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轨道站点合理步行可达范围建成环境与轨道通勤的关系研究——以北京市44个轨道站点为例 被引量:41
1
作者 申犁帆 王烨 +2 位作者 张纯 姜冬睿 李赫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423-2439,共17页
轨道站点步行可达范围内建成环境因素与轨道交通通勤行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潜在通勤者的角度出发,划定轨道站点的合理步行可达范围,以北京市44个轨道站点为例,利用大数据方法从"宜出行"程序中提取站点合理... 轨道站点步行可达范围内建成环境因素与轨道交通通勤行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潜在通勤者的角度出发,划定轨道站点的合理步行可达范围,以北京市44个轨道站点为例,利用大数据方法从"宜出行"程序中提取站点合理步行范围内的相对人口数据,结合2017年9月10个工作日早高峰时段的轨道站点刷卡数据得到该站点的相对乘车率。基于数据的非正态分布特征构建GARCH模型,分析早高峰站点合理步行范围内建成环境因素与站点相对乘车率的关系。结果表明:(1)始发轨道站点与站点乘车率存在显著正向关系,而站点所在线路的换乘概率与站点乘车率具有非常明显的负相关性;(2)轨道站点的出入口数量与乘车率显著正相关;(3)小区—站点的路径转折数和步行范围内的交叉路口数等可步行性特征对轨道交通通勤行为无显著影响,步行范围的公交车站密度与站点乘车率正相关;(4)合理步行范围内的用地混合度与乘车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5)合理步行范围内的路网密度以及早高峰拥堵道路比与乘车率之间在不同程度上呈现正向关系;(6)共享单车订单数与轨道交通通勤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7)相比手机信令数据,"宜出行"定位数据的精度更高,适用于分析微观尺度下的实时人口分布及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站 合理步行范围 建成环境 通勤行为 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 北京市
原文传递
郊区轨道站点分类方法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傅搏峰 吴娇蓉 陈小鸿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9-23,共5页
运用步行接驳客流聚集效应函数曲线,界定郊区轨道站点影响范围;基于影响区域内土地使用性质,引入景观生态学中景观优势度概念,定义并计算各类用地的优势度指数。综合考虑站点的交通功能与场所特征,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郊... 运用步行接驳客流聚集效应函数曲线,界定郊区轨道站点影响范围;基于影响区域内土地使用性质,引入景观生态学中景观优势度概念,定义并计算各类用地的优势度指数。综合考虑站点的交通功能与场所特征,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郊区轨道站点进行类别划分。研究成果应用于上海申通地铁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上海轨道交通基本线网设计。将郊区轨道站点分为"7大类11小类"的分类方法,可以为大都市郊区轨道站的规划和制定设计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轨道站 郊区 分类方法
下载PDF
轨道站点周边建成环境对残疾人出行行为的影响研究——以武汉市189个轨道站点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安琪 彭建东 +2 位作者 任鹏 杨红 代琦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27-1140,共14页
残疾人流动性是衡量社会公平发展的重要方面。由于特殊的身体和社会经济状况,残疾人出行行为具有更为独特的特征,也更易受建成环境影响。论文基于武汉市轨道交通智能刷卡数据,整合多源空间大数据,探索武汉市残疾人轨道交通出行时空特征... 残疾人流动性是衡量社会公平发展的重要方面。由于特殊的身体和社会经济状况,残疾人出行行为具有更为独特的特征,也更易受建成环境影响。论文基于武汉市轨道交通智能刷卡数据,整合多源空间大数据,探索武汉市残疾人轨道交通出行时空特征,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进一步探究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建成环境对轨道交通残疾人客流量影响的空间异质性。研究发现:①地铁出行的残疾人中有29.7%具有通勤出行的特征,出行频率工作日高于休息日,且均呈现早晚错峰出行的趋势;②15~30 min即大约5~10 km的中短距离出行最多,活动范围集中于三环线以内的主城区,且以同区出行活动最为频繁,跨江出行较少;③在大部分的研究范围内,公交站点密度、路网密度、大型公园密度和站点开通时间对站点残疾人客流量均具有正向影响;④换乘站的日均残疾人客流量明显高于非换乘站;⑤与以往研究结论不同的是,土地利用混合度、站点无障碍设施对站点残疾人客流量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可为“残疾人友好型”的轨道交通站点建成环境优化和新站点土地利用布局提供数据支撑,增强城市公共服务人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站 建成环境 残疾人 出行行为 地理加权回归 武汉市
原文传递
