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辱母”难题: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情-法关系 被引量:28
1
作者 梁治平 《中国法律评论》 2017年第4期65-79,共15页
"辱母杀人案"之被告人于欢一审被判故意伤害罪,处无期徒刑。此一判决引发了社会公众的强烈批评。二审改判,以存在防卫过当、被害人过错等事由对于欢减轻量刑,被认为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本文将此案... "辱母杀人案"之被告人于欢一审被判故意伤害罪,处无期徒刑。此一判决引发了社会公众的强烈批评。二审改判,以存在防卫过当、被害人过错等事由对于欢减轻量刑,被认为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本文将此案置于中国历史文化及现实语境中,试图揭示法官在处理于欢案时面对的困境及其深层原因,以及法律回应民意的限度。本文主要围绕关于于欢案的官方和民间两个版本展开,这两个版本看似讲述了同一个故事,其内里的逻辑却相当不同。于欢案二审判决是本文分析的重点,这个判决力图兼顾法律与民意、法理与情理,但是仔细观察,其中不乏混淆、矛盾和推理上的混乱。笔者认为,它既没有真正改变司法界以往在适用正当防卫相关法律时的保守传统,也没有真正在价值理据的层面上回应民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与法 人伦 防卫过当 被害人过错
原文传递
刺杀辱母者案的刑法理论分析与技术操作 被引量:25
2
作者 杨兴培 《东方法学》 CSSCI 2017年第3期37-46,共10页
山东聊城刺杀辱母者案在当下所引起的议论高潮,恰恰反映了有些司法机关的执法活动远离了现代社会的司法公正观念,远离了刑法规范评价的技术要求,也远离了人民群众的常情、常理和常识,产生了很大的负面效应。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历史、法... 山东聊城刺杀辱母者案在当下所引起的议论高潮,恰恰反映了有些司法机关的执法活动远离了现代社会的司法公正观念,远离了刑法规范评价的技术要求,也远离了人民群众的常情、常理和常识,产生了很大的负面效应。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历史、法制和人性的深处探讨这类案件的不足之处。在于欢案的刑法分析过程中,应坚持规范评价为先、为主的法治要求和司法原则;于欢虽然不能对已经停止的强制猥亵和侮辱行为进行无限防卫,但仍可以对正在进行的非法拘禁行为进行一般正当防卫;于欢致人死伤的行为由于明显超出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可以成立正当防卫的过当;由于正当防卫可以阻却犯罪故意的成立,所以于欢致人死亡的行为可以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刑事司法活动必须高度重视正当防卫在实践中的运用,并且通过精益求精的技术运用,对属于正当防卫的适当行为进行合法的认定给予出罪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欢案 刺杀 正当防卫 防卫过当 司法观念转变
下载PDF
网络抗争事件的情绪传播和引导——以山东辱母案为例 被引量:13
3
作者 余红 吴雨青 晏慧思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7-122,共6页
[目的/意义]中国网络抗争遵循的是情感动员逻辑,因此探究情绪在网络抗争事件中的传导机制和动员作用对于网络舆论引导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山东辱母案"为例,通过对一周微博样本进行内容分析探讨情绪在网络抗争事件中... [目的/意义]中国网络抗争遵循的是情感动员逻辑,因此探究情绪在网络抗争事件中的传导机制和动员作用对于网络舆论引导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山东辱母案"为例,通过对一周微博样本进行内容分析探讨情绪在网络抗争事件中的演进过程和作用逻辑。[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情绪在网络抗争遵循如下逻辑:道德震撼实现情绪激活;原型叙事进行情绪嫁接;网络情境促进情感极化。研究发现有效的信息供给和议程焦点的转移,推动了情绪走向理性,并由此做出疏导情绪风险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抗争 情绪传播 山东
下载PDF
原型理论在新闻叙事中的文本分析——以山东辱母案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秦文秀 《东南传播》 2017年第7期150-151,共2页
新媒体、自媒体给受众观点的表达提供了公开市场,但是也意味着冲突与意见相悖。2017年2月被《南方周末》报道披露的山东辱母案,致使除恶扬善的一腔热血在互联网上快速蔓延,一时引爆了舆论场,腥风血雨顿时让司法审判变的步履维艰。本文... 新媒体、自媒体给受众观点的表达提供了公开市场,但是也意味着冲突与意见相悖。2017年2月被《南方周末》报道披露的山东辱母案,致使除恶扬善的一腔热血在互联网上快速蔓延,一时引爆了舆论场,腥风血雨顿时让司法审判变的步履维艰。本文意图从原型理论出发,对新闻叙事的文本进行分析,这些原型包括母亲原型、祖国原型、孝道原型、黑社会原型、性别原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原型理论 亲原型 性别原型
