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古代论辩艺术初探 被引量:2
1
作者 吴庚振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3期160-167,159,共9页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上,我们的先辈不仅建造了许多辉煌的文学大厦,而且也建造了难以计数的论辩艺术的丰碑。从先秦到晚清,出现了多少论辩艺术的大师啊!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我们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而对于论辩艺术的研...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上,我们的先辈不仅建造了许多辉煌的文学大厦,而且也建造了难以计数的论辩艺术的丰碑。从先秦到晚清,出现了多少论辩艺术的大师啊!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研究,我们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而对于论辩艺术的研究,则似乎还没有得到学术界足够的重视。因此,研究和整理我国古代论辩艺术的经验,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这对于改善和提高现代论说文的写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墨子 孟子 中心论点 驳论 刘勰 朋党 文心雕龙 比喻
下载PDF
祝尧《古赋辩体》赋体辨析与分类 被引量:3
2
作者 蒋旅佳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5-29,共5页
《古赋辩体》,十卷,元祝尧编。祝尧以古今之赋甚多,“因时代之高下而论其述作之不同,因体制之沿革而要其指归之当一”,选编自先秦楚辞以下,两汉、三国六朝、唐迄宋“常所诵”之赋及辞赋衍生之体总61人127篇作品为《古赋辩体》,... 《古赋辩体》,十卷,元祝尧编。祝尧以古今之赋甚多,“因时代之高下而论其述作之不同,因体制之沿革而要其指归之当一”,选编自先秦楚辞以下,两汉、三国六朝、唐迄宋“常所诵”之赋及辞赋衍生之体总61人127篇作品为《古赋辩体》,其书选文定篇、辨体分类、论注评析,处处彰显祝尧其“辨体”之意,以达“由今之体以复古之体”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尧 古赋 分类 楚辞 辞赋
原文传递
许学夷诗体正变论之再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汪泓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43-47,共5页
许学夷诗歌辨体理论的核心问题是诗体“正变”论。讲“诗体正变”与论“文体代兴”并不矛盾 ;以规范与变异来描述诗体的流变 ,并非意味着变体就毫无价值 ;以变论变并不等于学诗应首先以学变体为入门基础 ,强调学诗“复归于正”亦并非不... 许学夷诗歌辨体理论的核心问题是诗体“正变”论。讲“诗体正变”与论“文体代兴”并不矛盾 ;以规范与变异来描述诗体的流变 ,并非意味着变体就毫无价值 ;以变论变并不等于学诗应首先以学变体为入门基础 ,强调学诗“复归于正”亦并非不要变化 ,而是要求变化是在继承最优秀的诗学传统的前提下进行的。目前明代文学研究领域一些研究者尚未将这些概念区分清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变 复归于正
下载PDF
“辩体”不“辩意”——许学夷论“体制为先” 被引量:1
4
作者 汪泓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4-57,共4页
体制为先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传统观念。许学夷《诗源辩体》的核心内容即为诗歌辨体批评,而“体制为先”是《诗源辩体》最基本的思想。“体制为先”强调体制的重要性,重视艺术形式的规范要求,但其理论的对立面并不是性情、声气,“辩体”与... 体制为先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传统观念。许学夷《诗源辩体》的核心内容即为诗歌辨体批评,而“体制为先”是《诗源辩体》最基本的思想。“体制为先”强调体制的重要性,重视艺术形式的规范要求,但其理论的对立面并不是性情、声气,“辩体”与“辩意”相对而言,许学夷反对的是以理学的思维方式来观照诗歌,故其评诗摒弃种种“辩意”的因素,以把握诗歌本体特征的辨体批评为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为先
下载PDF
略论明代诗歌理论的进展
5
作者 张辉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31-35,共5页
