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边塞诗词中的音乐审美要素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邢之美 王茸茸 《音乐天地》 2021年第10期54-58,共5页
边塞,顾名思义就是边疆要塞。边塞诗词,是指驻守边疆要塞的将士戎马彳空您之际,面对边疆地区的旖旎自然风光,借物抒情、以诗言志,主要描述山河壮丽、战争残酷、将士勇猛的诗词,以诗词讴歌将士们卫国戍边、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和壮举,具... 边塞,顾名思义就是边疆要塞。边塞诗词,是指驻守边疆要塞的将士戎马彳空您之际,面对边疆地区的旖旎自然风光,借物抒情、以诗言志,主要描述山河壮丽、战争残酷、将士勇猛的诗词,以诗词讴歌将士们卫国戍边、精忠报国的英雄气概和壮举,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情怀。有史料记载以来,我国边疆外患不断,成千上万戍边将士前赴后继、刀光剑影、奋战疆场,以血肉之躯捍卫了华夏文明,守卫着大好河山,涌现出了无数精兵良将,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给边塞诗词提供了取之不绝、用之不尽的鲜活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边塞诗 英雄故事 边塞诗 精忠报国 言志 华夏文明 英雄气概 借物抒情
原文传递
关于纳兰性德作品的若干考辨 被引量:1
2
作者 任嘉禾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91年第4期15-23,31,共10页
本篇所谓“边塞诗词中的用典和借境”,指的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清准战争前夕)表现特定心态(战争的隐忧与和平的愿望)的“用典”和“借境”.某些研究者从性德作品中发现的“西北地名”,不过是这样的“用典”和“借境”的一部分.下面分四... 本篇所谓“边塞诗词中的用典和借境”,指的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清准战争前夕)表现特定心态(战争的隐忧与和平的愿望)的“用典”和“借境”.某些研究者从性德作品中发现的“西北地名”,不过是这样的“用典”和“借境”的一部分.下面分四个层次对于这种“用典”和“借境”的来历作出概括说明:1.历史背景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三藩平定之后,清廷的主要劲敌就是厄鲁特蒙古的准噶尔部了.准部首领噶尔丹妄想兼并蒙古各部,起兵抗清;康熙皇帝对准部一面“宣抚”,一面备战.这样,在清廷与准噶尔部之间,在准噶尔部与蒙古其他各部之间,都有着日益尖锐的矛盾.从二十一年到二十四年(性德去世之年),战争并未发生,但已是阴云密布了2.性德个人的行踪康熙二十年(1681年)春夏之际,皇帝出塞北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兰性德 红姑娘 阴山 考辨 边塞诗 昆仑之丘 通志堂集 山海关 典故 作品
下载PDF
不恨天涯行役苦——纳兰性德觇索伦边塞诗词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2
3
作者 孟盛彬 《满族研究》 2009年第2期88-91,共4页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词人,对他短暂的一生中而言,觇索伦之行具有特殊的意义。纳兰性德在此次行役中创作了不少记述行旅感受及反映北疆地区山川景物的边塞诗词,生动形象地体现出词人对战争的态度以及故土、边地的一往情深,具有很强的地域... 纳兰性德是清初著名词人,对他短暂的一生中而言,觇索伦之行具有特殊的意义。纳兰性德在此次行役中创作了不少记述行旅感受及反映北疆地区山川景物的边塞诗词,生动形象地体现出词人对战争的态度以及故土、边地的一往情深,具有很强的地域文化色彩和民族气息。另外,本文对作品中表现出的悲感、冷逸的基调,从生理现象导致的心理机制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兰性德 觇索伦 边塞诗 心理机制 满族文化
下载PDF
大漠作席 共享天籁“邑”境
4
《商业周刊(中文版)》 2023年第9期78-79,共2页
提及敦煌,很多人对它的初印象,还停留在课本上边塞诗词里的描述。但当你真正见到它,你会被这荒芜、本真的样貌倾倒。即使在月牙湾、魔鬼城等家喻户晓的景点,也同样人迹稀少。在这里,能瞬间真切地感受到自身的渺小。
关键词 边塞诗 月牙湾 渺小 荒芜 大漠
原文传递
异军突起 边塞奇葩——试论吴兆骞的边塞诗创作
5
作者 张克 陈曼平 《学习与探索》 1985年第1期106-111,共6页
我国古代诗歌中的边塞诗,始自汉代,中经魏晋,不断发展,到盛唐则达到高峰,成为空前繁荣发展的唐诗中独具特色的诗歌流派。它以其激越深沉的感情,高亢雄浑的格调、深邃动人的意境,为时人和后人所喜爱。其卓绝的思想、艺术成就,对我国诗歌... 我国古代诗歌中的边塞诗,始自汉代,中经魏晋,不断发展,到盛唐则达到高峰,成为空前繁荣发展的唐诗中独具特色的诗歌流派。它以其激越深沉的感情,高亢雄浑的格调、深邃动人的意境,为时人和后人所喜爱。其卓绝的思想、艺术成就,对我国诗歌的发展产生过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但唐代以后,宋元明六七百年间,虽然也产生过一些边塞诗词,如北宋范仲淹的《渔家傲》、明代李攀龙的《挽王中丞之二》、徐文长的《龛山凯歌》、陈子龙的《边风行》和《辽事杂诗》、于谦的《出塞》和《入塞》、屈大均的《云州秋望》和《大同感叹》等,但其数量和质量远逊于唐代。迨至清代,在我国的诗歌创作中有两点值得引起我们深切的注意,一是我国叙事诗的复兴,一是我国边塞诗的异军突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塞诗 东北边疆 古代 长白山 沙俄侵略 歌创作 黑龙江 松花江 繁荣发展 唐代
