沉积理论和机制、环境因素对迁移沉积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如何提高工程纳米材料在含水层中迁移的措施。最后,指出未来工程纳米材料迁移沉积行为研究的... 综述了工程纳米材料的迁移和沉积行为的研究现状,包括工程纳米材料特性和稳定性、迁移沉积理论和机制、环境因素对迁移沉积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如何提高工程纳米材料在含水层中迁移的措施。最后,指出未来工程纳米材料迁移沉积行为研究的方向与挑战,包括迁移模型、多尺度模拟与实验相结合、工程纳米材料全生命周期等研究,提高强化迁移手段的效率和可行性,为原位反应带修复技术提供实际应用的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纳米材料 地下水修复 迁移沉积 含水层
下载PDF
胶体颗粒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沉积行为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子浩 谢宇轩 +1 位作者 谭文达 王阳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4年第5期107-110,共4页
胶体在地下环境中的迁移沉积行为是其重要环境过程之一。胶体穿过土壤层进入地下水环境后,其携带污染物会随地下水流而迅速扩散迁移。由于地下环境相对复杂,地下水污染通常较难治理和控制,其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因... 胶体在地下环境中的迁移沉积行为是其重要环境过程之一。胶体穿过土壤层进入地下水环境后,其携带污染物会随地下水流而迅速扩散迁移。由于地下环境相对复杂,地下水污染通常较难治理和控制,其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生态环境以及人类健康。因此,研究胶体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和沉积机制,对维护地下水安全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从五个方面综述了胶体在多孔介质中迁移沉积的影响因素,包括多孔介质特性、土壤类型结构和化学因素,并对未来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 迁移沉积 多孔介质
下载PDF
考虑双重沉积模式的多孔介质中颗粒三维迁移模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晓明 涂树杰 +2 位作者 阳栋 杨泽曦 刘涛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8-187,共10页
基于经典的颗粒一维运移模型,建立了考虑筛滤效应与吸附效应的双重沉积模式颗粒三维迁移模型.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和傅里叶变换,导出了一维渗流和三维弥散条件下饱和半无限多孔介质中颗粒迁移通解.根据半无限体表面点源注入情形下的基本解... 基于经典的颗粒一维运移模型,建立了考虑筛滤效应与吸附效应的双重沉积模式颗粒三维迁移模型.通过拉普拉斯变换和傅里叶变换,导出了一维渗流和三维弥散条件下饱和半无限多孔介质中颗粒迁移通解.根据半无限体表面点源注入情形下的基本解,通过积分方法得到圆形面源注入情形下的解析表达式.通过解的退化及对突破曲线的参数反演验证了解的正确性.分析了圆形面源恒定浓度注入情况下水动力弥散系数、筛滤系数、颗粒吸附系数、释放系数等参数对颗粒迁移过程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水动力弥散效应加速了颗粒物的迁移,使得突破时间变快,峰值浓度变高.筛滤系数和颗粒吸附系数的越大,颗粒释放系数越小,颗粒物在固体基质上的沉积越多,孔隙中颗粒峰值浓度越小.圆形面源恒定浓度注入情况下,在颗粒注入期间,多孔介质中颗粒物浓度随时间增大而增大,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并趋于0.在颗粒停止注入后,多孔介质中颗粒物浓度随时间增大而减小,在深度上存在浓度峰值,浓度峰值所处的深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颗粒迁移沉积 吸附效应 筛滤效应 理论研究
下载PDF
鄂西-黔中陆缘坻磷块岩迁移沉积及控矿(成矿)模型 被引量:3
5
作者 东野脉兴 朱熙槐 王淑丽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19年第1期8-13,共6页