我国诗歌理论源远流长,从孔子开始,中经《毛诗大序》、钟嵘的《诗品》,直到唐代皎然的《诗式》、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可谓繁花似锦。其它一些文论著作如曹丕的《典论·论文》、刘勰的《文心雕龙》... 我国诗歌理论源远流长,从孔子开始,中经《毛诗大序》、钟嵘的《诗品》,直到唐代皎然的《诗式》、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宋代严羽的《沧浪诗话》,可谓繁花似锦。其它一些文论著作如曹丕的《典论·论文》、刘勰的《文心雕龙》,也都有专门论述诗歌理论的篇章段落。但是,笔者认为诗歌理论到明代才真正完备成熟。这不是偶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诗歌 理论的进展 诗歌理论 诗论著作 兴象风神 诗源 格声调 透彻之悟 《诗经》
下载PDF
楚辞辩体
6
作者 周苇风 《云梦学刊》 2007年第2期40-43,共4页
“文体”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指体裁,即文章的外在形式;另一个含义是文章的风格,包括影响文章外在表现形式的各种因素以及对风格产生制约和影响的其他一些社会文化因素,如家族、种族、国家、方言、各个历史阶段所形成的文学风尚等等。... “文体”有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指体裁,即文章的外在形式;另一个含义是文章的风格,包括影响文章外在表现形式的各种因素以及对风格产生制约和影响的其他一些社会文化因素,如家族、种族、国家、方言、各个历史阶段所形成的文学风尚等等。在汉代楚辞体之“体”是指风格,不是指体裁。汉代以后历代文人的拟骚之作仅仅继承了屈原取向悲情的文学传统,徒具骚体形式,而没有了楚地鲜明的地域特色。从这个角度来说,当楚文化如盐化水一般消融在渐渐成熟的汉文化之后,作为一种文体的楚辞悄然发生了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 风格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体论的前期发展与思想文化背景 被引量:1
7
作者 程新炜 《内蒙古电大学刊》 1994年第6期14-18,共5页
文体论是在文学获得较大发展,文体分化以至于繁缛的基础上才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文学分体,文体分化产生了辩体的需要,辩体的系统化、理论化产生了文体论.此外,历史上的文化和思潮的因素,如目录学、名理辩析思潮、传统... 文体论是在文学获得较大发展,文体分化以至于繁缛的基础上才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文学分体,文体分化产生了辩体的需要,辩体的系统化、理论化产生了文体论.此外,历史上的文化和思潮的因素,如目录学、名理辩析思潮、传统史官文化、新兴通变思潮等,对文体论的发展也起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 分化 历史文化 历史思潮
下载PDF
古赋与文赋刍论
8
作者 萬光治 《新国学》 2002年第1期16-30,共15页
赋文学发展到宋代,诸体已备。元祝尧《古赋辩体》、明吴讷《文章辨体序说》、徐师会《文体明辨序说》从历史的纵向著眼,或分别为楚辞、两汉、三国六朝、唐、宋五体,或分别为古、俳、律、文四体。其实就文体而论,两说皆不出古、俳、律、文。
关键词 发展 著眼 文学 刍论
原文传递
浅论许学夷其人及对徐霞客的影响
9
作者 田柳 《无锡教育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56-59,共4页
徐霞客平生爱好结交友人,尤其爱好结交那些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名士硕儒.如当时名闻朝野的华亭陈继儒、漳浦黄道周、东吴文震孟等,这些,已在“徐学”文论中多次提及.但人们对于徐霞客结识的当地名士文友,对他们与徐霞客之间的关系,以... 徐霞客平生爱好结交友人,尤其爱好结交那些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名士硕儒.如当时名闻朝野的华亭陈继儒、漳浦黄道周、东吴文震孟等,这些,已在“徐学”文论中多次提及.但人们对于徐霞客结识的当地名士文友,对他们与徐霞客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对徐霞客摒弃仕途,献身祖国山川的影响和作用,可以说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试就蓉城(指江阴城.江阴又名“芙蓉”)名士、诗人许学夷与徐霞客的交往、关系及影响,作一探索,望各位专家、学者指正.一、问题的提出70年前,近代地理学先驱丁文江先生在《徐霞客先生年谱》中提到了许学夷.他说:徐霞客原配夫人“许氏为江阴望族,与先生(指徐霞客)同时者有诗人许学夷……许似为先生前辈”(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二版《徐霞客游记》“附录”第6页).丁文江根据查考,第一个提出江阴诗坛领袖许学夷是徐霞客的长辈一类人物.70年后的今天,无锡、上海两地“徐学”专家曾对许学夷与徐霞客关系作过探讨.邬秋龙先生《徐霞客后代的命运》一文这样写道:徐霞客原配夫人“许氏为江阴书香门第,其族亲许学夷,是当地颇有文名的学者和诗人”(见《徐霞客与山水文化》第22页).后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霞客 江阴 丁文江 诗源 陈继儒 黄道周 学识渊博 《徐霞客游记》 文震孟
