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本博跨越之间:低年级直博生边缘心理的成因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洪茜 刘路 Hamish Coates 《研究生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19,共7页
直博生日益成为我国博士生群体的重要构成,然而低年级直博生在从本科毕业生到博士生的身份适应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边缘心理问题。本文运用边缘理论,对低年级直博生边缘心理的成因进行分析,发现:以身心发展、知识能力基础与传统博士生群体... 直博生日益成为我国博士生群体的重要构成,然而低年级直博生在从本科毕业生到博士生的身份适应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边缘心理问题。本文运用边缘理论,对低年级直博生边缘心理的成因进行分析,发现:以身心发展、知识能力基础与传统博士生群体的差异为标志的边缘范畴是导致低年级直博生边缘心理的内核原因;“低构成”型和“知识生产”型边缘情境是导致其边缘心理的直接原因;群体归属的主观选择、不同领域知识生产者角色的准入门槛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研究提出的建议包括:通过科学认知群体差异、构建新型社会认同,帮助低构成情境下的直博生应对社会认同中的挑战;根据直博生知识能力基础、学科领域性质形成相对独立的培养体系,构建恰当的角色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博生 博士生 边缘理论 博士生教育
下载PDF
论永州在“大湘粤桂旅游圈”中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彭顺生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37-42,共6页
构建"大湘粤桂旅游圈"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湘粤桂交界地区脱贫攻坚、永州旅游业竞争力提升所使然;相邻的地理位置及区位优势、区域经济协作区的局部建立、永州市政府的给力推动、交通状况的改... 构建"大湘粤桂旅游圈"既有必要性,也有可能性,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湘粤桂交界地区脱贫攻坚、永州旅游业竞争力提升所使然;相邻的地理位置及区位优势、区域经济协作区的局部建立、永州市政府的给力推动、交通状况的改善、湘粤桂区域合作已成共识,则为"大湘粤桂旅游圈"提供了可能。"大湘粤桂旅游圈"以湘西南永州宁远为旅游圈核心,以全域开放为目的,以交通的纵横流向关系和旅游流向关系为基本依托的区域旅游合作系统。优越的地理位置,神奇的山水景观,古老独特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决定了永州在"大湘粤桂旅游圈"中的中心地位,而这一地位的确立,又决定了永州在"大湘粤桂旅游圈"构建过程中,无论在前期准备、中期筹建,还是后期整合阶段,都必将承担牵头或领头羊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湘粤桂旅游圈” 边缘理论 山水景观 永州宁远 领头羊
下载PDF
我群意识的建构与解构——“华夏边缘”论述与回族族群性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中复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17,共9页
自从"华夏边缘论"及其相关见解出现后,对于如何重新检视传统中国民族史的研究方法与方法论,以及如何看待华夏这个概念便引发许多讨论。本文即希望透过中国历史上回—穆斯林人群与当代回族的例子,藉由其分布于华夏核心与边缘... 自从"华夏边缘论"及其相关见解出现后,对于如何重新检视传统中国民族史的研究方法与方法论,以及如何看待华夏这个概念便引发许多讨论。本文即希望透过中国历史上回—穆斯林人群与当代回族的例子,藉由其分布于华夏核心与边缘的特殊存在事实,及其与汉族共享文化的同质性和自身有别于汉文化的伊斯兰的异质性特色,企图与"华夏边缘论"中相关的核心概念开展出另一种异例的对话与研究模式。一方面来作为对于扩大并补充该论述的参考,同时也让回族的族群文化现象在中国民族史的研究领域中得到更多且重要的定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族 边缘理论 族群性 华夏边缘
原文传递
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逻辑结构的再认识
4
作者 王利 刘晓荣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47-50,共4页
邓小平理论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是我们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 ,是内含完整的逻辑结构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由核心理论、基础理论、应用理论... 邓小平理论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是我们党和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展开 ,是内含完整的逻辑结构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由核心理论、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边缘理论四个层次构成有机的逻辑结构。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理论的逻辑结构是完整地把握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内在要求 ,对于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指导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理论 逻辑结构 科学体系 核心理论 基础理论 应用理论 边缘理论