下载PDF
论于欢案中的媒体报道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孙永兴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2-64,共3页
于欢案作为刑事案件,其判决结果关乎民众对社会最普遍正义的底线认识,成为我们观察和研究现今中国媒体与司法关系的最佳窗口。于欢案中的媒体报道具有以下特征:鲜明地表达了影响案件判决的目的性;通过调查性报道增强了报道的可接受性,... 于欢案作为刑事案件,其判决结果关乎民众对社会最普遍正义的底线认识,成为我们观察和研究现今中国媒体与司法关系的最佳窗口。于欢案中的媒体报道具有以下特征:鲜明地表达了影响案件判决的目的性;通过调查性报道增强了报道的可接受性,迅速占领"道德至高点";采取了"同类人"的报道策略;通过"标题党"吸引受众的眼球;通过传播专业意见和中国古代同类案例进行正当性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人案” 媒体报道 媒体审判
原文传递
以“刺死辱母者案”为例分析热点舆情演变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赵娜 《中国报业》 2017年第16期47-48,共2页
本文以"刺死辱母者案"为例,从舆情的形成、舆情扩大化和舆情消退三个阶段分析这一类新闻热点事件的舆情演变机制,探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传播发展的条件,从中找出一般性规律,以便在舆情事件发生时积极应对。
关键词 刺死者案 网络舆情 全媒体传播
原文传递
公众舆论中的情感互通——以“辱母案”中“朴素正义感”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开薪悦 姜红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67-73,共7页
追求真理或达成共识曾是传统舆论观的意义所在,基于认知层面的公众舆论在尊崇理性的过程中刻意摒弃了情感存在的价值。而面对互联网世界的舆论澎湃,情感的共通显得弥足珍贵。本文通过对"辱母案"的探讨,发现借由"朴素正义... 追求真理或达成共识曾是传统舆论观的意义所在,基于认知层面的公众舆论在尊崇理性的过程中刻意摒弃了情感存在的价值。而面对互联网世界的舆论澎湃,情感的共通显得弥足珍贵。本文通过对"辱母案"的探讨,发现借由"朴素正义感"所产生的"公众同情"或成为当下公众舆论的重要表征,它在某种规范下与法律的"同频共振"能够打破"理性"与"情感"之间的二元对立,延展了舆论的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朴素正义感” 公众舆论 案” 共通感受
原文传递
“辱母案”中的新闻审判现象探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石琰鑫 《新闻传播》 2017年第9期47-48,51,共3页
本文通过山东"辱母案"的基本案情梳理及舆论走势,介绍了"新闻审判"的概念界定以及产生"新闻审判"现象的主要原因和引发的社会问题,结合时下热点"辱母案",重点论述了当前社会中"媒体越位&q... 本文通过山东"辱母案"的基本案情梳理及舆论走势,介绍了"新闻审判"的概念界定以及产生"新闻审判"现象的主要原因和引发的社会问题,结合时下热点"辱母案",重点论述了当前社会中"媒体越位"这一现象,并指出了避免"新闻审判"现象产生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审判 司法独立 舆论压力
下载PDF
规范新闻信源的采用——《刺死辱母者》信源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雅娟 《新闻知识》 2017年第5期3-6,共4页
2017年3月23日,《南方周末》发表调查性报道《刺死辱母者》引发热议。该文因其揭露社会问题而引发社会关注,其写作手法也引起了关注和讨论。本文参照国内外新闻职业规范,分析该报道的信源,重申信源的规范使用是新闻真实之本。
关键词 刺死 信源 新闻真实 新闻平衡 客观公正
下载PDF
从舆情乱象看媒介审判——以“山东辱母杀人案”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汤敏 苏兆龙 《视听》 2017年第10期119-122,共4页
如今,媒介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司法案件中,我国媒体"第四权力"的作用更加凸显。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促使社会不断向有序的方向前进,但"媒介审判"却扭曲了这种监督功能,无形中充当着执法者的角... 如今,媒介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在司法案件中,我国媒体"第四权力"的作用更加凸显。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促使社会不断向有序的方向前进,但"媒介审判"却扭曲了这种监督功能,无形中充当着执法者的角色,损害法制公正性。如今,媒介审判事件频发,媒体工作人不仅要把握好报道的尺度,更要守住心中的道德戒尺。本文主要根据热点事件"山东辱母杀人案"的具体案例,探究在舆论热点事件中媒介审判究竟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并据此探究预防媒体审判的相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审判 媒介素养 山东杀人案