下载PDF
读纳兰性德的边塞诗词
6
作者 马乃骝 寇宗基 《新疆社会科学》 1987年第4期66-70,共5页
纳兰性德,字容若,出身于满族正黄旗贵族。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被称为词的中兴时期的清代,他是数以千计词家中的佼佼者,又是著名的诗人。容若的一生(1654——1685)虽然只有31个春秋,但却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文学遗产,有诗词约700首,而边塞诗... 纳兰性德,字容若,出身于满族正黄旗贵族。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被称为词的中兴时期的清代,他是数以千计词家中的佼佼者,又是著名的诗人。容若的一生(1654——1685)虽然只有31个春秋,但却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文学遗产,有诗词约700首,而边塞诗词竟占全部诗词的12%左右。边塞诗古已有之,而形成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则是唐代的事。在唐代边塞诗派中则以高适、岑参为代表。前者创作边塞诗约40余首,后者有50多首。纳兰的边塞诗词竟与他们两位边塞诗的总和相去无几。这对身居十年侍卫之职、久处宫廷的内廷官员来说,不能不说是件罕事。通读纳兰性德的边塞诗词,不仅在数量上给人以可与前人争上下的深刻印象,而且在思想内容和诗词的风格等方面,也给人留下了与前人迥然不同的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少数民族 北方少数民族 西域 准噶尔部 边塞诗 满族 纳兰性德 统治阶级 贵族 正黄
下载PDF
唐宋边塞诗词比较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周艳波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78-179,共2页
自古以来,唐宋两代以诗词著称,而边塞诗词无疑是唐宋诗词的典型特征。在汉魏六朝时代,边塞诗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发展,直到唐代,边塞诗才进入发展的高峰时期,而宋代边塞诗词则起到了继承发扬的作用。唐宋边塞诗词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相同之... 自古以来,唐宋两代以诗词著称,而边塞诗词无疑是唐宋诗词的典型特征。在汉魏六朝时代,边塞诗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发展,直到唐代,边塞诗才进入发展的高峰时期,而宋代边塞诗词则起到了继承发扬的作用。唐宋边塞诗词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相同之处,对于边塞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宋代 边塞诗 比较研究
下载PDF
深秋远塞若为情——读纳兰边塞诗词 被引量:1
8
作者 马迺骝 寇宗基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86年第4期5-10,共6页
现存纳兰容若的全部诗词近七百首,其中边塞诗词竟占百分之十二左右。这对于身居十年侍卫之职,久处宫廷值守之任的内廷官员来说,不能不算是一个奇迹。而唐代边塞诗人的代表高适、岑参所写的边塞诗也不过百首(高约四十余首,岑约五十余首... 现存纳兰容若的全部诗词近七百首,其中边塞诗词竟占百分之十二左右。这对于身居十年侍卫之职,久处宫廷值守之任的内廷官员来说,不能不算是一个奇迹。而唐代边塞诗人的代表高适、岑参所写的边塞诗也不过百首(高约四十余首,岑约五十余首)。 一提到边塞诗,人们就联想到豪放的风格,这只是从诗的宏观来分析。其实,单就“豪放”来说,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边塞诗,特色也不同。这是因为时代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兰 边塞诗 西域 叶赫 碎叶 昭君 准噶尔部 松花江 柳条边 近边
下载PDF
唐代边塞诗词文化符号的视觉设计策略研究
9
作者 刘璇 《艺术科技》 2023年第20期181-182,185,共3页
