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西北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干旱灾害风险阈值的确定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翠玲 宁方贵 +2 位作者 张继权 刘兴朋 佟志军 《灾害学》 CSCD 2011年第1期43-47,共5页
以辽宁省西北6个市为研究区,选取玉米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播种期、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成熟期几个重要的生长阶段,综合气象与气候学、自然地理学、灾害科学、作物生态学和自然灾害风险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在充分考虑影... 以辽宁省西北6个市为研究区,选取玉米为研究对象,将其划分为播种期、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成熟期几个重要的生长阶段,综合气象与气候学、自然地理学、灾害科学、作物生态学和自然灾害风险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在充分考虑影响玉米干旱灾害动态风险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基础上,利用AHP、加权综合评价法、自然灾害指数法建立了玉米干旱灾害动态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通过选取典型干旱案例年,运用最优分割理论在综合考虑玉米产量损失的基础上确定了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干旱灾害风险阈值,并用于玉米不同生长阶段干旱灾害风险值与玉米因旱减产损失的相关分析中。结果表明:辽西北地区玉米因旱减产损失与苗期干旱灾害风险值相关系数最大,玉米受苗期干旱灾害影响最严重;在灌浆成熟期相关性也较显著,受其影响也较大,这与辽西北地区春旱发生频率最高,伏旱时常发生的事实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玉米干旱灾害 风险阈值 不同生长阶段
下载PDF
基于地理标志的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与推广研究——以辽宁西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24
2
作者 刘丽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6-138,共3页
本文以辽宁省西北地区铁岭、葫芦岛、阜新、朝阳、锦州五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该地区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情况,分析研究其在建设与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探讨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与推广的有... 本文以辽宁省西北地区铁岭、葫芦岛、阜新、朝阳、锦州五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该地区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发展情况,分析研究其在建设与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探讨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与推广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地理标志 农产品品牌 建设与推广
下载PDF
辽西北玉米干旱脆弱性评价模型构建与区划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阎莉 张继权 +3 位作者 王春乙 严登华 刘兴朋 佟志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88-794,共7页
本文基于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报告中对气候变化背景下脆弱性的定义,从暴露程度、敏感性、自身恢复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4个方面建立了干旱灾害脆弱性评价模型。以辽西北地区的玉米干旱灾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本文基于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报告中对气候变化背景下脆弱性的定义,从暴露程度、敏感性、自身恢复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4个方面建立了干旱灾害脆弱性评价模型。以辽西北地区的玉米干旱灾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旱灾害脆弱评价模型选取了气象因子、玉米生理因子以及经济社会因子等17项指标,运用熵权法、加权综合评价法计算得到了辽西北地区玉米干旱脆弱性指数。为了验证和检验模型的适用性,选取了辽西北1999年、2000年、2001年和2006年4个典型干旱年份,将玉米干旱脆弱性指数划分为5个等级,借助GIS技术绘制了玉米干旱脆弱性区划图。结果表明:辽西北玉米干旱脆弱性强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的阜新、朝阳、葫芦岛一带。重度以上脆弱性区域范围比例表现为2006年>1999年>2001年>2000年的规律;其中,2006年脆弱性最强,影响面积最广,造成的损失也最严重,与实际灾情变化规律一致。分析2006年的玉米干旱脆弱性,多数区域是由玉米生长季的降水异常引起的。通过对4个典型干旱年份的玉米干旱脆弱性指数与玉米减产率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二者之间基本吻合,通过了α=0.05的显著性F检验,说明利用该模型对玉米干旱脆弱性的评价与区划是合理的,可以用来评价和预测玉米干旱脆弱性、干旱灾害风险以及因干旱造成的玉米产量损失。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估和预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脆弱性评价模型 熵权法 干旱脆弱性指数(DVI) 西北地区 区划图
下载PDF
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研究及其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秀春 朱晓华 +1 位作者 徐斌 李亚云 《灾害学》 CSCD 2008年第2期117-122,共6页
土地荒漠化是目前全球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因此研究土地荒漠化问题就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通过系统概述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相关研究进展,明确了辽西北地区生态屏障作用未受到足够地重视,并指出了该区域土地荒漠化研究中存... 土地荒漠化是目前全球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因此研究土地荒漠化问题就具有迫切的现实需求。通过系统概述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相关研究进展,明确了辽西北地区生态屏障作用未受到足够地重视,并指出了该区域土地荒漠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得出应用景观生态学等理论、方法和3S等技术手段来研究土地荒漠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土地荒漠化 西北地区