原文传递
许学夷楚辞批评考论
10
作者 汪群红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0-68,共9页
《诗源辩体》卷二主要是许学夷有关楚辞的批评,他对刘勰、朱熹、严羽、祝尧、胡应麟等人观点既有继承,又有所超越。许学夷以“辨体不辨意”为批评原则,强调屈骚本辞赋之宗,“不必以圣经列之”;他接受《昭明文选》骚、赋二分的分类原则,... 《诗源辩体》卷二主要是许学夷有关楚辞的批评,他对刘勰、朱熹、严羽、祝尧、胡应麟等人观点既有继承,又有所超越。许学夷以“辨体不辨意”为批评原则,强调屈骚本辞赋之宗,“不必以圣经列之”;他接受《昭明文选》骚、赋二分的分类原则,重点辨析骚、赋之别。对于楚辞各篇价值与优劣比较,许学夷往往据其文辞之有无意蕴、有无文采而立论。他对《楚辞》作者的考辨,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对屈原“忠而过”的评价,体现了许学夷对儒家中和思想的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学夷 楚辞
下载PDF
不同题材传统小说中茶事功能比较研究
11
作者 高添璧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0-93,共4页
中国传统小说由于体裁及题材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祈向。据此路径思考,不同题材的传统小说中描写茶事的侧重点亦有不同:在历史军事小说中,茶一般作为一种社交礼仪与写作程式,其文化内涵未做过多展开;在英雄奇侠小说中,从总体上来看,... 中国传统小说由于体裁及题材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审美祈向。据此路径思考,不同题材的传统小说中描写茶事的侧重点亦有不同:在历史军事小说中,茶一般作为一种社交礼仪与写作程式,其文化内涵未做过多展开;在英雄奇侠小说中,从总体上来看,描写茶的具体内容较之历史军事小说有所增加,但茶仍然不是小说书写的主线;在神魔鬼怪及世情小说中,茶的线索性作用及精细化描写得以体现,茶事受到了更多关注。但由于传统小说的题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茶很难突破传统题材的园囿成为小说描写的绝对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小说
下载PDF
江淹“杂拟诗”的辨体观念和诗史意义——兼论两晋南朝五言诗中的“拟古”和“古意” 被引量:13
12
作者 葛晓音 《晋阳学刊》 CSSCI 2010年第4期87-95,共9页
前人评价江淹"杂拟诗",多侧重在是否善拟及其"通方广恕"的文学批评观。联系两晋南朝"拟古"和"古意"两类诗的发展,可以发现这组诗从主题内容和意象的综合、结构篇制、表现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 前人评价江淹"杂拟诗",多侧重在是否善拟及其"通方广恕"的文学批评观。联系两晋南朝"拟古"和"古意"两类诗的发展,可以发现这组诗从主题内容和意象的综合、结构篇制、表现方式、语言风格等方面,系统地体现了他对汉魏以来各时期、各代表诗人五言体"意制体源"的认识,由此形成了诗体随时代变化、随作家和题材发展的诗史观念。其意义在于集中反映了晋宋诗歌中逐渐清晰的辨体意识,并以精炼浓缩的形式总结了五言古诗的诗体特征,为其后齐梁五言诗体调趋近的巨大变化提供了反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淹杂拟 拟古 古意 观念 诗史意义
下载PDF
作为副文本的明清文集凡例 被引量:9
13
作者 何诗海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4-212,共9页
