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6篇文章
< 1 2 1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世纪以来中国的大型滑坡及其发生机制 被引量:1122
1
作者 黄润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3-454,共22页
中国是一个滑坡灾害极为频繁的国家,其中大型和巨型滑坡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大型滑坡更是以其规模大、机制复杂、危害大等特点著称于世,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收集20世纪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的典型... 中国是一个滑坡灾害极为频繁的国家,其中大型和巨型滑坡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大型滑坡更是以其规模大、机制复杂、危害大等特点著称于世,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收集20世纪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的典型大型滑坡灾害实例,并重点对其中的11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这些大型滑坡涉及到不同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坡体地质结构,具有不同诱发机制和触发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大型滑坡发育最根本的原因是具有有利的地形地貌条件,约80%的大型滑坡发生在环青藏高原东侧的大陆地形第一个坡降带范围内。同时,该地区也是世界上板内构造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其地壳内、外动力条件强烈的交织与转化,促使高陡边坡发生强烈的动力过程,从而也促进大型滑坡灾害的发育。强震、极端气候条件和全球气候变化构成大型滑坡发生的主要触发和诱发因素:中国南方暴雨强度达到200~300mm/d时就易于触发大滑坡的发生;中国西北地区春季冻结层的融化,也是大规模黄土滑坡发生的诱因。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导致气温上升、雪线上移、冰川后退、冰湖溃决,也都成为特定地区大型滑坡灾害发生的诱发和触发因素。另外,70%以上大型滑坡发生与人类活动有密切的关系。滑坡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大型滑坡通常具有复杂的生成机制:总的来看,大型滑坡发生的岩土介质主要有以下3类,即岩质滑坡、土层滑坡和松散堆积层滑坡。除松散堆积层滑坡,前两者都涉及复杂的演化机制及过程,其典型的地质–力学模式包括:滑移–拉裂–剪断“三段式”模式、“挡墙溃决”模式、近水平岩层的“平推式”模式、反倾岩层大规模倾倒变形模式、顺倾岩层的蠕滑(弯曲)–剪断模式等。每一类模式都具有其对应的岩体结构条件和特定的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大型滑坡 实例研究 发育规律 形成机制
下载PDF
边坡工程常用稳定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192
2
作者 黄昌乾 丁恩保 《水电站设计》 1999年第1期53-58,共6页
对目前边坡工程中常用的一些稳定性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它们各自的主要原理、特点及其优缺点等进行了阐述。这些方法包括:(1)定性分析方法,如自然(成因)历史分析法、工程类比法、数据库和专家系统、图解法、SMR法等... 对目前边坡工程中常用的一些稳定性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对它们各自的主要原理、特点及其优缺点等进行了阐述。这些方法包括:(1)定性分析方法,如自然(成因)历史分析法、工程类比法、数据库和专家系统、图解法、SMR法等;(2)定量分析方法,如多种极限平衡分析法、多种数值分析方法等;(3)非确定性分析方法,如可靠性分析法和模糊分级评判方法等;(4)物理模拟方法,如底摩擦试验、离心模拟试验等;(5)现场监测分析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边坡工程 边坡稳定 分析方法
下载PDF
岩石高边坡发育的动力过程及其稳定性控制 被引量:289
3
作者 黄润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525-1544,共20页
受青藏高原挽近期以来持续隆升的影响,中国西南、西北地区,尤其是环青藏高原的东侧地带,河流深切,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自然以及人工开挖高边坡稳定性问题极为突出,构成中国最具特色的工程地质和岩石力学问题之一。结合青藏高原隆升这一重... 受青藏高原挽近期以来持续隆升的影响,中国西南、西北地区,尤其是环青藏高原的东侧地带,河流深切,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自然以及人工开挖高边坡稳定性问题极为突出,构成中国最具特色的工程地质和岩石力学问题之一。结合青藏高原隆升这一重大地学事件,较全面地分析总结了环青藏高原周边地带岩石高边坡发育的典型特征,指出边坡高陡、形成历史短、地应力高及变形破坏过程复杂是这一地区岩石高边坡发育的主要特征;不论天然或是人工高边坡,均可视为高地应力环境下快速卸荷过程的产物。