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王安石的《明妃曲》辨诬 被引量:11
1
作者 邓广铭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7-60,共4页
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祜三年(1059)由江南东路提点刑狱调任三司度支判官。他是在第二年的春夏之际才到汴京(今开封)就职的。就职后他首先写了一道长达万言的《言事书》给宋仁宗,但并未从仁宗和宰辅大臣那里得到任何反映。
关键词 王安石 《明妃曲》 宋仁宗 提点刑狱 就职 汴京
原文传递
清修《明史》与朝鲜之反应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卫国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4-133,共10页
清代纂修《明史》不仅是中国史学史上一件重要的事情,也是中外史学交流史上一件值得注意的事件。作为大清王朝的藩属国,朝鲜十分重视清朝对自己祖先及其史实的评判。因为,《明会典》以及明代诸多野史对于朝鲜宗系、李成桂立国、仁祖登... 清代纂修《明史》不仅是中国史学史上一件重要的事情,也是中外史学交流史上一件值得注意的事件。作为大清王朝的藩属国,朝鲜十分重视清朝对自己祖先及其史实的评判。因为,《明会典》以及明代诸多野史对于朝鲜宗系、李成桂立国、仁祖登极等事情之误载,使得朝鲜担心清修《明史》会以讹传讹,故而在整个《明史》纂修过程中多次派遣使臣前往北京辨诬,最终使得清廷之明史馆采纳了他们的意见。清王朝先后将誊本与刊本之《明史·朝鲜传》颁赐给朝鲜,但朝鲜之辨证活动并未就此打住;以后又因朱璘《明纪辑略》与郑元庆《二十一史约编》之误裁,先后遣使来中因辩诬。从这一交涉过程的前前后后,人们不仅可以体察双边宗藩关系的特点,也能感知中国史书对于朝鲜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史》 清官修 中朝关系
原文传递
朝鲜辨诬陈奏上使赴明前后——以李廷龟《庚申朝天录》为中心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德信 《大连大学学报》 2007年第1期12-16,共5页
明万历末年,明朝廷与朝鲜关系较为密切,而努尔哈赤的势力日渐强大,时刻准备率军南下,又视朝鲜为后顾之忧,且施武力与和解策略,均被朝鲜拒绝,不得已反诬朝鲜与其讲和。此论一出,在明朝廷引起议论。为此,朝鲜派辨诬陈奏上使赴明解释原委。
关键词 明代 朝鲜 陈奏
下载PDF
为刘柳白诗辨诬一则 被引量:2
4
作者 蒋凡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4-116,共3页
宋人蔡居厚《蔡宽夫诗话》(郭绍虞《宋诗话辑佚》收录》),新义独出,迥异流俗;但其中也有以讹传讹,厚诬古人者,如其《刘柳白诗同意》一则云:
关键词 诗话 刘柳 郭绍虞 宋人
原文传递
刘体仁窃书辨诬兼及其它
5
作者 赵望秦 《商洛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36-40,共5页
传世宋蜀刻本唐人诗文集中有一部分书上钤着清初著名诗人、收藏家刘体仁的印章,有研究者即据此认为是刘体仁借入宫阅书之便窃出而占为己有的。其实,有充分证据显示,早在明代后期,宋蜀刻本唐人诗文集就从明皇宫藏书的文渊阁中散出,而后... 传世宋蜀刻本唐人诗文集中有一部分书上钤着清初著名诗人、收藏家刘体仁的印章,有研究者即据此认为是刘体仁借入宫阅书之便窃出而占为己有的。其实,有充分证据显示,早在明代后期,宋蜀刻本唐人诗文集就从明皇宫藏书的文渊阁中散出,而后才被刘体仁收藏了若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体仁 宋蜀刻唐人集
下载PDF
船棺种族之属辨诬
6
作者 李子 《武夷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46-49,共4页
本文针对学界将福建上古时期指认为古越地古越人的错误,从"船棺为古闽族人葬俗"入手多方揭示上古时期闽非越或闽越,并指出把闽误认为越的种种原因,还原了被人遗忘和扭曲的古闽地古闽族的历史真实。
关键词 船棺 种族
下载PDF
法医鉴定中的辨诬智谋及察微方略
7
作者 朱晓东 《中国检察官》 2011年第9期79-80,共2页
人的生理是复杂的,比生理更复杂的是人心。要在双重复杂之上求真相、服人心,需要兵法般的智慧与谋略。
