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辜正坤先生的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佳 《科技信息》 2008年第14期222-222,216,共2页
本文从对翻译标准的研究入手,对辜正坤先生所提出的翻译标准的多元互补论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翻译标准多样化的原因。辜正坤先生提出要发挥中西译论优势互补的原则,才能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关键词 翻译标准 多元化 翻译方法 英语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理论对中医学英译启示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阳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0-101,共2页
一、概念界定生态翻译学起步于2001年,全面开展于2009年。胡庚申教授率先从生态翻译学角度重新诠释了傅雷的翻译思想。胡教授认为,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来观察,傅雷翻译思想中体现了:翻译生态的和谐统一,翻译主体的"译者中心",... 一、概念界定生态翻译学起步于2001年,全面开展于2009年。胡庚申教授率先从生态翻译学角度重新诠释了傅雷的翻译思想。胡教授认为,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来观察,傅雷翻译思想中体现了:翻译生态的和谐统一,翻译主体的"译者中心",翻译行为的"适应选择",翻译过程的"汰弱留强",译者追求的"译有所为"以及译品生命的"适者生存"。[1]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总是在努力适应翻译生态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思想 傅雷 翻译主体 翻译行为 生态文化 译品 翻译理论 翻译工作者 翻译学者
下载PDF
译诗五象美——简评辜译莎士比亚十四行诗 被引量:2
3
作者 刘艳春 《英语研究》 2005年第3期33-37,共5页
辜正坤先生提出了鉴赏诗歌的"五象美"论,对于我们鉴赏诗歌提出了新的角度。译诗也可以用五象美的角度鉴赏,所以从这五象美的角度对辜正坤先生所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做简要的评论。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 五象美
下载PDF
辜正坤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昊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03年第2期4-11,共8页
辜老师,听您讲课的同学都有一个突出感觉,就是辜老师读书多。您为什么能读那么多书,而且多而不乱?答:问题挺有意思,这也就是怎样搞学问的问题。现在学习是有教师指导,列书单。我个人认为“博”和“专”两条道路可以殊途同归。
关键词 人物访谈 学术创新 治学态度
原文传递
《道德经》辜正坤英译本译者行为批评——基于“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 被引量:2
5
作者 吴邱月 洪扬 《文教资料》 2019年第19期20-22,共3页
本文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中的"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以国内学者辜正坤《道德经》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翻译内"求真、"翻译外"务实两个方面对其译者行为进行讨论,并分析影响译者译外行为的外部因素... 本文基于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中的"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以国内学者辜正坤《道德经》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翻译内"求真、"翻译外"务实两个方面对其译者行为进行讨论,并分析影响译者译外行为的外部因素,推动《道德经》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以期未来对于国学典籍外译能实现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并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些许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英译 译者行为批评
下载PDF
接受美学视角下辜正坤英译《道德经》特色赏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秋霞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X期65-66,共2页
《道德经》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著作,虽然整部书篇幅比较短小,只有五千多字,但是却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以来,随着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不断增加,《道德... 《道德经》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哲学著作,虽然整部书篇幅比较短小,只有五千多字,但是却表达出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于每一个中国人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以来,随着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不断增加,《道德经》逐渐被翻译成各种外国译本,辜正坤英译本《道德经》则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在译本中,辜正坤教授充分考虑到了译本的可接受性,同时,由于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他的译本中对于传统文化含义的保存也体现的比较完整。下面我主要就接受美学视角下辜正坤英译《道德经》特色赏析这一主题进行具体的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一是接受美学的概念简介;二是《道德经》翻译的必要性及其所面临的困难;三是接受美学视角下辜正坤英译《道德经》的特色;四是进行简单的小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受美学 《道德经》特色
下载PDF