鄂西-黔中陆缘坻是扬子地块东南缘晚震旦世陡山沱期磷块岩沉积成矿的构造古地理单元,其形态是向南东凸出的弧形,来自SE方向上升洋流抵达陆缘坻后,分成向NW和SW向两个方向洋流,磷块岩两个工业矿层随洋流方向发生有规律的迁移沉积,这在同... 鄂西-黔中陆缘坻是扬子地块东南缘晚震旦世陡山沱期磷块岩沉积成矿的构造古地理单元,其形态是向南东凸出的弧形,来自SE方向上升洋流抵达陆缘坻后,分成向NW和SW向两个方向洋流,磷块岩两个工业矿层随洋流方向发生有规律的迁移沉积,这在同一矿集区的不同矿段也表现出清晰的迁移沉积规律。由于陆缘坻本身古构造和古地形特点,决定了磷块岩成矿的具体位置,构成了不同的控矿模型,特别陆缘坻基底隆起迎向洋流的一侧是磷块岩大规模成矿的最佳地段,往往形成成群的大中小矿床,甚至形成超大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缘坻构造古地理 磷块岩 上升洋流 磷块岩层迁移沉积 控矿模型
下载PDF
粒径对多孔介质中悬浮颗粒迁移—沉积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泉声 崔先泽 +1 位作者 张程远 占婷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77-1783,共7页
粒径变化对悬浮颗粒在多孔介质中迁移—沉积过程影响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利用自主研发的砂层迁移—沉积模拟试验系统,研究不同粒径的悬浮颗粒在不同尺寸多孔介质中的迁移—沉积特性。结果表明,对于相同尺寸的多孔介质,随着悬浮颗粒粒径... 粒径变化对悬浮颗粒在多孔介质中迁移—沉积过程影响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利用自主研发的砂层迁移—沉积模拟试验系统,研究不同粒径的悬浮颗粒在不同尺寸多孔介质中的迁移—沉积特性。结果表明,对于相同尺寸的多孔介质,随着悬浮颗粒粒径的增加,到达相对浓度峰值时间增加,而对应的相对浓度峰值降低;同时,对于相同粒径的悬浮颗粒,随着多孔介质尺寸增大,相对浓度峰值增加;另外,相对于多孔介质,悬浮颗粒粒径的变化对其迁移—沉积过程影响更为显著;随着多孔介质与悬浮颗粒粒径比增大,相对浓度的峰值和终值增大;根据粒径比不同将悬浮颗粒在多孔介质中的迁移—沉积类型划分为"滤饼过滤型"、"迁移—沉积型"、"自由迁移型"3种。研究结果为水源热泵回灌过程中悬浮颗粒在地层中的迁移—沉积特性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热泵 粒径 悬浮颗粒 多孔介质 迁移沉积
下载PDF
水位波动下砂层中颗粒运移及沉积特性试验研究
7
作者 崔先泽 文韬 +4 位作者 李志祥 杨广栋 李晋 吴大洲 范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94-1101,共8页
受大型水利工程调控及季节性降水影响,江河湖沿岸地下水位呈现出周期性变化规律,水位波动是地下水回灌等工程中影响砂层中颗粒运移及沉积特性的重要因素。通过砂层迁移-沉积试验系统开展了颗粒迁移-沉积特性试验,并采用浊度-浓度关系、... 受大型水利工程调控及季节性降水影响,江河湖沿岸地下水位呈现出周期性变化规律,水位波动是地下水回灌等工程中影响砂层中颗粒运移及沉积特性的重要因素。通过砂层迁移-沉积试验系统开展了颗粒迁移-沉积特性试验,并采用浊度-浓度关系、穿透曲线、颗粒粒径、沉积量、流出液颗粒粒径分布、孔隙水压力及细观观测等方式实现了从宏观到细观、从定性到定量分析颗粒的迁移-沉积规律。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波动幅度下,随着水位的不断升高,悬浮颗粒横向上扩散的趋势愈加显著且渗透力作用逐渐增强,颗粒更容易沉积在多孔介质表面或孔隙通道角落中;在不同波动幅度下,注入小粒径颗粒时,随着波动幅度增加流出液浓度及峰值增大,大粒径颗粒与小粒径颗粒呈现相反规律;在相同尺寸的多孔介质中,悬浮颗粒粒径越大相对浓度峰值越低,大颗粒在孔隙中更容易由于筛滤作用发生沉积,从而造成多孔介质孔隙率和渗透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源热泵 多孔介质 硅微粉 水位波动 迁移-沉积
下载PDF
基于变孔隙率的多孔介质中悬浮颗粒沉积渗透率衰减模型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刘泉声 崔先泽 张程远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3308-3314,共7页
研究多孔介质中悬浮颗粒沉积引发渗透率衰变过程对地下水回灌、石油开采、污染物迁移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分析和室内砂箱试验,对基于变孔隙率的多孔介质中悬浮颗粒沉积渗透率衰减模型进行研究。首先,考虑颗粒沉积引起的孔隙率... 研究多孔介质中悬浮颗粒沉积引发渗透率衰变过程对地下水回灌、石油开采、污染物迁移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分析和室内砂箱试验,对基于变孔隙率的多孔介质中悬浮颗粒沉积渗透率衰减模型进行研究。首先,考虑颗粒沉积引起的孔隙率变化,通过Kozeny-Carman方程建立孔隙率与渗透率之间关系,并使用持续注入下颗粒对流–弥散方程确定颗粒分布规律;其次,利用自主研发的砂层迁移–沉积系统进行不同条件下颗粒注入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渗透率衰减模型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最后,对模型计算值和试验值之间的误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基于变孔隙率的渗透率衰减模型较好地反映颗粒沉积过程对孔隙结构及渗透率的影响;模型计算的渗透率衰减规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模型的合理性;模型预测的渗透率衰减值与试验值存在一定误差,主要原因包括模型本身缺陷及试验方法导致的缺陷。研究成果为定量分析颗粒沉积引发地层渗透率变化规律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力学 多孔介质 悬浮颗粒 迁移-沉积 变孔隙率 渗透率衰减 砂箱试验