下载PDF
辽西北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秀芬 蔡慧君 +3 位作者 金磊 王平华 张泽秀 刘江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7-265,共9页
基于3S技术,利用1980~2010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及相关统计资料,对典型生态脆弱区辽西北地区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在30年间发生了明显变化。耕地和建设用... 基于3S技术,利用1980~2010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及相关统计资料,对典型生态脆弱区辽西北地区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结构在30年间发生了明显变化。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分别增加1601.51km^2和332.92km^2;林地、水域及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减少,分别减少925.33,207.85,448.43km^2;草地面积呈现增(↑159.71km^2)-减(↓643.25km^2)-增(↑130.77km^2)的变化模式。各土地利用类型在1980~1990年相互转换最多,2000~2010年相互转化最少。30年间林地和草地主要流向耕地,建设用地以占用其他各类土地的方式持续扩张,减少的水域面积主要转化为耕地,未利用地的持续减少则是由耕地和城市的扩张占用所致。研究区总体土地利用变化程度不断减弱,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由0.33减小到0.09,且2000年之前的总体土地利用变化程度明显高于后期;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的变化,以草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变化程度较为剧烈。驱动力分析表明,人为和自然两大因素共同驱动了该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两大因素的累积贡献率分别为62.84%和32.42%。其中,干旱化加剧(干燥度年增速率达0.033℃·d·mm^-1)是水域面积持续减少及林地恢复较慢的主要驱动因素,人口增加(30年总人口增加了229.16万人)和经济发展(三个产业分别增加了590.58亿元、1523.61亿元和1044.30亿元)及产业经济结构的改变共同驱动了区域内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增加,多个林业生态工程的实施是驱动林、草地面积变化的主要政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驱动力
下载PDF
基于人才集聚载体的人才吸引力研究——以辽西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乃文 李方正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1-48,共8页
"突破辽西北"战略需要人才集聚支持。本文建立了由主体载体、服务载体、保障载体组成的人才集聚载体体系,总结人才吸引力影响因素,借助系统动力学建立人才集聚载体与人才吸引力的互动关系模型,并结合辽西北地区进行模拟分析,... "突破辽西北"战略需要人才集聚支持。本文建立了由主体载体、服务载体、保障载体组成的人才集聚载体体系,总结人才吸引力影响因素,借助系统动力学建立人才集聚载体与人才吸引力的互动关系模型,并结合辽西北地区进行模拟分析,从建设人才集聚载体的角度提出增加辽西北地区人才吸引力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人才集聚载体 人才吸引力 系统动力学
下载PDF
辽宁西北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整治对策 被引量:11
7
作者 董厚德 韩帅 《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289-294,共6页
辽宁西北地区的北部处于中国东部森林区向西部草原区的过渡带上.也是由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向冷温带半干旱气候过渡、农业向牧业过渡的交错带.这一过渡带是中国一级生态敏感带的一部分.近年来,由于气候逐渐趋于暖旱化和人为的不合理开发,... 辽宁西北地区的北部处于中国东部森林区向西部草原区的过渡带上.也是由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向冷温带半干旱气候过渡、农业向牧业过渡的交错带.这一过渡带是中国一级生态敏感带的一部分.近年来,由于气候逐渐趋于暖旱化和人为的不合理开发,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列出了辽宁西北地区的7个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相应的提出了8个生态环境整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生态环境问题 整治对策 生态敏感带
下载PDF
辽西北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效益评价 被引量:9
8
作者 张雯 侯立白 +2 位作者 蒋文春 张斌 赵宏亮 《辽宁农业科学》 2006年第2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技术 西北地区 耕作技术体系 效益评价 机械化 生态环境恶化 地表径流 水资源匮乏 农业生产 土壤退化
下载PDF
辽西北地区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刘祥男 朱晓 +2 位作者 高靖羽 周静 刘辉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4-86,共3页
合作社作为农民自愿联合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在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本文在分析辽西北地区合作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基于现场深度访谈方法,剖析辽西北地区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症结探源,提出推进辽西... 合作社作为农民自愿联合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在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本文在分析辽西北地区合作社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基于现场深度访谈方法,剖析辽西北地区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症结探源,提出推进辽西北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合作社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辽西北困难立地造林绿化现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9
