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豆ms1轮回群体品质改良效应与分离特性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赵双进
张孟臣
+3 位作者
蒋春志
杨春燕
刘兵强
崔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422-2427,共6页
目的针对大豆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研究ms1轮回群体品质改良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3个适应当地生态类型品种材料,通过对引进的ms1轮回群体进行6年的基因导入与轮回选择,形成了适宜当地生态类型区选择的LD基础群体。利用高蛋白、高油...
目的针对大豆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研究ms1轮回群体品质改良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3个适应当地生态类型品种材料,通过对引进的ms1轮回群体进行6年的基因导入与轮回选择,形成了适宜当地生态类型区选择的LD基础群体。利用高蛋白、高油亲本对LD基础群体进行品质改良,进而形成高蛋白(db)和高油(gy)两个亚群体。结果改良后的高蛋白(db)亚群体蛋白质含量比基础群体增加1.18%,达到t0.2的显著水平,≥45%的个体占22.38%,高于基础群体10.99%;高油(gy)亚群体平均脂肪含量高于基础群体0.24%,达到t0.4的显著水平,≥20%的个体比基础群体增加11.05%。ms1亚群体的开花期、成熟期、结荚习性、脐色等质量性状的分离范围广,分离比例趋于均衡。分枝数ms1群体变异系数为72.8%,大于常规杂交群体(57.3%),百粒重变异系数为18.1%,大于常规群体(16.5%),其它株高、单株荚数、荚粒数的变异系数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利用大豆ms1轮回群体进行品质改良的同时,保存了其它性状的分离变异范围与丰富的选择类型,更符合多目标育种的要求。本文还结合ms1亚群体研究实践,讨论了大豆ms1群体育种的方法、关键技术及选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轮回
群体
选择
ms1不育基因
品质改良
分离特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豆ms1轮回群体应用于转EPSPS基因大豆育种改良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赵青松
杨春燕
+7 位作者
赵双进
闫龙
史晓蕾
刘丽娟
赵聪聪
冯燕
赵鑫
张孟臣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12-116,共5页
针对抗草甘膦转EPSPS基因大豆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利用ms1轮回群体拓宽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遗传基础。利用遗传基础丰富的ms1基础群体,与现有的抗草甘膦转EPSPS基因大豆新品系冀K32、冀K331、冀K69、冀K964建立抗草甘膦C0群体,C0群体...
针对抗草甘膦转EPSPS基因大豆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利用ms1轮回群体拓宽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遗传基础。利用遗传基础丰富的ms1基础群体,与现有的抗草甘膦转EPSPS基因大豆新品系冀K32、冀K331、冀K69、冀K964建立抗草甘膦C0群体,C0群体改良后形成C1群体。分析基础、C0、C1 3个群体的品质、产量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C1群体蛋白变化为35.66%~48.02%;脂肪变化为16.34%~22.92%;株高变化为46.00~158.00 cm;分枝数变化为0~8个;百粒质量变化为10.30~25.30 g;单株重变化为1.60~59.60 g。C1群体中不育株所占比例为19.20%,抗草甘膦性株所占比例为70.54%。利用大豆ms1基因构建了一个含EPSPS基因的转基因大豆轮回群体,该群体性状分离广泛,遗传多样性丰富,适合转基因大豆育种材料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轮回
群体
选择
MS1
转基因
EPSPS
草甘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豆ms1轮回群体品质改良效应与分离特性研究
被引量:
7
1
作者
赵双进
张孟臣
蒋春志
杨春燕
刘兵强
崔珏
机构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
出处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422-2427,共6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项目(2001AA241062
2003AA207060-8)
文摘
目的针对大豆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研究ms1轮回群体品质改良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3个适应当地生态类型品种材料,通过对引进的ms1轮回群体进行6年的基因导入与轮回选择,形成了适宜当地生态类型区选择的LD基础群体。利用高蛋白、高油亲本对LD基础群体进行品质改良,进而形成高蛋白(db)和高油(gy)两个亚群体。结果改良后的高蛋白(db)亚群体蛋白质含量比基础群体增加1.18%,达到t0.2的显著水平,≥45%的个体占22.38%,高于基础群体10.99%;高油(gy)亚群体平均脂肪含量高于基础群体0.24%,达到t0.4的显著水平,≥20%的个体比基础群体增加11.05%。ms1亚群体的开花期、成熟期、结荚习性、脐色等质量性状的分离范围广,分离比例趋于均衡。分枝数ms1群体变异系数为72.8%,大于常规杂交群体(57.3%),百粒重变异系数为18.1%,大于常规群体(16.5%),其它株高、单株荚数、荚粒数的变异系数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利用大豆ms1轮回群体进行品质改良的同时,保存了其它性状的分离变异范围与丰富的选择类型,更符合多目标育种的要求。本文还结合ms1亚群体研究实践,讨论了大豆ms1群体育种的方法、关键技术及选择效果。
关键词
大豆
轮回
群体
选择
ms1不育基因
品质改良
分离特性
Keywords
Soybean
Recurrent selection population
msl gene
Quality improvement
Separate characteristic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豆ms1轮回群体应用于转EPSPS基因大豆育种改良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赵青松
杨春燕
赵双进
闫龙
史晓蕾
刘丽娟
赵聪聪
冯燕
赵鑫
张孟臣
机构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河北省作物遗传育种实验室国家大豆中心石家庄分中心农业部黄淮海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出处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12-116,共5页
基金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2016ZX08004-001
2014ZX0800402B)
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004-PS06)
文摘
针对抗草甘膦转EPSPS基因大豆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利用ms1轮回群体拓宽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遗传基础。利用遗传基础丰富的ms1基础群体,与现有的抗草甘膦转EPSPS基因大豆新品系冀K32、冀K331、冀K69、冀K964建立抗草甘膦C0群体,C0群体改良后形成C1群体。分析基础、C0、C1 3个群体的品质、产量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C1群体蛋白变化为35.66%~48.02%;脂肪变化为16.34%~22.92%;株高变化为46.00~158.00 cm;分枝数变化为0~8个;百粒质量变化为10.30~25.30 g;单株重变化为1.60~59.60 g。C1群体中不育株所占比例为19.20%,抗草甘膦性株所占比例为70.54%。利用大豆ms1基因构建了一个含EPSPS基因的转基因大豆轮回群体,该群体性状分离广泛,遗传多样性丰富,适合转基因大豆育种材料筛选。
关键词
大豆
轮回
群体
选择
MS1
转基因
EPSPS
草甘膦
Keywords
Soybean
Recurrent selection population
ms1 gene
Transgenic
EPSPS
Glyphosate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豆ms1轮回群体品质改良效应与分离特性研究
赵双进
张孟臣
蒋春志
杨春燕
刘兵强
崔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豆ms1轮回群体应用于转EPSPS基因大豆育种改良研究
赵青松
杨春燕
赵双进
闫龙
史晓蕾
刘丽娟
赵聪聪
冯燕
赵鑫
张孟臣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