凡例是明清文集中最重要的副文本,包含着丰富的文学史料。一方面,它通过呈现文学生态、构建文学史等,为正文本营造了丰盈的历史现场,丰富、拓展、深化了正文本的意义空间;另一方面,它又通过对文集编纂宗旨、内容、体例的定位,引导读者... 凡例是明清文集中最重要的副文本,包含着丰富的文学史料。一方面,它通过呈现文学生态、构建文学史等,为正文本营造了丰盈的历史现场,丰富、拓展、深化了正文本的意义空间;另一方面,它又通过对文集编纂宗旨、内容、体例的定位,引导读者迅速有效地走进正文本,同时划定正文本的意义限度,以免造成理解、阐释上的涣漫无边、主观臆断甚至南辕北辙。凡例与正文本之间构成互相依赖、互相指涉、互相印证的互文本系统。研读明清文集,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比照对读,方能得圆照之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生态 文本类型 文学史料 互文本 圆照 对读 历史现场 明三十家诗选 七言 诗源
原文传递
诗论史的出现——《诗源辩体》关于“言诗”传统之省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广宏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4-147,共14页
诗论史、文学批评史在我国的出现,一般被认为是在近现代受西学影响的产物;实则在晚明即已产生类似诗论史的著述,许学夷《诗源辩体》"总论"部分独立成卷的对历来"言诗"传统的省察、评估即是值得关注的个案。对其内... 诗论史、文学批评史在我国的出现,一般被认为是在近现代受西学影响的产物;实则在晚明即已产生类似诗论史的著述,许学夷《诗源辩体》"总论"部分独立成卷的对历来"言诗"传统的省察、评估即是值得关注的个案。对其内容、性质与生成背景加以探讨,除了可为观测学术现代化在我国历史上的内应式转换提供珍贵的案例与视角,更重要的是深入许著的历史语境,依据其所述"言诗"传统的范围与知识谱系及其所呈现的新价值基准,真正把握其自身的殊异性和传承演变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源 诗论史 明诗话
原文传递
《古赋辩体》与明代辨体批评 被引量:6
15
作者 何诗海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26,共8页
《古赋辩体》不仅是一部辞赋总集,更是一部体大思精的辨体批评著作。全书融赋选、赋史、赋论于一体,以古诗之义和吟咏性情为标准,以小序、题解为主要批评方式,构建了一个内容丰富、体例严整、富于理论价值和思辨色彩的辨体批评体系,对... 《古赋辩体》不仅是一部辞赋总集,更是一部体大思精的辨体批评著作。全书融赋选、赋史、赋论于一体,以古诗之义和吟咏性情为标准,以小序、题解为主要批评方式,构建了一个内容丰富、体例严整、富于理论价值和思辨色彩的辨体批评体系,对明代复古论者辨体意识的张扬,以及以总集、序题等方式展开辨体批评等风气,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尧 《古赋 明代 批评
下载PDF
许学夷《诗源辩体》的诗歌发展史观探究
16
作者 杨晖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4-90,共7页
明代是中国诗学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开始有了诗歌发展史观的自觉。王世贞的“衰中有盛,盛中有衰”、胡应麟的“诗以代变”“格以代降”的思想影响了许学夷诗歌发展史观念的形成。许学夷在历时性的宏观视野上,以理势观为出发点,以正变为主... 明代是中国诗学最繁荣的时期之一,开始有了诗歌发展史观的自觉。王世贞的“衰中有盛,盛中有衰”、胡应麟的“诗以代变”“格以代降”的思想影响了许学夷诗歌发展史观念的形成。许学夷在历时性的宏观视野上,以理势观为出发点,以正变为主线,在自律与他律的交织中,呈现出诗体“正”“变”“亡”的演变逻辑,并在否定之否定中表现出“诗体代变”的特征。他对诗歌演变路径的分析、“理势观”的表达、“他律”与“自律”的阐释,全面呈现其诗史观念。他批评公安诗学,继承与发展了王世贞与胡应麟的诗史思想,为清代诗歌发展史观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学夷 《诗源 诗史观
下载PDF
试论《诗源辩体》的价值及其与《沧浪诗话》的关系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金城 朱易安 《文学遗产》 1983年第4期117-127,共11页
明清两代论诗,几乎都要旁及《沧浪诗话》,如高棅的初、盛、中、晚唐之分,前后七子"诗必盛唐"的主张以及各种"神韵"、"性灵"、"格调"说,都与《沧浪诗话》有渊源关系,可见严羽的影响之深远。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恐怕并非严... 明清两代论诗,几乎都要旁及《沧浪诗话》,如高棅的初、盛、中、晚唐之分,前后七子"诗必盛唐"的主张以及各种"神韵"、"性灵"、"格调"说,都与《沧浪诗话》有渊源关系,可见严羽的影响之深远。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恐怕并非严羽的神通广大,主要是唐代诗歌的卓越成就,特别是李白,杜甫等杰出诗人的作品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沧浪诗话》 《诗源 价值 前后七子 渊源关系 唐代诗歌 艺术魅力 严羽
原文传递