下载PDF
中国民族史研究的边疆范式、边缘理论与边界视角——以巴菲尔德、王明珂、濮德培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宋铁勇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7-12,共6页
近年来中国民族史研究中所出现的边疆范式、边缘理论与边界视角对传统民族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作出了有益的补充,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也促使中国国内的民族史研究开始对以往研究成果和理论进行反思,并在借鉴大陆以外学者的理论... 近年来中国民族史研究中所出现的边疆范式、边缘理论与边界视角对传统民族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作出了有益的补充,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也促使中国国内的民族史研究开始对以往研究成果和理论进行反思,并在借鉴大陆以外学者的理论过程中对这些理论给予了一定的回应。笔者以巴菲尔德、王明珂、濮德培三位学者在中国民族史研究中关于边疆、边缘、边界、族群等问题的论述为例,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论述形成比较,找到彼此的理论契合点,以期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一点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理论 边缘理论 边界视角 民族史
下载PDF
Reconsidering the Late Bronze Age Decline of Southern Canaan: A Perspective from the Amarna Letters 被引量:1
6
作者 Yuan Zhihui 《中东研究》 2019年第1期77-98,268,269,共24页
晚期青铜时代,南迦南的多个遗址都衰落了。那么,谁应该为南迦南的衰落承担责任呢?一些学者认为埃及是导致南迦南衰落甚至毁灭的罪魁祸首,但有些学者对此观点表示怀疑。鉴于埃及在南迦南建立了帝国统治,笔者拟采用沃勒斯坦的核心-边缘理... 晚期青铜时代,南迦南的多个遗址都衰落了。那么,谁应该为南迦南的衰落承担责任呢?一些学者认为埃及是导致南迦南衰落甚至毁灭的罪魁祸首,但有些学者对此观点表示怀疑。鉴于埃及在南迦南建立了帝国统治,笔者拟采用沃勒斯坦的核心-边缘理论和韦伯的分层理论中声誉-权力范式来对此进行分析。通过阅读阿马尔那书信发现,在大国之间的书信中,各国国王关注的焦点为礼物交换,而在埃及与附属国的书信中,埃及国王与其附属国的统治者关注的焦点为南迦南的稳定和城市国家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理论 沃勒斯坦 青铜时代 礼物交换 边缘理论
下载PDF
中国体育传播学边缘化理论研究述评
7
作者 郭超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93-94,共2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中国体育传播路径宏大叙事的终结、中国体育分众传播研究的未来、中国体育传播研究生态异化的斧正三大板块内容,甄别与述评中国体育传播学边缘化理论研究进展,以促进中国体育传播学理论与实践进程,开拓同行理论思维视野。
关键词 体育传播学 边缘理论 研究述评
下载PDF
核心—边缘理论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运用 被引量:197
8
作者 汪宇明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2-375,共4页
核心—边缘理论为区域旅游规划提供了建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系统的认知模型。运用这种空间结构模型 ,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区域整合、景区土地利用功能配置与都会城市旅游圈层构造、以及促进区域旅游联动发展方面可取得满意的实践成果。核心... 核心—边缘理论为区域旅游规划提供了建构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系统的认知模型。运用这种空间结构模型 ,在进行旅游资源的区域整合、景区土地利用功能配置与都会城市旅游圈层构造、以及促进区域旅游联动发展方面可取得满意的实践成果。核心与边缘地区应该是一种平等竞争、优势互补、合作互赢的空间关系。发展核心 ,带动边缘 ,是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发展中地区要注意培育旅游核心区 ,形成旅游创新活动基地 ,带动边缘区域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边缘理论 认知模型 区域旅游规划 旅游资源 土地利用
下载PDF
四川省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格局演变 被引量:149
9
作者 史春云 张捷 +2 位作者 尤海梅 李东和 王艳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1-639,共9页
