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9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心态:转型社会的社会心理研究 被引量:140
1
作者 王俊秀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4-124,244,共21页
在社会大转型的背景下,中国社会心理学应该关注社会转型下的现实问题,而研究转型社会的心理问题,应该采取宏观的社会心态的研究范式。本文分析了当前社会心态研究特点和社会心态对转型社会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梳理了社会心态研究可... 在社会大转型的背景下,中国社会心理学应该关注社会转型下的现实问题,而研究转型社会的心理问题,应该采取宏观的社会心态的研究范式。本文分析了当前社会心态研究特点和社会心态对转型社会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梳理了社会心态研究可以借鉴的历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遗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转型社会的社会心态研究范式,分析了社会心态的分析水平和学科边界扩展问题,提出了社会心态的结构和测量方法。作者进一步提出,社会转型本身也是社会心态研究的核心对象,社会心态研究是一种社会发展研究的学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心态 转型社会 社会心态的结构
原文传递
转型时期冲突性的职业声望评价 被引量:114
2
作者 李强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00-111,共12页
本文对北京地区职业声望调查 ( 1 997— 1 998)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 ,我国与国外多数国家的职业声望评价有明显的差异 :职业声望评价的一致性低于这些国家而冲突性、分裂性又高于这些国家。作者认为 ,社会转型时期相互冲突的价值... 本文对北京地区职业声望调查 ( 1 997— 1 998)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 ,我国与国外多数国家的职业声望评价有明显的差异 :职业声望评价的一致性低于这些国家而冲突性、分裂性又高于这些国家。作者认为 ,社会转型时期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念体系及社会规范是导致人们产生分裂性社会评价的根本原因。文章进一步指出 ,所谓职业声望评价实际上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舆论 ,职业声望对金钱和权力起着平衡和纠偏的作用。声望地位与金钱地位和权力地位相抗衡 ,三者的合力决定着人们真实的社会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声望 冲突评价 转型社会 评价观念 评价标准
原文传递
社会转型与转型社会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62
3
作者 林默彪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4-135,共2页
社会转型是社会结构的整体性变迁 ,处于转型过程中的社会可称之为转型社会 ,转型社会具有有别于常态社会的基本特征 ,对社会转型与转型社会的基本特征的规范和描述对于我们分析把握发生在当代中国社会的社会转型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
关键词 社会转型 转型社会 社会失范
下载PDF
社会转型论及其在中国的表现——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探索的梳理和回顾之二 被引量:65
4
作者 郑杭生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2-73,共12页
社会转型论是在 2 0世纪 80年代末 ,对有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进行探索的另一项理论成果。这一研究形成了关于中国社会正处在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过程的基本判断 ,构成了新型现代化理论的基础。根据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加速期特... 社会转型论是在 2 0世纪 80年代末 ,对有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进行探索的另一项理论成果。这一研究形成了关于中国社会正处在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过程的基本判断 ,构成了新型现代化理论的基础。根据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加速期特点的分析 ,提出了“社会转型度”和“社会转型势”两个基本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转型社会 社会转型
下载PDF
英文文献中的中国组织现象研究 被引量:73
5
作者 周雪光 赵伟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5-186,共42页
本文介绍讨论英文文献中社会科学诸领域有关中国组织现象的研究,关注其中活跃的研究主题和活动、重要的理论观点和因果机制,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竞争和对比。我们按照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学科领域来组织本文的述评,但我们强调这些... 本文介绍讨论英文文献中社会科学诸领域有关中国组织现象的研究,关注其中活跃的研究主题和活动、重要的理论观点和因果机制,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竞争和对比。我们按照社会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学科领域来组织本文的述评,但我们强调这些学术研究领域之间的关联、延伸和交融,特别将这些研究工作与组织学的分析概念和思路加以对比,强调它们之间互相促进的关系。我们的述评一方面肯定这一领域引人注目的进步,另一方面也特别提出批评性意见,指出这一领域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和学术上的种种不足,以期未来的研究加以弥补克服,从而进一步提高这一领域的研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研究 组织制度 组织变迁 转型社会
原文传递
和谐社会与政府责任 被引量:37
6
