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针刺夹脊穴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曲荣芳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第12期1098-1101,共4页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针刺夹脊穴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6例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8例.观察组给予醒脑开窍针联合针刺夹脊穴及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结合康...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针刺夹脊穴治疗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76例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8例.观察组给予醒脑开窍针联合针刺夹脊穴及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2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时采用Fugl Meyer量表及Barthel指数量表评估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Fugl Meyer评分治疗后4周[(66.9±11.7)分比(63.6±11.3)分,t=2.247]、8周[(73.2±11.2)分比(67.4±10.7)分,t=2.896]、12周[(79.6±12.4)分比(71.3±11.6)分,t=3.283]及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后4周[(52.3±9.2)分比(48.3±8.7)分,t=2.438]、8周[(62.5±9.4)分比(55.6±8.8)分,t=3.196]、12周[(68.9±10.5)分比(60.4±9.7)分,t=4.395]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35/38)、对照组为71.1%(27/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0,P=0.038).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针刺夹脊穴可明显缓解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肌肉痉挛程度,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截瘫 痉挛性 针刺疗法 醒脑开窍 夹脊 针灸康复
原文传递
针灸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疗效评定标准述评 被引量:18
2
作者 訾明杰 刘保延 +1 位作者 刘志顺 胡镜清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99-601,共3页
针灸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有显著的疗效,但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中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标准不统一、不规范,没有对患者症状的改善进行评定。用现有疗效评价标准评价针灸治疗的疗效是不全面的,针灸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 针灸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有显著的疗效,但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中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标准不统一、不规范,没有对患者症状的改善进行评定。用现有疗效评价标准评价针灸治疗的疗效是不全面的,针灸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从患者的临床症状着手,建立患者报告的临床症状结局评价体系,以完善针灸治疗本病的疗效评定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并发症 截瘫 痉挛性/针灸疗法 治疗结果 评价研究
下载PDF
诱发肌电在脑瘫患儿选择性脊神经后根离断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肖波 蒋文彬 +1 位作者 王君璐 詹琪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901-906,共6页
脊神经后根离断能有效抑制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处于兴奋-抑制失衡状态的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从而达到降低其对应肌群肌张力、改善患儿运动功能的目的。但由于人体仅双下肢感觉相关的脊神经后根就有数十枚,如何精准选择需要毁损... 脊神经后根离断能有效抑制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处于兴奋-抑制失衡状态的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从而达到降低其对应肌群肌张力、改善患儿运动功能的目的。但由于人体仅双下肢感觉相关的脊神经后根就有数十枚,如何精准选择需要毁损的脊神经后根一直是临床面临的棘手问题。脊神经诱发肌电监测为这一难题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解决方案,为获得稳定及有效的诱发肌电数据,选择性神经后根离断术(selective dorsal rhizotomy,SDR)中麻醉程度、监测肌群及电刺激参数等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串刺激及单刺激是目前较为常用的肌电诱发刺激模式。刺激模式不同,会导致对于脊神经后根的最终“选择”不同。因此,探寻一个安全、有效、量化并能适度降低痉挛肌群肌张力的术中脊神经后根“选择”方案是SDR手术及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团队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截瘫 痉挛性 脊神经根切断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肌电描记术
下载PDF
Th17/Treg细胞平衡变化在HTLV-I相关性脊髓病/热带痉挛性截瘫患者中的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肖颖秀 庄伟端 +2 位作者 张俏忻 刘潇强 黄文盛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研究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变化在HTLV-I相关性脊髓病/热带痉挛性截瘫(HAM/TSP)疾病中的意义。方法分别应用ELISA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AM/TSP患者脑脊液(CSF)上清液中的IL-17、IL-10水平及外周血T... 目的研究辅助性T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变化在HTLV-I相关性脊髓病/热带痉挛性截瘫(HAM/TSP)疾病中的意义。方法分别应用ELISA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AM/TSP患者脑脊液(CSF)上清液中的IL-17、IL-10水平及外周血Th17,Treg细胞的百分率,并计算二者的比值。结果HAM/TSP患者CSF上清IL-17含量及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分别为[(4.58±0.70)pg/ml、(2.00±0.64)%],较对照组[(0.76±0.17)pg/ml、(0.41±0.24)%]均有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581、6.11,P〈0.01);HAM/TSP患者CSF上清IL-10含量及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率分别为[(8.64±2.22)pg/ml、(3.56±0.55)%],较对照组[(17.79±3.08)pg/ml、(7.30±1.20)%]均有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368、7.49,P〈0.01),HAM/TSP和对照组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0.55±0.10、0.06±0.03,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11,P〈0.01)。结论Th17细胞及其效应分子IL-17在HAM/TSP患者体内均显著升高,Treg细胞及其效应分子IL-lO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h17/Treg细胞动态平衡的变化在HAM/TSP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T淋巴细胞 辅助诱导 截瘫 热带痉挛性 脑脊髓液
原文传递