基于Legion的地铁换乘站客流组织仿真研究——以武汉市轨道交通武昌火车站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韩丽飞 代琦 孙小丽 《交通与运输》 2015年第A01期44-48,共5页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轨道交通开通期的运行管理,结合城市大型地铁枢纽换乘站客流组织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按照节点客流分离和节点—通道客流分离两种思路提出两种客流组织方案,并借助EMME软件预测站点非节假日和节假日客流。在此基础上利用...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轨道交通开通期的运行管理,结合城市大型地铁枢纽换乘站客流组织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按照节点客流分离和节点—通道客流分离两种思路提出两种客流组织方案,并借助EMME软件预测站点非节假日和节假日客流。在此基础上利用行人仿真软件Legion构建了仿真模型,通过分析对比两个方案仿真结果相关技术指标,得出不同客流强度下客流组织适宜方式,为车站运营管理人员结合不同客流进行客流疏导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站 行人仿真 客流组织 优化
下载PDF
运用空间叙事营造场景的地下空间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刘皆谊 杨陈婷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47-655,共9页
空间叙事体系藉由时空空间梳理、叙事框架的建构、主题的表达,能让空间形成秩序与逻辑,并强化用户对于空间的认知。本文以我国台湾地区大安森林公园站的地下空间开发项目为例,分析其如何从空间叙事主题构建、叙事要素选取、核心区的场... 空间叙事体系藉由时空空间梳理、叙事框架的建构、主题的表达,能让空间形成秩序与逻辑,并强化用户对于空间的认知。本文以我国台湾地区大安森林公园站的地下空间开发项目为例,分析其如何从空间叙事主题构建、叙事要素选取、核心区的场景塑造、空间叙事的场景分布、叙事路径组织、延伸至外部的叙事强化等6个方面将空间叙事应用在地下空间的场景营造。同时,归纳出此方式能让大安森林公园站具有主题更为明确突出、形成与其他空间的逻辑与联系性、形成与城市要素的一体化发展等三方面与其他轨道站不同的优势,并能提供生活圈一个全天候活动的公共空间。最后指出,空间叙事营造场景会是我国地下空间设计的一种新选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开发 轨道站 空间叙事 场景
下载PDF
基于空间句法的多层地下轨道站点步行感知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琳杰 邵继中 +1 位作者 孙镇郢 万文韬 《工业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6-53,45,共9页
为解决行人在地下轨道站点中容易迷失方向的问题,基于行人的需求和空间句法的相关理论,通过分析空间拓扑关系得到了可达性、空间视域关系得到了可视性及通过实测空间距离得到了步行距离三项评价指标,结合调研数据量化分析了行人在地下... 为解决行人在地下轨道站点中容易迷失方向的问题,基于行人的需求和空间句法的相关理论,通过分析空间拓扑关系得到了可达性、空间视域关系得到了可视性及通过实测空间距离得到了步行距离三项评价指标,结合调研数据量化分析了行人在地下轨道站点中步行感知度。最后,以南京新街口地下轨道站点为例说明评价方法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并提出增强空间连续性、优化出口可感知性、减小体量过大的核心空间、合理布局站台层等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站 空间句法 可达性 可视性
原文传递
生活街区轨道站步行易达性测度研究--以深圳和香港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方 张澄洋 丁思远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38,共8页
步行作为轨道交通最主要的接驳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深圳和香港生活街区的轨道交通站点为例,对影响站域步行易达的因素“步行距离、步行时间、步行环境”等进行了测度分析。研究发现,斜向放射状步行路径、建筑物底层架空、复合... 步行作为轨道交通最主要的接驳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深圳和香港生活街区的轨道交通站点为例,对影响站域步行易达的因素“步行距离、步行时间、步行环境”等进行了测度分析。研究发现,斜向放射状步行路径、建筑物底层架空、复合二层步行连廊能够有效的减少步行距离、步行等待时间等要素,提高步行易达性;受步行网络和站点形态的影响,实际步行集散区与理论步行集散区存在较大差异;多出入口的设置可以有效拓展站域服务面积,提高市民乘坐意愿。结果表明,港铁站点在步行易达性方面存在不小优势,站点步行集散区普遍较大;深圳的开放住区站点兼有城中村站点和封闭住区站点的优势,是值得推广的一种住区模式。在当今城市面临大规模更新背景下,探寻轨道站生活街区步行网络系统构建途径,提升步行出行衔接时效分布,活化站点社区的城市界面,对进一步提高轨道交通分担率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站 步行易达性 步行非直线系数 步行集散区 步行等候系数
下载PDF
远郊型轨道交通站点一体化设计研究——以广州市增城区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谢加红 聂鹏娟 +1 位作者 肖伟智 贾梦柯 《交通工程》 2024年第2期15-22,共8页