作者 张秀兰 徐月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2,共5页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不应该过分地强调政府要从某些领域或过程中退出,如果在市场经济尚不完善的条件下,政府的退出只能导致政府的缺位。特别是在大多数人的基本社会保障尚未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任何形式的放权或授权行为都会使弱势群体处...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不应该过分地强调政府要从某些领域或过程中退出,如果在市场经济尚不完善的条件下,政府的退出只能导致政府的缺位。特别是在大多数人的基本社会保障尚未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任何形式的放权或授权行为都会使弱势群体处于更加不利的局面。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政府的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 政府责任 转型社会 公共管理
下载PDF
法治思维——社会转型时期治国理政的应然向度 被引量:59
7
作者 江必新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9,共7页
社会转型不仅仅表征为经济形态的转轨,更是一个价值更替、秩序重构、文明再生的过程,其经历了由人治思维到法律思维,进而再到法治思维的历史嬗变。社会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困局惟法治可破,惟运用法治思维兴民权、抑公权、保民生,构... 社会转型不仅仅表征为经济形态的转轨,更是一个价值更替、秩序重构、文明再生的过程,其经历了由人治思维到法律思维,进而再到法治思维的历史嬗变。社会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困局惟法治可破,惟运用法治思维兴民权、抑公权、保民生,构建规范、民主、科学的社会治理机制,从而最终实现法治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唯此,回归社会转型期治国理政的应然向度才成其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思维 转型社会 法治中国
原文传递
当代中国转型社会中的集体行动:对过去三十年间三次集体行动浪潮的一个回顾 被引量:41
8
作者 刘能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6-152,共7页
本文在总结集体行动参与者主导形象变迁的基础上,针对过去三十年间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社会事实,指出了经济利益重构和经济利益博弈是影响当代中国政治地形的一个重要结构性因素,并提出:在三个不同的时期,围绕特定稀缺资源的争夺,构成了... 本文在总结集体行动参与者主导形象变迁的基础上,针对过去三十年间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社会事实,指出了经济利益重构和经济利益博弈是影响当代中国政治地形的一个重要结构性因素,并提出:在三个不同的时期,围绕特定稀缺资源的争夺,构成了解释过去三十年间三次集体行动浪潮参与者主导形象变迁的一个根本机制。在提出一个扩展了的时间框架之后,作者探讨了这三次集体行动浪潮更迭所揭示的三大趋势——世俗化、基层化和暴力化,并结合"历史—文化的"视角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结构性现实,对中国集体行动场域的未来图景,在宏观层面上做了一个初步的推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行动 中国 转型社会 世俗化 基层化 暴力化
下载PDF
当代中国价值评判体系的转型 被引量:28
9
作者 郑杭生 郭星华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0-17,共8页
在相对稳定的社会里,社会所认同的价值评判基本上是统一的,或者说人们社会行为的一致性程度比较高。但是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价值评判不是统一的而是多样的。几乎所有的社会行为都能得到相应的价值评判的支持,同时受到另一种价值评判体... 在相对稳定的社会里,社会所认同的价值评判基本上是统一的,或者说人们社会行为的一致性程度比较高。但是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价值评判不是统一的而是多样的。几乎所有的社会行为都能得到相应的价值评判的支持,同时受到另一种价值评判体系的贬斥,除了违法行为之外。究竟以哪一种价值评判体系来裁决社会行为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呢?本文根据抽样问卷调查的结果,描述了当代中国价值评判体系转型的轮廓,指出当代中国已形成多样化价值评判的格局,即存在原有的、不定的和新生的三种价值评判体系。代差的扩大,道德评判的模糊成为价值评判体系转型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还试图分析价值评判体系转型的方向,认为尊重隐私权、尊重个性将成为新生价值评判体系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评判 被调查者 当代中国 社会转型 转型社会 现代社会 中老年 社会行为 隐私权 传统社会
原文传递
“分化的后权威主义”——转型期中国社会的政治价值观及其变迁分析 被引量:44
10
作者 李路路 钟智锋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2-191,8,共20页
本文通过世界价值观调查(1990—2007)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的数据,围绕着政体偏好、政府偏好、政治重要性、政府信任度和政治顺从这五个维度,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政治价值观的基本模式及其变迁趋势,发现中国人存在较为一致的... 本文通过世界价值观调查(1990—2007)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0)的数据,围绕着政体偏好、政府偏好、政治重要性、政府信任度和政治顺从这五个维度,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政治价值观的基本模式及其变迁趋势,发现中国人存在较为一致的、因此是主导性的政治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的基本特征是偏好、信任并顺从权威政府,但强调政府以人的自由与发展为导向,可称之为"分化的后权威主义"。在过去二十多年里,虽然中国社会经历了时代变革和世代更替,但中国人的政治价值观并没有经历整体性的变迁,这种政治价值观为中国社会的转型提供了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价值观 分化的后权威主义 转型社会 主流价值观
原文传递
法律现实主义与转型社会刑事司法 被引量:40
11