10
作者 何武江 李宁 +1 位作者 胡丹 满守刚 《辽宁林业科技》 2013年第1期51-53,共3页
作者于2011年对辽西北6市14县造林绿化现状进行调查,"十一.五"期间,辽西北地区共完成困难立地造林89 666.67 hm2,目前保存33 866.67 hm2,保存率仅37.8%,平均成活率58.7%;总结出困难立地造林的成功经验;着重分析了困难立地造... 作者于2011年对辽西北6市14县造林绿化现状进行调查,"十一.五"期间,辽西北地区共完成困难立地造林89 666.67 hm2,目前保存33 866.67 hm2,保存率仅37.8%,平均成活率58.7%;总结出困难立地造林的成功经验;着重分析了困难立地造林成效低的原因;提出了8项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困难立地 造林 对策 西北地区
下载PDF
辽西北地区经济林旱作栽培关键技术 被引量:8
11
作者 秦辉 王伟 赵瑞华 《辽宁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8-51,共4页
经济林系我国“三北”地区的重要林种。该文扼要介绍了辽西北半干旱条件下经济林旱作栽培关键技术,旨在为发展好、利用好、推广好、维护好宝贵的经济林资源和果农利益提供帮助。相关技术也可供其他类似地区发展经济林时参考借鉴。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经济林 旱作栽培 抗旱保水
下载PDF
辽西北干旱监测预警与评估系统建设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董婷婷 《中国防汛抗旱》 2014年第3期41-43,共3页
旱灾是制约辽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开展干旱的监测预警与评估系统建设对于抗旱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挖掘现有数据资源,利用3S(GIS,GPS,RS)、数据库、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技术,构建了辽西北干旱监测预警与评估系统,实现... 旱灾是制约辽西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开展干旱的监测预警与评估系统建设对于抗旱减灾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挖掘现有数据资源,利用3S(GIS,GPS,RS)、数据库、计算机和网络等先进技术,构建了辽西北干旱监测预警与评估系统,实现了对旱灾发展过程的监测、预警与评估。利用2000年后7个典型干旱年的资料对系统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系统达到了预期效果,可以进行业务化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监测预警与评估 西北地区
下载PDF
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经济林抗旱保水栽培技术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连翔 李彬彬 +2 位作者 张平 孙彩芬 赵瑞华 《新农业》 2009年第5期10-11,共2页
经济林系指以生产果品、油料、工业原料(树脂、香料、橡胶、栓皮等)及其产品(饲料、药材、绿肥)为主要目的的森林,亦称木本粮油林。辽西北地区近年大力发展的“两杏一枣”、沙棘以及核桃、山楂、黑果花楸、榛子、板栗等皆属经济林... 经济林系指以生产果品、油料、工业原料(树脂、香料、橡胶、栓皮等)及其产品(饲料、药材、绿肥)为主要目的的森林,亦称木本粮油林。辽西北地区近年大力发展的“两杏一枣”、沙棘以及核桃、山楂、黑果花楸、榛子、板栗等皆属经济林的范畴。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经济林 半干旱地区 保水栽培 西部大开发战略 技术 抗旱 工业原料
原文传递
辽西北地区土地退化成因及其对土壤性状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晓薇 吴祥云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2期272-274,共3页
为了解决辽西北地区土地退化对土壤性状影响的问题,采用对比分析、定量研究的方法,得出了随着土地退化程度的加剧,0~10cm土层中大颗粒(砂粒)所占比重逐渐增加,而细小颗粒逐渐减少,土壤风蚀沙化的表征逐渐突出的结果:而且土壤有机质含... 为了解决辽西北地区土地退化对土壤性状影响的问题,采用对比分析、定量研究的方法,得出了随着土地退化程度的加剧,0~10cm土层中大颗粒(砂粒)所占比重逐渐增加,而细小颗粒逐渐减少,土壤风蚀沙化的表征逐渐突出的结果:而且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的土壤养分含量亦基本上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所以欲遏制土地荒漠化的程度、范围和速度,必须在控制当地人口和牲畜数量的前提下,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的土地利用方式,因地制宜科学利用土地,加强土地经营管理,使当地生态环境得以逐步改善,保证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土地退化 土壤性状
下载PDF
辽西北地区45年来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和平 王秀颖 +1 位作者 梁凤国 高晓飞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22,共5页
辽西北地区是辽宁省的重点旱区。选择该地区39个雨量站1966~2010年共45年的年降水资料,利用EOF分解和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该地区降水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辽西北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45年来全区平均年降水量无显著增加或减小趋势... 辽西北地区是辽宁省的重点旱区。选择该地区39个雨量站1966~2010年共45年的年降水资料,利用EOF分解和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该地区降水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辽西北年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45年来全区平均年降水量无显著增加或减小趋势,主要表现为丰枯周期变化;EOF分解的前三个特征向量累积方差达到74.9%,代表的空间变化型分别为全区降水一致型、东南与西北相反型、东部与西部相反型;第一特征向量时间系数随年份的变化与降水距平的年际变化极为相似,存在明显的17、9、4年周期;第二特征向量时间系数存在29~33、12年周期;第三特征向量时间系数存在29~33、6~7年的周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降水量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小波分析 时空分布 西北地区
下载PDF
辽西北地区油松生态公益林资源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7
16
作者 郑璐 《辽宁林业科技》 2015年第1期36-38,70,共4页