辜译《元曲一百五十首》赏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帮根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20-121,共2页
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辜正坤英译的《元曲一百五十首》填补了我国翻译史上的一项空白。其译作字斟酌句,自然流畅,艺术地再现了元曲的意境之美、音乐之美和形式之美。
关键词 元曲翻译 《元曲一百五十首》
下载PDF
细读译诗《雪夜林边驻脚》——与辜正坤先生商榷 被引量:1
8
作者 蒋坚霞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9-23,共5页
对已成定评的名家名译重新观照和评论,是新世纪翻译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文章以辜正坤译诗《雪夜林边驻脚》为例举证分析,并结合自己的译诗指出辜正坤先生译文可商榷之处,以期为诗歌翻译比较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 弗罗斯特 诗歌 翻译比较
下载PDF
浅析《道德经》英译中文化意象的缺失与误译——以辜正坤和Arthur Waley的译本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夏军 肖水来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74-76,共3页
著于2000多年前的《道德经》是老子阐述其哲学思想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人类文明的源头、东方文化的代表、中国哲学的主根,从16世纪开始就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全球广泛传播。然而,由于《道德经》跨越了2000多年的历史,时空距离和社会历史... 著于2000多年前的《道德经》是老子阐述其哲学思想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人类文明的源头、东方文化的代表、中国哲学的主根,从16世纪开始就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全球广泛传播。然而,由于《道德经》跨越了2000多年的历史,时空距离和社会历史变迁给人们理解和翻译《道德经》带来了很多困难,常常出现文化意象缺失与误译的现象。本文将以辜正坤教授和Arthur Waley的译本为例,浅析《道德经》英译过程中文化意象的缺失与误译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经》 文化意象 缺失 误译 ARTHUR Waley
下载PDF
辜正坤先生英诗汉译的词曲体之鉴赏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莉珍 《华夏星火》 2005年第5期66-68,共3页
关于诗歌翻译中应采用何种诗体的问题,译者们和学者们长期以来一直各陈己见,未有定论,不同的译家都有自己实践见解和主张的权利,采用什么诗体,在译界无法得到统一.钱锺书先生在翻译中主"化境"说,他赞成并欣赏用汉语已有的诗... 关于诗歌翻译中应采用何种诗体的问题,译者们和学者们长期以来一直各陈己见,未有定论,不同的译家都有自己实践见解和主张的权利,采用什么诗体,在译界无法得到统一.钱锺书先生在翻译中主"化境"说,他赞成并欣赏用汉语已有的诗体来翻译外国诗歌,他还用中国文学史上成功的译例(如<越人歌>、<敕勒歌>等)来证明.在理论上主张以现代汉语格律诗的形式如实翻译英语格律诗,而万龙生认为译家往汉语里介绍外国格律诗歌的形式有助于中国现代格律诗的确立,观点与王芳相反.中国初期(20世纪2-30年代)的译家(如梁启超、苏曼殊等)用汉语格律诗词的形式翻译英诗.由于使用汉语格律诗体,英诗汉译在内容上难免有削足适履之嫌,因此这种做法遭到了其他译家和学者的反对.大约在五四运动以后,随着白话文的兴起,英诗汉译采用清新流畅的白话(语体)形式.这一时期的胡适等人用短长自如的诗行来翻译英诗,把不少英语格律诗译成了汉语自由诗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诗汉译 词曲体 诗体 格律
原文传递
从一首英文短诗的两个译本谈英诗汉译的技巧
11
作者 张佐堂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42-147,共6页
美国画家麦克司·威伯的短诗《夜》成功地展现了夜到来时由渐变到突变的过程及诗人对此所产生的深切感受。尽管该诗只有两行、7个单词,但如何贴切地将其译为中文,并非易事。对比分析郭沫若和辜正坤两个译本,辜正坤对郭译批评有偏颇... 美国画家麦克司·威伯的短诗《夜》成功地展现了夜到来时由渐变到突变的过程及诗人对此所产生的深切感受。尽管该诗只有两行、7个单词,但如何贴切地将其译为中文,并非易事。对比分析郭沫若和辜正坤两个译本,辜正坤对郭译批评有偏颇。通过对该诗的美学分析,应有更贴切的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司·威伯 《夜》 翻译技巧 郭沫若
下载PDF
西汉互译的多元解析与重组--2021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西汉互译评析
12
作者 高源 郭旭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64-170,共7页
1988年,辜正坤教授提出"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自此多元翻译观问世.多元翻译观体现博采众长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其基本内容在于认同东西方翻译流派和理论的正确观点,提倡多视角、多层面、多路径的翻译研究,力求更全面、更透彻... 1988年,辜正坤教授提出"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自此多元翻译观问世.多元翻译观体现博采众长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其基本内容在于认同东西方翻译流派和理论的正确观点,提倡多视角、多层面、多路径的翻译研究,力求更全面、更透彻地解决翻译问题.本届大赛西译汉文章选自2018年西班牙塞万提斯文学奖获得者乌拉圭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 西汉互译 西译汉 翻译流派 多元解析 多元翻译 翻译大赛
原文传递
五象论视域下《老残游记》中诗歌翻译比较研究
13
作者 马宗玲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94-99,共6页