以此为基础,在总结西南地区大量工程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卸荷条件下岩石高边坡发育的动力过程及三阶段演化模式,提出了其时间和空间演化的基本序列,以及不同演化阶段岩石边坡变形破坏的发育特征及稳定性意义。最后,从岩石高边坡发育演化的过程特性出发,提出岩石高边坡稳定性不仅是一个强度稳定性问题,更是一个变形稳定性问题;同时建立岩石高边坡变形稳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理论框架和技术途径,并从灾害控制的角度提出岩石高边坡变形控制的工程原理,探讨变形控制的时机及控制标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边坡 高地应力 地球动力过程 稳定性控制
下载PDF
滑坡时空演化规律及预警预报研究 被引量:286
4
作者 许强 汤明高 +1 位作者 徐开祥 黄学斌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04-1112,共9页
滑坡预警预报是地质工程界研究的热点,也是目前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一个难点。结合近年来我国数十起重大滑坡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抢险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总结并提出斜坡变形时间演化的三阶段规律和斜坡裂缝空间演化的分期配套特性,并对... 滑坡预警预报是地质工程界研究的热点,也是目前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一个难点。结合近年来我国数十起重大滑坡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抢险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总结并提出斜坡变形时间演化的三阶段规律和斜坡裂缝空间演化的分期配套特性,并对外界因素对斜坡变形演化的影响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通过研究认为:时间上,斜坡变形一般要经历初始变形、等速变形、加速变形3个阶段,正确判断斜坡的变形演化阶段是滑坡准确预警的基础;空间上,滑坡的地表裂缝会随着变形的不断增加逐渐形成完整配套的裂缝体系。将时间–空间演化规律有机结合、综合分析,是进行滑坡准确预警预报的重要保证;进行滑坡变形演化与外界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和宏观变形破坏迹象分析,是处理阶跃型变形曲线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预警预报 变形-时间曲线 裂缝分期配套 时空综合分析
下载PDF
边坡工程中抗滑桩合理桩间距的探讨 被引量:235
5
作者 周德培 肖世国 夏雄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2-135,共4页
在对边坡工程中抗滑桩间土拱效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以桩间静力平衡条件、跨中截面强度条件以及拱脚处截面强度条件共同控制来确定桩间距。得到了较为合理的桩间距的计算公式,定量地说明了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桩间距随桩后土体粘... 在对边坡工程中抗滑桩间土拱效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应以桩间静力平衡条件、跨中截面强度条件以及拱脚处截面强度条件共同控制来确定桩间距。得到了较为合理的桩间距的计算公式,定量地说明了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桩间距随桩后土体粘聚力或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却随着桩后坡体推力的增大而减小。最后以工程实例说明了桩间距的计算过程,并得到了比较合理的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抗滑桩 桩间距 土拱 内摩擦角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触发崩滑灾害机制及其地质力学模式 被引量:261
6
作者 黄润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39-1249,共11页
汶川8.0级地震由于地震震级高、持续时间长、震区地形地质环境复杂,因而所触发的崩塌、滑坡不仅数量巨大,而且成因机制也极为复杂,具有与通常重力环境下斜坡失稳机制迥异的特征,许多现象非常特殊并超越了人们过去的认识。通过现场调查,... 汶川8.0级地震由于地震震级高、持续时间长、震区地形地质环境复杂,因而所触发的崩塌、滑坡不仅数量巨大,而且成因机制也极为复杂,具有与通常重力环境下斜坡失稳机制迥异的特征,许多现象非常特殊并超越了人们过去的认识。通过现场调查,发现强震触发崩滑灾害具有以下特殊的动力过程,即独特的震动溃裂现象,特殊的溃滑失稳机制,超强的动力特性和大规模的高速抛射与远程运动,大量山体震裂松动等。为此,定义了若干新的词语,如震裂、溃滑、溃崩、抛射等来描述这些独特的动力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斜坡结构,提出了对汶川地震触发崩塌、滑坡成因机制的分类体系,这一体系包括五大类、14种类型。重点分析了一些典型类型斜坡失稳的发生过程,地质力学机制及相应的"概念模型",尤其是与大型滑坡发生最为密切的溃滑型滑坡的发生过程及动力机制,初步较为系统的揭示了汶川8.0级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的成因机制、地质模式和动力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汶川8.0级地震 地质灾害 形成机制 分类
