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亲情浸润与文化传承——读《沈祖棻全集》
- 1
-
-
作者
张宏生
-
机构
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
-
出处
《中国韵文学刊》
2024年第1期1-6,F0002,共7页
-
文摘
2023年是程千帆先生110周年诞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了程先生的“文章知己,患难夫妻”沈祖棻先生的新版《沈祖棻全集》,堪称重要的年度学术盛事。《沈祖棻全集》原来由河北教育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包括《涉江诗词集》《微波辞(外二种)》《唐人七绝诗浅释》《唐宋词赏析·诵诗偶记》四卷。此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新版,不仅调整为《涉江诗词集》《微波辞辩才集》《唐人七绝诗浅释》《宋词赏析诵诗偶记》,分别有所增订,而且新增《书札拾零子苾日记》一卷,从而成为沈祖棻的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的最全面的版本。
-
关键词
唐人七绝诗浅释
沈祖棻
宋词赏析
河北教育出版社
涉江
辞辩
诗词集
程千帆
-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小说《敦煌》中涉及历史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刘锋晋
-
出处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22-23,27,共3页
-
文摘
井上靖所著“敦煌”是一部以十一纪世中国西北边疆历史为题材的小说。其中涉及的历史事件颇多。从整体来看,小说叙述了这个特定历史阶段的发展过程,揭示了它的实质,描述了当时复杂的民族关系。这些都是比较符合历史实际的。但是书中对某些具体历史事件的描述,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提出,以供研究者探讨和商榷。小说写赵行德于天圣四年(1026年)在开封城外市场上遇见一个西夏女人。
-
关键词
井上靖
开封城
天圣
历史事件
民族关系
西夏女
西北边疆
西夏文献
四年
辞辩
-
分类号
C
[社会学]
-
-
题名《九歌》主题与“宾主彼我之辞”
被引量:1
- 3
-
-
作者
柯伦
-
出处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4期34-39,共6页
-
文摘
“《九歌》诸篇,宾、主、彼、我之辞,最为难辨”(《楚辞辩证》),朱熹的话道出了《楚辞》研究者的共同苦衷.所谓“宾、主、彼、我之辞”,即作品中神与神或巫与巫之间的彼我称谓,这个棘手的问题,从朱熹到现在,历时八百来年却依然存在,并未真正解决.究其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九歌》中的宾、主、彼、我之辞,大都介乎人鬼之间,有的似神语,有的似巫代神语,还有的似神巫之间交相而语,头绪纷呈,文意错杂,令人捉摸不透,难于确切把握.更为重要的,我认为是人们没有深入考察作品主题及其历史渊源,并以此为出发点,从作品中去寻找人物彼我之间本来存在着的某种内在关系.这点,恐怕是《九歌》宾、主、彼、我之辞长期未能解决的关键所在.
-
关键词
《九歌》
辞辩
性爱描写
大司命
云中君
东皇太一
爱情悲剧
林云铭
山带阁注楚辞
生殖崇拜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考察干部谈话中的技巧
- 4
-
-
作者
王建国
-
机构
中共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委组织部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1期16-17,共2页
-
文摘
考察干部谈话中的技巧王建国谈话作为考察干部的一种方法,具有一定的技巧。如何掌握并运用这些技巧,不但影响谈话的效果,也直接影响到考察的质量。因此,准确掌握、熟练运用谈话技巧,应是组织人事干部的一项基本功。笔者结合几年来从事组织工作的实践,谈谈自己的感受...