原文传递
不同钠吸附比含水介质渗透性损失的胶体效应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海明 佟琪 +2 位作者 翟菁 贾晓玉 张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0-94,共5页
该文采用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不同钠吸附比条件下天然胶体在滨海含水介质中迁移-沉积特征,分析胶体迁移过程中含水介质渗透性变化特征,并通过表征胶体的粒度、ζ电位和电泳淌度来探讨含水介质渗透性变异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胶体在含水介... 该文采用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不同钠吸附比条件下天然胶体在滨海含水介质中迁移-沉积特征,分析胶体迁移过程中含水介质渗透性变化特征,并通过表征胶体的粒度、ζ电位和电泳淌度来探讨含水介质渗透性变异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胶体在含水介质迁移过程中发生了沉积,当水溶液钠吸附比(SAR)=0、2.85和∞时,总沉积率分别为50.96%、87.95%和54.24%。随着钠吸附比的增加,出水胶体平均粒径变小,当进水溶液SAR=0、2.85和∞时,出水胶体平均粒径分别在166.1~1595.9、578.6~2082.7和436.4~751.8nm;胶体的ζ电位、电泳淌度均为负,出水胶体ζ电位和淌度绝对值随钠吸附比增大而增大。进水SAR值越大,含水介质渗透性损失越小;当进水溶液SAR=0、2.85和∞时,含水介质渗透性损失分别为99.0%、97.3%和38.0%,胶体在迁移过程中发生的沉积作用导致含水介质渗透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体 渗透 试验 钠吸附比 迁移-沉积 含水介质
下载PDF
不同浓度悬浮物颗粒在多孔介质中迁移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赵婧彤 冶雪艳 +2 位作者 杜新强 张晓婉 崔瑞娟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5-31,共7页
多孔介质中悬浮物迁移特性的研究,有利于减缓实际回灌工程中的堵塞问题,对地下水人工回灌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理论意义。采用室内砂柱试验,研究不同悬浮物浓度条件下多孔介质渗透性的变化、悬浮物颗粒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运移-沉积规律,... 多孔介质中悬浮物迁移特性的研究,有利于减缓实际回灌工程中的堵塞问题,对地下水人工回灌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理论意义。采用室内砂柱试验,研究不同悬浮物浓度条件下多孔介质渗透性的变化、悬浮物颗粒在饱和多孔介质中的运移-沉积规律,并分析堵塞发生的机理。本次试验以中位粒径224.2μm的石英砂作为入渗介质并在砂柱中分别连续注入由中位粒径3.24μm的悬浮物颗粒配制而成的三组不同浓度溶液(100 mg·L^-1、300 mg·L^-1、500 mg·L^-1)。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回灌浓度条件下,砂柱内均发生了表面-内部双重堵塞;且随着悬浮物溶液浓度的增加,悬浮颗粒在多孔介质内的迁移量减少,而滞留量却明显增多,但悬浮物浓度对沉积量的影响随着入渗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堵塞速率也会随着回灌液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在回灌的初始阶段,多孔介质的渗透性随时间下降幅度很大,随着试验的进行,最终会趋于稳定状态,且越靠近砂柱表层,悬浮物堵塞的程度越为严重。在实际的人工回灌工程中,要尽可能降低回灌液中悬浮物颗粒的浓度,以降低堵塞的风险,保证回灌工程更为长久地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物颗粒 悬浮物浓度 渗透系数 迁移-沉积
下载PDF
