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轧汽车外板辊压印缺陷成因与控制措施
1
作者 高凯 《山西冶金》 CAS 2023年第10期269-271,共3页
通过对汽车外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辊压印缺陷进行分析,从原料质量、通道清洁等方面分析辊压印产生原因,通过建立“三确认一预防”的外板生产管控工作制度,执行物料准备确认、设备状态确认、轧辊质量确认以及物流次生缺陷预防等管控措施,... 通过对汽车外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辊压印缺陷进行分析,从原料质量、通道清洁等方面分析辊压印产生原因,通过建立“三确认一预防”的外板生产管控工作制度,执行物料准备确认、设备状态确认、轧辊质量确认以及物流次生缺陷预防等管控措施,有效降低辊压印缺陷,提高外板交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外板 压印 表面质量
下载PDF
步进式旋转光刻制备柱面微结构光栅模具 被引量:1
2
作者 冯龙 蒋维涛 +2 位作者 刘红忠 史永胜 尹磊 《微纳电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16-321,共6页
相对于常规光栅制造方法 (如机械刻划和光学曝光等工艺)而言,连续辊压印技术更易实现低成本、连续和高效的大面积制造。高精度栅结构辊压印圆柱辊模具的制备工艺技术是连续辊压印技术实现高精度光栅复制的关键技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 相对于常规光栅制造方法 (如机械刻划和光学曝光等工艺)而言,连续辊压印技术更易实现低成本、连续和高效的大面积制造。高精度栅结构辊压印圆柱辊模具的制备工艺技术是连续辊压印技术实现高精度光栅复制的关键技术。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步进式旋转光刻工艺路线,将小区域的微结构光栅掩模通过步进式拼接曝光方式实现模具表面整周完整光栅的曝光。区别于传统平面曝光过程,筒形模具曲面曝光采用步进式旋转光刻工艺,其关键技术是:搭建高步进精度的旋转曝光工艺实验平台、解决筒形模具外径及光栅周期匹配问题和优化接近式拼接曝光工艺中的曝光间隙。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得出了优化的步进旋转角度、筒形模具外径、光栅周期和接近式曝光间隙的条件,通过此工艺完成了柱面模具表面周期为20μm级的光栅结构的制备,为采用辊压印技术实现低成本、连续和高效大面积光栅制造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印 复制 步进式旋转光刻 曝光间隙 光栅
下载PDF
辊压连续成型制备聚丙烯超疏水表面
3
作者 王胜利 吴大鸣 +3 位作者 黄保东 岳耀宇 赵中里 孙靖尧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0-135,共6页
在平板热压印技术的基础上优化了工艺,以不锈钢筛网作为模具,通过控制变量法,采用热辊压压印的方式,以聚丙烯(PP)薄膜为基材,并使用具有疏水性的二氧化硅(SiO_(2))微球进行修饰,最终制备出了具有超疏水表面的薄膜,并对样品的耐久性进行... 在平板热压印技术的基础上优化了工艺,以不锈钢筛网作为模具,通过控制变量法,采用热辊压压印的方式,以聚丙烯(PP)薄膜为基材,并使用具有疏水性的二氧化硅(SiO_(2))微球进行修饰,最终制备出了具有超疏水表面的薄膜,并对样品的耐久性进行了测试。实验总结出了合适的辊压工艺参数:辊压温度为170℃,辊压压力为10 MPa,辊轮转速为2.0~2.2 r/min。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PP薄膜表面连续构筑出具有较好疏水效果的二级复合微纳结构,并且,表面镶嵌的SiO_(2)微球使薄膜耐久性显著提高,接触角为154°,滚动角为1°。文章优化了热压工艺,即采用了热辊压印的方式,采用SiO_(2)疏水微球修饰薄膜表面,显著增强了薄膜表面的耐久性和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压印 SiO_(2)微球 湿涂法 微纳复合结构
下载PDF
微细辊对平板辊压成形工艺建模与尺度效应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高照阳 彭林法 +1 位作者 易培云 来新民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9-186,共8页
带有功能性表面微细结构特征的金属构件在诸多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当微细特征的尺寸小于1 mm时,成形模具的模腔几何尺寸和材料的晶粒尺寸决定着金属材料的流动行为,微特征的成形质量受到尺度效应的严重影响。传统的工艺设计方法难... 带有功能性表面微细结构特征的金属构件在诸多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当微细特征的尺寸小于1 mm时,成形模具的模腔几何尺寸和材料的晶粒尺寸决定着金属材料的流动行为,微特征的成形质量受到尺度效应的严重影响。传统的工艺设计方法难以有效指导微细成形工艺参数的设计。研究一种高效的金属构件表面微细结构加工方法——微细辊对平板(Roll-to-plate,R2P)辊压成形工艺。针对不同晶粒尺度的铜试样,研究晶粒尺度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构建R2P微细辊压成形工艺仿真模型,分析辊压模腔尺寸、材料晶粒尺寸等工艺参数对微特征成形质量的影响规律;基于自主开发的R2P微细辊压成形原型系统,进行辊压成形试验研究,验证仿真预测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在模腔几何尺寸中,模槽宽度对材料的流动行为有着显著地影响。而且,不同的晶粒尺寸也显著影响着微特征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观成形 尺度效应 对平板压印工艺 功能性表面微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