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镜下单针单线outside-in-out边缘稳定结合成形术治疗不稳定盘状半月板损伤32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董鑫华 黎键 鲍荣华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8期753-756,共4页
盘状半月板是一种常见的变异半月板,其形态明显增厚、增宽,在运动中容易损伤;损伤后的盘状半月板极度不稳定,常卡压关节,出现膝关节疼痛、弹响、绞锁等症状^([1])。盘状半月板损伤临床治疗从全切除术发展到目前关节镜下成形缝合术,有效... 盘状半月板是一种常见的变异半月板,其形态明显增厚、增宽,在运动中容易损伤;损伤后的盘状半月板极度不稳定,常卡压关节,出现膝关节疼痛、弹响、绞锁等症状^([1])。盘状半月板损伤临床治疗从全切除术发展到目前关节镜下成形缝合术,有效发挥了残留半月板对膝关节的稳定作用,避免了全切除术后的关节退变、软骨磨损、关节外翻及静息疼痛^([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 盘状半月板损伤 关节镜 边缘稳定 成形术
下载PDF
无刷直流电机模糊神经网络PI控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婷婷 胡黄水 王出航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580-586,共7页
在模糊神经网络PI控制算法基础上,采用改进的自适应动量调谐方法对NFNN-PI的网络权值、隶属度函数的中心和宽度进行调整,并利用边缘稳定性来获得较高的跟踪性能,以及对外界负载扰动和参数变化的鲁棒能力。建立了无刷直流电机的仿真模型,... 在模糊神经网络PI控制算法基础上,采用改进的自适应动量调谐方法对NFNN-PI的网络权值、隶属度函数的中心和宽度进行调整,并利用边缘稳定性来获得较高的跟踪性能,以及对外界负载扰动和参数变化的鲁棒能力。建立了无刷直流电机的仿真模型,对NFNN-PI与传统PI控制器和固定动量率模糊神经网络PI(FNN-PI)控制器性能进行对比,并分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刷直流电机 模糊神经网络 PI控制 动量调谐 边缘稳定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中心成形联合边缘稳定术治疗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群铧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11期1537-1538,共2页
目的 观察膝关节镜下中心成形联合边缘稳定术对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实施膝关节镜下半月板中心成形联合边缘稳定术,对照组行常... 目的 观察膝关节镜下中心成形联合边缘稳定术对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实施膝关节镜下半月板中心成形联合边缘稳定术,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关节感染发生情况、半月板稳定性评分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1.00%) (P<0.05).观察组半月板稳定性评分(8.01±1.25)分高于对照组(5.01±1.27)、住院时间(20.45±2.01)d短于对照组(30.11±2.4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实施膝关节镜下半月板中心成形联合边缘稳定术,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镜下半月板中心成形 边缘稳定 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
下载PDF
分子伴侣作用下的蛋白质稳定与进化 被引量:3
4
作者 唐宇琦 叶松涛 +1 位作者 刘嘉 张鑫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2年第3期445-464,共20页
新生多肽链通常需要折叠成独特的三维结构来发挥其生物学功能。天然存在的蛋白质仅具有边缘稳定性,少量突变或轻微环境扰动就可能影响蛋白质的正确折叠。蛋白质组的稳定性,即蛋白质稳态,由蛋白质组中较不稳定的蛋白质决定,因而也具有边... 新生多肽链通常需要折叠成独特的三维结构来发挥其生物学功能。天然存在的蛋白质仅具有边缘稳定性,少量突变或轻微环境扰动就可能影响蛋白质的正确折叠。蛋白质组的稳定性,即蛋白质稳态,由蛋白质组中较不稳定的蛋白质决定,因而也具有边缘稳定性。蛋白质以及蛋白质组的边缘稳定性决定了细胞内存在着复杂的质量控制机制,用来帮助蛋白质正确折叠、修复或降解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本文详细介绍了以热休克蛋白家族为代表的分子伴侣协助蛋白质折叠的内部机制,并回顾了通过过量表达分子伴侣、转录因子等手段提高蛋白质稳态的研究。蛋白质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也在不断进化,本文介绍了蛋白质稳定性与可进化性关系的研究。实验证明,稳定性增强的蛋白质提高了对随机突变的包容度,有助于积累更多突变。相较于野生型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突变体在不同环境的选择下,会产生更多功能适应性突变体,即发生进化。因而蛋白质的稳定性是影响其进化的重要因素。分子伴侣作为蛋白质折叠的参与者,直接协助了蛋白质的定向进化。本文围绕蛋白质折叠的稳定性、蛋白质稳态和蛋白质进化的问题,讨论了以分子伴侣为主的分子机器帮助维持蛋白质稳定、促进蛋白质进化的相关研究。鉴于生物系统的复杂程度,我们对生物进化的理解仍然有限。希望关于影响蛋白质稳定性和可进化性的研究能够为理解蛋白质结构功能的构效关系提供独特见解,同时也为探究蛋白质相关疾病致病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折叠 边缘稳定 定向进化 分子伴侣