辜正坤提出的五象论是鉴赏诗歌及诗歌翻译比较成熟的理论。五象论视域下对《老残游记》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哈罗德·谢迪克译本对比分析,旨在对《老残游记》这部作品中诗歌译文部分的质量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研究发现,两个译本从... 辜正坤提出的五象论是鉴赏诗歌及诗歌翻译比较成熟的理论。五象论视域下对《老残游记》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哈罗德·谢迪克译本对比分析,旨在对《老残游记》这部作品中诗歌译文部分的质量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研究发现,两个译本从五个视角既展现了原诗的风采,又具有译者特色。杨译本在视象美、事象美、味象美和义象美这四个方面都有较好的呈现;谢译本从韵式、节奏等方面都与原诗一致,突出了原诗的音象美。因此五象论为汉诗英译及译文翻译批评提供了有力的美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象美 诗歌翻译
下载PDF
从目的论看许渊冲、辜正坤毛泽东诗词英译本的比较研究
14
作者 谢洪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年第25期39-40,42,共3页
毛泽东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领袖,同时也是一位极有天赋和成就非凡的诗人。他的几十首诗词在国内外都为人们所欣赏并得到了广泛传播。由于诗人本身身份和写作时期的特殊性,诗歌本身是中国文化的集中反映也是对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反映,这对... 毛泽东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领袖,同时也是一位极有天赋和成就非凡的诗人。他的几十首诗词在国内外都为人们所欣赏并得到了广泛传播。由于诗人本身身份和写作时期的特殊性,诗歌本身是中国文化的集中反映也是对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反映,这对译者和外国读者都是一个较大的挑战。在翻译的过程中,许渊冲、辜正坤两位译者对原文的艺术性和政治性的不同理解,直译与意译的不同处理使译文在忠实和优美方面达到了不同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目的论 许渊冲
下载PDF
新时代语境下莎士比亚的重译与传播
15
作者 傅越 梅笑寒 《语言与文化论坛》 2018年第1期238-250,共13页
“莎士比亚属于所有时代”,也属于全世界。清末至今,莎士比亚既为中国文学、文化和思想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又受惠于中国一代代学人和读者的翻译和阐释,焕发新生。正如陆谷孙先生所说:“发现莎士比亚是个永不停歇的进程”。朱生豪、梁实... “莎士比亚属于所有时代”,也属于全世界。清末至今,莎士比亚既为中国文学、文化和思想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又受惠于中国一代代学人和读者的翻译和阐释,焕发新生。正如陆谷孙先生所说:“发现莎士比亚是个永不停歇的进程”。朱生豪、梁实秋、卞之琳、孙大雨、方平、辜正坤……翻译莎剧同样是个永不停歇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卞之琳 时代语境 梁实秋 陆谷孙 孙大雨 朱生豪 莎剧
下载PDF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0年总目录
16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10年第4期106-108,共3页
关键词 大学研究生 学志 卷首语 主题研讨 韩国留学生 偏误分析 国际推广 楼宇烈 八十年代
原文传递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译者风格对比分析
17
作者 杨秀波 《中国莎士比亚研究通讯》 2015年第1期129-133,共5页
以Robinson的“翻译身体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屠岸、辜正坤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译本风格的分析及译者因素的探讨,探索译者的个人因素对于身体学感受的制约,从而导致对译品风格的影响。屠岸译本简约明快,辜译本蕴借丰赡。辜译本在反映... 以Robinson的“翻译身体学”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屠岸、辜正坤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译本风格的分析及译者因素的探讨,探索译者的个人因素对于身体学感受的制约,从而导致对译品风格的影响。屠岸译本简约明快,辜译本蕴借丰赡。辜译本在反映译者艺术气质的同时,也导致了在内容上一定程度的偏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文学 莎士比亚 十四行诗 屠岸
下载PDF
词曲体莎剧汉译的背景与理路——以朱文振和辜正坤为例
18
作者 解村 《外国语文研究》 2020年第6期78-90,共13页
莎士比亚戏剧中占大比例的诗体,尤其是其中的素体诗(blank verse)在汉译中应被处理为何种形式,在百年译莎史中是一个争论不休的焦点问题。诸多不同流派中,独具特色的“词曲体”译法时常被简单化地理解为一种“美化加工”(孙大雨语)。本... 莎士比亚戏剧中占大比例的诗体,尤其是其中的素体诗(blank verse)在汉译中应被处理为何种形式,在百年译莎史中是一个争论不休的焦点问题。诸多不同流派中,独具特色的“词曲体”译法时常被简单化地理解为一种“美化加工”(孙大雨语)。本文试梳理莎士比亚诗体汉译的探索之路,并在该背景下分析词曲体译莎的两位代表人物朱文振和辜正坤翻译策略的理论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 翻译 词曲体 朱文振
下载PDF
核心素养是“言品”
19
作者 高万同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7年第9期8-9,共2页
有关"语文素养"的话题已经讨论好些年了,照理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解不应再成什么问题。循文明意,既然"素养"前面有了明确的限定词:"语文核心",那就不能将其泛化为"人的"一般综合素养,而应专指人在语文运用(言语实践)领... 有关"语文素养"的话题已经讨论好些年了,照理对"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解不应再成什么问题。循文明意,既然"素养"前面有了明确的限定词:"语文核心",那就不能将其泛化为"人的"一般综合素养,而应专指人在语文运用(言语实践)领域所表现的特殊素养。这种素养最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现象 语言文字 教学理论研究 认知框架 语言知识 互构 课程教育 职责定位 言语形式
原文传递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1985-2004)总目录
20
作者 柳春蕊 罗康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 2005年第1期70-99,共30页
关键词 大学研究生 学志 主题研讨 当代中国文学 文化心理 纪念特刊 文学传统 学术动态 小说形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