咸水中胶体迁移-沉积对砂介质渗透性损失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海明 李云 +1 位作者 翟菁 贾晓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6-349,共4页
采用室内土柱试验,研究咸水中胶体迁移引起砂介质渗透性变化的特征,通过胶体迁移-沉积作用的分析对砂介质渗透性损失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砂介质渗透性随孔隙体积数变化的动态特征符合Boltzmann函数;砂介质渗透性总的损失率为37.... 采用室内土柱试验,研究咸水中胶体迁移引起砂介质渗透性变化的特征,通过胶体迁移-沉积作用的分析对砂介质渗透性损失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砂介质渗透性随孔隙体积数变化的动态特征符合Boltzmann函数;砂介质渗透性总的损失率为37.4%;渗透系数的损失量随孔隙体积数的增加而增加.胶体在砂介质中的穿透曲线呈"S"型,其中的2个拐点将曲线分成开始穿透、快速穿透和平稳穿透3个阶段,但并没有完全穿透,其迁移过程中发生了沉积.胶体沉积作用是砂介质渗透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 胶体 迁移-沉积 砂介质 渗透性损失
下载PDF
pH对滨海含水介质胶体迁移-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贾晓玉 李海明 +1 位作者 王博 吴锦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7-39,共3页
室内土柱试验采用天津滨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土样为研究对象,探讨pH对胶体在含水介质中迁移-沉积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H为6.90和11.70的胶体穿透曲线呈“S”型,而pH为3.00时呈反“S”型;胶体的穿透曲线与示踪离子相比,存在一... 室内土柱试验采用天津滨海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土样为研究对象,探讨pH对胶体在含水介质中迁移-沉积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H为6.90和11.70的胶体穿透曲线呈“S”型,而pH为3.00时呈反“S”型;胶体的穿透曲线与示踪离子相比,存在一个临界孔隙体积数(临界点),在临界点之前胶体的迁移速度大于示踪离子,之后则相反;胶体在含水介质迁移过程中发生了沉积,沉积量随孔隙体积数的增加而增加;pH=3.00胶体的总沉积率为90.24%,是pH=6.90和pH=11.70胶体的2-3倍,后二者的总沉积率大小相近。酸性环境下,沉积作用在胶体迁移过程中一直占主导地位,中性和酸性环境中,胶体沉积作用则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地区 含水介质 胶体 迁移-沉积
下载PDF
不同钠吸附比含水介质中胶体迁移-沉积动力学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海明 赵雪 +2 位作者 马斌 李子琛 佟琪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0-95,共6页
以滨海含水介质中天然胶体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室内土柱装置,研究不同钠吸附比胶体在滨海含水介质中迁移动态特征,测定了胶体沉积动力学曲线,计算了胶体总沉积率和沉积速率常数,最后对胶体迁移沉积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以滨海含水介质中天然胶体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室内土柱装置,研究不同钠吸附比胶体在滨海含水介质中迁移动态特征,测定了胶体沉积动力学曲线,计算了胶体总沉积率和沉积速率常数,最后对胶体迁移沉积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胶体的穿透曲线与示踪离子相比,存在一个临界孔隙体积数(临界点),在临界点之前胶体的迁移速度大于示踪离子,之后则相反;胶体未发生完全穿透,钠吸附比SAR为0,2.85和∞;出水胶体最大相对浓度为0.65,0.16和0.70;胶体在含水介质迁移过程中发生了沉积,沉积量随孔隙体积数的增加而增加。胶体在含水介质中迁移的总沉积率分别为50.96%、87.95%和54.24%。钠吸附比SAR=2.85时沉积动态曲线为直线,沉积速率常数为0.151h-1,而钠吸附比SAR为0和∞时胶体沉积动态曲线为分段直线,拐点前后胶体沉积速率常数分别为0.072 h-1、0.048h-1和0.211 h-1、0.194 h-1。研究结果用双电子层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地区 钠吸附比 胶体 迁移-沉积 动力学
下载PDF
