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3篇文章
< 1 2 1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夷夏观与中国疆域的形成——中国疆域形成理论探讨之一 被引量:42
1
作者 李大龙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2004年第1期1-14,共14页
文章主要对传统夷夏观在中国疆域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认为如果从汉族和边疆民族对中国疆域形成的贡献看 ,中国疆域的形成可以分为两大时期 ,唐以前是汉族起着主导作用 ,汉、唐的两次大统一都是以汉族为主体实现的 ;唐以后则是边疆... 文章主要对传统夷夏观在中国疆域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认为如果从汉族和边疆民族对中国疆域形成的贡献看 ,中国疆域的形成可以分为两大时期 ,唐以前是汉族起着主导作用 ,汉、唐的两次大统一都是以汉族为主体实现的 ;唐以后则是边疆民族主导着疆域发展的进程 ,元、清两次大统一都是由边疆民族实现的。传统的夷夏观是导致这种状况一个很主要的因素。受传统夷夏观的束缚 ,以汉族为主体建立的王朝往往难以突破人为设置的“夷夏”界限 ,对边疆地区采取羁縻统治或“不治” ,因而阻碍了疆域形成的进程 ;而边疆民族所建王朝则没有这些束缚 ,并不断冲击着传统的夷夏观 ,中国疆域的最终形成就是伴随着这种观念的不断突破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夏观 疆域 汉族 边疆民族 儒家文化 中国
原文传递
国家认同的建构——从边疆民族跨国流动视角的讨论 被引量:42
2
作者 何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24-27,共4页
在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国家认同问题是关系国家团结统一的重要基础。而边疆民族因其居住地属于国家边缘地带和其族群属于非主体民族而形成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张力,在国家认同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并具有选择的地缘条件和社... 在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国家认同问题是关系国家团结统一的重要基础。而边疆民族因其居住地属于国家边缘地带和其族群属于非主体民族而形成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张力,在国家认同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模糊性并具有选择的地缘条件和社会条件。为此,必须高度重视边疆民族的国家认同建构,而且应从边疆各民族主体出发,以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相统一并以文化价值为目标的原则进行国家认同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民族 国家认同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下载PDF
论国民政府对西南边疆及边疆民族的治理 被引量:21
3
作者 马玉华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39,共7页
本文认为,20世纪30年代后,国民政府较重视对西南边疆及边疆民族进行治理,曾组织较大规模的边疆民族状况调查,成立若干边政机构,重视发展西南边疆地区的经济与教育。其治理观念与政策既有超越前代之处,也有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
关键词 国民政府 西南边疆 边疆民族 治理
原文传递
“藩属”与“宗藩”辨析——中国古代疆域形成理论研究之四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志扬 李大龙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36,共12页
本文从学界对“藩属”、“宗藩”的认识和使用,“藩属”的含义和使用,“宗藩”的含义和使用等三个方面,对古今“藩属”、“宗藩”二词的用法进行了综合考察。认为“藩属”一词形成于明清时期,是用于指称清朝和边疆民族乃至周边邻国的政... 本文从学界对“藩属”、“宗藩”的认识和使用,“藩属”的含义和使用,“宗藩”的含义和使用等三个方面,对古今“藩属”、“宗藩”二词的用法进行了综合考察。认为“藩属”一词形成于明清时期,是用于指称清朝和边疆民族乃至周边邻国的政治隶属关系,但这种关系早在汉代就已经形成,称为“藩臣”、“外臣”与“属国”。“宗藩”一词则早在《史记》中就已经出现,是用于指称皇室宗族或宗族成员分封于地方者。现代学者用“宗藩”一词指称中国古代王朝尤其是明清和邻国关系的做法并不科学,其“宗藩”的含义和用法不仅与古人对该词的用法明显不同,而且容易形成更多的误解,故而应该改用“藩属”才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藩属 宗藩 中国历代王朝 边疆民族 周边邻国
原文传递
清代前期边疆通论(上) 被引量:14
5
作者 成崇德 《清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11,共11页