下载PDF
地震边坡破坏机制及其破裂面的分析探讨 被引量:241
7
作者 郑颖人 叶海林 黄润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714-1723,共10页
地震作用下边坡破坏机制是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的前提,目前主要采用拟静力与动力有限元时程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认为地震边坡破坏机制为剪切破坏,并以极限平衡法计算得到的剪切滑移面作为地震动力作用下的破裂面,而不考虑地震荷载作用下... 地震作用下边坡破坏机制是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的前提,目前主要采用拟静力与动力有限元时程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认为地震边坡破坏机制为剪切破坏,并以极限平衡法计算得到的剪切滑移面作为地震动力作用下的破裂面,而不考虑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拉破坏,从而使地震边坡稳定性分析失真。汶川地震边坡调研发现,滑坡上部多数发生拉破坏,甚至有些岩土体被抛出,这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为此,采用FLAC动力强度折减法,结合具有拉和剪切破坏分析功能的FLAC3D软件对地震边坡破坏机制进行数值分析。计算表明,地震边坡的破坏由边坡潜在破裂区上部拉破坏与下部剪切破坏共同组成,而不是剪切滑移破坏,通过多种途径给出地震边坡破裂面位置的确定方法,为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提供更加准确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地震 破坏机制 破裂面 动力有限差分法
下载PDF
基于动态和整体强度折减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27
8
作者 陈国庆 黄润秋 +1 位作者 石豫川 许强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3-256,共14页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边坡稳定性评价只能获得静态单一的安全系数。为获得边坡渐进失稳过程中的稳定性状况,提出基于动态和整体强度折减法的边坡动态稳定性评价方法,利用动态强度折减法搜索出渐进扩展的滑动面,并结合整体强度折减法计算安...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边坡稳定性评价只能获得静态单一的安全系数。为获得边坡渐进失稳过程中的稳定性状况,提出基于动态和整体强度折减法的边坡动态稳定性评价方法,利用动态强度折减法搜索出渐进扩展的滑动面,并结合整体强度折减法计算安全系数的优势,在边坡渐进失稳过程中计算动态安全系数,从而实现对边坡失稳全过程的分析和调控。首先,利用动态强度折减法确定出一系列扩展的滑动面,然后,在每一步折减中降低滑动面的强度参数,随后采用整体强度折减法计算此刻的安全系数。最后进行滑动面扩展–安全系数的对应分析,根据安全系数的动态变化规律对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和支护。两实例计算表明,动态强度折减法获得的滑动面与实际监测数据相吻合,合理反映边坡(滑坡)的变形破坏特征。利用动态和整体强度折减法的各自优势,获得边坡渐进失稳过程中的一系列动态安全系数,更利于边坡的稳定性判断及支护措施建议。相比于极限平衡法,动态强度折减法也更适合于非均质边坡的稳定性评价,能搜索出正确的潜在滑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稳定性评价 滑动面扩展 强度折减法 动态安全系数
原文传递
边坡动力特性与动力响应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91
9
作者 徐光兴 姚令侃 +1 位作者 高召宁 李朝红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24-632,共9页
设计并完成了1∶10比尺的边坡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试验模型尺寸为2.15 m×3.5 m×1.5 m(高×长×厚),坡角约为38°,采用土体材料制备。通过输入不同类型、幅值、频率的地震波和白噪声激励,探讨地震作用下模型边坡... 设计并完成了1∶10比尺的边坡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试验模型尺寸为2.15 m×3.5 m×1.5 m(高×长×厚),坡角约为38°,采用土体材料制备。通过输入不同类型、幅值、频率的地震波和白噪声激励,探讨地震作用下模型边坡的动力特性与动力响应规律,以及地震动参数对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模型边坡自振频率逐渐降低,阻尼比逐渐增大。自振频率降低的幅度随振幅的增大而加大。