不同种类胶体在含水介质中沉积和释放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海明 张楠 +1 位作者 佟琪 贾晓玉 《工程勘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2-45,共4页
在进行粘土、高岭土和蒙脱石三种胶体在含水介质中沉积和释放试验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不同种类胶体在含水介质中迁移、沉积和释放的差异性,同时探讨了胶体的迁移-沉积机理。结果表明,相对于粘土胶体和蒙脱石胶体,高岭土胶体最不容易在含... 在进行粘土、高岭土和蒙脱石三种胶体在含水介质中沉积和释放试验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不同种类胶体在含水介质中迁移、沉积和释放的差异性,同时探讨了胶体的迁移-沉积机理。结果表明,相对于粘土胶体和蒙脱石胶体,高岭土胶体最不容易在含水介质中迁移。胶体开始释放浓度随孔隙体积数的增大迅速降低,随后变化缓慢,最后趋于稳定。粘土、蒙脱石和高岭土三种胶体的总沉积率分别为28.91%、30.94%和56.13%,释放总量分别占总沉积量的41.14%、26.88%和77.53%,表明沉积在含水介质固体颗粒表面的胶体不容易完全释放出来。胶体本身的结构组成与表面化学特征的差异和空间排斥效应很好地揭示了胶体不同的迁移-沉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介质 胶体 迁移-沉积 释放 空间排斥效应
下载PDF
多孔介质中悬浮颗粒迁移–沉积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泉声 崔先泽 张程远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410-2427,共18页
研究多孔介质中悬浮颗粒的迁移–沉积特性对地下水回灌、石油开采、污染物迁移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从数学模型和物理试验2个方面介绍和总结多孔介质中悬浮颗粒迁移–沉积特性研究现状。提出以现场监测及大量室内试验为手段,以不同条件... 研究多孔介质中悬浮颗粒的迁移–沉积特性对地下水回灌、石油开采、污染物迁移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从数学模型和物理试验2个方面介绍和总结多孔介质中悬浮颗粒迁移–沉积特性研究现状。提出以现场监测及大量室内试验为手段,以不同条件下悬浮颗粒迁移–沉积特性研究为基础,以建立考虑颗粒速度修正系数、孔隙率修正系数、颗粒捕获率及孔隙率变化的颗粒迁移数学模型为前提的颗粒迁移–沉积特性研究方法。当前无论是物理试验还是数学模型研究,均存在很多不足:如未能准确描述多孔介质内部孔隙结构,没有考虑到颗粒在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迁移–沉积特性,未能将宏观尺度下的过滤现象与细观尺度下的颗粒运动很好地结合等。因此认为以下4个方向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和趋势:(1)开发动态三维试验装置;(2)建立完善的多孔介质空间模型;(3)建立多因素耦合影响下的颗粒迁移–沉积数学模型;(4)建立多孔介质多尺度颗粒分析方法与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力学 多孔介质 悬浮颗粒 迁移沉积 脱离 孔隙结构
原文传递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过渡金属离子溶出的危害及抑制研究
16
作者 占佳琦 邢丽丹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3年第5期902-911,共10页
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特别是高温和高电压条件下,其界面的过渡金属离子会部分溶解到电解液中。已有学者报道通过对正极材料进行包覆、掺杂等改性手段或通过调控电解液组分的方法来稳定电极/电解液界面,以抑制过渡金... 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在循环过程中,特别是高温和高电压条件下,其界面的过渡金属离子会部分溶解到电解液中。已有学者报道通过对正极材料进行包覆、掺杂等改性手段或通过调控电解液组分的方法来稳定电极/电解液界面,以抑制过渡金属离子的溶出,但目前尚未找到完全抑制溶出的方法。溶出的过渡金属离子会迁移并沉积到负极界面,增加界面阻抗;残留在电解液中的过渡金属离子还会降低电解液的热稳定性。简要综述了过渡金属离子溶出引起电池性能衰退的机制和抑制策略,希望引起更多科学家对过渡金属离子对负极和电解液的危害以及抑制研究的重视,为设计新型电解液体系和电解液添加剂提供思路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过渡金属离子 迁移沉积 电极/电解液界面 添加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