下载PDF
浅析当代体育公园与城市环境的共生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畅 梅洪元 陈剑飞 《城市建筑》 2013年第19期110-112,共3页
本文从体育公园与城市空间的密切关系为切入点,分析其通过外部空间与城市的交流互动,结合具体实例的照片和布局图示分析,总结出边缘稳定、界限模糊、多元共融三种体育公园与城市空间的共生方式。
关键词 体育公园外部空间城市界面边缘稳定界限模糊多元共融
下载PDF
放电最佳化和边缘稳定性的控制
6
作者 Nare 平平 《国外核聚变》 2000年第5期31-41,30,共12页
在近期的JETDT运行中,改善芯部和边缘MHD稳定性的放电最佳化对获得无ELM热离子H模式状态下创记录的聚变功率放电是至关重要的。描述了用来增强边缘稳定性的技术。特别报道了用来抑制外部模的成功的电流斜降技术。通过减小... 在近期的JETDT运行中,改善芯部和边缘MHD稳定性的放电最佳化对获得无ELM热离子H模式状态下创记录的聚变功率放电是至关重要的。描述了用来增强边缘稳定性的技术。特别报道了用来抑制外部模的成功的电流斜降技术。通过减小边缘电流密度,外部模的稳定性得以增强,从而证实了该模为n=1的外部扭曲模。然而,等离子体电流的减小缩短了无ELM期间,这与表明气球极限较早出现的稳定性计算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最佳化 边缘稳定 热离子H模式 JETDT
下载PDF
三种不同种植深度种植体修复单牙缺失的疗效对比研究
7
作者 吴雪 吴晓红 段少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157-160,共4页
目的:对比3种不同种植深度AnKylos系统种植体修复单牙缺失的边缘骨吸收量及其红色美学指数。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于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单牙缺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种植深度分为A组、B组、C组,各40例。A组种植深度... 目的:对比3种不同种植深度AnKylos系统种植体修复单牙缺失的边缘骨吸收量及其红色美学指数。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于笔者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单牙缺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种植深度分为A组、B组、C组,各40例。A组种植深度为平齐骨缘(0 mm),B组种植深度为骨缘下1 mm,C组种植深度为骨缘下2 mm。对比三组种植体周围年均骨吸收量、种植体边缘骨水平稳定性、红色美学指数(Red aesthetic index,PES)、白色美学指数(White aesthetic index,WES)、主观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年均骨吸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种植体边缘骨水平稳定性高于A组及B组,B组种植体边缘骨水平稳定性高于A组(P<0.05)。三组PES、WES在组间、时间作用上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组间、时间交互作用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对色泽、咀嚼功能和整体美观的主观满意度均高于A组及B组,B组患者主观满意度均高于A组(P<0.05)。三组患者并发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AnKylos种植系统修复单牙缺失时,植入深度控制在骨缘下2mm有利于提高周围骨组织的稳定性,美学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缺失 AnKylos种植系统 种植深度 边缘骨吸收量 边缘骨水平稳定
下载PDF
口腔微创种植体边缘骨稳定性的分析
8
作者 朴松华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第17期202-202,205,共2页
目的:通过双颌前突的正畸治疗分析口腔微创种植体边缘骨稳定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到我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成人双颌前突的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给予正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外弓... 目的:通过双颌前突的正畸治疗分析口腔微创种植体边缘骨稳定性。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到我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成人双颌前突的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给予正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外弓进行支抗,治疗组采用微钉种植体进行支抗。结果:所有患者都种植成功,种植成功率为100.0%;治疗前后治疗组的U6A-RL前移距离与U6S-RL前移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颌前突在正畸治疗中采用微钉种植体支抗有利于边缘骨的稳定性,种植成功率高,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颌前突 正畸治疗 微钉种植体 边缘稳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