核心—边缘理论模型是解释区域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模式的一种理论。已有的研究主要是探讨区域内部核心—边缘区旅游经济发展关系的不平等,而对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的形成机理与演变过程鲜有涉及。以旅游资... 核心—边缘理论模型是解释区域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和区域经济空间结构演变模式的一种理论。已有的研究主要是探讨区域内部核心—边缘区旅游经济发展关系的不平等,而对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的形成机理与演变过程鲜有涉及。以旅游资源大省—四川为例,研究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的动态过程、阶段与空间结构形态的演变。实证研究结果显示,首位分布和规模—位序分布理论能够很好地揭示旅游区域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目前四川省旅游城市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发育典型,核心城市—成都首位分布显著,空间格局的演变以聚集形、非均衡的极化作用为主,但扩散作用正逐步加强,核心与边缘城市发展差距悬殊,次级核心城市尚处于成长过程中;经相关分析,交通因素、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城市规模、职能与城市化水平、区位因素是形成这种核心—边缘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本文探索一种核心—边缘空间结构演化过程和阶段的定量研究方法,并尝试解释其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不仅拓展了该理论在旅游地理学上的应用,也丰富了该理论本身的内涵、应用及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边缘理论 空间结构形态 空间动态过程 四川省
下载PDF
中国对非正规就业概念的移植与发展 被引量:45
10
作者 丁金宏 冷熙亮 +2 位作者 宋秀坤 B.Hammer 徐月虎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8-15,共8页
非正规就业有三种学说渊源:国际劳工组织的贫困就业理论、刘易斯-托达罗的二元经济理论、哈特-法伊格的制度边缘理论。非正规就业是社会边缘人群在制度边缘的就业,是发展中国家高失业率与非正规需求共同作用的产物,是就业与失业之... 非正规就业有三种学说渊源:国际劳工组织的贫困就业理论、刘易斯-托达罗的二元经济理论、哈特-法伊格的制度边缘理论。非正规就业是社会边缘人群在制度边缘的就业,是发展中国家高失业率与非正规需求共同作用的产物,是就业与失业之间的缓冲层。90年代以来,中国的失业问题日趋严峻,作为促进就业的一项措施,上海市在国内率先引入非正规就业的概念,不少地区随后响应。中国移植的非正规就业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正规的非正规就业,为了就业而就业,面向社区的就业。中国非正规就业的未来发展应该坚持以正规化为目标,拓宽从业许可范围,减少政府的过度保护,抑制政策投机行为,从长远考虑还应与户口制度改革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非正规就业 发展 贫困就业理论 二元经济理论 制度边缘理论 性质 政策
原文传递
论上海和浙江的区域经济关系——一个关于“中心—边缘”理论和“极化—扩散”效应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9
11
作者 陈建军 姚先国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8-33,共6页
本文首先概述了增长极理论和中心—边缘理论的应用条件和应用背景 ,进而证明上海和浙江共处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并非是一个二元空间而更近似于匀质空间 ,接着用浙沪间产业转移的案例证明两地之间的关系并非是“极化—扩散” ,而是资源优势... 本文首先概述了增长极理论和中心—边缘理论的应用条件和应用背景 ,进而证明上海和浙江共处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并非是一个二元空间而更近似于匀质空间 ,接着用浙沪间产业转移的案例证明两地之间的关系并非是“极化—扩散” ,而是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分工的关系 ,并得出结论认为 ,从要素资源流动的角度分析 ,上海和浙江区域经济关系应该属于邻域渗透型的区域经济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浙江 区域经济关系 增长极理论 中心--边缘理论 产业转移 资源优势互补关系产业分工 要素资源流动 邻域渗透型经济关系 长江三角洲区域
原文传递
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与演变机制分析 被引量:49
12
作者 韩春鲜 马耀峰 罗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49-455,共7页
利用标准差和泰尔系数,对1995-2006年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总体差异水平变动及南北疆差异变动特点进行分析;应用聚类分析方法、核心-边缘理论揭示了新疆经济发展空间结构演化态势,并根据区位商理论,对空间经济结构演变的机制进行分析。... 利用标准差和泰尔系数,对1995-2006年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总体差异水平变动及南北疆差异变动特点进行分析;应用聚类分析方法、核心-边缘理论揭示了新疆经济发展空间结构演化态势,并根据区位商理论,对空间经济结构演变的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995-2006年,新疆经济空间差异总体呈增加态势,而且南疆内部、北疆内部、南北疆之间经济差异水平均在增加,其中,南疆内部差异变动对总体差异变动的影响最大;区域经济发展处在极化阶段,空间经济差异水平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同期,新疆经济发展的一级核心区一直是乌鲁木齐,制造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批发贸易零售餐饮业、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等是推动一级核心区发展的主要动力行业;二级核心区空间收敛,动力行业由多元化逐渐走向单一化,变成石油采掘业型经济区;边缘区则以农业经济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空间差异 泰尔系数 核心-边缘理论 区位商 新疆
