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试论孙中山知行观的性质和特征 |
徐远和
|
《哲学研究》
|
1980 |
4
|
|
2
|
从辩证法到诡辩论——庄子齐物论浅析 |
刘笑敢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6 |
3
|
|
3
|
语言辩证法漫谈 |
王今铮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5 |
2
|
|
4
|
试论孔子教学思想中的辩证法因素 |
王炳照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5 |
2
|
|
5
|
谶纬与辩证法 |
王步贵
|
《甘肃理论学刊》
CSSCI
|
1992 |
0 |
|
6
|
斯宾诺莎的“理性主义”伦理学及其意义 |
徐瑞康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95 |
1
|
|
7
|
略论狄德罗的辩证法思想 |
谢应瑞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6 |
0 |
|
8
|
关于荀子的辩证法思想 |
于海江
|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2 |
1
|
|
9
|
对《周易哲学及其辩证法因素》的两点意见 |
董治安
|
《文史哲》
|
1963 |
1
|
|
10
|
论董仲舒思想的辩证法因素 |
吴神贵
|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
1995 |
0 |
|
11
|
简论《齐物论》以及《秋水》对它相对主义的否定 |
宋祚胤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1988 |
1
|
|
12
|
从研究周易哲学看哲学史方法论的问题——并与东方明同志商榷 |
李景春
|
《哲学研究》
|
1963 |
1
|
|
13
|
四《阿含》中的“缘起”和“无常”学说 |
魏道儒
|
《南亚研究》
|
1987 |
1
|
|
14
|
荀况的朴素辩证法 |
宋锦绣
|
《学术论坛》
|
1982 |
0 |
|
15
|
毛泽东对儒家中庸思想方法论的改造和利用 |
苏小桦
|
《毛泽东思想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16
|
关于孙中山哲学思想的评议 |
雷民
|
《哲学动态》
|
1981 |
0 |
|
17
|
研究哲学史首先要尊重历史 |
任继愈
|
《哲学研究》
|
1963 |
0 |
|
18
|
谚语中的辩证法因素 |
邓占庭
|
《学术月刊》
|
1959 |
0 |
|
19
|
语言辩证法漫谈 |
王今铮
|
《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社会科学汉文版)》
|
1985 |
0 |
|
20
|
唯心主义体系与辩证方法的矛盾不是黑格尔哲学的内在矛盾 |
安桂琴
|
《青海社会科学》
|
1981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