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钱大昕对佛教轮回说的批判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涛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9-42,共4页
在钱大昕的经史考据成果中,不乏积极的义理探索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佛教轮回说的批判,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钱大昕此举继承和发展了何承天、范缜以来的朴素唯物论和无神论传统,并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对出入佛老的理学的反感和否定,在... 在钱大昕的经史考据成果中,不乏积极的义理探索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佛教轮回说的批判,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钱大昕此举继承和发展了何承天、范缜以来的朴素唯物论和无神论传统,并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对出入佛老的理学的反感和否定,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大昕 批判 佛教 轮回 理学
下载PDF
论黄宗羲杰出的无神论思想 被引量:1
2
作者 董根洪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3年第6期83-88,共6页
黄宗羲以唯物主义的气本体论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杰出的无神论思想观点,他广泛深刻地批判了宗教有神论的灵魂不灭论、生死轮回说、地狱天堂说、鬼荫葬地说,并在形神关系等方面都有独创性的发挥。黄宗羲的无神论思想是宋明理学无神论和... 黄宗羲以唯物主义的气本体论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杰出的无神论思想观点,他广泛深刻地批判了宗教有神论的灵魂不灭论、生死轮回说、地狱天堂说、鬼荫葬地说,并在形神关系等方面都有独创性的发挥。黄宗羲的无神论思想是宋明理学无神论和整个中国古代无神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传统无神论走向近代无神论的转型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神论 轮回 佛教 黄宗羲 唯物主义 本体论 宋明理学
下载PDF
尼采永恒轮回说的三重内涵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晓平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55-59,共5页
永恒轮回是尼采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学说。永恒轮回说的三重内涵,即当下的意义、轮回中的自我超越、非道德化的审美方式,共同指向了尼采最重要的思想主题,即生命的自我提升。叔本华哲学作为尼采思想的一个重要背景,在轮回说上也有所体现。
关键词 尼采 轮回 当下 痛苦 游戏
下载PDF
佛教与雅安地震灾民的心理抚慰
4
作者 王健 蔡双全 《黑龙江史志》 2013年第15期152-153,共2页
佛教的"缘起性空"论,特别是对于人的生命本质的认识,对于灾民认识智慧人生,以理智与从容的态度面对各种灾难,缓解灾民心理上的痛苦,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佛教的轮回说则可以给予在地震期间丧失亲人的灾民以直面死亡的勇气与态... 佛教的"缘起性空"论,特别是对于人的生命本质的认识,对于灾民认识智慧人生,以理智与从容的态度面对各种灾难,缓解灾民心理上的痛苦,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佛教的轮回说则可以给予在地震期间丧失亲人的灾民以直面死亡的勇气与态度,能够起到抚慰灾民心理的作用;通过举办各种佛事宗教仪式,沟通冥阳两界,能够帮助在地震期间丧失亲人的灾民尽快走出这场灾难的阴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起性空 轮回 宗教仪式 灾民 心理抚慰
下载PDF
透破死生,陶冶逍遥之魂(感悟庄子)
5
作者 张晴阳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5-87,共3页
死亡,是人一生下来就必须面对的一个沉重的话题,是人生的一个困局,是芸芸众生不得逍遥的重要原因。不像佛教,有生命轮回说;也不像天主教和基督教,给人死后勾画了一个美好的去所—天堂。庄子肯定地说,“吾生也有涯”(《养生主》... 死亡,是人一生下来就必须面对的一个沉重的话题,是人生的一个困局,是芸芸众生不得逍遥的重要原因。不像佛教,有生命轮回说;也不像天主教和基督教,给人死后勾画了一个美好的去所—天堂。庄子肯定地说,“吾生也有涯”(《养生主》),郑重地告诉人们一个客观的事实:人的生命是有终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逍遥 感悟 陶冶 人的生命 《养生主》 轮回 基督教
下载PDF
五谷轮回说往昔
6
作者 张西原 《档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轮回 典型形式 四合院 兰州 长方形 俗称 东南
原文传递
历史轮回说瓦当
7
作者 于志飞 王紫微 《文史知识》 2016年第2期70-78,共9页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掠之隈陕,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
关键词 轮回 瓦当 历史
原文传递
佛教轮回说
8
作者 达照 《广东佛教》 2003年第4期30-32,共3页