边坡土体对输入地震波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沿坡面向上,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呈现递增趋势,在坡肩附近急剧增大。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坡面加速度响应具有明显的差异。当输入地震动卓越频率与模型边坡自振频率接近时,坡面加速度峰值放大效应显著增强。随着输入地震动幅值的增加,坡面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边坡土体对输入波的低频部分存在放大作用,对高频部分存在滤波作用。随着输入地震动幅值的加大,土体表现出更强的滤波作用。试验结果有助于揭示边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失稳机制,为边坡工程的抗震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动力特性 动力响应 地震动参数 振动台模型试验
下载PDF
滑坡地质灾害远程监测预报系统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190
10
作者 何满潮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81-1090,共10页
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监控预报技术研究,对滑坡地质灾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以滑体、滑床和监控锚索相互作用力学原理为理论基础,提出滑体和滑床相对运动状态的力学监测原理,把多因素监测变为单一滑动力力学量监测,给出滑动力与监控预紧力的... 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监控预报技术研究,对滑坡地质灾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以滑体、滑床和监控锚索相互作用力学原理为理论基础,提出滑体和滑床相对运动状态的力学监测原理,把多因素监测变为单一滑动力力学量监测,给出滑动力与监控预紧力的关系。通过滑坡物理模型试验得出,在滑坡发生前,边坡岩体内应力会连续发生变化,当滑动力大于抗滑力后,边坡岩体会发生变形和滑动,且捕捉边坡岩体内应力的变化优于对岩体位移的监测。基于上述原理和试验结果,开发了滑坡地质灾害远程监测预报系统,实现摄动力动态变化的远程实时监测。提出4种监测预警模型,通过对露天矿山边坡等的现场实践应用,该监控新技术成功地进行边坡稳态实时监控和预测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边坡稳定性 滑坡预报 远程监测预报系统 滑动力
下载PDF
基于GIS和信息量的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以三峡库区万州区为例 被引量:182
11
作者 王佳佳 殷坤龙 肖莉丽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97-808,共12页
以滑坡灾害发育较多的三峡库区万州区为研究区,基于指标因素状态分级和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选取坡度、坡向、坡体结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的作用以及土地利用7项影响因素,以全区700多个滑坡灾害点为样本数据,依据各因素状态下发生... 以滑坡灾害发育较多的三峡库区万州区为研究区,基于指标因素状态分级和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选取坡度、坡向、坡体结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的作用以及土地利用7项影响因素,以全区700多个滑坡灾害点为样本数据,依据各因素状态下发生的滑坡频率曲线和信息量曲线的突变点为等级划分的临界值来确定因素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的栅格数据模型,应用信息量理论开展研究区易发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易发性高和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用地、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第二、三段(J2s2,J2s3)、库水变动带和河网影响带以及万州城区。统计结果表明,处在高易发和较高易发区面积为1 210km2,其中高易发区和较高易发区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71%和25.9%,研究区易发性评价精度高达87%。本文完整的论述了县域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路线,并以三峡库区万州区为例开展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分析以及预测精度评价等,为该区域滑坡灾害防治规划与预测预报提供技术支持,为全国范围内县域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滑坡易发性评价 指标体系 信息量 GIS三峡库区
原文传递
GIS支持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汶川地震区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68
12