唐代文人在出入边塞时留下大量的边塞诗词,体现唐代的丝路文化和边塞风貌。边塞诗词蕴含的精神文化对共建“一带一路”也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如何正确传播边塞诗词文化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课题。在当今设计领域中,符号学不仅是一门必不... 唐代文人在出入边塞时留下大量的边塞诗词,体现唐代的丝路文化和边塞风貌。边塞诗词蕴含的精神文化对共建“一带一路”也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如何正确传播边塞诗词文化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课题。在当今设计领域中,符号学不仅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还为现代设计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基于符号学视角对唐代边塞诗词文化进行视觉设计策略研究跨越了不同学科的边界。文章基于皮尔斯符号三分法理论推演出唐代边塞诗词文化视觉设计模型,提出唐代边塞诗词文化视觉设计框架模型的三要素——文化元素、设计、受众;并对唐代边塞诗词文化元素进行整理和符号解析,分为表层、中层、深层三个等级,同时在皮尔斯符号学三分法理论的指导下,从图像符号、指示符号、象征符号等方面对唐代边塞诗词文化进行创新性视觉设计策略研究,希望为新时期传播唐代边塞诗词文化提供新思路,保护和传承丝绸之路的精神文明成果,丰富视觉设计产品的文化内涵,弘扬边塞诗词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边塞诗 文化符号 视觉设计
下载PDF
开创“兰学”研究的新局面
10
作者 寇宗基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1期27-31,共5页
纳兰成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满族人,隶满州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之子。清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官侍卫。容若一生虽然只有31个春秋,但却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文学遗产,有诗词700余首,是清代词人之冠,被王国维誉为“北宋以... 纳兰成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是满族人,隶满州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之子。清康熙十二年(1673)进士,官侍卫。容若一生虽然只有31个春秋,但却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文学遗产,有诗词700余首,是清代词人之冠,被王国维誉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其实纳兰成德的诗作数量比词数量还多,其涛作并不逊于词,诗论精辟,可谓诗词具佳,在清代文学中已形成一种流派,是一位诗词大家,被世人瞩目。就其成就而言,不仅表现在他的诗词方面,也表现在文、赋、经、史、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兰 边塞诗 纳兰性德 清代文学 研究现状 兰学 文学遗产 成德 通志堂集
下载PDF
巴丹吉林密码(正方)
11
作者 刘笑伟 《诗刊》 2022年第10期7-8,共2页
诗人对词语是非常敏感的。一些词语常常令诗人迷恋,比如麦粒、村庄,比如光芒、歌唱等等。军旅诗有其独特的语言和意境,这是自《诗经》《楚辞》开始,经由唐宋的边塞诗词,一代又一代在中华文脉中传承至今的。
关键词 军旅 《楚辞》 经》 巴丹吉林 边塞诗
原文传递
《历代边塞诗词选析》评析
12
作者 于锦鸿 《空军政治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66-67,共2页
卢冀宁、汪维懋编著,军事谊文出版社出版的《历代边塞诗词选析》作为”当代军人文化道德修养丛书”之一,精选了上自先秦、下至清末历代边塞诗词263首,——注释并加赏析,为广大军民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了一份难得的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卢冀宁、汪维懋编著,军事谊文出版社出版的《历代边塞诗词选析》作为”当代军人文化道德修养丛书”之一,精选了上自先秦、下至清末历代边塞诗词263首,——注释并加赏析,为广大军民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了一份难得的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散发着战地黄花的奇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塞诗 英雄主义 选析 爱国主义教育 国防教育 道德修养 郑观应 编著者 中国人民 文廷式
原文传递
徘徊文武之间——士人典范范仲淹仕进抉择与文学书写
13
作者 王金伟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24-128,共5页
