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言与时尚——“小”字新用折射出的审美与价值取向 被引量:5
1
作者 李艳霞 《文教资料》 2006年第21期114-115,共2页
关键词 单音节形容词 类推形式 类推作用 当代大学生 价值取向 而已 表示法 中心语 口语色彩
下载PDF
“雅”义小论——重读《天演论·译例言》 被引量:4
2
作者 徐守平 徐守勤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6-7,共2页
“译事三难:信、达、雅。”这是严复译完《天演论》后发出的感慨,也是他多年心血的凝结。近百年来围绕“信、达、雅”
关键词 “雅”的本义 立诚 天演论 泰特勒 严复 翻译理论 而已 语言风格 艺术特色 译文
原文传递
苏轼的“辞达”说 被引量:2
3
作者 林俊相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24-129,共6页
苏轼没有专门的文学理论著作,但在他的散文作品中散发着许多重要的散文创作理论。本文讨论了其中有关散文语言表现形式的“辞达”说。苏轼借孔子“借达而已”说提出自己的主张,要求不刻意修饰,却能准确把握自然之神韵,达到“随物赋... 苏轼没有专门的文学理论著作,但在他的散文作品中散发着许多重要的散文创作理论。本文讨论了其中有关散文语言表现形式的“辞达”说。苏轼借孔子“借达而已”说提出自己的主张,要求不刻意修饰,却能准确把握自然之神韵,达到“随物赋形”、“文理自然”的境界。同时,在自身的创作中,苏轼也是如此实践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随物赋形 散文创作理论 而已 苏武 ”说 散文作品 文集 文学创作 艺术形象
下载PDF
苏轼论“辞达”的审美表现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世德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64-68,16,共6页
一 苏轼对于美学的杰出贡献,不仅在于他提出在创作前必须有触于中,自然产生感兴,随物赋形,首先要了然于心,即在脑中形成完整的审美意象,而且还在于他提出了然于心不等于了然于口和手,要转化为艺术形象,在审美表现上还必须作到“辞达”。... 一 苏轼对于美学的杰出贡献,不仅在于他提出在创作前必须有触于中,自然产生感兴,随物赋形,首先要了然于心,即在脑中形成完整的审美意象,而且还在于他提出了然于心不等于了然于口和手,要转化为艺术形象,在审美表现上还必须作到“辞达”。 他有三处谈到“辞达”。 他在《答王庠书》中说:“孔子曰:‘辞达而已矣。’辞止于达,止矣,不可以有加矣。”在《答虔倅俞括奉议书》中说:“孔子曰:‘辞达而已矣。’物固有是理,患不知,知之患不能达之于口与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 苏轼论 审美表现 而已 成竹 孔子 艺术技巧 审美意象 文学独立
下载PDF
“简而有法”与“辞达而已”:对比鲜明的两种文法论范型 被引量:2
5
作者 陆德海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6-69,共4页
欧阳修与苏轼虽然同为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交谊甚厚,但二人文章学思想并不相同。欧阳修"简而有法"说植根于其儒学思想,与其史家身份相符,是对经学命题的文章学转化;苏轼则对"辞达而已"进行了创造性的解读,赋予"... 欧阳修与苏轼虽然同为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交谊甚厚,但二人文章学思想并不相同。欧阳修"简而有法"说植根于其儒学思想,与其史家身份相符,是对经学命题的文章学转化;苏轼则对"辞达而已"进行了创造性的解读,赋予"辞达而已"以"随物赋形"、"以无为法"等新内涵,将文章写作导向纯艺术化。前者深受"立言不朽"观念影响,力求以文立制,文法上精益求精,后者则追求文章写作中物我两忘的自由境界以审美为旨归。因此,"简而有法"与"辞达而已"实为对比鲜明的两种文法论范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苏轼 简而有法 而已
下载PDF
“辞达”论
6
作者 方道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93-97,共5页
关键词 而已 文心雕龙 ”说 孔子 立其诚 写作实践 语言的发展 章学诚 提炼加工
下载PDF
也谈孔子的修辞观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汝东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4年第2期23-25,共3页