作者 许冲 戴福初 +4 位作者 姚鑫 陈剑 涂新斌 孙瑜 王志一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2期3978-3985,共8页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Ms8.0级大地震,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灾害。在大约48678km2的区域内,采用震后遥感影像解译并结合野外调查的方法,共解译出48007个滑坡。应用GIS技术,建立了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灾害及相关地形、...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Ms8.0级大地震,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灾害。在大约48678km2的区域内,采用震后遥感影像解译并结合野外调查的方法,共解译出48007个滑坡。应用GIS技术,建立了汶川地震诱发滑坡灾害及相关地形、地质空间数据库,分析了断层、岩性、高程、坡度、坡向、河流、公路等7个因素与滑坡分布的关系,应用滑坡面积百分比这一标准来分别衡量每个因素中各个级别对滑坡的影响程度;然后使用层次分析法对这7个参数进行权重分析;在GIS平台下对这些参数进行综合分析,通过分析结果将研究区内滑坡按易发程度分为极高易发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与极低易发区5类,极高易发区与高易发区面积约8211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6.9%;最后,使用汶川地震滑坡数据库对研究结果进行检验,检验曲线表明分区效果良好,其中极高易发区与高易发区内实际发生滑坡面积为430km2,占滑坡总面积的6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汶川地震 滑坡 层次分析法 易发性评价 GIS
下载PDF
四川茂县叠溪镇新磨村滑坡特征与成因机制初步研究 被引量:167
13
作者 许强 李为乐 +3 位作者 董秀军 肖先煊 范宣梅 裴向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612-2628,共17页
2017年6月24日6时许,四川省茂县叠溪镇新磨村新村组后山约450×104 m3的山体发生顺层高位滑动,导致10人死亡和73人失踪,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在对灾害现场进行大量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地面合成孔径... 2017年6月24日6时许,四川省茂县叠溪镇新磨村新村组后山约450×104 m3的山体发生顺层高位滑动,导致10人死亡和73人失踪,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在对灾害现场进行大量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地面合成孔径雷达监测等技术手段,初步揭示滑坡的运动过程和成因机制,并对滑坡周边直接受主滑坡动力作用而产生的欠稳定岩土体特征和危险性进行分析评价。初步结果认为,滑坡源区山体在1933年叠溪地震中被震裂产生拉张裂缝,之后在多次地震、长期重力以及降雨作用下,最终整体失稳破坏。滑坡从小规模垮塌到主滑体启动、失稳运动、到最终停积整个过程用时仅120 s,其中主滑坡仅60 s,运动距离约2.6 km,最大运动速度达74.6 m/s,属于典型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新磨村滑坡具有高位、高度隐蔽性等突出特点,仅靠传统的调查排查和群测群防手段,已很难对灾害隐患进行早期识别和提前发现,必须尽快推广应用现代高精度对地观测技术(如In SAR,Li DAR,高清无人机航拍等),对我国西南山区类似隐蔽性高位崩滑灾害隐患进行排查和主动防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新磨村滑坡 高位滑坡 隐蔽性 对地观测技术 地质灾害隐患 早期识别
原文传递
斜倾厚层山体滑坡视向滑动机制研究——以重庆武隆鸡尾山滑坡为例 被引量:161
14
作者 殷跃平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17-226,共10页
以武隆鸡尾山滑坡为例,通过地质条件、采矿扰动等分析,运用FLAC3D模拟,研究在重力、岩溶、底部采矿活动等因素下山体的变形破坏特征,认为斜倾厚层山体滑坡视向滑动应具备5个条件:(1)层状块裂结构,滑坡体被多组不连续面切割,呈积木块体,... 以武隆鸡尾山滑坡为例,通过地质条件、采矿扰动等分析,运用FLAC3D模拟,研究在重力、岩溶、底部采矿活动等因素下山体的变形破坏特征,认为斜倾厚层山体滑坡视向滑动应具备5个条件:(1)层状块裂结构,滑坡体被多组不连续面切割,呈积木块体,离散性好;(2)山体倾向阻挡,受下部稳定山体阻挡,迫使滑坡体沿真倾角方向顺层滑动偏转为视倾角方向滑动;(3)临空视向剪出,滑坡体视倾角方向斜坡被河流、沟谷深切,为滑坡体提供了转向滑动的临空面;(4)驱动块体下滑,山体后部的积木块体沿软弱层面长期蠕动,抗剪强度由峰值逐渐趋向残余值,下滑力逐渐增加;(5)关键块体阻滑,下滑驱动块体沿视倾角方向滑动前缘存在一相对稳定的块体,随下滑推力增大和内部强度降低,沿损伤带瞬时脆性剪断,形成整体滑动,因此,对这类斜倾层状结构的山体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治必须以前缘阻滑的关键块体为重点。在此类斜倾厚层山体中,矿层大都位于滑带100m之下,因此,采矿活动主要通过应力环境的调整和层状块裂岩体的差异沉降2种方式对滑坡构成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斜倾山体:视向滑动 关键块体 层状滑坡 碎屑流
