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水堆轴向功率重构几何矩阵研究
1
作者 杨文清 张松文 +3 位作者 李军德 任意 赵云涛 柳继坤 《自动化仪表》 CAS 2023年第S01期171-176,共6页
基于多项式拟合,推导了从堆外核仪表探测器电流信号重构轴向功率算法中的几何矩阵模型。通过数值计算与工程测量数据对适用于CPR1000堆型的几何矩阵模型进行了验证。针对不同数目节功率信号与适用于自给能探测器信号功率重构的几何矩阵... 基于多项式拟合,推导了从堆外核仪表探测器电流信号重构轴向功率算法中的几何矩阵模型。通过数值计算与工程测量数据对适用于CPR1000堆型的几何矩阵模型进行了验证。针对不同数目节功率信号与适用于自给能探测器信号功率重构的几何矩阵模型进行了推导。对4段节功率输入信号的功率重构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并探讨了输入信号数目对拟合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几何矩阵的本质是将有限个节功率输入扩展为全轴向分布的一种映射关系,其包含了节划分、轴向外推距离与功率重构点位置等几何信息;4段节功率重构后功率分布的精度不能满足工程应用要求,应使用自给能探测器信号作为功率重构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分布测量 堆外探测器 轴向功率分布 多项式重构 几何矩阵 自给能探测器
下载PDF
含钆堆芯平衡循环优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马兹容 宿健 周胜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共5页
通过对平衡循环燃料管理技术进行分析,确定对钆棒采用两端装UO_(2)芯块的轴向分区设计并提高UO_(2)-Gd_(2)O_(3)芯块中^(235)U富集度的优化方法。根据钆棒两端不同长度UO_(2)芯块对堆芯轴向功率分布的影响初步确定了钆棒两端UO_(2)芯块... 通过对平衡循环燃料管理技术进行分析,确定对钆棒采用两端装UO_(2)芯块的轴向分区设计并提高UO_(2)-Gd_(2)O_(3)芯块中^(235)U富集度的优化方法。根据钆棒两端不同长度UO_(2)芯块对堆芯轴向功率分布的影响初步确定了钆棒两端UO_(2)芯块的长度,根据UO_(2)-Gd_(2)O_(3)芯块中^(235)U富集度对燃料经济性和制造的影响初步确定了UO_(2)-Gd_(2)O_(3)芯块中的^(235)U富集度。分析了钆棒轴向分区和提高UO_(2)-Gd_(2)O_(3)芯块中^(235)U富集度各自及综合相对于比较基准方案对堆芯功率分布的影响,优化方案相对于比较基准方案在Ⅰ和Ⅱ类反应性事故工况下对安全性的影响,并对优化方案中的UO_(2)-Gd_(2)O_(3)芯块进行了安全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钆棒两端特定区域装载全富集的UO_(2)芯块,能改善堆芯的轴向功率分布,降低UO_(2)-Gd_(2)O_(3)芯块在Ⅱ类反应性事故工况下的最大线功率密度;优化方案UO_(2)-Gd_(2)O_(3)芯块未超熔化限值且能提高含钆堆芯安全裕量约5.6%;优化技术能为每个含钆堆芯每循环节省燃料费约2300万元。因此,本研究提出的钆棒优化方法能用于大量运行机组的燃料管理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管理 可燃毒物 轴向功率分布
原文传递
首循环含钆堆芯控制模式改进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启伟 于颖锐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102-106,共5页
在MODE-G控制模式的基础上,针对首循环含钆堆芯轴向功率分布的显著特点,对堆芯控制模式进行了改进。通过松弛轴向偏移控制策略(RAOC)将轴向偏移(AO)控制在一个带状区域内;应用改进后的控制模式对首循环含钆堆芯典型燃耗步进行了负荷跟... 在MODE-G控制模式的基础上,针对首循环含钆堆芯轴向功率分布的显著特点,对堆芯控制模式进行了改进。通过松弛轴向偏移控制策略(RAOC)将轴向偏移(AO)控制在一个带状区域内;应用改进后的控制模式对首循环含钆堆芯典型燃耗步进行了负荷跟踪模拟;并针对控制模式的改进特点,选择弹棒事故进行了初步事故中子学参数评价。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堆芯控制模式相对于MODE-G控制模式能更有效地加强对堆芯轴向功率分布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循环 含钆堆芯 控制模式 轴向功率分布
下载PDF
压水堆核电站轴向功率控制原理与方法
4
作者 常晓露 《科技视界》 2021年第7期88-89,共2页
文章介绍了压水堆轴向功率分布的概念,分析了几种主要的影响因素,探讨了几种主要的轴向功率偏差控制方式,最后通过实际的运行经验提出了轴向功率偏差控制经常会遇到的难点以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 压水堆 轴向功率分布 轴向功率偏差 ΔI控制
下载PDF
基于MC方法的小型压水堆全堆计算分析
5
作者 攸国顺 李铁萍 +4 位作者 韩向臻 兰兵 黄旭阳 温爽 刘锐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27-929,共3页