关键词 边疆民族 清代前期 中国疆域 边疆地区 中国古代文明 中国历史 中原地区 中央政府 中国的现代化 政治史
原文传递
我国国家文化安全中的边疆文化治理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董江爱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69,共7页
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边疆民族文化治理与国家文化安全密切关联。边疆民族文化作为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文化完整性、先进性和多样性的构成要素。同时,边疆民族文化也影响国家文化安全。一方面,我国边疆地区存在着民... 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边疆民族文化治理与国家文化安全密切关联。边疆民族文化作为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文化完整性、先进性和多样性的构成要素。同时,边疆民族文化也影响国家文化安全。一方面,我国边疆地区存在着民族文化认同与国家文化认同之间的张力,容易被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利用,在民族与国家之间制造矛盾与分裂,威胁国家文化安全。另一方面,边疆民族文化的衰落、民族文化产业的薄弱和外来异质文化的介入也会威胁国家文化安全。因此,加强边疆民族文化治理需要将边疆民族文化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中,构建包容性强的中华文化共同体,把边疆民族文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与发展。同时要提高边疆民族的文化治理自觉性,激发边疆民族参与民族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国家文化认同,共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民族 文化治理 国家文化安全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边疆社会稳定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5
7
作者 何明 王越平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3期1-7,共7页
本文从五个方面讨论了全球化背景下边疆社会稳定研究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可能的研究思路。指出全球化背景下边疆社会稳定是一个动态稳定,由于全球化背景下以及我国当今国家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内部和外部的影响因... 本文从五个方面讨论了全球化背景下边疆社会稳定研究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可能的研究思路。指出全球化背景下边疆社会稳定是一个动态稳定,由于全球化背景下以及我国当今国家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内部和外部的影响因素都时时处于变动的状态,同时也由于边疆民族文化的边缘性、心理疏离性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错位的深刻根源,诱发了社会的不稳定。因而妥善解决边疆社会的不稳定问题,疏导民族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建构起适应当前我国边疆民族需求的公民文化是核心的要义,这也能超越以往传统社会稳定观的局限,建构科学而长效的社会稳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稳定 边疆民族 全球化 问题 策略
下载PDF
西汉王朝藩属体制的建立和维系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大龙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6-133,共8页
西汉上承秦制,不仅在中原地区因袭郡县统治体制,而且还将边疆民族纳入统治范围。处理与边疆民族的关系是西汉王朝构筑藩属体制的主要目的,也是其边疆政策的重要内容。西汉初期建立的由“藩臣”、“外臣”、“敌国”构成的藩属体制,其建... 西汉上承秦制,不仅在中原地区因袭郡县统治体制,而且还将边疆民族纳入统治范围。处理与边疆民族的关系是西汉王朝构筑藩属体制的主要目的,也是其边疆政策的重要内容。西汉初期建立的由“藩臣”、“外臣”、“敌国”构成的藩属体制,其建立基础极不稳固,武帝以后藩属体制逐步趋于完善,确立了以藩属郡县化、设置属国、特设管理机构、外围藩属体系为核心的一套新的藩属体制。这套藩属体制所建立的不同管理方式对维护中原地区乃至边疆地区的安定起到了重要作用,而管理方式的不断内地化则表明西汉统治区域不断向边疆拓展,中国古代疆域就是在这种边疆内地化趋势中逐渐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藩属体制 边疆民族 边疆政策
下载PDF
土司制度与民族生态环境之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周琼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2年第4期2-13,共12页