本文想就孔子关于修辞的标准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修辞的标准是现代修辞学的重要理论问题。孔子在其言论中,虽不曾开诚布公地提出任何关于修辞的纲领性主张,但有的也能基本上体现他的观点。如“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 本文想就孔子关于修辞的标准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修辞的标准是现代修辞学的重要理论问题。孔子在其言论中,虽不曾开诚布公地提出任何关于修辞的纲领性主张,但有的也能基本上体现他的观点。如“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这可以说是孔子关于修辞标准的重要观点。但后人在理解“辞达而已矣”时却往往失之于偏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而已 标准 思想 现代修 《论语正义》 “文”“质” 刘宝楠
下载PDF
从“简而有法”到“辞达而已”——论欧阳修与苏轼文章学的差异 被引量:1
8
作者 陆德海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21-25,共5页
欧阳修放苏轼"出一头地"之语,反映了欧阳修清醒的认知:意识到苏轼文章思想与自己截然不同,预感这个年轻后生的文学事业将是超越自己的别样存在。正当欧阳修引经据典为自己一生文章实践的理论总结"简而有法"说进行... 欧阳修放苏轼"出一头地"之语,反映了欧阳修清醒的认知:意识到苏轼文章思想与自己截然不同,预感这个年轻后生的文学事业将是超越自己的别样存在。正当欧阳修引经据典为自己一生文章实践的理论总结"简而有法"说进行辩护时,苏轼也恰好在文坛初露峥嵘,别开生面,倡导"随物赋形",将"无为法"引入"辞达而已"说,使得"辞达而已"成为完全不同于欧阳修"简而有法"说的别一种文法论思想,彻底摆脱了经学对于文章学的掌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 苏轼 简而有法 而已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论“活法”之“辞达而已”发微
9
作者 马振宏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16-120,共5页
孔子提出的"辞达而已"是后世文学创作"活法"说的最早源头,但它给后人带来了理解上的两个困惑:一是"辞"的所指和"达"的含义,二是"辞达而已"的句读问题。后世很多人提出或认同、或反... 孔子提出的"辞达而已"是后世文学创作"活法"说的最早源头,但它给后人带来了理解上的两个困惑:一是"辞"的所指和"达"的含义,二是"辞达而已"的句读问题。后世很多人提出或认同、或反对、或修正的观点,对这句话的表面含义及内在蕴含进行了多方面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法 而已 藻饰
下载PDF
“辞达而已”的现代阐释──写作语言新论
10
作者 王正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30-36,共7页
关键词 写作语言 语言表 现代阐释 而已 语感 个性化 语言风格 语言环境 锤炼语言
下载PDF
中学生读物的语言不可忽视
11
作者 王希杰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56-57,共2页
孔老夫子说:“辞达而已”。这可以认为是言语表达的最低要求,同时也可以看作为最高要求。之所以可以看作为最高要求,原因之一便是:辞达并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容易。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丛书中有一种叫做《谬误集》,作... 孔老夫子说:“辞达而已”。这可以认为是言语表达的最低要求,同时也可以看作为最高要求。之所以可以看作为最高要求,原因之一便是:辞达并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么容易。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生丛书中有一种叫做《谬误集》,作者是缪克成、姚关琥。作者们的许多观点都是十分精彩的,如: 只有分析前人的谬误,吸取经验教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表 而已 科学普及出版社 玛丽亚 孔老夫子 时间状语 百科知识 经验教训 家庭教师 《语文建设》
下载PDF
古汉语用字得失举例
12
作者 吕景先 《殷都学刊》 1987年第1期98-105,共8页
