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Bt基因棉在安庆市大面积种植后害虫发生特点调查 被引量:8
1
作者 章炳旺 李恺求 +3 位作者 朱世华 胡爱林 罗定荣 王俊 《植保技术与推广》 2002年第12期10-12,共3页
根据调查,转Bt基因棉大面积种植后,棉铃虫、红铃虫发生减轻;棉叶螨发生加重,为害时间延长;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发生面积扩大,为害程度加重。据此初步提出了当地转Bt基因棉害虫防治中应注意的问题和管理对策。
关键词 bt抗虫棉 棉铃虫 红铃虫 棉叶螨 甜菜夜蛾 发生特点 棉花害虫 推广应用
原文传递
转基因抗虫棉品种选育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4
2
作者 宋锦花 《江西棉花》 2004年第1期3-5,共3页
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转基因抗虫棉育种的现状及国内主要转基因抗虫棉品种;阐述了转基因抗虫棉安全性评价与前景展 望。
关键词 基因抗虫棉 品种选育 bt抗虫棉 安全性 杂交
下载PDF
转Bt抗虫棉和土壤营养与红叶茎枯病严重度的关系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战备 张慧杰 +1 位作者 段国琪 王晓民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30-132,共3页
在棉田土壤营养丰富的条件下,观察了转Bt基因抗虫棉和非抗虫棉对红叶茎枯病的感病性。结果表明,转Bt抗虫棉的发病程度均高于非抗虫棉,前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依次为47.95%~79.45%和12.95~28.25;后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依次为32... 在棉田土壤营养丰富的条件下,观察了转Bt基因抗虫棉和非抗虫棉对红叶茎枯病的感病性。结果表明,转Bt抗虫棉的发病程度均高于非抗虫棉,前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依次为47.95%~79.45%和12.95~28.25;后者的发病率、病情指数依次为32.12%~55.06%和9.09~15.75;两类品种间的发病率差异显著(P<0.05)。N、P、K不同用量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间红叶茎枯病的严重度和皮棉产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增施K肥或N、P、K肥配施,对减轻抗虫棉红叶茎枯病的严重度无明显作用。据此提出了红叶茎枯病减灾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抗虫棉 土壤营养 红叶茎枯病
下载PDF
双抗夹心酶免疫法检测转Bt基因抗虫棉种子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孙硕 张坤 +3 位作者 谭桂玉 曹振 南铁贵 王保民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50,共6页
应用中国农业大学化控中心筛选的抗Bt Cry1Ac蛋白鼠单克隆抗体和兔多克隆抗体,建立了Bt Cry1Ac蛋白的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检测法(Sandwich ELISA)。该方法的检测范围为0.78~50.0 ng.g-1,线性回归方程y=0.6634x-1.7387,决定系数为0.992。... 应用中国农业大学化控中心筛选的抗Bt Cry1Ac蛋白鼠单克隆抗体和兔多克隆抗体,建立了Bt Cry1Ac蛋白的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检测法(Sandwich ELISA)。该方法的检测范围为0.78~50.0 ng.g-1,线性回归方程y=0.6634x-1.7387,决定系数为0.992。该方法与国外商业化试剂盒检测结果完全一致,可用于转基因抗虫棉Bt毒蛋白定性和定量检测。采用所建立的方法对亲本之一为非转基因抗虫棉的杂交F1、F2种子进行检测,结果 F1全部为阳性,F2阴性和阳性数量比为1∶3,符合性状分离定律;此外,模拟检测种子的偶然基因改造成分混杂(Adventitious Presence,AP)检测结果为:对于Bt毒蛋白含量在140 ng以上的单粒种子,最低检测比例为1∶1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抗虫棉 双抗夹心酶免疫法 种子纯度 偶然基因改造成分混杂