在人类社会及生态环境发展的关系史上,制度与环境常常扮演一对不和谐的冤家,制度在很多时候常常成为生态环境破坏的急先锋。但中国土司制度的实施及在边疆民族地区的长期保持,却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环境史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人类社会及生态环境发展的关系史上,制度与环境常常扮演一对不和谐的冤家,制度在很多时候常常成为生态环境破坏的急先锋。但中国土司制度的实施及在边疆民族地区的长期保持,却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环境史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演绎成制度与环境和谐共处的佳话。土司制度保持时间较长地区,其生态环境的原始状态及生物多样性特点的保存时间也相应较长,很多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一直保持到现当代。从这一层面而言,土司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民族地区良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司制度 民族生态环境 边疆民族 环境史
下载PDF
唐代平卢节度使南迁之后琐议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孙慧庆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73-79,共7页
唐代平卢节度使系玄宗朝的九大方镇之一,肩负着经略东北边疆的重要任务。安史之乱尾声时,南迁齐鲁地区。南迁的背景和影响,其后的一系列变化及作用是唐史的重要内容。对于它的深入探讨,不仅从一个侧面能够看到唐朝中后期历史的某些变化... 唐代平卢节度使系玄宗朝的九大方镇之一,肩负着经略东北边疆的重要任务。安史之乱尾声时,南迁齐鲁地区。南迁的背景和影响,其后的一系列变化及作用是唐史的重要内容。对于它的深入探讨,不仅从一个侧面能够看到唐朝中后期历史的某些变化,而且还是地方史、边疆民族史和对外关系史等不可缺少的部分。对此。一些论著虽有旁及,但至今尚未见到系统的研究成果。它的某些方面一直扑朔迷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度使 东北边疆 边疆民族 新罗 李正己 齐鲁 东北地区 藩镇 都督府 河朔三镇
原文传递
民国时期“边疆民族”概念的生成与运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杨思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5-106,共12页
"边疆民族"作为民国时期非汉人群主要指称之一,本身既体现以种族区分为实质的外来民族理论和以文野区分为主旨的本土边疆观念的奇特结合,更成为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批判套用、进而拒斥欧洲和苏联少数民族问题理论,实行与维护&qu... "边疆民族"作为民国时期非汉人群主要指称之一,本身既体现以种族区分为实质的外来民族理论和以文野区分为主旨的本土边疆观念的奇特结合,更成为国民党和国民政府批判套用、进而拒斥欧洲和苏联少数民族问题理论,实行与维护"中华民族是一个"的重要概念。国民政府的边疆教育旨在化异从同,实行民族融合;一般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者主张推行边教应先作民族调查,甚至用美国学者萨姆纳分析原始初民社会的"我群"与"他群"概念剖析汉族与边疆民族,客观上趋向将中国人进行民族划分。有关非汉人群称谓意涵的界定和概念的取舍,民族认同、政治立场等差异的症结,在于如何理解所谓汉与非汉,以及非汉各群体之间的同异和融合,在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实现存异与求同的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民族 外来民族理论 中华民族 边疆教育 我群 他群
下载PDF
唐朝制定民族政策的历史原因初探 被引量:6
12
作者 骆桂花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7年第1期34-36,50,共4页
关键词 民族政策 历史原因 少数民族 吐谷浑 民族偏见 鲜卑族 边疆民族 民族 周边民族 李世民
下载PDF
边疆民族地区预防医学专业人才胜任力培养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10
13
作者 殷建忠 罗家洪 +7 位作者 陆林 许传志 李伟明 徐芳 王松梅 吴少雄 孙承欢 王琦 《卫生软科学》 2012年第12期1050-1053,共4页