针对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中心城区向外围延伸,远郊区轨道交通的发展问题,通过分析广州市增城区远郊特征下轨道站点的现状特征、交通问题及成因,提出了远郊区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地区一体化的设计要点:①强化轨道站点核心区范围内设施复... 针对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中心城区向外围延伸,远郊区轨道交通的发展问题,通过分析广州市增城区远郊特征下轨道站点的现状特征、交通问题及成因,提出了远郊区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地区一体化的设计要点:①强化轨道站点核心区范围内设施复合度,依托站点打造功能复合的服务中心;②建设适合远郊市民出行多样化的交通接驳方式,扩展远郊区站点的辐射范围;③构建适应当地气候与居民出行特点的慢行公共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郊区 轨道站 一体化设计 广州
下载PDF
基于百度API的轨道站点步行可达范围识别方法
9
作者 王秋菊 李毅军 《微型电脑应用》 2024年第3期202-205,共4页
针对传统确定轨道站点步行可达范围的方法存在数据获取困难和适用性局限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路径规划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确定轨道站点步行可达范围的方法。文章设置轨道站点最大缓冲区,以轨道站点为中心按固定间距布置点阵,直... 针对传统确定轨道站点步行可达范围的方法存在数据获取困难和适用性局限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路径规划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确定轨道站点步行可达范围的方法。文章设置轨道站点最大缓冲区,以轨道站点为中心按固定间距布置点阵,直至布满整个缓冲区;构建以轨道站点为起点,点阵为终点的出行路径,并生成每条路径的网页链接,通过Python访问网页链接从而批量获取出行时间数据,将出行时间赋予点阵;可视化分析轨道站点步行可达范围。此方法数据开源,时效性较强,适用范围广,能批量操作,可为轨道站点步行可达范围的确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GIS 轨道站 客流吸引范围 路线规划API
下载PDF
居住型轨道站点周边慢行交通设施评价与改善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琦 李健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6年第3期544-549,共6页
居住型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人口高度集聚,慢行交通接驳需求高,但其出入口周边空间普遍存在功能混杂、步行空间连续性差等问题,且缺少系统性的规划设计方法.以上海市11号线枫桥路3号口站点为例,以"以人为本"为原则,应用公共空间-... 居住型轨道交通站点周边人口高度集聚,慢行交通接驳需求高,但其出入口周边空间普遍存在功能混杂、步行空间连续性差等问题,且缺少系统性的规划设计方法.以上海市11号线枫桥路3号口站点为例,以"以人为本"为原则,应用公共空间-公共生活(public space-public life,PLPS)调查方法对出站口周边空间使用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出站口周边空间划分模式和相应的设计改善策略,包括站前集散广场、行人过街、非机动车停车场,以及行人驻留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站 慢行交通 PLPS调查 空间划分
下载PDF
智慧TOD模式的空间规划布局--以日本柏叶智慧城市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泉 张莞莅 黄丁芳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87,共6页
在智慧城市技术、社会和空间3个维度相互作用的三元融合理念下,智慧化的TOD模式可以总结为智慧TOD模式。在规划实践中,柏叶智慧城市是日本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的示范项目,提出“人、物、信息”高度融合,“以轨道站点为中心的智慧紧凑城市”... 在智慧城市技术、社会和空间3个维度相互作用的三元融合理念下,智慧化的TOD模式可以总结为智慧TOD模式。在规划实践中,柏叶智慧城市是日本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的示范项目,提出“人、物、信息”高度融合,“以轨道站点为中心的智慧紧凑城市”,是智慧TOD模式的典型案例。柏叶智慧城市规划布局特点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形成了更加复合和更大尺度的空间结构;二是交通组织、用地功能、城市形态和空间设计均形成了新的规划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TOD 创新街区 柏叶智慧城市 轨道站 三元融合
下载PDF
基于MGWR的轨道站点周边建成环境对街道活力影响研究
12
作者 朱震军 曹湛 +2 位作者 和煜栋 张芮嘉 俞佳雯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5-99,共5页