该文通过对辽西北地区油松生态公益林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辽西北地区油松生态公益林存在的主要问题:林种结构不合理、单位面积蓄积量低下、龄组结构不合理、经营类型有待划分、森林经营粗放,林地生产力下降;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了相... 该文通过对辽西北地区油松生态公益林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辽西北地区油松生态公益林存在的主要问题:林种结构不合理、单位面积蓄积量低下、龄组结构不合理、经营类型有待划分、森林经营粗放,林地生产力下降;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加大造林力度、优化林种结构、加快低质低效林改造、加强中幼龄林抚育、科学划分经营类型等,加强有林地的经营管理,实施油松公益林多效益利用,完善公益林经营主体,充分发挥油松公益林的潜能和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生态公益林 资源现状 对策 西北地区
下载PDF
辽西北地区1998—2020年气候变化对生长季NDVI影响的量化分析
17
作者 李雪华 季飞龙 +4 位作者 李晓东 温日红 王笑影 苏宝玲 蓝慧慧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89-2197,共9页
精准量化气候变化对NDVI的影响趋势和确定关键驱动气象要素,对于生态脆弱区的植被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辽西北地区23个气象站点1998—2020年生长季气象数据和MODIS NDVI遥感影像数据,利用Theil-Sen Median斜率估计和Mann-Kendall趋势... 精准量化气候变化对NDVI的影响趋势和确定关键驱动气象要素,对于生态脆弱区的植被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辽西北地区23个气象站点1998—2020年生长季气象数据和MODIS NDVI遥感影像数据,利用Theil-Sen Median斜率估计和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分析了NDVI、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和蒸散发的变化趋势。运用空间插值、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和波段运算,探讨了NDVI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及关键气候驱动力的时空格局。结果表明:辽西北地区1998—2020年NDVI以倾向率0.0310 a^(-1)呈显著增加趋势(P<0.01),但气候变化趋势不显著。1998—2008年和2009—2020年气温、蒸散发、日照时数和降水变化趋势相反。辽西北地区NDVI与气温、蒸散发和日照时数主要呈负相关而与降水呈正相关,2009—2020年NDVI与气候相关性明显弱于1998—2008年。1998—2008年日照时数和蒸散发相对重要值比例分别为54.52%和22.93%,分别是中西部和东部植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2009—2020年蒸散发和气温相对重要值比例分别为38.18%和26.89%,蒸散发主要影响中部和西北部,而气温主要驱动的局域分布较分散。辽西北地区植被变化受降水影响相对较小。研究明确了区域植被变化及局域关键气候驱动要素,可为辽西北生态脆弱区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气候驱动 变化趋势 生长季 西北地区
原文传递
辽西北地区45年来降水量变化趋势及其空间差异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和平 王秀颖 +2 位作者 梁凤国 高晓飞 万金红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9,33,共6页
辽西北地区是辽宁省的重点旱区。选取该地区39个雨量站1966~2010年的逐月降水资料,在分析该地区年、季降水量基本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线性倾向法分析其全年及各季降水量的长期变化趋势,并分析该趋势在空间上的差异性。结果表... 辽西北地区是辽宁省的重点旱区。选取该地区39个雨量站1966~2010年的逐月降水资料,在分析该地区年、季降水量基本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线性倾向法分析其全年及各季降水量的长期变化趋势,并分析该趋势在空间上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辽西北地区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2/3;春、秋季多雨中心位于黑山县、新民市,冬季北移,夏季位于南部的绥中县和兴城市;全区春、冬季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夏、秋季呈减小趋势;年际变化上,春季降水距平高频振荡明显,夏季与年降水距平变化相似,秋季有尺度较长的丰枯周期,冬季降水量负距平年份较多,常连续出现;年降水量线性倾向与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呈显著负相关,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季降水量空间分布为东南一西北分异,而其线性倾向值则以东一西分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年降水量 季降水量 线性趋势 空间分布
下载PDF
辽西北玉米大斑病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静 李敬岩 +2 位作者 周信群 邢美娜 刘时静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期130-130,134,共2页
介绍玉米大斑病的发生症状、发生规律、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 发生症状 发生规律 发生原因 防治措施 西北地区
下载PDF
辽西北地区纵坑切梢小蠹防治策略
20
作者 刘森尧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2期80-82,共3页
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是我国重点防治的蛀干害虫,其具有破坏性强、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在辽宁省内多市被发现,已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损失。文章结合纵坑切梢小蠹的发生特点与传播途径最新科研成果,并与本地区实... 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 piniperda)是我国重点防治的蛀干害虫,其具有破坏性强、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在辽宁省内多市被发现,已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损失。文章结合纵坑切梢小蠹的发生特点与传播途径最新科研成果,并与本地区实际情况相结合,提供多角度、多方面的综合防治措施,为辽西北地区纵坑切梢小蠹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纵坑切梢小蠹 病虫害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