在宋代特定的文人政治生态下,范仲淹经历了仕宦身份的历史“错位”。他在儒臣、帅才的仕进抉择中不改初衷,坚守了儒臣的自身定位。戍守西北是范仲淹仕宦人生中最为重要的经历之一,他通过创作边塞诗词,描绘边地特有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致... 在宋代特定的文人政治生态下,范仲淹经历了仕宦身份的历史“错位”。他在儒臣、帅才的仕进抉择中不改初衷,坚守了儒臣的自身定位。戍守西北是范仲淹仕宦人生中最为重要的经历之一,他通过创作边塞诗词,描绘边地特有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致,抒写镇守边关的报国热情与人生感怀。其作偏重写实,风格悲壮,表现出了宋代边塞文学异乎唐代的特色。范仲淹人文相一、先忧后乐的国士品质赢得后世赞扬,对当代也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仲淹 仕进抉择 边塞诗 士人典范 担当
下载PDF
新边塞诗词园中的一束奇葩——读李东东同志《固原词》有感
14
作者 张嵩 《朔方》 2005年第11期76-78,共3页
关键词 边塞诗 六盘山 采桑 红旗 猃狁 汉武 长安 文化氛围 回民
原文传递
宋代边塞诗词文献及其研究评述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金伟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01-105,共5页
宋代边塞诗词具有异于其他历史时期的特色,但相关研究不足。宋代边塞诗词的基础文献整理不够,黄麟书《宋代边塞诗钞》等文献有重要价值但未引起足够重视。近年来,宋代边塞诗、边塞词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成果,港台地区和域外学界也有颇多重... 宋代边塞诗词具有异于其他历史时期的特色,但相关研究不足。宋代边塞诗词的基础文献整理不够,黄麟书《宋代边塞诗钞》等文献有重要价值但未引起足够重视。近年来,宋代边塞诗、边塞词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成果,港台地区和域外学界也有颇多重要的相关研究。对于宋代边塞诗词,系统而有针对性的研究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边塞诗 基本文献 研究 评述
下载PDF
边塞诗词鉴赏要诀
16
作者 林隆载 《福建教育》 2003年第02B期47-48,36,共3页
关键词 边塞诗鉴赏 立意 景物描写 中学 语文 教学研究
下载PDF
唐代边塞诗中“羌笛”意象刍论
17
作者 潘浩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12期3-4,共2页
羌笛是唐代边塞诗中重要的情结意象,在汉代典籍中,羌笛与节日聚会相联系,是丰收的象征。在唐代边塞诗中,文人闻笛写征思,将对边关的感受投射于羌笛,使羌笛在表情达意上具有了悲凉的象征意蕴,成为征人戍边思乡的象征符号。本文从羌笛意... 羌笛是唐代边塞诗中重要的情结意象,在汉代典籍中,羌笛与节日聚会相联系,是丰收的象征。在唐代边塞诗中,文人闻笛写征思,将对边关的感受投射于羌笛,使羌笛在表情达意上具有了悲凉的象征意蕴,成为征人戍边思乡的象征符号。本文从羌笛意象的生成、羌笛所承载的愁思情结和羌笛之于边塞诗的文化考量三个层面,探讨唐代边塞诗词中的羌笛意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边塞诗 羌笛 意象
下载PDF
“浩淼的天地”?错
18
作者 汤青武 《语文月刊》 2022年第5期46-46,共1页
石厉先生在其《关塞极天唯鸟道——古代西北边塞诗词的视野》(《中华读书报》2021年11月10日)一文中,解读李陵的诗歌,这么说道:“这可能让很多人对边塞诗歌既有的期望落空。在那样一个广袤浩荡的天地间,有的人在语言的世界里,将自己等... 石厉先生在其《关塞极天唯鸟道——古代西北边塞诗词的视野》(《中华读书报》2021年11月10日)一文中,解读李陵的诗歌,这么说道:“这可能让很多人对边塞诗歌既有的期望落空。在那样一个广袤浩荡的天地间,有的人在语言的世界里,将自己等同于浩淼的天地,豪迈到不知始终与所以,有的人却被压缩在只剩下自己,陷入无限的迷惘和忧郁。前者更像我们期待中的西北边塞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塞诗 边塞诗 《中华读书报》 天地 豪迈
原文传递
一株柳
19
作者 陈忠实 《西部教育研究(陕西)》 2022年第8期91-91,共1页
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及其平常的柳树。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 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及其平常的柳树。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走到李家峡水电站的大门口,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大柳树,不由得“哦”了一声。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没有树族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而开阔,也显得异常得苍茫。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的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家峡水电站 边塞诗 赭红色 目力所及 广袤无垠 青海高原 原野 大柳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