作者 胡铭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2-69,共18页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刑事司法面临着新的挑战。西方的法律现实主义能为我国转型期刑事司法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论和改革思路。法律现实主义运动在批评形式主义与三段论式审判的基础上,把法律看作具有多重目标的社会引...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刑事司法面临着新的挑战。西方的法律现实主义能为我国转型期刑事司法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论和改革思路。法律现实主义运动在批评形式主义与三段论式审判的基础上,把法律看作具有多重目标的社会引擎,关注司法行为、纠纷解决与社会问题。在中国语境下,引入法律现实主义,不是要简单地否定形式主义,而是应理性对待形式主义并在其中融入客观主义;应在刑事司法裁判中适用利益权衡,重视经验归纳而不拘泥于简单的演绎推理;应以实现社会正义为核心,构建合理衔接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现实主义 转型社会 刑事司法
原文传递
论转型社会中政府信任的重建--基于制度信任建立的视角 被引量:37
12
作者 赵泉民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24,共13页
政府信任衰落及由此而来的"信任危机"及"信任赤字"是社会转型期中国的一种客观实在。之所以会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出现一堵亟待翻越的"信任墙",相当大程度上是转型过程中政府作为"制度供给主体"... 政府信任衰落及由此而来的"信任危机"及"信任赤字"是社会转型期中国的一种客观实在。之所以会在政府与社会之间出现一堵亟待翻越的"信任墙",相当大程度上是转型过程中政府作为"制度供给主体"在制度能力上的信任缺失所致,具体表现为:制度供给能力不足;制度正义性匮乏;政府制度有效性不强。而要改变这种境况,惟有以制度信任为"切入点"来促进政府信任的重建:首先优化政府制度供给过程,提高政府制度供给能力;其次树立制度系统观念,增强制度的有效性;最后强化制度意识,塑造制度文化,确立制度权威。也只有这三方面的有效契合,政府制度供给方才有可能再获信任,政府信任由此才能得以再造或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社会 政府信任 制度信任 政府能力
下载PDF
转型社会与道德真空:司法改革中的法律职业蓝图 被引量:36
13
作者 李学尧 《中国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3-78,共16页
基于"法的实质化"的背景,以司法制度史与司法学说史为双重线索,将法律职业化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对转型期中国司法制度设计的主导理念——形式主义法学及其实践与当代社会现实错位的现象作了法社会学意义上的描述。进而,结合中... 基于"法的实质化"的背景,以司法制度史与司法学说史为双重线索,将法律职业化作为主要分析对象,对转型期中国司法制度设计的主导理念——形式主义法学及其实践与当代社会现实错位的现象作了法社会学意义上的描述。进而,结合中国转型社会的特点,对以"非道德权利观"为逻辑起点的法律人"职业蓝图"在当下社会阶段性挫折的根源做了详细的分析和反思。最终,提出了将"契约式程序主义"作为填补"道德真空"状况的理论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职业蓝图 非道德的权利观 转型社会 道德真空 契约式程序主义
原文传递
现代社会信任问题的伦理回应 被引量:31
14
作者 王珏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9-65,共7页
信任就其本质而言,是信任方与被信任方之间的一种伦理结构关系,存在于信任双方“托付—回报”动态反馈形成的“信任链”之中。社会急速转型带来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建立在熟人社会基础之上的传统信任传递机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社... 信任就其本质而言,是信任方与被信任方之间的一种伦理结构关系,存在于信任双方“托付—回报”动态反馈形成的“信任链”之中。社会急速转型带来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建立在熟人社会基础之上的传统信任传递机制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社会“信任链”断裂,最终导致社会信任问题。现代社会信任建立在陌生人社会基础之上,并与现代性制度相连,其信任传递取决于个人的道德品质及其对组织、系统的伦理信赖。当前中国社会信任问题源于转型社会中信任传递机制也即社会“信任链”的断裂,组织伦理建设是重建社会“信任链”、构建系统信任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任问题 伦理建设 传递机制 社会基础 转型社会 信任链 结构关系 动态反馈
原文传递
社会转型与转型社会:发展社会学的中国观照及其反思 被引量:28
15
作者 文军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17年第4期25-31,共7页
“发展”一直被视为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价值和社会实践。社会学无论是在古典阶段,还是现代或者当代阶段,其理论建设和目标取向都是围绕着发展议题而展开的,其核心主题与根本使命实际上都是可以从如何维护社会“秩序”和推进社会“发... “发展”一直被视为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价值和社会实践。社会学无论是在古典阶段,还是现代或者当代阶段,其理论建设和目标取向都是围绕着发展议题而展开的,其核心主题与根本使命实际上都是可以从如何维护社会“秩序”和推进社会“发展”这两大主题中去寻找的,而维护社会秩序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推进社会发展。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学的命运与社会发展的变化一直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社会 转型社会 社会转型 反思 观照 中国 社会发展 社会秩序
原文传递
转型社会刑事司法中的媒体要素 被引量:28
16
作者 胡铭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0-52,共13页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不仅正在改变着社会生活,也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刑事司法。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转型社会中,媒体已经成为刑事司法中无法被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实证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刑事司法和媒体交织在一起、难舍难分,这背...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不仅正在改变着社会生活,也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刑事司法。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转型社会中,媒体已经成为刑事司法中无法被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实证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到刑事司法和媒体交织在一起、难舍难分,这背后则是更为复杂的宪政层面的价值博弈。作为应对,一方面媒体应以合理方式、有限程度地介入刑事司法;另一方面法律人应以更加理性的态度来审视刑事司法中的媒体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社会 刑事司法 媒体 要素