-
关键词
组织工作
谈话技巧
言内之意
放下架子
后备人选
中共黑龙江省
由远及近
辞辩
不懂装懂
性格特征
-
分类号
C933.2
[经济管理—管理学]
-
-
题名晁补之《续楚辞》、《变离骚》作者、篇目及佚文辑存
- 5
-
-
作者
刘真伦
-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
出处
《古籍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290-311,共22页
-
文摘
晁补之《续楚辞》(以下简称《续》)、《变离骚》(以下简称《变》)选编战国至唐宋辞赋一百五十六篇,每篇又各为小序冠首,以揭示其主旨要义。和他自己的《重编楚辞》以及洪兴祖《楚辞补注》、朱熹《楚辞集注》一样,《续》、《变》是宋代楚辞研究最为重大的成果、最为重要的文献。但自从朱熹依托《续》、《变》编纂《楚辞后语》,盛名所掩,《续》、《变》二书竟至泯灭。这一遭遇,与方崧卿《韩集举正》同样令人扼腕。
-
关键词
变离骚
晁补之
离骚序
韩集举正
方崧卿
楚辞补注
楚辞研究
辞辩
韩醇
柳集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G256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谈谈公务员录用面试
- 6
-
-
作者
陈伟荣
-
机构
江西省人事厅
-
出处
《当代江西》
2006年第1期38-39,共2页
-
文摘
什么是面试?"一曰问之其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究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祈之以事而观其信。"诸葛亮这识人"七法"实际上就是面试。面试是通过一个人的外显行为了解这个人的素质,包括能力、性格、知识和经验的过程,是各类组织选拔人才时普遍采用的测评手段,也是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
关键词
公务员录用
外显行为
选拔人才
辞辩
一曰
识人
题目类型
用人部门
七法
厅级干部
-
分类号
D630.3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克智与勒俄:口头论辩中的史诗演述(上)
被引量:8
- 7
-
-
作者
巴莫曲布嫫
-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05年第1期20-25,共6页
-
基金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规划项目<诺苏仪式生活与口头叙事传统研究>的课题成果
-
文摘
大小凉山有极其丰富的本土口头文论,其中“克智”(kenre)作为口头论辩活动流传于以美姑为中心的义诺彝区。然而,这一民间口头艺术的成就,很少得到学界的关注。负载其中的史诗演述则因种种原因被剥离出来,仅仅作为固定文本进行分析和阐释。它导致的弊端之一就是我们一再反思的“民间叙事传统的格式化”及其对相关学术阐释的负面影响。本文将探究勒俄与“克智”口头论辩及其他口头文论、口头表达技艺之间的内在关联。这是过往史诗研究中长期忽略的一个重要环节所在。本文将立足于本土口头传统的历史传承,说明民俗生活中的“克智”论辩的表演情境,以描述口头论辩的基本言语方式,阐释建立在一种双向对话关系之中的史诗演述及其口头艺术的实践过程,进而追踪两代史诗演述人群体的主体性角色、历史风采与现实状况,并从表演环节讨论演述人的传承问题与史诗异文研究的某些学理性关联。
-
关键词
克智———口头论辩
勒俄———史诗传统
格比———即兴辞辩
玛子———史诗演述
-
分类号
I207.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克智与勒俄:口头论辩中的史诗演述(中)
被引量:8
- 8
-
-
作者
巴莫曲布嫫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05年第2期15-22,共8页
-
文摘
本文(上)从概念上对克智论辩相关地方语汇和专用术语进行了重新界定与阐释,并转换为系统的学术表述;同时针对不同表演情境中的“克智”论辩活动,从论辩方法、论辩程式、话语风格、竞争性质等有关这一表演艺术的基本环节着手,阐述了始终建立在双向对话关系中的史诗演述及其运作方式。这一部分将着重探讨口头论辩与史诗演述的双重表演结构:其一,基于口头论辩这一特定的民间言语艺术及其口头传播─交流模式,从克智论辩过程的嘎基(路下方)和嘎哈(路上方)互为区分又互为关联的两个表演阶段中,分析即兴辞辩与史诗演述之间的交互联系;其二,对“格比”(ggebi即兴辞辩)与“玛子”(mazyt史诗演述)这两个关键性术语做出的解析,从论辩话语的内在实质与外在形式,揭示即兴辞辩与史诗演述的运作机制;其三,结合实地的田野观察资料,沿着民间话语及其相关语汇的线索,并依据嘎基与嘎哈两个赛段的论辩过程,对“克智”活动中的“格比”与“玛子”做较为系统的比较和分析,以厘清口头论辩传统中同时出现的两种话语风格及其间的内在联系与外在界分,从而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史诗“勒俄”的演述传统、叙事原则和口头性本质。
-
关键词
克智─口头论辩
勒俄─史诗传统
格比─即兴辞辩
玛子─史诗演述
-
分类号
I207.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克智与勒俄:口头论辩中的史诗演述(下)
被引量:6
