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的巨大诸城龙 被引量:29
1
作者 赵喜进 李敦景 +4 位作者 韩岗 赵华锡 刘凤光 李来进 方晓思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1-122,共12页
巨大诸城龙(Zhuchengosaurus maximus Zhao,gen.et sp.nov.)是一种性情温和的草食性恐龙,产于山东诸城,生活在距今100Ma前的中生代晚期。巨大诸城龙是从几个同种个体中选择后组装成的一具骨架,其身高9·1m,身长16·6m,它是目前... 巨大诸城龙(Zhuchengosaurus maximus Zhao,gen.et sp.nov.)是一种性情温和的草食性恐龙,产于山东诸城,生活在距今100Ma前的中生代晚期。巨大诸城龙是从几个同种个体中选择后组装成的一具骨架,其身高9·1m,身长16·6m,它是目前世界最高大的鸟脚类个体。巨大诸城龙前肢细小,后肢粗长,荐椎由9个椎体组成,是继巨型山东龙之后的又一新的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城龙 辛格 晚白垩世 山东
下载PDF
山东莱阳赭埠村辛格庄组冲积扇沉积特征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德坡 乔雨朋 +4 位作者 王军 邱隆伟 刘志宏 刘卫 张阳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87-94,共8页
冲积扇是河(洪)流出山口后形成的典型陆相扇形堆积体。在扇根部位存在牵引流与碎屑流两种沉积机制,在扇中、扇缘两个部位则为牵引流沉积,使冲积扇内部沉积模式复杂。在山东省莱阳市近郊赭埠村发现了现象很好的冲积扇,属白垩统王氏群辛... 冲积扇是河(洪)流出山口后形成的典型陆相扇形堆积体。在扇根部位存在牵引流与碎屑流两种沉积机制,在扇中、扇缘两个部位则为牵引流沉积,使冲积扇内部沉积模式复杂。在山东省莱阳市近郊赭埠村发现了现象很好的冲积扇,属白垩统王氏群辛格庄组,通过对该剖面详细地观察与测量,运用沉积学原理对该露头进行解剖,共识别出了混乱堆积砾岩相、平行层理砾岩相、槽状交错层理砂岩相、板状交错层理砂岩相、平行层理砂岩相、水平层理泥岩相以及块状层理泥岩相。划分出了槽流相带、片流相带、辫流相带、径流相带,槽流相带与片流相带出露的最少,主要剖面的最上部多为泥石流沉积。而径流相带、辫流相带出露的最多,呈现出砂泥交互沉积的特征,可以清晰地识别出扇中部分近源辫状河的特征。结合山东莱阳冲积扇露头特征,通过对其不同相带沉积特征的研究,建立了其沉积模式并分析了剖面演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扇 露头 沉积模式 演化特征 辛格
下载PDF
山东青岛地区下白垩统辛格庄组鹦鹉嘴龙新材料研究
3
作者 任天龙 王旭日 +4 位作者 黄永波 王来明 王金光 张贵丽 清格勒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26,共10页
鹦鹉嘴龙是一类特征明显,仅分布于东亚地区早白垩世的原始角龙类。通过对青岛地区发现的鹦鹉嘴龙化石进行骨骼形态特征描述、CT扫描及三维重建,发现其具有中国鹦鹉嘴龙的鉴定特征,如吻骨腹缘低于上颌齿列;前颌骨与颧骨直接接触,且侧面扁... 鹦鹉嘴龙是一类特征明显,仅分布于东亚地区早白垩世的原始角龙类。通过对青岛地区发现的鹦鹉嘴龙化石进行骨骼形态特征描述、CT扫描及三维重建,发现其具有中国鹦鹉嘴龙的鉴定特征,如吻骨腹缘低于上颌齿列;前颌骨与颧骨直接接触,且侧面扁平;上颌骨外侧面没有凹槽和瘤突;齿骨边棱突不发育;上隅骨大于隅骨。这一发现不仅进一步扩大了中国鹦鹉嘴龙的地理分布范围和地层分布延限,而且为辛格庄组地层时代的确定提供了关键的化石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莱盆地 早白垩世 辛格 角龙类 鹦鹉嘴龙属
下载PDF
层叠多彩的诸城白垩纪地层
4
作者 张艳霞 《大自然》 2014年第4期66-69,共4页
在山东诸城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中,保存恐龙化石的岩层如彩虹般瑰丽多彩,红色、黄色、绿色,各色地层相互叠加、交替出现,令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神奇。这里为什么会呈现出如此绚烂多彩的颜色呢?
关键词 恐龙化石 瑰丽多彩 地质公园 恐龙足迹化石 泥裂 辛格 洪泛平原 下白垩统 含砾粗砂岩 晚白垩世
原文传递
莱阳盆地Albian阶林家庄——辛格庄组古环境演变沉积地球化学记录
5
作者 陶有兵 任天龙 +3 位作者 黄永波 王丽娟 姚金娇 张成君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8-48,共11页
胶莱盆地是一白垩系发育较为完整的陆相含火山地层沉积盆地。白垩系中发现有大量恐龙骨骼、恐龙蛋,以及其它动植物化石,是研究陆相白垩纪古环境演变的重要地区。本文通过对胶莱盆地莱阳洼陷Albian阶林家庄组—辛格庄组地层沉积特征、碳... 胶莱盆地是一白垩系发育较为完整的陆相含火山地层沉积盆地。白垩系中发现有大量恐龙骨骼、恐龙蛋,以及其它动植物化石,是研究陆相白垩纪古环境演变的重要地区。本文通过对胶莱盆地莱阳洼陷Albian阶林家庄组—辛格庄组地层沉积特征、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组成(δ^(13)C,δ^(18)O)、色度(L^(*),a^(*),b^(*))、碳酸盐含量、TOC含量,以及风化指数(CIA)、古气候指数(C)等古环境指标的综合分析,反映出Albian阶古气候从早期偏冷干逐渐过渡到半干旱-半湿润状态。古气候总体上温暖湿润,但也存在多次气候波动特征。偏重的碳同位素组成与OAEs事件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表明胶莱盆地在白垩纪时期陆相地层与海相地层之间存在一定的对比关系。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高浓度大气CO_(2)可能是这两者之间联系的纽带。林家庄组—辛格庄组地层碳同位素组成显示,陆相地层中OAE1c至少由3次次级旋回组成,代表了气候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莱盆地 白垩纪 Albian阶 林家辛格 古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