关键词 法医鉴定 智谋 生理 人心
原文传递
《大明会典》《明史》与朝鲜辨诬——以朝鲜王朝宗系辨诬和“仁祖反正”辨诬为中心 被引量:6
8
作者 杨艳秋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9-91,139,共14页
朝鲜王朝的宗系辨诬和"仁祖反正"辨诬是明清时期中朝国交中的重要事件。前者缘起于《皇明祖训》对其先祖世系的误记,以更正《大明会典》中的相关内容为终结。后者以陈请纂修《明史》勿信野史讹传为开端,以强烈要求更正官修《... 朝鲜王朝的宗系辨诬和"仁祖反正"辨诬是明清时期中朝国交中的重要事件。前者缘起于《皇明祖训》对其先祖世系的误记,以更正《大明会典》中的相关内容为终结。后者以陈请纂修《明史》勿信野史讹传为开端,以强烈要求更正官修《明史》中的讹误记录为最终目标。两次辨诬之间的联系与反映出的文化心态折射出了明清时期中朝关系的错综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明会典》 《明史》 宗系 “仁祖反正”
下载PDF
“书籍外交”:明清时期朝鲜的“书籍辨诬”述论 被引量:6
9
作者 黄修志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1-95,187,共15页
明清时期朝鲜的"书籍辨诬"是中朝宗藩关系的特有产物,论文从宗系辨诬、即位辨诬、交倭辨诬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它们彼此交融,共同指向是有助于确立王权正统的宗藩秩序,书籍辨诬在实质上构成了"书籍外交"。朝鲜四百余... 明清时期朝鲜的"书籍辨诬"是中朝宗藩关系的特有产物,论文从宗系辨诬、即位辨诬、交倭辨诬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它们彼此交融,共同指向是有助于确立王权正统的宗藩秩序,书籍辨诬在实质上构成了"书籍外交"。朝鲜四百余年对书籍辨诬投入巨大心血和精力,主要是出于对王权正统与宗藩关系的考虑,也源于朝鲜君臣在政治利益上的一拍即合,这进一步反映了朝鲜王权的脆弱性。面对朝鲜的书籍辨诬,明清王朝掌控着话语权和主导权,将之作为有效的政治杠杆为自身的皇权正统和两国宗藩关系服务。"书籍外交"是朝鲜在其"小中华"意识驱使下抢救本国政治话语和维护王权正统的必然体现,也成为"小中华"意识发展和转变的契机。所以,明清时期的中朝宗藩关系对任何一方来说都是政治性和战略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籍外交 书籍 正统 宗藩 小中华
原文传递
清代朝鲜“仁祖辨诬”与明臣袁可立形象的书写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亚军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2期88-100,共13页
清前期的朝鲜“仁祖反正”辨诬,是清代中朝宗藩关系中的重要事件。明臣袁可立曾主导调查朝鲜政变一事,并在查明情况后为朝鲜助封,从而推动了朝鲜请封的进程,也对明末清初史书中关于“仁祖反正”的记载产生了很大影响。朝鲜君臣对仁祖请... 清前期的朝鲜“仁祖反正”辨诬,是清代中朝宗藩关系中的重要事件。明臣袁可立曾主导调查朝鲜政变一事,并在查明情况后为朝鲜助封,从而推动了朝鲜请封的进程,也对明末清初史书中关于“仁祖反正”的记载产生了很大影响。朝鲜君臣对仁祖请封过程中袁可立的重要助力作用有着清晰的认识,但在辨诬时却对其进行重点抨击。在辨诬过程中,朝鲜为达到目的多次向清朝提及袁可立,进而影响到清代关于袁可立的历史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袁可立 朝鲜 清朝 仁祖
下载PDF
论陈平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玉太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3-108,共6页