- 9
-
-
作者
巴莫曲布嫫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
出处
《民间文化论坛》
2005年第3期21-28,共8页
-
文摘
“克智”论辩的兴起和传承,在客观上激活了史诗演述的口头传播和动态接受,使这些史诗传承人脱离了各种文本的制约而走向面对面的社群,融入民俗生活的文化情境中,并在特定的竞争机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口头创编能力与表演艺术,从而也促进了史诗传统的长期流布和动态发展。然而,在诺苏彝族史诗的研究中,基于表演传统的观察与记录很少得到重视,同时在创作、表演与传承的几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上,则深深地打上了一道“集体性”的印记,因而对史诗演述人及其群体的关注也几乎在“集体性”的强调中被人们淡忘了。那么,在田野研究中重新揭示文本背后的活形态史诗传统,在某种意义上讲,也取决于我们的实际工作能否让传承人这一创造性主体从文本阐释的历史封尘中凸现出来,能否给予这一特定的史诗演述人群体以公允而客观的评价。本文的第三部分着重追踪两代史诗演述人群体的主体性角色、历史风采与现实状况,并在表演环节上来讨论演述人的传承问题与史诗异文研究的某些学理性关联。
-
关键词
克智─口头论辩
勒俄─史诗传统
格比─即兴辞辩
玛子─史诗演述
-
分类号
I207.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身言书判 四条红线
- 10
-
-
作者
李明宇
-
出处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
2015年第12期60-,共1页
-
文摘
在中国古代的人事制度史上,唐宋两朝曾经广泛采用的"身言书判"授官法有相当的影响。所谓身、言、书、判,据《资治通鉴》记载:"一日身,取其体貌丰伟;二日言,取其言辞辩正;三曰书,取其楷法道美;四日判,取其文理优长。"也就是说,想要顺利赴任,一要够高够胖,二要能言善辩,三要擅长书法,四要写得一手好判决书。这四个标准,并不是选拔人才的"初试"标准,而是"复试"标准。
-
关键词
身言书判
辞辩
古代的人
《资治通鉴》
授官
制度史
选拔人才
钟绍京
萧嵩
优长
-
分类号
F249.29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
-
题名言论
- 11
-
-
-
出处
《芳草(经典阅读)》
2014年第8期34-34,共1页
-
文摘
亲人之间,当长久的付出成为一种习惯,受之者天经地义地坦然,陈年的爱便可能瞬间集结成恨。——一味付出不是亲人之间最好的相处方式有不少二元论的伪命题:事业和家庭选哪个?嫁得好还是干得好?形象重要还是能力重要?没人争论一棵树的树干和树皮哪个重要,也没人问走路靠左脚还是右脚。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完整个体,生命不断成长,人生如此丰富,你怎么舍得只过一半?
-
关键词
伪命题
杨澜
董事局主席
导演李安
余秋雨
辞辩
圣严法师
人制
刘同
-
分类号
I16
[文学—世界文学]
-
-
题名观人七绝
- 12
-
-
作者
诸葛亮
-
出处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4年第6期55-55,共1页
-
文摘
夫知人性,莫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
关键词
辞辩
情貌
一曰
人之道
豆瓣网
林冬
-
分类号
I22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佛言祖语
- 13
-
-
-
出处
《法音》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2期1-1,共1页
-
文摘
一转语开示学人,谓我今亦不论你禅定智慧、神通辩才,只要你下一转语谛当。学人闻此,便昼夜学转语。错了也!既一转语如是尊贵,如是奇特,则知定不是情识卜度见解依通所可袭取。盖从真实大彻大悟中自然流出者也。如其向经教中。
-
关键词
一转语
谛当
禅定
便县
一棒打杀
小智
宗门
契佛
辞辩
妙悟
-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
-
题名知人性
- 14
-
-
作者
李晨
-
出处
《文史知识》
1984年第10期113-113,共1页
-
文摘
夫知人之性,莫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尽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共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诸葛亮集》
-
关键词
诸葛亮集
辞辩
情貌
一曰
人之道
知人
筹略
三口
勇猛顽强
应变能力
-
分类号
K236.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避开短处,就是长处
- 15
-
-
作者
赵盛基
-
出处
《农民文摘》
2016年第11期57-57,共1页
-
文摘
李谐是东魏时期的名士,他学识渊博,口才出众,常常作为东魏的外交使臣出访南朝,其辞辩风采轰动江南,令人倾倒。其实,李谐是有生理缺陷的:一是有些跛足,二是脖颈上长有一个肉瘤,三是有些口吃。这就奇怪了,一个口吃之人怎么会口才出众而且善于外交辞辩呢?