使用蒙卡计算程序MCNP,建立小型压水堆四分之一堆芯几何模型,计算小型压水堆首循环初始装料冷态(20℃)、常压(1.01 bar)下的堆芯反应性、径向功率和轴向功率分布,并与输运+扩散方法程序SCIENCE-V2程序包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M... 使用蒙卡计算程序MCNP,建立小型压水堆四分之一堆芯几何模型,计算小型压水堆首循环初始装料冷态(20℃)、常压(1.01 bar)下的堆芯反应性、径向功率和轴向功率分布,并与输运+扩散方法程序SCIENCE-V2程序包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MCNP程序适用于小型堆堆芯核设计计算,并可与SCIENCE-V2程序包互相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芯反应性 径向功率分布 轴向功率分布 蒙特卡罗方法
下载PDF
轴向功率分布对超临界水流动不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鲁晓东 陈炳德 +4 位作者 王艳林 张妍 仇子铖 巫英伟 黄彦平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针对超临界水并联通道系统,采用交错网格技术和半隐式差分格式进行离散,选主元高斯-约当消去法求解离散控制方程。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准确性以均匀功率分布为基准轴向功率分布,采用下峰值功率分布、余弦功率分布和上峰值功率分布模拟轴向... 针对超临界水并联通道系统,采用交错网格技术和半隐式差分格式进行离散,选主元高斯-约当消去法求解离散控制方程。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准确性以均匀功率分布为基准轴向功率分布,采用下峰值功率分布、余弦功率分布和上峰值功率分布模拟轴向非均匀分布。分别对4种不同轴向功率分布下超临界水并联通道系统的稳定性边界进行瞬态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均匀功率分布,在整个拟过冷度区域,下峰值功率分布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而上峰值功率分布会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在高拟过冷度数区域,余弦功率分布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而在低拟过冷度数区域将增强系统的稳定性。提出了拟单相压降比的概念来分析轴向功率分布对超临界水并联通道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 并联通道 轴向功率分布 稳定性边界 拟单相压降比
原文传递
SCWR堆芯稳态性能分析程序计算偏差分析
7
作者 杨平 王连杰 +4 位作者 明哲东 赵文博 孙伟 徐阳 李海博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共4页
针对剧烈传热情况下超临界水堆堆芯稳态性能分析程序SNTA与SRAC堆芯轴向功率分布计算结果偏差较大的问题,分析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逐一排查影响因素,确认轴向功率分布偏差主要源于截面反馈作用不同。SRAC程序与SNTA程序采用的截面数据... 针对剧烈传热情况下超临界水堆堆芯稳态性能分析程序SNTA与SRAC堆芯轴向功率分布计算结果偏差较大的问题,分析偏差产生的主要原因。逐一排查影响因素,确认轴向功率分布偏差主要源于截面反馈作用不同。SRAC程序与SNTA程序采用的截面数据库和能群结构不同,SRAC程序计算的反应性密度系数相对较大,密度分布与功率分布的反馈作用更为显著,轴向功率分布曲线更为陡峭。相较于SRAC程序,采用精细能群结构的SNTA程序更适用于具备强核热耦合特性且中子能谱偏硬的超临界水堆堆芯的耦合计算与性能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堆 稳态性能分析 轴向功率分布 计算偏差 能群结构
原文传递
正则化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在堆芯轴向功率分布重构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彭星杰 应栋川 +1 位作者 李庆 王侃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2-15,共4页
将正则化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应用于堆芯轴向功率分布重构,通过6节堆外中子探测器的读数值重构堆芯轴向功率分布。使用ACP-100模块式小堆的7740套功率分布以及对应的模拟堆外探测器读数,对RBF神经网络重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 将正则化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应用于堆芯轴向功率分布重构,通过6节堆外中子探测器的读数值重构堆芯轴向功率分布。使用ACP-100模块式小堆的7740套功率分布以及对应的模拟堆外探测器读数,对RBF神经网络重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正则化RBF神经网络重构方法可以精确地重构出堆芯轴向功率分布,并且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可以克服功率分布重构问题所固有的不适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则化RBF神经网络 轴向功率分布重构 堆外探测器