关键词 佛教 轮回 因果循环 欲界 色界 无色界
下载PDF
秦汉之际的济南
9
《新华月报》 2011年第21期88-90,共3页
影响中国2000年的“五行轮回说”秦汉时期济南对中国文化的最大贡献是:创造并推行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大理论,这个理论是中国元素的核心,影响了中国达2000年之久,这就是“五行轮回说”。
关键词 秦汉之际 济南 中国文化 秦汉时期 中国元素 轮回 五行
原文传递
俗化与调和——历代笔记中僧尼感俗为子的因缘探析
10
作者 胡垚 《法音》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8-52,共5页
轮回,又作流转、轮转等,梵语音译为僧娑洛。谓众生无始以来.轮转于六道之生死.如车轮之转而无穷。《法华经·方便品》日:“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轮回六趣中,备受诸苦毒。”《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亦日:“有情轮回生... 轮回,又作流转、轮转等,梵语音译为僧娑洛。谓众生无始以来.轮转于六道之生死.如车轮之转而无穷。《法华经·方便品》日:“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轮回六趣中,备受诸苦毒。”《心地观经》卷三“报恩品”亦日:“有情轮回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自佛教传人中土以来.轮回说作为其基本理论,对中国古代宗教、哲学、文学等多方面皆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缘 俗化 僧尼 笔记 历代 调和 轮回 古代宗教
原文传递
周作人与尼采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锋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7-199,共23页
关键词 周作人 尼采 思想影响 永恒轮回 历史循环论 理想主义 唯物论
下载PDF
论人口控制的观念障碍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伟见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43-46,共4页
1989年4月14日,我国人口达到11亿,亮出了人口黄牌。人口膨胀已成为中国的头号难题。巨大的人口压力,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使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遇到了严峻的挑战,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正受到威胁。在现实社会中,不少的人将人口控制... 1989年4月14日,我国人口达到11亿,亮出了人口黄牌。人口膨胀已成为中国的头号难题。巨大的人口压力,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使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遇到了严峻的挑战,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正受到威胁。在现实社会中,不少的人将人口控制的筹码完全放在经济条件改善的天秤上,把人口控制的失效归结于经济的不发达。根据此种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社会 消极作用 世俗价值观 人口控制 宗教观念 中国社会 观念障碍 忠孝观 生死轮回 佛教
下载PDF
罗含的《更生论》与佛教的轮回说——《弘明集》研究之二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建华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1996年第1期12-17,共6页
罗含的《更生论》,阐述了万物更生的原则,规律及其性质,类似佛教的轮回说,因而被僧祜收集在《弘明集》的第五卷。 凡是研究佛教、哲学的著作,都提到罗含的《更生论》,可见《更生论》之受重视。但也许是《更生论》文章较短之缘故,或被一... 罗含的《更生论》,阐述了万物更生的原则,规律及其性质,类似佛教的轮回说,因而被僧祜收集在《弘明集》的第五卷。 凡是研究佛教、哲学的著作,都提到罗含的《更生论》,可见《更生论》之受重视。但也许是《更生论》文章较短之缘故,或被一笔带过,或语焉不详。《更生论》阐述了哪些问题,与佛教轮回说有何关系,这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含 《更生论》佛教 《弘明集》轮回 文化理论 佛教研究
下载PDF
从“无我轮回”说到“神不灭”论——印度佛教业报轮回说与中国六朝时期佛教因果报应论的问题意识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林 《学海》 CSSCI 2004年第5期75-80,共6页
在“无我”说前提下如何安立“轮回主体”的问题和业报轮回之有无问题 ,乃是印度和中国佛教构建自身业报轮回理论不同的问题视域 ,而此一差异 ,蕴含了相当深远的思想史意义。
关键词 佛教 业报轮回 因果报应论 问题意识 “神不灭”论
下载PDF
二程的生死关怀理论及对佛、道的批判
15
作者 赵振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32,共5页