当前云南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仍比较突出。如何培养具有胜任力的预防医学人才,是云南高等公共卫生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探索实践... 当前云南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仍比较突出。如何培养具有胜任力的预防医学人才,是云南高等公共卫生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昆明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创新性提出了基于胜任力的预防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出适应边疆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能够应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复杂多样的公共卫生挑战,能够解决公共卫生实际问题的应用型高素质预防医学人才;同时实现以教学促实践、以实践促科研、以科研促创新,有效提升学生的胜任力,进而提高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卫生教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民族 预防医学 胜任力
下载PDF
东汉王朝护羌校尉考述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大龙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7-78,共12页
东汉王朝护羌校尉考述李大龙东汉王朝和西羌的关系是东汉时期民族关系的热点,其因在于东汉一代西羌屡平屡叛,不断掀起反抗东汉王朝统治的斗争,并对东汉王朝经营西域产生了消极影响。学术界对此也颇为重视,论著多有论及,但观已有的... 东汉王朝护羌校尉考述李大龙东汉王朝和西羌的关系是东汉时期民族关系的热点,其因在于东汉一代西羌屡平屡叛,不断掀起反抗东汉王朝统治的斗争,并对东汉王朝经营西域产生了消极影响。学术界对此也颇为重视,论著多有论及,但观已有的研究成果,对于东汉王朝护羌校尉,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王朝 后汉书 西羌 《资治通鉴》 武力镇压 使匈奴中郎将 永元 太守 屯田 边疆民族
原文传递
论唐代内地与边疆的“互市”和“朝贡”贸易 被引量:6
15
作者 管彦波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4-88,共5页
唐王朝与边疆各民族之间除了以"互市"为主的贸易往来外,在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一系列过程中,或通过武力威慑,或通过政治联姻,或通过遣使册封、赏赐,与边疆民族之间所达成的在政治上表示友好和隶属关系的"贡赐"贸易,也... 唐王朝与边疆各民族之间除了以"互市"为主的贸易往来外,在唐王朝开疆拓土的一系列过程中,或通过武力威慑,或通过政治联姻,或通过遣使册封、赏赐,与边疆民族之间所达成的在政治上表示友好和隶属关系的"贡赐"贸易,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经济贸易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王朝 边疆民族 “互市”贸易 “朝贡”贸易
下载PDF
清朝以法治边的经验得失 被引量:6
16
作者 林乾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29,共13页
清朝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在继承并积极拓展以往治边政策的同时,将边疆民族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本文从从俗从宜与统一法制、规范内地与边疆民族之间的法律关系、宗教立法以安边抚众为重点等三个... 清朝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在继承并积极拓展以往治边政策的同时,将边疆民族管理纳入法制化、制度化轨道。本文从从俗从宜与统一法制、规范内地与边疆民族之间的法律关系、宗教立法以安边抚众为重点等三个方面对清朝以法治边的情况进行了探讨。认为清朝以法治边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负面影响也不可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边疆政策 法律制度 法治 得失 边疆民族 国家形成 中国统一 治边政策 民族管理
原文传递
苗族学者石启贵 被引量:8
17
作者 石建中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4期163-168,共6页
【正】 石启贵(1896年12月—1959年5月),号子荣,字霖苏,又名岩山、能言、竹林居士,湖南吉首人.毕生从事民族教育和湘西苗族的研究,著述甚多,是近代知名的苗族学者.大学毕业后回乡,1926年至1933年,在乾城模范小学和女子小学任教.1928年... 【正】 石启贵(1896年12月—1959年5月),号子荣,字霖苏,又名岩山、能言、竹林居士,湖南吉首人.毕生从事民族教育和湘西苗族的研究,著述甚多,是近代知名的苗族学者.大学毕业后回乡,1926年至1933年,在乾城模范小学和女子小学任教.1928年起,任乾城县立模范小学和县立第一女子小学事务、教务主任及县教育会干事、首民文化经济改进委员会常务委员,从此开始注意对苗族文化经济的研究.1933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凌纯声、芮一夫两教授到湘西进行民族学考查,他参加其工作并担任调查组的咨询.自此以后,他就一直把湘西苗族研究当作重点,直至逝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苗族 苗汉 土著民族 师资训练 纯声 苗民 苗疆 国民大会 苗语 边疆民族