轨道站点作为轨道交通网络的节点和城市的重要空间区域,研究其周边街道活力对轨道站点TOD发展与街道环境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集街景图像、POI和人口热力等多源数据刻画轨道站点周边街道活力空间分布特征,构建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 轨道站点作为轨道交通网络的节点和城市的重要空间区域,研究其周边街道活力对轨道站点TOD发展与街道环境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集街景图像、POI和人口热力等多源数据刻画轨道站点周边街道活力空间分布特征,构建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建成环境对街道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街道活力存在集聚效应,以站点为中心向四周延伸;POI业态齐全度对街道活力影响显著且呈正相关,绿视率对街道活力影响在空间上存在异质性,天空开度等变量对活力影响相关性不显著,机动交通影响度则对活力呈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可为轨道站点周边功能布局与精细化街道环境改善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活力 建成环境 轨道站 多源数据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下载PDF
基于PCA-GWR方法探究建成环境对轨道站点客流的影响
13
作者 李毅军 罗紫宇 +1 位作者 周涛 张振豪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6,共8页
轨道站点的客流吸引能力与周边建成环境条件有紧密联系,聚焦轨道站点周边建成环境,从步行可达范围识别、5Ds建成环境要素数据提取与量化描述、相关客流模型选取与分析,形成一套数据驱动的建成环境与轨道客流量化建模方法,并以重庆市轨... 轨道站点的客流吸引能力与周边建成环境条件有紧密联系,聚焦轨道站点周边建成环境,从步行可达范围识别、5Ds建成环境要素数据提取与量化描述、相关客流模型选取与分析,形成一套数据驱动的建成环境与轨道客流量化建模方法,并以重庆市轨道站点为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以轨道站点为中心,步行10 min可达范围面积为半径500 m缓冲区面积的74.2%;(2)主成分解释变量能够克服解释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PCA-GWR)较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拟合效果更好;(3)居住丰富性、出行便利性、绿化效果、站点可达性与轨道出站客流密切相关,主成分解释变量对轨道出站客流的影响程度与空间变化存在显著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站 步行等时圈 主成分分析 地理加权回归 网络数据提取
下载PDF
轨道站点公共交通导向的开发综合指数对周边建筑停车配建指标的影响
14
作者 汤祥 尹超英 +2 位作者 何鹏 单天赐 李根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61-3868,共8页
围绕轨道站公共交通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是支撑城市低碳交通发展,降低小汽车出行依赖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内多个城市对轨道站点周边建筑停车配建指标进行了均质化数值的折减,对轨道站点能级差异、距离差异等... 围绕轨道站公共交通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是支撑城市低碳交通发展,降低小汽车出行依赖的重要举措。目前,国内多个城市对轨道站点周边建筑停车配建指标进行了均质化数值的折减,对轨道站点能级差异、距离差异等要素对停车需求影响研究相对较少。在传统的轨道站点“节点-场所”模型基础上,引入“联系”维度评价以系统刻画出行者从轨道交通站点到达周边建筑的交通衔接转换过程的影响,从节点、场所、联系3个维度构建了轨道交通站TOD综合指数量化模型,以反映不同的轨道站点类别、交通衔接条件、出行距离对停车需求变化的影响,并提出轨道站点TOD综合指数对周边建筑停车配建指标影响计算方法。最后,以南京市停车配建指标修订研究为例,通过对城市不同分区及不同类别轨道站点TOD综合指数测算,提出了轨道站点周边建筑的停车配建指标折减数值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站 停车 TOD综合指数 配建指标
下载PDF
TOD无障碍辅助服务系统设计研究——以上海市站点为例
15
作者 张湛 曹博琛 杨雄杰 《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132,共3页
TOD开发是城市重要的发展引擎,然而TOD无障碍辅助服务系统研究尚且不足,影响TOD的包容性。本研究以上海市徐家汇站点为例,引入服务设计理论和方法,提炼用户触点和设计要素,进行了实证调研,并据此进行了设计实践,从系统服务设计的角度通... TOD开发是城市重要的发展引擎,然而TOD无障碍辅助服务系统研究尚且不足,影响TOD的包容性。本研究以上海市徐家汇站点为例,引入服务设计理论和方法,提炼用户触点和设计要素,进行了实证调研,并据此进行了设计实践,从系统服务设计的角度通过服务及动线、软件、硬件三位一体的设计,为用户提供更流畅和更包容的TOD出行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D无障碍设计 公共交通 轨道站 服务系统设计
原文传递
TOD理念下城市用地与轨道站点协同规划策略
16
作者 张楠 《四川水泥》 2024年第6期72-75,共4页
