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车身坐标系变换对测点偏差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胡轶敏 姜昂 +1 位作者 牛志华 衡德正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9-181,共3页
车身偏差测量的基准坐标系包括全局坐标系和局部坐标系。本文分析了在局部坐标系基准点存在偏差的情况下,测点偏差在全局坐标系和局部坐标系下测量值的关系,并建立起了数学模型。借助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实际数据,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 车身偏差测量的基准坐标系包括全局坐标系和局部坐标系。本文分析了在局部坐标系基准点存在偏差的情况下,测点偏差在全局坐标系和局部坐标系下测量值的关系,并建立起了数学模型。借助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实际数据,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应用建立起的数学模型,解释了测量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论证了以局部坐标系代替全局坐标系进行偏差测量的可行性。为方便坐标转换矩阵的工程应用,本文还将研究出的算法编写成了界面程序,程序可将测点偏差在不同基准坐标系之间进行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坐标系 功能尺寸 转化矩阵 界面程序
下载PDF
基于科学发现史建构知识生成转化矩阵模型的尝试 被引量:2
2
作者 赵国杰 吕毅 陈新桃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6-89,共4页
为解决野中郁次郎教授首创的SECI模型未深入研究知识生成与转化机制这一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我与他者的双主体的知/不知分类的知识生成转化矩阵,然后根据科学发现的历史概括出基于个人学习与探索的知识生成与转化的过程模型,最后集中分... 为解决野中郁次郎教授首创的SECI模型未深入研究知识生成与转化机制这一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我与他者的双主体的知/不知分类的知识生成转化矩阵,然后根据科学发现的历史概括出基于个人学习与探索的知识生成与转化的过程模型,最后集中分析探究不同科学发现或知识生成转化过程中的路径与阻力,以期改进基于SECI的知识管理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现史 知识生成转化矩阵 突变创新性知识 渐进创新性知识 应用创新性知识 阻力分析
原文传递
最终需求与增加值的传导机制——基于D-N转化矩阵 被引量:2
3
作者 宋瑞礼 《开放导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8-91,共4页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最终需求结构和增加值结构失衡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国民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构成一定制约。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技术推导阐释最终需求与增加值传导机制的D-N转化矩阵,并基于我国不变价投入产出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最终需求结构和增加值结构失衡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国民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构成一定制约。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技术推导阐释最终需求与增加值传导机制的D-N转化矩阵,并基于我国不变价投入产出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最终需求结构失衡和技术进步共同导致了我国增加值结构的失衡。此外,D-N转化矩阵还有助于拓展产业关联的研究,对于政府合理配置劳动、资本等初级生产要素提供了依据,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终需求 增加值 传导机制 D—N转化矩阵
下载PDF
利用效果值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
4
作者 经慧芹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77-79,共3页
定义了成绩转化矩阵,学习进步矩阵,并利用成绩转化矩阵定义了一个与学生学习基础无关的评价标准:效果值。根据效果值的大小来定量评价教师的教学成果,真实并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通过具体实例分析了该方法的优点,与AHP法和... 定义了成绩转化矩阵,学习进步矩阵,并利用成绩转化矩阵定义了一个与学生学习基础无关的评价标准:效果值。根据效果值的大小来定量评价教师的教学成果,真实并客观地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通过具体实例分析了该方法的优点,与AHP法和因子分析法相比也显示其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绩转化矩阵 进步矩阵 效果值 教学效果
下载PDF
“电脑鼠”斜向45度冲刺算法实现
5
作者 苗雨 《电脑知识与技术(过刊)》 2016年第5X期186-187,共2页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在2015年天津市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的"电脑鼠"走迷宫大赛中成功实现斜向45度冲刺,实现电脑鼠可以斜向冲刺的算法突破,本文介绍这一算法的设计思想和算法实现过程,采用有限状态自动机的设计思想,算法实现通...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在2015年天津市高职院校技能大赛的"电脑鼠"走迷宫大赛中成功实现斜向45度冲刺,实现电脑鼠可以斜向冲刺的算法突破,本文介绍这一算法的设计思想和算法实现过程,采用有限状态自动机的设计思想,算法实现通过自动机转换成状态转换矩阵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状态自动机 状态转化矩阵 电脑鼠 斜向45度
下载PDF
网络化生产过程视角下的中国工业行业创新效率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胡颖慧 陈伟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3-60,共8页
本文从解剖创新生产过程中的要素流动机理出发,揭示了创新生产过程的网络化特征,并将创新生产过程分解为上游的技术开发阶段和下游的经济转化阶段。在此基础上,基于系统内部实际的运作过程,在考虑子过程之间关联关系及创新要素流动的非... 本文从解剖创新生产过程中的要素流动机理出发,揭示了创新生产过程的网络化特征,并将创新生产过程分解为上游的技术开发阶段和下游的经济转化阶段。在此基础上,基于系统内部实际的运作过程,在考虑子过程之间关联关系及创新要素流动的非线性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基于规模报酬不变的两阶段关联网络DEA模型,对中国37个工业行业技术创新的整体、各阶段的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技术开发-经济转化效率矩阵为各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状况进行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行业 创新生产过程 两阶段关联网络DEA模型 技术开发-经济转化效率矩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