《古赋辩体》赋体解读理论的渊薮与构建 被引量:1
18
作者 庄亮亮 《人文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117,共8页
《古赋辩体》的主要成就是在解读“赋”时实践了“六义”理论。赋体“六义”理论与实践虽然直接受到朱熹及元前其他文人对“六义”在诗中的研究与实践的影响,但从《古赋辩体》结集成书的角度看,挚虞的《文章流别论》也应是祝尧“六义”... 《古赋辩体》的主要成就是在解读“赋”时实践了“六义”理论。赋体“六义”理论与实践虽然直接受到朱熹及元前其他文人对“六义”在诗中的研究与实践的影响,但从《古赋辩体》结集成书的角度看,挚虞的《文章流别论》也应是祝尧“六义”辨体的重要理论渊薮之一。此外,祝尧对《古赋辩体》的理论构建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继承朱熹的“三义”分析法,并在朱熹文艺理论思想的影响下发展到“六义”分析;二是祝尧意识到“六义”分析法对赋体解读上的不足,因此在辩证“诗”“骚”关系确立“楚骚”正统性的途径下,援骚入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赋 《文章流别论》 朱熹 祝尧 赋论
下载PDF
中医治未病理论和技术的群体性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濮欣 黄娜娜 +8 位作者 黄燕 江静华 李燕明 陈勇 张灵芝 张智敏 叶慕镕 吴楚燕 潘倩仪 《中医研究》 2012年第11期8-11,共4页
目的:运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和技术,探讨群体性健康管理的实施模式。方法:以中山市大信新家园社区全体居民为项目实施人群,通过中医体质问卷调查,了解本社区的健康状况。并将体质偏颇、亚健康状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随机分... 目的:运用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和技术,探讨群体性健康管理的实施模式。方法:以中山市大信新家园社区全体居民为项目实施人群,通过中医体质问卷调查,了解本社区的健康状况。并将体质偏颇、亚健康状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其高危人群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组,对照组只参加"中医四季养生计划",研究组另加"中医辨体调养和传统养生技术干预计划",监测其变化,评介其效果。结果:通过1 a时间干预后,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的危害知晓率,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知识知晓率,高脂血症人群对自身血脂水平的知晓率均高于干预前,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1)。两组居民体质疗效对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居民生命质量sF-36评分对比,干预后研究组多项指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和技术对社区群体进行健康管理,这种模式中医特色明显,可操作性强,群众乐于接受,为中医治未病理论对健康管理的指导提供了具体的实践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治未病 健康管理 中医调养 传统养生技术/分析
下载PDF
找准“视点”找好“落点”——以《石壕吏》为例谈古诗词辩体原则教学
20
作者 王文娟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3年第1期22-25,共4页
古诗词作为我国独特的文化艺术样式,在教与学中需要独特的理论与方法,创作本位审美的辩体原则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将这一原则应用于杜甫自制新乐府组诗《石壕吏》的解读,能更好理清其“叙事”的特性。诗歌中利用老妇、军吏和“我”... 古诗词作为我国独特的文化艺术样式,在教与学中需要独特的理论与方法,创作本位审美的辩体原则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将这一原则应用于杜甫自制新乐府组诗《石壕吏》的解读,能更好理清其“叙事”的特性。诗歌中利用老妇、军吏和“我”的视点进行叙事情节的呈现,三个视点交织融合,因果鲜明,带来极具震撼人心的艺术魄力。借助此诗及原则推及知人论世外部探析,找准“视点”,找好“落点”,有效深化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则 视点 《石壕吏》 杜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