-
关键词
生理缺陷
辞辩
学识渊博
跛足
令人
不急不躁
社交场合
-
分类号
R194.3
[医药卫生—卫生事业管理]
-
-
题名是失实还是修辞用语?阿基诺夫人含羞起诉
- 16
-
-
作者
胡杨
-
出处
《新闻爱好者》
1992年第6期39-39,共1页
-
文摘
1987年10月12日上午,烟雨濛濛中的菲律宾科·阿基诺总统官邸前,一群新闻记者簇拥着进入平时戒备森严的总统私宅,他们有幸被允许一睹总统“闺房”,这还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原来,使记者们得此殊荣的只是一篇专栏文章,这篇题为《紧张不安的科·阿基诺政府官员》专栏文章,发表在10月12日的《菲律宾星报》及其姊妹报纸《星晚报》上,由著名专栏作家贝尔特兰撰写,是一篇针对发生在马尼拉的“八·二八”军变的时评。文章的第四段说道:“假如你还记得的话,在8月28日军变中,当双方交火的时候。
-
关键词
阿基诺夫人
专栏文章
烟雨濛濛
贝尔特
专栏作家
内阁成员
辞辩
床高
台月
点空间
-
分类号
G214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阳湖文派研究》序
- 17
-
-
作者
程千帆
-
机构
南京大学中文系
-
出处
《古籍研究》
1996年第1期1-,共1页
-
文摘
余年十四五,从先伯父君硕先生学于家塾,先叔祖子大先生方就伯父养,亦时来塾中,有所诲迪。一日,偶论近世古文,其言曰:'汝辈亦知以姚《纂》、曾《钞》相授之意乎?夫逊清学术隆于前代,而其要略则义理、考据、辞章三者足以尽之。义理所以尽性,考据所以究理,然非辞章则无以发其奥蕴,故三者相须而成。世人或崇其一而屏其二,非通方之识也。近世桐城、阳湖、湘乡诸公独明斯理,寓之选本以昌厥旨。故由此诸书入,则与所诵四部之籍皆可通流,发为文章,自能进于充实,无空疏之弊矣。'余虽谨识斯言,而以童蒙无知,未能深究其义。逮游学江南,年事渐长,始间有所会。
-
关键词
相须而成
以发
独明
通流
女弟子
清儒
程千帆
辞辩
皋文
同异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李谐避短板
- 18
-
-
作者
赵盛基
-
出处
《少年文摘》
2017年第1期145-145,共1页
-
文摘
李谐是东魏时期的名士,他学识渊博,口才出众,常常作为东魏的外交使臣出访南朝,其辞辩之风采轰动江南,令人倾倒。其实,李谐是有生理缺陷的:一是有些跛足;二是脖颈上长有一个肉瘤;三是有些口吃。这就奇怪了,一个口吃之人怎么会口才出众而且善于外交辞辩呢?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善于掩饰”。
-
关键词
辞辩
生理缺陷
学识渊博
跛足
令人
不急不躁
洛阳日报
徐行
陆浩
-
分类号
F272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诸葛亮的七条用人之道
- 19
-
-
作者
小竹
-
出处
《文史知识》
1982年第12期50-50,共1页
-
文摘
一是'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就是向他提出矛盾的观点,看他的辨别能力;二是'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就是同他反复辩论一个问题,看他的辩才和机智应变的能力;三是'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就是请他出谋划策,看他审时度势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是'告之以难而观其勇',就是把面临的危险告诉他,看他的勇敢和牺牲精神;五是'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就是在开怀畅饮的场合。
-
关键词
辞辩
牺牲精神
七条
辨别能力
自制能力
小竹
-
分类号
K236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备课卡片
- 20
-
-
-
出处
《思想政治课教学》
1988年第2期49-49,共1页
-
文摘
科目修养第16课烈火金刚奔赶大兴安岭扑火救灾的命令下达的同时,某部二连班长、共产党胡俊才的探亲报告批下来了。但他把探亲报告收起来,依然带领战士们冲进火海。他们几天吃不上一顿饭、睡不上一小觉;他几次昏死过去,被烟熏醒了又奔向烈火。5月27日,他又一次从昏迷中醒来,看着饥寒交加、疲备不堪的战士们,决定下山去背些干粮来。走出几公里后,突然发现一条1000米长的复燃明火,他顾不得多想,只身一人脱下大衣冲进火场,奋力扑打。饥饿、干渴、疲劳使他的力量一点点接近极限……他倒下了,再起来;起不来了,就跪着扑打;跪着没力气了,就趴着打。只剩下100米的火头了,然而他的手臂再也抬不起来。于是,他就用自己的身躯向烈火碾去。火在他身下熄灭了,山林保住了,他却又昏过去了。
-
关键词
烈火金刚
知人
胡俊
经营责任制
烟熏
辞辩
企业主管部门
经营管理权
经营方式
所有制性质
-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