原文传递
社会转型过程中私营企业主的政治参与 被引量:17
17
作者 徐露辉 陈国权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1-176,共6页
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特殊而重要的政治现象。在“次级社会团体”缺位的背景下,运用亲戚、朋友、同乡等私人性的关系网络资源,托庇于政治权力而非经由制度化、组织化方式进行利益表达和整合是当前私营企业主政... 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特殊而重要的政治现象。在“次级社会团体”缺位的背景下,运用亲戚、朋友、同乡等私人性的关系网络资源,托庇于政治权力而非经由制度化、组织化方式进行利益表达和整合是当前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重要特征。总体而言,这是一场主要在政策执行领域发生的基于力量博弈的利益政治战争,也是私营企业主与地方官员关系性合意的建立过程。社会权利的均衡配置与依法保护,利益组织化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制度化社会生活的重建是建构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理想图景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型社会 私营企业主 政治参与 关系性契约 利益组织化
原文传递
不完全契约形态:转型社会的社区治理结构——以上海康健地区业主委员会的发展为例 被引量:16
18
作者 汤艳文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68-78,共11页
本文以业主组织的发展为例,考察分析中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结构的变化,进而探讨作为转型社会的微观基础——社区治理结构中的契约规范能否进一步扩展的问题。通过对上海康健地区业主委员会的个案研究,本文认为,社会契约形态的形成就是“... 本文以业主组织的发展为例,考察分析中国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结构的变化,进而探讨作为转型社会的微观基础——社区治理结构中的契约规范能否进一步扩展的问题。通过对上海康健地区业主委员会的个案研究,本文认为,社会契约形态的形成就是“个别性契约规范”向“关系性契约规范”转换的实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居委会三方为基本主体的新的社区治理结构呈现不完全契约形态向契约形态发展态势。在社区治理结构中,随着各个独立交往主体都将获得更多或者完全的自主性,契约规范形成并发展着,但这并不会一帆风顺。在此过程中,以制度为杠杆的动态平衡非常重要。随着住房商品化程度的提高,随着开放条件下社会交往关系的发展,社区治理结构还将长期在不完全契约形态中运作,但未来的社区治理将以完全契约关系为生长点和发展指向而得到长足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契约形态 转型社会 社区治理结构 个别性契约规范 关系性契约规范
原文传递
转型期社会信任感的阶层与区域特征 被引量:23
19
作者 井世洁 杨宜音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7-85,共9页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转型"型塑"了具有"转型嵌入性"的社会信任的时代特征。以中国社会心理学的"转型社会视角"入手,通过对来自全国31个省市的7061份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发现我国民众的社会信任感主要由...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转型"型塑"了具有"转型嵌入性"的社会信任的时代特征。以中国社会心理学的"转型社会视角"入手,通过对来自全国31个省市的7061份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发现我国民众的社会信任感主要由"政府信任感"、"社会组织信任感"和"社会信息信任感"三个维度构成;作为主观建构的社会信任感存在着基于阶层和区域上的结构性差异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任感 阶层 区域 转型社会
下载PDF
转型社会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战略选择 被引量:21
20
作者 郭伟和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2-44,共3页
在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作为一种专业慈善力量的社会工作,自身应该有怎样的定位与认识、理论何以有效指导实践及如何培养专业型的社会工作者,日益成为学术圈和社会各界关注的议题。2010年仲夏,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 在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作为一种专业慈善力量的社会工作,自身应该有怎样的定位与认识、理论何以有效指导实践及如何培养专业型的社会工作者,日益成为学术圈和社会各界关注的议题。2010年仲夏,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首都经贸大学、中华女子学院等高校的社会工作学人、实践者,齐聚广州市首届中国转型社会工作非正式论坛,就转型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论题展开激烈交锋。本刊特延请部分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维度阐述对转型社会工作的理解。期望本组笔谈中这些差异性或相似性的观点能够引起中国社会工作教育界、实务界,包括NGO界对转型背景下社会工作的本质、使命、策略、角色定位等重大问题展开深入的论争,以便正本清源并促进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转型 社会工作实践 转型过程 社会背景 转型社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