下载PDF
“核心-边缘”理论在南岳衡山区域旅游产品开发中的运用 被引量:32
13
作者 张河清 成红波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8-71,89,共5页
文章从南岳衡山旅游区的现状与开发潜力分析入手,结合核心-边缘理论,进一步探讨南岳衡山核心旅游区域与边缘旅游区域及其产品的相关因素、相互关系,得出南岳衡山区域旅游产品开发的基本思路,即发展核心、带动边缘、平等竞争、优势互补... 文章从南岳衡山旅游区的现状与开发潜力分析入手,结合核心-边缘理论,进一步探讨南岳衡山核心旅游区域与边缘旅游区域及其产品的相关因素、相互关系,得出南岳衡山区域旅游产品开发的基本思路,即发展核心、带动边缘、平等竞争、优势互补、合作互赢。围绕这一基本思路,从5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旅游产品的开发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边缘理论 旅游产品 南岳衡山
下载PDF
基于核心—边缘理论的武汉城市旅游圈构建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吴信值 黄翔 胡召芹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55-58,共4页
核心—边缘理论作为一种揭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变化的理论模式,在区域旅游合作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尝试以该理论作为指导,分析武汉城市旅游圈的旅游空间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武汉城市旅游圈的三条基本策略:一是发挥核心区龙... 核心—边缘理论作为一种揭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变化的理论模式,在区域旅游合作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尝试以该理论作为指导,分析武汉城市旅游圈的旅游空间结构。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武汉城市旅游圈的三条基本策略:一是发挥核心区龙头带动作用,以核心带动边缘发展;二是充分发掘边缘区潜力,努力打造次一级核心;三是核心与边缘优势互补,联动发展,逐步提升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边缘理论 武汉城市旅游圈 区域旅游合作
下载PDF
新疆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资源禀赋影响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韩春鲜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2-66,共5页
本文借用标准差分析2000~2006年新疆15个地州的旅游经济空间差异水平;利用聚类分析和核心—边缘理论分析新疆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并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度和旅游经济水平指标,对旅游经济空间结构形成、演化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 本文借用标准差分析2000~2006年新疆15个地州的旅游经济空间差异水平;利用聚类分析和核心—边缘理论分析新疆旅游经济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并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度和旅游经济水平指标,对旅游经济空间结构形成、演化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2000~2006年新疆旅游资源优势与旅游经济水平大致呈正相关关系,旅游资源禀赋差异是旅游经济水平空间差异化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同期,旅游资源优势与旅游经济增长速度大致呈负相关关系,增长速度的空间差异性是旅游经济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对核心区的旅游增长分析认为,旅游经济核心区增长已经由资源驱动型转向资本驱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发展 空间差异 标准差 核心-边缘理论 新疆
下载PDF
核心—边缘理论在旅游线路设计中的运用 被引量:13
16
作者 龚军姣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33-134,共2页
核心——边缘理论为旅游线路设计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文章认为根据核心——边缘理论设计旅游线路时,应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促进旅游景区联动发展,以核心景区带动边缘景区,促进旅游业协调发展。