下载PDF
高品质陆地棉与Bt抗虫棉杂交纤维品质性状的遗传及优势分析
5
作者 汤飞宇 程锦 +2 位作者 黄文新 莫旺成 肖文俊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3-206,214,共5页
利用加显模型研究高品质陆地棉品种(系)与转B t基因抗虫棉杂交纤维品质的遗传效应及优势表现。方差分析表明纤维品质的遗传变异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对绒长也有较大的作用。比强度和麦克隆值的狭义遗传率分别为61.9%,61.4%,表明这两... 利用加显模型研究高品质陆地棉品种(系)与转B t基因抗虫棉杂交纤维品质的遗传效应及优势表现。方差分析表明纤维品质的遗传变异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对绒长也有较大的作用。比强度和麦克隆值的狭义遗传率分别为61.9%,61.4%,表明这两个性状的选择可在早代进行。杂种优势分析表明绒长和麦克隆值具有显著的正中亲优势,绒长还存在微小的正超亲优势,比强度具有负优势,杂种纤维品质具有比现有推广品种较强的竞争优势。对亲本纤维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表明,赣棉12号、红鹤1号、MM-2、A9-1为配合力较好的优质亲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高品质 bt抗虫棉 遗传分析 杂种优势
下载PDF
转基因抗虫棉与抗逆有关的生理特性
6
作者 张志雯 秦素平 +1 位作者 陈于和 任学芬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6-9,共4页
为了确定转基因抗虫棉与常规棉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异,分别对转Bt基因抗虫棉鲁棉研17和新棉33B以及常规棉品种DGL99102和中棉所12号的幼苗期的POD活性、SOD活性、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MDA含量、光合色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为了确定转基因抗虫棉与常规棉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异,分别对转Bt基因抗虫棉鲁棉研17和新棉33B以及常规棉品种DGL99102和中棉所12号的幼苗期的POD活性、SOD活性、蛋白质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MDA含量、光合色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在同样生长条件下其POD和SOD活性均高于常规棉,并且其MDA含量低于常规棉,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常规棉,转基因抗虫棉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能力和代谢活跃性均高于常规棉,但其光合色素含量与常规棉间的影响规律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bt抗虫棉 常规品种 生理指标
下载PDF
不同类型抗虫棉棉子壳/粕对平菇生长的影响及平菇中Bt杀虫蛋白检测
7
作者 雒珺瑜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1,共3页
在自然冷棚内,对用中棉所41、42和49三个棉花品种的棉子壳、棉子粕配置的培养基对平菇生长的影响及平菇成熟时外源Bt蛋白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抗虫棉棉子壳和棉子粕配置的培养基对平菇菌丝的生长有较大影响。双价棉和Bt棉... 在自然冷棚内,对用中棉所41、42和49三个棉花品种的棉子壳、棉子粕配置的培养基对平菇生长的影响及平菇成熟时外源Bt蛋白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抗虫棉棉子壳和棉子粕配置的培养基对平菇菌丝的生长有较大影响。双价棉和Bt棉对平菇菇蕾的形成时间有较大影响,双价棉的影响小于Bt棉;对平菇子实体形成的影响,10%的常规棉棉子粕培养基上平菇生长极其缓慢,明显低于不同含量的常规棉、双价棉和Bt棉棉子壳培养基;对头茬菇出菇时间的影响表现为双价棉、Bt棉处理出菇时间均迟于常规棉处理,但差异不显著。两种抗虫棉处理相比,双价棉处理出菇时间早于Bt棉处理。头茬平菇出菇时,不同处理的培养基上成菇中均未检测出Bt杀虫蛋白,0~1.0 cm深度培养基中也未检测出Bt杀虫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抗虫棉 棉子壳 棉子粕 平菇生长 成菇bt蛋白含量