我昔年读书“北大”时,曾听到当时以“选字”名家的刘文典先生讲到陆机《文赋》里“悲落叶于劲秋”一句时,向同学们发问:“你们想想,还有没有另外一个字比这个‘劲’字更好的呢?”还曾听到当时以文宗自负的林损先生讲到《论语》的“辞... 我昔年读书“北大”时,曾听到当时以“选字”名家的刘文典先生讲到陆机《文赋》里“悲落叶于劲秋”一句时,向同学们发问:“你们想想,还有没有另外一个字比这个‘劲’字更好的呢?”还曾听到当时以文宗自负的林损先生讲到《论语》的“辞达而已矣”一句时,向同学们发问:“为什么不说成‘辞达而已’?甚至省为‘辞达耳’?”意思很清楚,刘先生以为“劲”这个实字用在这句话里是最好的;林先生以为“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举 纠谬 “倒” 尽意 《史记》 古汉语 辨惑 而已 家君 汉书
下载PDF
七月书简
13
作者 赵荔红 《天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5-152,共8页
2008年7月10日我在我们常去的那家茶馆给你写信。你本来应该坐在我的对面。窗外草地如你走前一般明绿,薄薄地泛着灰白的阳光,想来太阳底下是热辣的。但我无法听见蝉嘶嘶的鸣叫。
关键词 舒伯特 普鲁斯特 而已
原文传递
先秦诸子修辞观比较
14
作者 王文松 《云梦学刊》 1993年第1期66-69,共4页
近年来,随着修辞学史研究的开拓,先秦诸子的修辞理论得到了系统的总结与阐释,但将先秦诸子修辞观加以比较的专论似还未见,本文的探讨也许能在这方面补一个缺.春秋战国时代的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先秦诸子,他们... 近年来,随着修辞学史研究的开拓,先秦诸子的修辞理论得到了系统的总结与阐释,但将先秦诸子修辞观加以比较的专论似还未见,本文的探讨也许能在这方面补一个缺.春秋战国时代的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先秦诸子,他们不是语言学家,更不是修辞学家,但他们在论述哲学、政治、美学、伦理学等问题时谈到了许多有关语言表达的问题,显示了他们对于修辞的看法.也正因此,先秦诸子关于修辞的观点,是与他们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史 而已 墨家学派 现代修 秦伯嫁女 春秋战国时代 言以足志 文以足言 禽滑厘 美言不信
下载PDF
春秋时期言的理论
15
作者 吴建国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5-79,共5页
春秋时期是一个崇尚和信仰话语的时代,言本身具有生命的意义和色彩,知识阶层追求立言不朽的人生价值。由于对言的重视和广泛的应用实践,在春秋时期有很多关于言的理论性的论述,如"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修辞立其诚"&q... 春秋时期是一个崇尚和信仰话语的时代,言本身具有生命的意义和色彩,知识阶层追求立言不朽的人生价值。由于对言的重视和广泛的应用实践,在春秋时期有很多关于言的理论性的论述,如"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修辞立其诚""辞达而已",强调言的审美、诚信、适度等原则,同时也对"巧言令色"的言语加以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立其诚 而已 巧言令色
下载PDF
质文关系的纵观
16
作者 张会恩 《中国文学研究》 1989年第4期67-73,共7页
质文观,是有关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总观点,它肇始于先秦两汉,成熟于魏晋六朝,并在唐宋之间趋于完善,然后一直迁延到明清近代,这里且作一历史的纵观。
关键词 内容与形式 “质” 刘勰 王逸 而已 王充 孔子 内容形式 魏晋六朝
下载PDF
短,也是新闻的生命
17
作者 许学东 张柏兴 《新闻记者》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6-37,共2页
首届“中国新闻奖”复评委员会最近就报纸长稿多的现状和愈演愈烈的趋势,发出紧急呼吁:多发短消息,狠煞长通讯。再一次把煞长风提到新闻界同仁面前。呼吁信说: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将导致新闻载体信息量减少,新闻质量降低,势必影响宣传效... 首届“中国新闻奖”复评委员会最近就报纸长稿多的现状和愈演愈烈的趋势,发出紧急呼吁:多发短消息,狠煞长通讯。再一次把煞长风提到新闻界同仁面前。呼吁信说: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将导致新闻载体信息量减少,新闻质量降低,势必影响宣传效果。新闻为什么要短?这是新闻的本质属性通过写作的反映。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对每一个工作着、学习着的人,分分秒秒都是宝贵的。报纸提供新闻和信息,也只能把读者最需要了解的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闻奖 最佳角度 采访作风 用事实说话 细节描写 四开 办报实践 下笔千言 第一印象 而已