下载PDF
辽金王朝与中华多元一体的关系 被引量:7
18
作者 程尼娜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17,共3页
2005年10月15日—16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和《历史研究》编辑部在天津联合举办“中国传统社会基本问题论坛”。“论坛”特别注重中国传统社会演进的重大问题、基本脉络的认识把握与理论提升,以及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议题大多是中国... 2005年10月15日—16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和《历史研究》编辑部在天津联合举办“中国传统社会基本问题论坛”。“论坛”特别注重中国传统社会演进的重大问题、基本脉络的认识把握与理论提升,以及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议题大多是中国古代史教学科研中值得深思的共性疑难,故与会者唇枪舌剑,彼此交锋,讨论非常热烈。还在相互论难中迸发出不少智慧火花,提高和升华了理论认识。争鸣议论的热点主要是:历史观与中国传统社会研究理论范式的清理与建构,包括唯物史观、文化史观、阶级分析方法等;中国传统社会的阶段性发展与变迁,例如唐宋变革、文明冲突与中华多元一体、思想与社会的互动等;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构造、集团、分层及利益冲突整合等等。与会者普遍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史学研究突破了“五朵金花”之类的单调理论范式,在具体深入的断代研究和专门研究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应予以充分肯定。但是,倘若仅仅满足于断代或专门的具体研究,局限性较大。只有具体研究与基本问题探讨共同发展,相得益彰,才能积极推动中国古代史研究的繁荣。现将与会专家的代表性论说荟萃如下,以飨同好,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王朝 多元一体 中国 辽朝 金朝 历史发展 国家结构 13世纪 北方民族 南北朝 一体多元 边疆民族
下载PDF
《唐岭南行军总管陈元光考》质疑——附论陈元光平蛮开漳的性质 被引量:8
19
作者 谢重光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2期48-56,共9页
半个多世纪前,已故史学家罗香林先生曾著文《唐岭南行军总管陈元光考》,认为唐代漳州首任刺史陈元光确如晚近地方志乘所言,是光州固始人,曾久任岭南行军总管,陈元光父子由河南领兵人闽,“为带有移民性质之防戍”而今分布于闽南、闽西南... 半个多世纪前,已故史学家罗香林先生曾著文《唐岭南行军总管陈元光考》,认为唐代漳州首任刺史陈元光确如晚近地方志乘所言,是光州固始人,曾久任岭南行军总管,陈元光父子由河南领兵人闽,“为带有移民性质之防戍”而今分布于闽南、闽西南、粤东之汉族一支“河老”民系,“固以元光父子所部将士之移殖为骨干”。罗先生所论,于闽南粤东开发史、汉族移民史,以及唐代府兵制度、边疆民族政策等关系甚大,不能不认真对待。我们把罗先生的结论放到唐前期的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的形势中加以考察,发现与当时史实及各种制度多有不合,其所引据的资料亦与正史多所抵牾。兹据管见,先献所疑,附论陈元光平蛮、开漳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军总管 陈元光 唐前期 罗香林 移民史 志乘 侯莫陈 边疆民族 民族关系 归德将军
下载PDF
刘渊政权的出现与北疆民族主动认同“中国”的开始——中国古代疆域形成理论探讨之二 被引量:7
20
作者 宋秀英 李大龙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4-101,148,共9页
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是北疆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的第一个政权。本文认为汉政权的出现既是匈奴人长期和汉族保持密切关系的结果,同时也是匈奴人认同“中国”,并进而主动进入中华民族形成历程的标志。汉政权的出现对中国古代疆域形成的影响... 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是北疆民族在中原地区建立的第一个政权。本文认为汉政权的出现既是匈奴人长期和汉族保持密切关系的结果,同时也是匈奴人认同“中国”,并进而主动进入中华民族形成历程的标志。汉政权的出现对中国古代疆域形成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促进了北疆民族之间的融合,推动了中国传统治边思想和方式的发展,而且也是边疆民族主动进入中华民族形成历程的开始,由此也奠定了北疆和中原地区融为一体的牢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中国” 北疆 政权 理论探讨 疆域 认同 中原地区 形成历程 中华民族 匈奴人 治边思想 中国传统 边疆民族 一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