下载PDF
转Bt基因抗虫棉根际微生物区系和细菌生理群多样性的变化 被引量:80
8
作者 沈法富 韩秀兰 范术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32-437,共6页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 ,以转 Bt基因抗虫棉 GK-12和常规棉花泗棉 3号作为材料 ,在棉花不同发育时期 ,于 2 0 0 1和 2 0 0 2连续两年测定棉花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的变化 ,并在 2 0 0 2年棉花的花铃期和吐絮期对根际细菌生理群的...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 ,以转 Bt基因抗虫棉 GK-12和常规棉花泗棉 3号作为材料 ,在棉花不同发育时期 ,于 2 0 0 1和 2 0 0 2连续两年测定棉花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的变化 ,并在 2 0 0 2年棉花的花铃期和吐絮期对根际细菌生理群的数量和多样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虽然不同年份和生育期棉花根际微生物数量存在差异 ,但是 ,年度间和相同的发育时期棉花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变化趋势一致。在棉花的苗期和吐絮期 ,转 Bt基因抗虫棉根际微生物的数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在棉花的花铃期 ,转 Bt基因抗虫棉根际细菌的数量比对照增加 ,放线菌的数量差异不显著 ,而真菌的数量变化没有规律。在棉花发育的花铃期和吐絮期 ,Bt棉根际细菌生理群的总数量比常规棉增加 ,但是根际细菌生理群的 Simpson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基因抗虫棉 根际微生物 区系 细菌生理群 多样性 棉花 根际土壤 细菌 放线菌 真菌
下载PDF
渍涝与干旱对不同转Bt基因抗虫棉的影响 被引量:43
9
作者 王留明 王家宝 +2 位作者 沈法富 张学坤 刘任重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7-90,共4页
对 3个转 Bt基因棉花品种的研究表明 ,花铃期田间渍涝显著降低皮棉产量和棉株内的 Bt蛋白含量。积水后棉花主茎功能叶和幼蕾的 Bt蛋白含量平均分别比对照降低 2 7.7%和 2 9.9% ,主茎下部老叶的 Bt蛋白含量仅降低 6 .6 % ,说明渍涝对生... 对 3个转 Bt基因棉花品种的研究表明 ,花铃期田间渍涝显著降低皮棉产量和棉株内的 Bt蛋白含量。积水后棉花主茎功能叶和幼蕾的 Bt蛋白含量平均分别比对照降低 2 7.7%和 2 9.9% ,主茎下部老叶的 Bt蛋白含量仅降低 6 .6 % ,说明渍涝对生长旺盛器官 Bt蛋白合成的影响远远大于衰老器官。干旱对棉株内 Bt蛋白合成的抑制更强 ,当花铃期干旱使棉叶致萎时 ,主茎下部老叶、幼蕾和主茎功能叶的 Bt蛋白含量分别降低了52 .9%、3 7.0 %和 3 0 .0 %。为充分发挥和利用转Bt基因棉花品种的产量与抗虫潜力 ,棉花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应尽量避免缺水干旱 ,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渍涝 干旱 bt基因抗虫棉 bt蛋白含量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绿盲蝽在转Bt基因抗虫棉的发生动态及其为害研究 被引量:40
10
作者 周洪旭 万方浩 +2 位作者 刘万学 刘小京 李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3-15,共3页
试验研究转Bt基因抗虫棉对非目标害虫绿盲蝽田间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绿盲蝽在转单价抗虫棉(GK-12)与其亲本上的种群数量整个发生期无显著差异,但二代绿盲蝽对“GK-12”的危害程度大于对其亲本的危害,而对双价抗虫棉(SGK321)与其亲本的... 试验研究转Bt基因抗虫棉对非目标害虫绿盲蝽田间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绿盲蝽在转单价抗虫棉(GK-12)与其亲本上的种群数量整个发生期无显著差异,但二代绿盲蝽对“GK-12”的危害程度大于对其亲本的危害,而对双价抗虫棉(SGK321)与其亲本的种群发生数量及其受害程度均无显著差异,“GK-12”比“SGK321”被害指数高1.27倍。绿盲蝽在单价抗虫棉“GK-12”上的发生为害有加重趋势,而在双价抗虫棉“SGK321”上的发生程度却受到一定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盲蝽 bt基因抗虫棉 发生动态 为害 综合防治 非目标害虫