基于TOD模式理论及实践的研究,建立多目标决策分析模型,研究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土地资源协同规划策略。将分析模型应用于某城市新区A站点周边土地资源规划中,确定900m为轨道站点开发范围,通过计算结果,对周边土地的协调利用提出改善建... 基于TOD模式理论及实践的研究,建立多目标决策分析模型,研究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土地资源协同规划策略。将分析模型应用于某城市新区A站点周边土地资源规划中,确定900m为轨道站点开发范围,通过计算结果,对周边土地的协调利用提出改善建议。该研究成果可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规划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D模型 轨道站 城市用地 协同规划
下载PDF
2024城市轨道交通如何“落棋”各地政府工作报告里有答案
17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城市轨道交通》 2024年第2期32-35,共4页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地方“两会”往往会传递出新一年各地经济发展的新信号。时代不断发展,关键词不断变迁,在本刊梳理的各省市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关于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精彩观...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地方“两会”往往会传递出新一年各地经济发展的新信号。时代不断发展,关键词不断变迁,在本刊梳理的各省市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关于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精彩观点中可见一斑。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工作回顾:强化交通综合治理,地铁16号线全线贯通、17号线北段开通,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超过1200公里;提升656公里公交专用道使用效率,优化公交线路144条,开通通学公交运营线路50条;统筹公交和轨道站点设置、50米内换乘比例提高到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工作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 综合交通体系 公交专用道 公交运营 公交线路 轨道站 轨道交通运营
下载PDF
停车场建在人行道上隐患多
18
作者 陈一豪 龙宣辰 陈骅 《当代党员》 2024年第12期51-53,共3页
“前几天我去渝北区黄泥螃附近吃饭,导航到附近一处‘小八仙停车场’,就顺势开了过去。没承想,那个停车场建在人行道上,进出口还紧靠轨道站点出入口,害我差点撞到一个行人。”近日,重庆市民陈先生向《当代党员》全媒体“民呼我为”热线... “前几天我去渝北区黄泥螃附近吃饭,导航到附近一处‘小八仙停车场’,就顺势开了过去。没承想,那个停车场建在人行道上,进出口还紧靠轨道站点出入口,害我差点撞到一个行人。”近日,重庆市民陈先生向《当代党员》全媒体“民呼我为”热线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车场 人行道 轨道站 出入口 渝北区 重庆市民 行人 进出口
原文传递
高密度开发区立体化步行廊道系统规划启示
19
作者 张晨 赵庆楠 +1 位作者 朱东 程霜 《北京规划建设》 2024年第1期130-136,共7页
研究背景城市立体化步行廊道的内涵和界定城市立体化步行廊道是指由地面层与非地面层跨越城市市政道路连接相邻建筑的步行地下通道或过街天桥。城市立体化步行廊道系统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地下、地面或空中廊道形成的立体化、网络化的步... 研究背景城市立体化步行廊道的内涵和界定城市立体化步行廊道是指由地面层与非地面层跨越城市市政道路连接相邻建筑的步行地下通道或过街天桥。城市立体化步行廊道系统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地下、地面或空中廊道形成的立体化、网络化的步行通道系统。由于人流密集、业态丰富,一般在城市高密度开发区内的公建、轨道站点、城市重要景观等公共空间,更需要通过立体化步行廊道系统提升区域便捷高效程度。1882年,欧洲乌托邦弗格森首次描绘了一个多层次未来街道交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立体化 地下通道 公共空间 规划启示 相邻建筑 地面层 弗格森 轨道站
原文传递
日本轨道站点区域交通空间三维立体化设计及启示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红 曾骞惠 +2 位作者 李邮 邓欣 崔秀霞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79-1386,共8页
日本轨道站点区域交通空间三维立体组合方式构建的高效接驳系统极大地促进了站点区域的高度集聚发展。为了厘清站点区域交通空间的立体化设计方法及接驳方式,通过文献调查、归纳推理、空间分析的方法,研究日本站点区域三维空间类型及高... 日本轨道站点区域交通空间三维立体组合方式构建的高效接驳系统极大地促进了站点区域的高度集聚发展。为了厘清站点区域交通空间的立体化设计方法及接驳方式,通过文献调查、归纳推理、空间分析的方法,研究日本站点区域三维空间类型及高效接驳方式。研究表明:日本轨道站点交通空间的类型包括轨道交通、机动交通、步行交通与静态交通4种,接驳形式包括轨道站点交通空间多样性立体基面、网络化空间形态以及有序性空间衔接模式。研究提出了双层、多层交通基面及其网络拓扑结构,建筑内外部无缝衔接模式,高架+地下的立体交通网络,步行体系提升站域可达性的设计方法,以及静态停车提升站域土地利用效率并促进有机换乘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站 交通空间 立体基面 空间结构形态 空间衔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