下载PDF
三峡库区万州区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57
15
作者 张俊 殷坤龙 +2 位作者 王佳佳 刘磊 黄发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4-296,共13页
滑坡灾害易发性研究在滑坡灾害风险管理与城市规划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往的研究中,鲜有对指标因子状态划分作有关深入分析和讨论的。鉴于此,以滑坡灾害频发的三峡库区万州区为研究对象:首先,选取影响滑坡发生的7个致灾因子... 滑坡灾害易发性研究在滑坡灾害风险管理与城市规划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往的研究中,鲜有对指标因子状态划分作有关深入分析和讨论的。鉴于此,以滑坡灾害频发的三峡库区万州区为研究对象:首先,选取影响滑坡发生的7个致灾因子(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系分布、坡度、坡向、坡体结构及土地利用)作为滑坡易发性的评价指标,依据各指标条件下滑坡累计发生频率曲线斜率的变化,并结合滑坡面积比和分级面积比曲线对指标因子的状态进行分级;其次,根据全区655个历史滑坡数据,分别运用信息量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建立各自的滑坡易发性评价体系;再则,采用快速聚类法(K-means cluster)对以上2种方法所得到的易发性结果进行分级,并基于GIS平台,得到全区滑坡易发性区划图;最后,从模型结果、精度、适用条件等方面对2个模型进行讨论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信息量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分别为73.0%和54.9%,前者预测能力要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滑坡 易发性评价 信息量模型 逻辑回归模型 快速聚类模型
原文传递
边(滑)坡工程设计中安全系数的讨论 被引量:131
16
作者 郑颖人 赵尚毅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937-1940,共4页
不同的安全系数定义会引起计算得到的边(滑)坡安全系数与作用在抗滑桩上推力设计值的不同,造成边(滑)坡设计的混乱,因而有必要对边(滑)坡安全系数作出统一的定义。探讨几种不同安全系数定义形式,不同的安全系数定义对安全系数的数值与... 不同的安全系数定义会引起计算得到的边(滑)坡安全系数与作用在抗滑桩上推力设计值的不同,造成边(滑)坡设计的混乱,因而有必要对边(滑)坡安全系数作出统一的定义。探讨几种不同安全系数定义形式,不同的安全系数定义对安全系数的数值与滑坡推力设计值都是不同的,指出按照传统的计算方法与目前国际上采用的边(滑)坡安全系数的定义,采用强度储备安全系数是较合理的,也符合边(滑)坡破坏的实际情况,因此建议一般情况下采用强度储备安全系数作为边(滑)坡的安全系数,在特殊情况下,采用超载储备安全系数更能符合设计情况。下滑力超载安全系数不符合工程实际,因为随着荷载的增大,抗滑力也会增大,实际上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不宜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安全系数 强度折减
下载PDF
尾矿坝安全研究的国外新进展及我国的现状和发展态势 被引量:146
17
作者 于广明 宋传旺 +3 位作者 潘永战 李亮 李冉 路世豹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3238-3248,共11页
尾矿库是一座重大危险源,在国际灾害事故排名中位列第18位,对下游居民及设施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针对尾矿坝安全研究与管理问题,收集大量的国外尾矿坝安全研究方面的文献,综述国外尾矿坝稳定性、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研究的新进展... 尾矿库是一座重大危险源,在国际灾害事故排名中位列第18位,对下游居民及设施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针对尾矿坝安全研究与管理问题,收集大量的国外尾矿坝安全研究方面的文献,综述国外尾矿坝稳定性、安全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研究的新进展,分析并讨论国外学者在尾矿坝溃坝原因、安全管理、环境污染问题的分析方法和研究成果;同时综述我国尾矿坝稳定性、抗震性能、安全管理、在线监测的研究现状,并与国际上研究进行了相应的对比、分析和讨论。分析表明:(1)国内外对尾矿坝研究集中于坝体安全、环境保护、尾矿库管理等方面,特别是尾矿坝稳定性分析研究,各国越来越重视尾矿坝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2)国外在尾矿坝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上要比国内更加严格和规范,更多从尾矿坝的设计、施工、培训等方面加强对尾矿库管理;(3)国内在尾矿坝稳定性与安全监测研究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分析结论对我国尾矿坝的安全管理、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也指明应用高科技手段对尾矿库安全实施在线监测乃是我国尾矿库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并根据所做的近10个尾矿坝在线监测工程项目,总结给出了研究的重点内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尾矿坝 稳定性 安全管理 新进展 在线监测