下载PDF
转Bt基因抗虫棉田2、3代棉铃虫防治指标研究 被引量:38
11
作者 张学坤 王留明 +2 位作者 王胜利 周玉 杨静 《山东农业科学》 2001年第3期21-23,共3页
在不施药防治条件下 ,对转Bt基因抗虫棉棉铃虫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转Bt基因抗虫棉田在棉铃虫大发生条件下 (百株累计卵量大于 45 0粒以上 ) ,2代棉铃虫必须适当辅以化学防治 ,其防治指标为百株 2龄下幼虫 15~ 2 0头 ;3代棉... 在不施药防治条件下 ,对转Bt基因抗虫棉棉铃虫防治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转Bt基因抗虫棉田在棉铃虫大发生条件下 (百株累计卵量大于 45 0粒以上 ) ,2代棉铃虫必须适当辅以化学防治 ,其防治指标为百株 2龄下幼虫 15~ 2 0头 ;3代棉铃虫防治指标为百株 2龄下幼虫 2 0头 ,根据情况可适当放宽到 2 5~30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基因抗虫棉 棉铃虫 防治指标 综合防治
下载PDF
转Bt基因抗虫棉生产的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20
12
作者 苏军 黄季焜 乔方彬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6-31,共6页
本文以实证的研究方法 ,对转Bt基因抗虫棉和作为对照的常规棉品种进行了经济效益的分析 ,得出转Bt基因抗虫棉在减少农药施用、降低生产成本。
关键词 棉花生产 bt基因抗虫棉 经济效益 评价
下载PDF
ELISA方法鉴定转Bt基因抗虫棉 被引量:19
13
作者 陈松 张震林 +1 位作者 张香桂 周宝良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1-23,共3页
采用ELISA(酶联免疫 )方法 ,对转Bt基因抗虫棉种子、子叶及苗期叶片中Bt毒蛋白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同时比较了两种不同pH值的样品提取缓冲液及不同的提取时间对测定棉花叶片中Bt毒蛋白含量的影响 ,以进一步完善测定转Bt基因抗虫棉Bt毒蛋... 采用ELISA(酶联免疫 )方法 ,对转Bt基因抗虫棉种子、子叶及苗期叶片中Bt毒蛋白的含量进行了测定 ,同时比较了两种不同pH值的样品提取缓冲液及不同的提取时间对测定棉花叶片中Bt毒蛋白含量的影响 ,以进一步完善测定转Bt基因抗虫棉Bt毒蛋白含量的ELISA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定 ELISA法 bt基因抗虫棉 bt毒蛋白含量 PH值 提取时间 抗虫性
下载PDF
棉花蜜蜂传粉杂交制种效果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邢朝柱 郭立平 +2 位作者 苗成朵 王海林 娄本琴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7-210,共4页
利用抗虫不育系(Btms5ms5ms6ms6)和转Bt基因抗虫棉品系(Rg3)作为杂交制种亲本,制种期间在田间放养蜜蜂作为传粉媒介,连续三年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进行小规模田间开放式蜜蜂传粉杂交制种试验,对蜜蜂传粉杂交制种体系中的父母本种植比例... 利用抗虫不育系(Btms5ms5ms6ms6)和转Bt基因抗虫棉品系(Rg3)作为杂交制种亲本,制种期间在田间放养蜜蜂作为传粉媒介,连续三年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进行小规模田间开放式蜜蜂传粉杂交制种试验,对蜜蜂传粉杂交制种体系中的父母本种植比例、不同的蜂种、父母本种植方式、天气等对蜜蜂传粉制种效果进行了研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父母本种植比例以1:4制种效果较为理想,蜜蜂是较理想的传粉媒介,父母本混合种植方式和相间种植方式传粉效果差异不明显,天气变化对蜜蜂传粉影响较大,直接影响制种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蜂传粉 杂交制种 效果研究 bt基因抗虫棉 棉花 种植方式 传粉媒介 种植比例 制种效果 父母本 黄河流域 长江流域 研究结果 天气变化 制种产量 直接影响 不育系 制种期 开放式 小规模 田间 理想 亲本 放养 蜂种