下载PDF
关于聊城“辱母案”的伦理思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茜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42-44,67,共4页
山东聊城"辱母案"经过二审开庭审理,认定于欢属防卫过当,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欢有期徒刑五年。至此,这一案件得到解决。整个案件的处理过程中存在着对行为细节的审判争议,一审的判决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舆论呈现一边倒趋势... 山东聊城"辱母案"经过二审开庭审理,认定于欢属防卫过当,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欢有期徒刑五年。至此,这一案件得到解决。整个案件的处理过程中存在着对行为细节的审判争议,一审的判决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舆论呈现一边倒趋势,认为法院对于欢的量刑过重,从而产生对法律的质疑。本文基于"辱母案"的客观事实,分析社会舆论与司法实践存在的矛盾,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法则正义 朴素正义
下载PDF
浅析新媒介环境下的调查性报道——以“辱母杀人案”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雅文 《新闻研究导刊》 2017年第16期80-81,共2页
长期以来,调查性报道以其调研性、重大性、科学性、艰苦性著称,往往花费的时间较长,并且能产生较强烈的社会反响。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在新媒介环境下,调查性报道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本文将以"辱母杀人案"为例,浅析新媒介环... 长期以来,调查性报道以其调研性、重大性、科学性、艰苦性著称,往往花费的时间较长,并且能产生较强烈的社会反响。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在新媒介环境下,调查性报道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本文将以"辱母杀人案"为例,浅析新媒介环境下的调查性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环境调查性报道 杀人案”
下载PDF
“辱母杀人案”引发的关于复仇的思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爽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11期159-160,共2页
近来,"辱母杀人案"无疑是舆论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该案引发本文对复仇的思考。复仇出于人类的报复性本能,且有深厚的道德根基,却为法律所禁止。本文从复仇的意涵、人性及伦理基础、复仇制度的兴衰与法律规制三个面向进一步... 近来,"辱母杀人案"无疑是舆论场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该案引发本文对复仇的思考。复仇出于人类的报复性本能,且有深厚的道德根基,却为法律所禁止。本文从复仇的意涵、人性及伦理基础、复仇制度的兴衰与法律规制三个面向进一步探索复仇被法律保护的合理性,以及正视法治中伦理命题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人案 复仇 伦理 情法矛盾
下载PDF
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制度的完善——以“辱母杀人案”为视角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俊军 刘元 《行政与法》 2017年第12期92-99,共8页
本文以"辱母杀人案"为视角,对案中是否存在行政不作为以及不作为是否引起国家赔偿责任进行了分析,进而反思了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认为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责任制度仍存在缺陷并提出完善建议,以期对该领域理论研... 本文以"辱母杀人案"为视角,对案中是否存在行政不作为以及不作为是否引起国家赔偿责任进行了分析,进而反思了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认为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责任制度仍存在缺陷并提出完善建议,以期对该领域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人案” 行政不作为 国家赔偿