生死关怀问题一直是中国传统哲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儒、释、道三家都为此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但相对于佛、道二家来说,早期儒学过多关注的是人类生存的此岸世界,要求人们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去对待人生,而对涉及人类生死的终极关怀问题... 生死关怀问题一直是中国传统哲学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儒、释、道三家都为此作出了自己的回答。但相对于佛、道二家来说,早期儒学过多关注的是人类生存的此岸世界,要求人们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去对待人生,而对涉及人类生死的终极关怀问题却未能提出系统的理论解释,从而使之成为儒学的一条软肋。生活在北宋时期的二程兄弟在借鉴和吸收道家生死学说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儒家的生死关怀理论,指出人的生死实质上就是气的聚散,有生必有死,因此人们应当平静地对待生死问题,从而弥补了传统儒学在这方面的理论缺憾,并对佛教的"生死轮回说"与道教的"长生不老说"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程 生死关怀 生死轮回 长生不老 吸收 批判
下载PDF
现代人如何破生死关
16
作者 陈兵 《佛教文化》 1995年第2期5-7,共3页
滚滚红尘中的现代人,被经济竞争的浪潮和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所驱迫,大概难得有几个人能像佛家圣人那样一尘不染,得大自在。然而,面对种种社会弊病和内心冲突。若能略为考虑一下生死问题,一览佛家的生死轮回之说,大概会有所启发,对个人... 滚滚红尘中的现代人,被经济竞争的浪潮和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所驱迫,大概难得有几个人能像佛家圣人那样一尘不染,得大自在。然而,面对种种社会弊病和内心冲突。若能略为考虑一下生死问题,一览佛家的生死轮回之说,大概会有所启发,对个人的心理卫生和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当是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观 精神文明建设 现代人 自然主义 生死轮回 纵欲主义 个人主义 心理卫生 生死问题 享乐主义
下载PDF
论2014年江苏高考作文“青春不朽”与哲学三大命题
17
作者 单猛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15年第2X期94-95,共2页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三个古老的哲学命题,数千年来一直困扰着人类,在历史的长河里一直被人们思索和寻找着答案。"灵魂轮回说"的创始人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毕达...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三个古老的哲学命题,数千年来一直困扰着人类,在历史的长河里一直被人们思索和寻找着答案。"灵魂轮回说"的创始人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过这个问题;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呼吁过人类应当思考和论证这个问题;罗素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高更甚至有幅名画,直接点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腊哲学家 高考作文 哲学命题 灵魂轮回 我是谁 毕达哥拉斯 高更 阅卷老师 一段段 仲尼
原文传递
佛教因果轮回说在《远大前程》中的体现
18
作者 张玮 《山海经(故事)(上)》 2016年第12期321-322,共2页
佛教强调因果轮回在人生历程中的作用,认为果有其因,因有其果,最后使人得以解脱,内心自由.而这一思想在狄更斯著名小说《远大前程》中贯穿始末,让小说人物之间的关系紧密饱满.其中主人公皮普的命运也揭示了因果报应最终让人得以解脱的命题.
关键词 《远大前程》 因果轮回 解脱
原文传递
论佛教与当代民俗失活的相互影响
19
作者 孙庆忠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1期89-92,共4页
内化在民俗性格中的佛教观念对我国民众的行为方式乃至信仰心理都产生了广泛而稳定的影响。同时,当代的民俗生活也正以其新的价值取向冲击着传统的心理积淀,使佛教呈现出了鲜明的世俗化倾向。从而印证:只有根基于民俗生活、适应民俗... 内化在民俗性格中的佛教观念对我国民众的行为方式乃至信仰心理都产生了广泛而稳定的影响。同时,当代的民俗生活也正以其新的价值取向冲击着传统的心理积淀,使佛教呈现出了鲜明的世俗化倾向。从而印证:只有根基于民俗生活、适应民俗心理需求的宗教,才是有生命力的宗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死轮回 佛教观念 民俗心理 世俗化
下载PDF
论尼采哲学思想对乔伊斯学派的启导
20
作者 郁青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7年第5期26-30,共5页
尼采的哲学是一种文艺性哲学。他所关注的对象和内容也是乔伊斯等现代主义作家所关注的对象和内容。同时,在乔伊斯作为一个艺术家成长的历程中,尼采起到了一位精神导师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尼采的一些哲学与美学学说,如反传统思想、超... 尼采的哲学是一种文艺性哲学。他所关注的对象和内容也是乔伊斯等现代主义作家所关注的对象和内容。同时,在乔伊斯作为一个艺术家成长的历程中,尼采起到了一位精神导师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尼采的一些哲学与美学学说,如反传统思想、超人理论、无意识理念和永恒轮回说等,对乔伊斯艺术观和创作的形成所产生的多方面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詹姆斯·乔伊斯 艺术观 “超人”理论 永恒轮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