下载PDF
转Bt基因棉田害虫和天敌组成及优势类群时序动态 被引量:21
15
作者 张龙娃 柏立新 +2 位作者 韩召军 束春娥 董双林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2-226,共5页
在系统调查棉田节肢动物的基础上,就长江流域下游棉区种植转Bt基因棉对棉田害虫和天敌组成、数量以及时序动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田和常规棉田基本接近,均以棉蚜为害虫优势种,天敌优势种为草蛉、龟纹瓢虫、三突花蛛... 在系统调查棉田节肢动物的基础上,就长江流域下游棉区种植转Bt基因棉对棉田害虫和天敌组成、数量以及时序动态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转Bt基因棉田和常规棉田基本接近,均以棉蚜为害虫优势种,天敌优势种为草蛉、龟纹瓢虫、三突花蛛。按照营养关系分析表明,转Bt基因棉田和常规棉田均以植食性类群在营养层中占绝对优势,其次是捕食性天敌类群,而寄生性天敌较少;刺吸类害虫是植食性害虫的优势功能集团,瓢虫类、蜘蛛类和草蛉类为优势捕食性类群。转Bt基因棉能够显著减少棉田鳞翅目等靶标害虫类群的发生,而对其它非靶标害虫如刺吸类害虫以及棉田天敌发生没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基因抗虫棉 害虫 天敌 群落组成 时序动态
下载PDF
非靶标害虫在转Bt基因抗虫棉田的虫量消长动态与原因分析 被引量:21
16
作者 徐文华 王瑞明 +2 位作者 吉荣龙 吴翠英 曹琴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38,共3页
于 2 0 0 0~ 2 0 0 1年采用系统调查和面上普查相结合的方法 ,将江苏沿海地区种植的常规棉品种苏棉 9号与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 2 9进行同比 ,研究分析了两类棉田间刺吸式口器害虫的虫量消长动态及原因。结果表明 ,转Bt基因抗虫棉... 于 2 0 0 0~ 2 0 0 1年采用系统调查和面上普查相结合的方法 ,将江苏沿海地区种植的常规棉品种苏棉 9号与转Bt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 2 9进行同比 ,研究分析了两类棉田间刺吸式口器害虫的虫量消长动态及原因。结果表明 ,转Bt基因抗虫棉对其非靶标害虫没有抗性 ,转Bt基因棉上的虫量接近甚至略高于常规棉品种 ,两个棉花品种间部分害虫虫量的差异还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靶标害虫 bt基因抗虫棉 虫量消长动态 原因分析
下载PDF
转Bt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消长规律及危害特点 被引量:15
17
作者 张惠珍 王马的 +3 位作者 戴慧平 周艳辉 王书魁 董巧风 《昆虫知识》 CSCD 2000年第3期146-148,共3页
通过对转 Bt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的系统调查研究表明 :(1)转 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蛾、卵无抗性表现 ,田间落卵量与常规棉田无明显差异 ,相反 ,二代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倒比常规棉处理区增加了 2 16~ 2 74粒 ,增长幅度为 30 %~ 38% ;(2 ... 通过对转 Bt基因抗虫棉田棉铃虫的系统调查研究表明 :(1)转 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蛾、卵无抗性表现 ,田间落卵量与常规棉田无明显差异 ,相反 ,二代棉铃虫百株累计卵量倒比常规棉处理区增加了 2 16~ 2 74粒 ,增长幅度为 30 %~ 38% ;(2 )转 Bt基因抗虫棉对二代棉铃虫幼虫的抗性及控制作用较强 ,基本不用进行药剂防治 ,但对三代棉虫幼虫的抗性控制效果明显下降 ,田间 3龄以上幼虫平均达2 0~ 4 0头 /百株 ,多者达 6 0头以上 ,仍需进行必要的药剂防治 ;(3)棉铃虫在转 Bt基因抗虫棉株上的危害特点与常规棉株有明显的差异 ,表现在幼虫和危害症状均较隐蔽 ,不易被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基因抗虫棉 棉铃虫 消长规律 危害特点
下载PDF