原文传递
基于聚类分析和支持向量机的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37
18
作者 黄发明 殷坤龙 +2 位作者 蒋水华 黄劲松 曹中山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6-167,共12页
在将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等机器学习模型用于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时,大都随机或主观地选取非滑坡栅格单元,不能保证所选的非滑坡栅格单元是真正的"非滑坡"。为解决此问题,提出基于聚类分析和SVM的滑坡易发... 在将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等机器学习模型用于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时,大都随机或主观地选取非滑坡栅格单元,不能保证所选的非滑坡栅格单元是真正的"非滑坡"。为解决此问题,提出基于聚类分析和SVM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该模型首先用自组织映射(self-organizing mapping,SOM)神经网络对滑坡易发性进行聚类分析;然后从极低易发区中选择非滑坡栅格单元,确保所选非滑坡栅格单元是高概率的"非滑坡";最后采用SVM模型基于已知滑坡、所选非滑坡和环境因子对滑坡易发性进行评价。将提出的SOM-SVM模型用于三峡库区万州区滑坡易发性评价,并将得到的易发性结果与随机选取非滑坡的单独SVM模型结果做对比。结果显示SOM-SVM模型具有比单独SVM模型更高的成功率和预测率,表明SOM神经网络能更准确地选取非滑坡栅格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滑坡易发性 非滑坡栅格单元 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
原文传递
地震荷载作用下顺层岩质边坡安全系数分析 被引量:130
19
作者 李海波 肖克强 刘亚群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385-2394,共10页
结合强度折减法的思想,并考虑到地震荷载特征以及离散元法和顺层岩质边坡的特点,提出一种求解地震荷载作用下顺层岩质边坡安全系数的方法。采用关键点位移/速度时程曲线的变化趋势对边坡的临界状态进行判断,采用失稳状态时坡体的速度/... 结合强度折减法的思想,并考虑到地震荷载特征以及离散元法和顺层岩质边坡的特点,提出一种求解地震荷载作用下顺层岩质边坡安全系数的方法。采用关键点位移/速度时程曲线的变化趋势对边坡的临界状态进行判断,采用失稳状态时坡体的速度/位移矢量图来判断与安全系数对应的滑动面。将上述方法运用到钟家湾顺层边坡的稳定分析中,并将所得结果与极限平衡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发现二者的计算数值相差较小,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在此基础上,利用UDEC初步分析地震荷载作用下坡高、坡度、岩层倾角以及地震波参数包括振幅、频率等因素对顺层岩质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强度折减法 地震荷载 离散元 顺层边坡 安全系数 极限平衡法
下载PDF
对3种著名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08
20
作者 朱大勇 李焯芬 +1 位作者 黄茂松 钱七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3-194,共12页
对 3 种著名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即 Morgenstern–Price 法、严格 Janbu 法与 Sarma 法进行了实质性的改进,基于这些方法的基本假设,重新推导出更为简洁实用的安全系数计算公式。对于 Morgenstern–Price 法,根据条块力与力矩平衡条件,... 对 3 种著名边坡稳定性计算方法即 Morgenstern–Price 法、严格 Janbu 法与 Sarma 法进行了实质性的改进,基于这些方法的基本假设,重新推导出更为简洁实用的安全系数计算公式。对于 Morgenstern–Price 法,根据条块力与力矩平衡条件,分别推导出安全系数 Fs与比例系数 λ 的代数表达式(取代了传统的积分或微分表达式),只需简单迭代即可快速得到解答。对于严格 Janbu 法,发现了原始计算格式不收敛的根本原因;通过设定若干个点的推力线位置,采用光滑条间力矩分布,便可使该法稳定收敛。对于 Sarma 法,采用更简明的过程推导出安全系数Fs 的隐式表达式、临界震动影响系数 Kc 及临界加固力系数 Kp 的显式表达式。这 3 种方法改进后,计算过程大为简化,收敛性得到保证,极大地方便了边坡工程技术人员的掌握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稳定性 极限平衡 安全系数 改进计算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