原文传递
CPR1000与AP1000反应堆功率控制系统控制策略对比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瑜 陈杰 +1 位作者 陈冬雷 雷晴 《自动化仪表》 CAS 2015年第7期46-49,共4页
对CPR1000与AP1000反应堆功率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从总体策略、功率控制策略、轴向功率分布控制策略、甩负荷功率控制策略四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AP1000功率控制系统自动运行范围广,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减少操... 对CPR1000与AP1000反应堆功率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从总体策略、功率控制策略、轴向功率分布控制策略、甩负荷功率控制策略四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AP1000功率控制系统自动运行范围广,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减少操纵员工作负荷,并降低人因产生错误的可能。AP1000快速降功率系统可减少蒸汽排放系统的设计容量,但会对反应堆产生较大冲击,在设计时需要特别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R1000 AP1000 功率控制 轴向功率分布控制 控制策略
下载PDF
5×5全长棒束组件通道过冷沸腾工况下均匀与非均匀轴向功率分布对比分析
10
作者 张君毅 闫晓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14,共7页
压水堆燃料组件结构采用正方形排列的棒束形式,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5×5全长棒束中过冷沸腾传条件下的均匀轴向功率分布(U-APD)和非均匀轴向功率分布(Non-U-APD)工况进行了热工水力性能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采用... 压水堆燃料组件结构采用正方形排列的棒束形式,本文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5×5全长棒束中过冷沸腾传条件下的均匀轴向功率分布(U-APD)和非均匀轴向功率分布(Non-U-APD)工况进行了热工水力性能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壁面沸腾模型、相间作用力界面力模型和气泡尺寸分布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5×5全长棒束组件通道过冷沸腾工况的传热过程。通过对比发现Non-U-APD工况下,棒束通道内平均空泡份额起始点较均匀加热工况提前,增长速度较U-APD工况更快。在子通道平均值方面,Non-U-APD工况下角通道末端平均空泡份额要高于U-APD工况,而中心通道基本相同。Non-U-APD工况下,在第5个和第6个搅混格架(MVG)下游,文中所分析的角通道和中心通道的液相质量流速逐渐低于U-APD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流体力学(CFD) 过冷沸腾 全长棒束 均匀轴向功率分布(U-APD) 非均匀轴向功率分布(Non-U-APD)
原文传递
基于双点堆模型的反应堆轴向功率分布自动调节研究
11
作者 刘玉燕 李玉红 王恒 《新型工业化》 2014年第8期53-58,共6页
针对二代压水堆核电厂轴向功率分布多为操作员手动调节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棒位调节和硼酸浓度调节相结合的反应堆功率和轴向功率分布的自动控制策略。基于SIMULINK建立了能够描述温度反馈效应、氙毒效应和轴向功率分布的双点堆模型,以及... 针对二代压水堆核电厂轴向功率分布多为操作员手动调节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棒位调节和硼酸浓度调节相结合的反应堆功率和轴向功率分布的自动控制策略。基于SIMULINK建立了能够描述温度反馈效应、氙毒效应和轴向功率分布的双点堆模型,以及所设计的控制系统模型,并针对反应堆慢速斜坡降升功率和快速斜坡降升功率两种情况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有较好的控制品质,负荷跟踪的超调量小于1%,轴向功率偏差进入轴向偏差参考带之内的时间小于5000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功率分布控制 硼酸浓度调节 双点堆模型 功率调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