下载PDF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审判现象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凯冬 《新闻研究导刊》 2017年第18期43-44,47,共3页
2017年3月,"于欢辱母杀人案"在互联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仅仅3天,微博话题"刺死辱母者"阅读量突破1.6亿,巨大的舆论压力使得最高检介入此案。媒介监督显示出巨大力量的同时,媒介审判现象也愈演愈烈,并且不断影响司法... 2017年3月,"于欢辱母杀人案"在互联网上引起轩然大波,仅仅3天,微博话题"刺死辱母者"阅读量突破1.6亿,巨大的舆论压力使得最高检介入此案。媒介监督显示出巨大力量的同时,媒介审判现象也愈演愈烈,并且不断影响司法独立。如何平衡媒介监督与司法独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审判 “于欢杀人案” 司法独立 司法权威
下载PDF
山东“辱母案”与我国法律教育问题的讨论
16
作者 王少华 李雅婷 刘超 《大连大学学报》 2019年第5期86-91,共6页
山东于欢“辱母案”一审判决的结果,引发了全民热议。伴随着舆论的发酵,国内多名法学专家学者也发文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二审判决虽然最后改判为有期徒刑五年,但于欢一案给中国法治进程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们认为,该判决和学者的... 山东于欢“辱母案”一审判决的结果,引发了全民热议。伴随着舆论的发酵,国内多名法学专家学者也发文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二审判决虽然最后改判为有期徒刑五年,但于欢一案给中国法治进程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我们认为,该判决和学者的认识是值得商榷的。如何对正当防卫进行正确解读和法律适用成为该案重要的关键点,同时此案的误判也引发我们对高校法律教育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的思考,并对未来的法律教育改革之路提出了一点方向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 法律教育
下载PDF
于欢走出“辱母案”: 爱的力量可赴深渊可挽狂澜
17
作者 真妍 《知音(下半月版)》 2022年第1期28-31,共4页
5年前,因目赌母亲遭催债人极端侮辱,于欢情急之下刺死辱母者,被判处无期徒刑。2021年11月,重获自由的他迎来回家一周年纪念日。人生犹如坐过山车,这一路走来,于欢经历了怎样的跌岩起伏?等待他的,又是什么样的未来?
关键词 判处无期徒刑 过山车 挽狂澜 于欢 案”
原文传递
“刺死辱母者案”事件的舆论演变过程
18
作者 孙夏卿 《新闻研究导刊》 2017年第9期79-80,共2页
在信息发展多元化的今天,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新闻热点事件的网络舆论从产生到消退有其自身的规律,本文结合"刺死辱母者案"事件来探讨舆论演变的过程和形成机制。
关键词 “刺死者” 网络舆论 演变过程
下载PDF
由《刺死辱母者》传播看媒体舆论监督新动向
19
作者 赵纪娜 《新媒体研究》 2017年第10期31-32,共2页
《南方周末》发表的一篇文章《刺死辱母者》,是近几年来比较罕见的一篇达到百万跟帖的稿子。在这一事件报道中,传统媒体、新兴媒体齐上阵,从中看出了自媒体环境下,媒体舆论监督发生了新变化。新闻媒体在新的传播环境中如何发挥舆论监督... 《南方周末》发表的一篇文章《刺死辱母者》,是近几年来比较罕见的一篇达到百万跟帖的稿子。在这一事件报道中,传统媒体、新兴媒体齐上阵,从中看出了自媒体环境下,媒体舆论监督发生了新变化。新闻媒体在新的传播环境中如何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值得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死 舆论监督 新动向
下载PDF
“辱母杀人案”的网络舆论倾向与伦理情境分析
20
作者 吴晓蓉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55-60,共6页
"辱母杀人案"的一审判决结果几乎遭到网络舆论一边倒的质疑。究其原因,案件发生时的伦理情境在网络舆论倾向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辱母"与"警察不作为"这一特定的伦理情境不仅把于欢陷于两难选择... "辱母杀人案"的一审判决结果几乎遭到网络舆论一边倒的质疑。究其原因,案件发生时的伦理情境在网络舆论倾向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辱母"与"警察不作为"这一特定的伦理情境不仅把于欢陷于两难选择,也刺激着公众的道德神经,影响着公众的道德认识与道德判断,对道德推理起着导向性的作用。因此,司法审判应考量案件发生时的伦理情境,以实现司法审判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人案 网络舆论倾向 伦理情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