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时期侵华日军“轰炸记忆”的演变与建构——以“重庆大轰炸”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4
1
作者 潘洵 高佳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5-146,191,共13页
无差别轰炸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痛的战争暴行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对中国除吉林、新疆、西藏等地之外的几乎所有行政区域实施了无差别轰炸。重庆大轰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在中国制造的非人道暴行之一,开创了人类战争史上无... 无差别轰炸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痛的战争暴行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对中国除吉林、新疆、西藏等地之外的几乎所有行政区域实施了无差别轰炸。重庆大轰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在中国制造的非人道暴行之一,开创了人类战争史上无差别轰炸的新纪录。在战时,日军对重庆的轰炸曾是一个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事件。而在战后,由于东京审判的误导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重庆大轰炸记忆曾几乎湮灭不闻。直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的崛起和中日关系的紧张,重庆大轰炸的"战争记忆"才得以重新唤醒并重构。差异化的历史记录和历史记忆背后是不同的历史认识。历史的错误或可原谅,但历史的真相不应被遗忘,更不能被掩盖,只有当重庆大轰炸这样的非人道暴行记忆上升为人类的共同记忆,战争悲剧才不会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 重庆大轰炸 轰炸记忆 演变与建构 历史认同
下载PDF
郭沫若诗话(二) 被引量:1
2
作者 蔡震 《郭沫若学刊》 2021年第3期36-39,61,共5页
抗战期间,郭沫若在他的诗歌创作中留下了关于日本侵略军对于重庆持续数年大轰炸的历史记忆,以及一段有关西北摄影队的史事,这些诗或者只是一些“不完整的时代纪录”,但却是历史叙述的文本所难以见到的纪录。郭沫若应和“孩子的诗”写了... 抗战期间,郭沫若在他的诗歌创作中留下了关于日本侵略军对于重庆持续数年大轰炸的历史记忆,以及一段有关西北摄影队的史事,这些诗或者只是一些“不完整的时代纪录”,但却是历史叙述的文本所难以见到的纪录。郭沫若应和“孩子的诗”写了一首口语体诗,实际上体现了他提倡学习民歌、民谣,创作“新国风”的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轰炸记忆 西北摄影队 新民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