关键词 核心——边缘理论 旅游线路 设计
下载PDF
“资源诅咒”的空间结构解析:核心边缘理论视角 被引量:20
17
作者 郭文炯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23,共7页
空间结构与组织是"资源诅咒"研究被忽略的一个分析视角。在资源型经济的自强机制作用下,人口与经济活动倾向于空间分布的分散化,形成资源型区域特殊的"核心边缘"结构和要素流动特征,导致核心区域集聚效应弱化及偏... 空间结构与组织是"资源诅咒"研究被忽略的一个分析视角。在资源型经济的自强机制作用下,人口与经济活动倾向于空间分布的分散化,形成资源型区域特殊的"核心边缘"结构和要素流动特征,导致核心区域集聚效应弱化及偏态的城市功能,反过来又制约制造业集聚、现代服务业发展,强化了反工业化倾向,促使区域发展落入"资源诅咒"陷阱。通过对山西省核心边缘结构及2000—2010年人口与经济集聚动态等分析,对上述观点做了验证,并提出基于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空间结构优化路径与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诅咒 空间结构 核心边缘理论 山西省
原文传递
西藏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及路径研究 被引量:19
18
作者 唐柳 俞乔 +1 位作者 鲜荣生 李志铭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1-146,134,共7页
旅游空间结构是区域旅游经济系统中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空间组织关系的集成反映,其合理性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作用显著。立足于西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特殊性和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以"核心—边缘"理论为指导,通过统计... 旅游空间结构是区域旅游经济系统中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空间组织关系的集成反映,其合理性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作用显著。立足于西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特殊性和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以"核心—边缘"理论为指导,通过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了西藏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发展状态,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指标体系划分了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和边缘区域,构建了"一带、四点"空间布局结构,并提出了强化区域空间发展定位和联动发展、加强特色产品开发等实现空间结构布局的路径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文化旅游产业 “核心—边缘理论 空间布局 路径
原文传递
风险边缘视角下冒险性体育旅游的动机、情绪与意愿 被引量:16
19
作者 盘劲呈 李海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4-42,共9页
基于风险边缘理论对冒险性体育旅游开展实地调查和实证研究,从微观视角分析冒险性体育旅游全过程,探究参与动机、积极情绪与意愿的关系。结果显示:心理内驱、外生氛围动机可正向促进参与者参与旅游的积极情绪;风险感知在“心理—情绪”... 基于风险边缘理论对冒险性体育旅游开展实地调查和实证研究,从微观视角分析冒险性体育旅游全过程,探究参与动机、积极情绪与意愿的关系。结果显示:心理内驱、外生氛围动机可正向促进参与者参与旅游的积极情绪;风险感知在“心理—情绪”“氛围—情绪”路径中起正向调节作用;积极情绪可促进参与者产生场所依恋,使其萌发传播与重游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冒险性体育旅游 冒险动机 积极情绪 意愿 风险边缘理论
下载PDF
边缘化地区特征、形成机制及对策研究--以河南省黄淮四市为例 被引量:14
20
作者 梁留科 吕可文 +1 位作者 苗长虹 黄飞飞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65,共5页
通过对边缘化理论和内涵的阐述,在中部崛起和中原城市群这一经济发展战略背景下,以河南省黄淮四市为例,分析边缘化地区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认为区域交通条件和行政区划分割造成发展"交易成本"过高,落后的经济基础成为边缘化... 通过对边缘化理论和内涵的阐述,在中部崛起和中原城市群这一经济发展战略背景下,以河南省黄淮四市为例,分析边缘化地区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认为区域交通条件和行政区划分割造成发展"交易成本"过高,落后的经济基础成为边缘化的历史原因,并在全球化、市场化和区域政策的作用下,通过"路径依赖"机制不断强化,最终导致发展的边缘化。基于此,从发挥边缘效应、调整产业结构、构建区域中心城市和制度创新等角度提出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四市 边缘 核心-边缘理论 路径依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