下载PDF
情感:文学内在的审美特质
18
作者 朱德民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56-61,共6页
文学是生活的反映,这是一个正确的命题。然而,人们并不满足于这样的见解。因为它的正确性仅在于揭示了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基本性质。人们在探讨和把握某种对象的时候,总是要把它的本质和特征连在一起加以考虑的。只有看到它与同种事物... 文学是生活的反映,这是一个正确的命题。然而,人们并不满足于这样的见解。因为它的正确性仅在于揭示了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基本性质。人们在探讨和把握某种对象的时候,总是要把它的本质和特征连在一起加以考虑的。只有看到它与同种事物的共同性,又看到它们之间的区别来,即看到它的特殊性,才能算是了解了它的堂奥,至少是给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十拿九稳的逻辑起点。那末,文学艺术的特殊性在什么地方呢?看来,“辞达而已”的解释是不行的,“诗赋欲丽”也不行,甚至连当今盛行的文学理论著作中的解释——文学艺术的基本特征在于它的形象性——也显然不够了。形象说,只指出了文学表层的外部特征,没有回答文学深层的本质特征。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学,同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最显著的区别,不仅在于它的形象性,更在于它的情感性。对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来说,情感不是内容的必要因素,其社会作用的发挥,也无需依赖情感的力量。对于文学来说,情感则是其内容的基本因子,而且必靠动人以情来发挥其对社会的影响力。不含情感因素,不能打动人心,即使形象逼真,也不配称为文学。所以情感性正是文学的本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特质 诗赋欲丽 情感关系 而已 基本因子 比兴手法 《与元九书》 《诗大序》 秦观 情感逻辑
下载PDF
“述而不作”与“辞达而已”——关于富含原始儒家诠释学思想的两个命题的思考
19
作者 卢可佳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61-66,共6页
“述而不作”与“辞达而已”均出自《论语》,且都是富含诠释学精诣的命题,前人多分别进行过论述。今将两者放在同一个诠释学理论的平台上,以求更好地揭示出这两个命题间的内在关系。我们今人对“述而不作”的理解是建立在“辞达而已”... “述而不作”与“辞达而已”均出自《论语》,且都是富含诠释学精诣的命题,前人多分别进行过论述。今将两者放在同一个诠释学理论的平台上,以求更好地揭示出这两个命题间的内在关系。我们今人对“述而不作”的理解是建立在“辞达而已”的基础之上的,“述而不作”对元典或经典的诠释态度最终凝结于语言得以表现,“辞达而已”恰好囊括了我们对“述而不作”诠释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学 “述而不作” 而已 原始儒家诠释学
下载PDF
孔子“辞达而已”新论
20
作者 陶楚歌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29-134,共6页
孔子"辞达而已"一说的提出有其具体的文本和文化语境,对此的理解需要放在"辞"与"文""言"等不同用语的比较中。通过对不同文体的文本解读和分析,能够发现"辞-言-文(道)"是一个彼此独... 孔子"辞达而已"一说的提出有其具体的文本和文化语境,对此的理解需要放在"辞"与"文""言"等不同用语的比较中。通过对不同文体的文本解读和分析,能够发现"辞-言-文(道)"是一个彼此独立但又相互勾连的系统。"辞"作为语言修辞,其独立性表现在孔子"修经"的过程对待不同文体的文本有意识地区别其阐释空间的差异,以及在解读时运用不同的阐释方法。而在"辞-言-文"这个结构里,孔子对待不同文体文本之"辞"的方式在根本上又是一以贯之的,这表现在"六经"都是"道"的呈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而已 文本 阐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