脑电双频指数在单椎板入路选择性神经后根离断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国庆 王君璐 +1 位作者 蒋文彬 刘珺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947-952,共6页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在儿童单椎板入路选择性神经后根离断术(single-level selective dorsal rhizotomy,SL-SD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行SL-SDR手术、且全程进行BI...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在儿童单椎板入路选择性神经后根离断术(single-level selective dorsal rhizotomy,SL-SD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行SL-SDR手术、且全程进行BIS监测的痉挛型脑瘫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期间是否发生肌电干扰,将患儿列入肌电干扰组(D组)和无肌电干扰组(N组),收集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脑瘫类型、术前粗大运动功能分级、静脉麻醉维持方案以及药物剂量、神经根阈值比等;同时收集D组患儿自神经电生理刺激开始至首次出现肌电干扰期间的BIS值和N组患儿自神经电生理刺激开始至刺激结束期间的BIS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3例SL-SDR患儿,其中D组22例,N组21例。两组一般情况、脑瘫类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麻醉方案及剂量、阈值比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BIS值(53.4±7.2)明显高于N组(46.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89,P=0.00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L-SDR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期间的BIS值是发生肌电干扰的独立风险因素[OR值=1.154、95%CI(1.035~1.287),P=0.01]。结论SL-SDR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期间BIS值是发生肌电干扰的独立风险因素,BIS值≥51可作为预测发生肌电干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 脑性瘫痪 截瘫 痉挛性 脊神经根切断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下载PDF
雷火灸用于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6
作者 吴窮 李庆彬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8年第13期1712-1715,共4页
目的探讨雷火灸用于脑卒中后患侧上肢痉挛的效果,为脑卒中后患侧上肢痉挛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患侧上肢痉挛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雷火... 目的探讨雷火灸用于脑卒中后患侧上肢痉挛的效果,为脑卒中后患侧上肢痉挛的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区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患侧上肢痉挛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雷火灸治疗组(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雷火灸治疗与护理。观察两组上肢功能恢复情况、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痉挛程度评分为(19.7±2.1)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6.8±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1,P=0.023)。观察组有效率为94.0%(4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9%(3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6,P=0.021)。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5.0%(57/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4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6,P=0.028)。结论雷火灸可以有效地缓解脑卒中后患侧上肢痉挛,降低Ashwoah痉挛量表痉挛程度评分、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截瘫 痉挛性 灸法
原文传递
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1型相关性HAM/TSP病的研究现状
7
作者 肖颖秀 《医学综述》 2002年第6期362-363,共2页
关键词 HTLV-1 脊髓疾病 截瘫 热带痉挛性 流行病学
下载PDF
老年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瘫痪特点及误诊分析
8
作者 侯效民 《健康研究》 CAS 1994年第4期5-6,共2页
关键词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 误诊分析 急性脑血管病 上矢状窦 四肢瘫 散发性脑炎 下肢瘫 神经外科学 慢性硬膜下血肿 截瘫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6在HAM/TSP中的表达及意义
9
作者 吴育彬 吴映华 +2 位作者 林鑫江 奚宝珊 郑璇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I型相关性脊髓病/热带痉挛性瘫痪(HAM/TSP)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检测8例HAM/TSP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IL-6、IgG水平,与10例正常对照组(NC)比较。结果血清IL-6含量在HAM/TSP组、NC...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I型相关性脊髓病/热带痉挛性瘫痪(HAM/TSP)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检测8例HAM/TSP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IL-6、IgG水平,与10例正常对照组(NC)比较。结果血清IL-6含量在HAM/TSP组、NC组中分别为(194.76±28.68)、(129.13±17.77)pg/ml,HAM/TSP组血清IL-6表达水平明显比正常组高(P〈0.01)。脑脊液IL-6含量在分别为(184.12±36.39)、(125.32±14.0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AM/TSP患者血清IL-6与IgG呈线性正相关。IgG指数均〉0.7。结论IL-6在HAM/TSP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促进IgG表达上调,HAM/TSP可能是HTLV-1感染后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1型 截瘫 热带痉挛性 白细胞介素6
原文传递
HTLV—I相关性脊髓病/热带痉挛性瘫痪病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林伟潮(综述) 庄伟端(审校)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1573-1575,共3页
HTLV—I相关性脊髓病(HTLV—I associated myelopathy,HAM)/热带痉挛性瘫痪病(Tropical spastic paralysis disease,TSP)是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I(Human T lymphotropic virus—I,HTLV—I)导致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性疾病,... HTLV—I相关性脊髓病(HTLV—I associated myelopathy,HAM)/热带痉挛性瘫痪病(Tropical spastic paralysis disease,TSP)是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I(Human T lymphotropic virus—I,HTLV—I)导致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性疾病,表现为脊髓退行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瘫 热带痉挛性 综述
原文传递
HTLV-1相关性脊髓病/热带痉挛性瘫痪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肖颖秀 郑璇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34-236,共3页
关键词 HTLV-1相关性脊髓病 热带痉挛性瘫痪病 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1型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痉挛性瘫或截瘫 括约肌障碍 排尿困难 血清学检查 药物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