转Bt基因抗虫棉对中华草蛉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董亮 万方浩 +2 位作者 张桂芬 刘小京 李强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6-18,共3页
以2种转Bt基因抗虫棉和1种常规棉上的棉蚜饲喂中华草蛉,试验研究Bt毒蛋白对捕食性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中华草蛉幼虫和茧的死亡率以及成虫获得率无显著差异,用混合棉蚜饲喂的中华草蛉幼虫与饲喂“泗棉3号”和“GK-12”的相比... 以2种转Bt基因抗虫棉和1种常规棉上的棉蚜饲喂中华草蛉,试验研究Bt毒蛋白对捕食性天敌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中华草蛉幼虫和茧的死亡率以及成虫获得率无显著差异,用混合棉蚜饲喂的中华草蛉幼虫与饲喂“泗棉3号”和“GK-12”的相比发育历期显著缩短(P<0.01),与用“新棉99B”饲喂的相比其发育历期也明显缩短(P<0.05),而分别以“泗棉3号”、“GK-12”和“新棉99B”上的棉蚜单独饲喂的幼虫发育历期无显著差异。不同处理间中华草蛉茧期、茧重和成虫性比差异不显著,成虫产卵前期和产卵期也无明显差异。而饲喂“新棉99B”的单雌产卵量高于饲喂“泗棉3号”和“GK-12”,且成虫寿命延长。幼虫期饲喂“泗棉3号”、“GK-12”和“新棉99B”上的蚜虫成虫产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差异,而饲喂混合棉蚜时其后代卵的孵化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草蛉 发育 繁殖 bt基因抗虫棉 捕食性天敌 棉蚜 bt毒蛋白 棉花害虫
下载PDF
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大卷叶螟抗性的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厚振 肖云丽 +2 位作者 郑成民 王书友 孟妍遐 《植保技术与推广》 2002年第3期21-22,共2页
: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有很好的抗性,对棉大卷叶螟(SyleptaderogataFabricius)的抗性未见报道。作者研究表明,棉大卷叶螟在棉田为聚集分布型,低龄幼虫有集中为害习性;抗虫棉对其有很好的抗性,平均虫株率为2.2%,较常规棉中棉所12降低96... :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有很好的抗性,对棉大卷叶螟(SyleptaderogataFabricius)的抗性未见报道。作者研究表明,棉大卷叶螟在棉田为聚集分布型,低龄幼虫有集中为害习性;抗虫棉对其有很好的抗性,平均虫株率为2.2%,较常规棉中棉所12降低96.6%;百株虫量为133.8头,较常规棉降低8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基因抗虫棉 抗性 棉大卷叶螟 虫株率 百株虫量 防治
原文传递
棉盲蝽优势种在转Bt基因抗虫棉田的动态分布 被引量:12
20
作者 徐文华 卞同洋 +2 位作者 刘标 王瑞明 郑央萍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9期53-58,共6页
采用系统调查与面上普查相结合的方法,于2005-2006年将本地种植的转B t基因抗虫杂交棉主栽品种与常规棉进行同比,研究分析了两类棉田间盲蝽象群落的发生与危害、种类与分布比例、消长动态与时空分布、龄期分布与发育进度等方面的差异。... 采用系统调查与面上普查相结合的方法,于2005-2006年将本地种植的转B t基因抗虫杂交棉主栽品种与常规棉进行同比,研究分析了两类棉田间盲蝽象群落的发生与危害、种类与分布比例、消长动态与时空分布、龄期分布与发育进度等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随着B t棉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棉盲蝽的发生危害也逐年加重;发生在江苏沿海棉区的棉盲蝽优势种主要有绿盲蝽和中黑盲蝽,其中中黑盲蝽的种群比例大于绿盲蝽;棉盲蝽在两类棉田的消长动态与时空分布基本同步,B t棉田的绿盲蝽、中黑盲蝽及棉盲蝽混合种群的总虫量高于常规棉田,其差异均达到0.05显著水平;两种棉盲蝽种群的龄期分布在两类棉田基本相近,发育进度在常规棉田略有提前,但差异达不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基因抗虫棉 常规棉 盲蝽象 绿盲蝽 中黑盲蝽 种群 动态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