陈平是汉初杰出的政治家、谋略家,在亡秦灭楚、建立汉朝的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谋士角色。汉高祖刘邦去世后,他又韬光养晦,力撑危局,主谋诛灭吕氏外戚,维护了汉初的统一局面。陈平关于丞相职责的认识,透露出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的管理... 陈平是汉初杰出的政治家、谋略家,在亡秦灭楚、建立汉朝的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谋士角色。汉高祖刘邦去世后,他又韬光养晦,力撑危局,主谋诛灭吕氏外戚,维护了汉初的统一局面。陈平关于丞相职责的认识,透露出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的管理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但是,由于周勃、灌婴的诬陷,陈平却一直背负“盗嫂”的恶名,验之历史文献,“盗嫂”纯属不实之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平 生平 匡扶汉室 盗嫂
下载PDF
朝鲜对《大明会典》宗系辨诬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玉蝶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13-18,共6页
朝鲜王朝的宗系辨诬是中朝两国国交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对两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朝鲜对明朝时期官修的《大明会典》的宗系辨诬,更是两国外交关系中的重要一环,这主要缘于《大明会典》对朝鲜王朝先祖世系的误记。朝鲜为此展开了艰... 朝鲜王朝的宗系辨诬是中朝两国国交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对两国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朝鲜对明朝时期官修的《大明会典》的宗系辨诬,更是两国外交关系中的重要一环,这主要缘于《大明会典》对朝鲜王朝先祖世系的误记。朝鲜为此展开了艰难的交涉,经过朝鲜中宗、明宗、宣祖三朝君主的努力,最终于《大明会典》第三次修订时达到了对《大明会典》宗系误记改正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 明朝 《大明会典》 宗系
下载PDF
臣节与名分:壬辰战争间朝鲜与明朝的“辨诬”活动——以黄汝一《银槎录》为中心
13
作者 胡月娇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3-19,共7页
壬辰战争后期,丁应泰分别上书弹劾杨镐与朝鲜,引发中、朝双方强烈震动,为此朝鲜国王三次派出使团赴明朝“辨诬”,最后一次辨诬活动则是整个事件的重中之重。辨诬过程中朝鲜使团展现出积极的外交策略,以多方进呈、舆论造势、以礼换利等... 壬辰战争后期,丁应泰分别上书弹劾杨镐与朝鲜,引发中、朝双方强烈震动,为此朝鲜国王三次派出使团赴明朝“辨诬”,最后一次辨诬活动则是整个事件的重中之重。辨诬过程中朝鲜使团展现出积极的外交策略,以多方进呈、舆论造势、以礼换利等交涉手段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明朝的重“臣节”与朝鲜的重“名分”,也贯穿整个交涉过程的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镐 岛山之战 丁应泰 活动
下载PDF
曹申吉晚节新考
14
作者 魏伯河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08-115,共8页
曹申吉为清初顺康时期政坛重要人物。他官至贵州巡抚,宦绩斐然,吴三桂叛乱时被卷入其中,仍以巡抚留任;后"潜谋归正",事泄遇害。身后毁誉不一:康熙间入祀昭忠祠,乾隆间列入《逆臣传》,《清史稿》等沿其说。近年研究者多力主为... 曹申吉为清初顺康时期政坛重要人物。他官至贵州巡抚,宦绩斐然,吴三桂叛乱时被卷入其中,仍以巡抚留任;后"潜谋归正",事泄遇害。身后毁誉不一:康熙间入祀昭忠祠,乾隆间列入《逆臣传》,《清史稿》等沿其说。近年研究者多力主为其正名,而普遍苦于证据不足,难成定论。检《黔灵山志》等方外资料,可知曹氏与弘福寺住持赤松和尚交往颇深。在赤松许多诗文中,都是将其作为忠臣烈士大加歌颂的。这些保存于佛学文献和地志中的资料,堪为曹氏并非真心附逆,而是隐忍以图将来,最终功败垂成、以死报国的有力证据,足可昭雪其数百年冤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申吉 《黔灵山志》 赤松和尚 从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