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日-地-月”信息的卫星自主轨道确定 被引量:2
1
作者 黄翔宇 崔祜涛 荆武兴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2年第4期88-91,共4页
研究了基于“日 地 月”信息的卫星自主轨道确定的方法。非星食阶段 ,利用日地月测量信息 ,结合星上存储的日月星历确定卫星位置矢量 ,并以位置矢量为观测量 ,运用广义卡尔曼滤波实时确定卫星轨道。星食阶段 ,选择合适的轨道动力学模... 研究了基于“日 地 月”信息的卫星自主轨道确定的方法。非星食阶段 ,利用日地月测量信息 ,结合星上存储的日月星历确定卫星位置矢量 ,并以位置矢量为观测量 ,运用广义卡尔曼滤波实时确定卫星轨道。星食阶段 ,选择合适的轨道动力学模型进行轨道预报。通过数学仿真 ,验证了这种自主定轨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地-月”信息 自主轨道 卫星 自主定轨 卡尔曼滤波 位置矢量 轨道动力学模型 卫星导航
下载PDF
某自旋微小空间飞行器运动过程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赟 王浩 +1 位作者 陶如意 朱德龙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5-389,共5页
为研究某自旋微小空间飞行器入轨运行一周的运动情况,建立各主要坐标系描述飞行器的运动状态。考虑较高轨道的空间环境因素对飞行器运行过程的影响,建立了飞行器轨道动力学模型和基于欧拉方程的姿态动力学模型。采用双欧法进行仿真计算... 为研究某自旋微小空间飞行器入轨运行一周的运动情况,建立各主要坐标系描述飞行器的运动状态。考虑较高轨道的空间环境因素对飞行器运行过程的影响,建立了飞行器轨道动力学模型和基于欧拉方程的姿态动力学模型。采用双欧法进行仿真计算,得到了飞行器入轨运行一周的轨道和姿态参数情况。结果表明:高轨道空间空气密度极低,飞行器主要受地球引力、太阳辐射压力及大气阻力的影响,靠自身旋转稳定,运动轨迹近似圆形,运行一周后轨道增高4.66 km,滚转角和偏航角产生波动,变化小于±0.04°;俯仰角随时间逐渐增大,变化幅度近似3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飞行器 环境因素 轨道动力学模型 欧拉方程 姿态动力学模型 双欧法 轨道参数 姿态参数 空气密度 地球引力
下载PDF
基于轨道动力学模型的分布式SAR卫星编队CDGPS相对定位 被引量:2
3
作者 谷德峰 朱书博 易东云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15-521,共7页
针对分布式SAR卫星编队星间基线的高精度确定问题,提出了基于轨道动力学模型的分布式SAR卫星编队CDGPS相对定位方法。根据CDGPS原理及基于轨道动力学模型的星间相对定位原理,在CDGPS测量的基础上,引入轨道动力学模型提供的先验约束信息... 针对分布式SAR卫星编队星间基线的高精度确定问题,提出了基于轨道动力学模型的分布式SAR卫星编队CDGPS相对定位方法。根据CDGPS原理及基于轨道动力学模型的星间相对定位原理,在CDGPS测量的基础上,引入轨道动力学模型提供的先验约束信息,对长弧段的观测数据进行解算,克服了运动学逐点解算方法在观测几何较差或观测数据不足情况下无法应用的缺点。此方法能够有效抑制测量中的随机误差,提高相对定位精度,提供了一种可实现mm量级星间基线确定的技术途径。通过仿真计算验证了动力学方法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动力学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相对定位精度。相对于运动学方法,前者L_1固定解的精度提高了68%,而消电离层固定解的精度提高了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SAR 基线 CDGPS 轨道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TSS-EKF算法在接近段自主导航系统中的应用
4
作者 隋树林 翟伟 朱孔阳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201-205,共5页
分析了对探测器自主导航系统产生影响的摄动力,对接近段相对运动轨道动力学模型加以改进。为了提高状态估计的精度,将一种变换空间的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TSS-EKF应用到接近段自主导航里面去,并结合改进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在J200... 分析了对探测器自主导航系统产生影响的摄动力,对接近段相对运动轨道动力学模型加以改进。为了提高状态估计的精度,将一种变换空间的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TSS-EKF应用到接近段自主导航里面去,并结合改进的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在J2000日心黄道坐标系中引入柱面坐标系减少了状态量和观测量之间的耦合关系,提高了状态估计的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探测 自主导航 扩展卡尔曼滤波 轨道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基于PPO2强化学习算法的空间站轨道预报方法
5
作者 雷骐玮 张洪波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103,共11页
影响热层大气密度的因素较多且变化机理复杂,很难建立准确的大气模型,导致大气阻力摄动成为空间站轨道预报精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研究了基于PPO2强化学习算法的轨道预报方法,利用强化学习网络修正大气模型中的相关参数,提高了轨道预... 影响热层大气密度的因素较多且变化机理复杂,很难建立准确的大气模型,导致大气阻力摄动成为空间站轨道预报精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研究了基于PPO2强化学习算法的轨道预报方法,利用强化学习网络修正大气模型中的相关参数,提高了轨道预报精度。首先建立了空间站的轨道动力学模型,分析了大气模型参数的误差特性,设计了基于强化学习的轨道动力学模型修正方案。选择PPO2算法作为强化学习算法,设计了训练参量与强化学习网络模型,生成了PPO2算法的训练和测试样本,完成了仿真训练与测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有效补偿大气密度模型不准确造成的轨道预报误差,提高空间站轨道预报的精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阻力摄动 空间站 轨道预报 轨道动力学模型修正 PPO2算法
下载PDF
三角平动点附近高阶解在轨道位置保持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雷汉伦 徐波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3-260,共8页
首先给出三角平动点附近的高阶解析解,并计算了三种特殊的运动类型。以日–地+月系三角平动点附近无长周期运动分量的拟周期轨道作为目标轨道,探讨轨道保持问题。针对三角平动点任务的轨道保持问题,我们研究了两种轨道保持策略,分别为... 首先给出三角平动点附近的高阶解析解,并计算了三种特殊的运动类型。以日–地+月系三角平动点附近无长周期运动分量的拟周期轨道作为目标轨道,探讨轨道保持问题。针对三角平动点任务的轨道保持问题,我们研究了两种轨道保持策略,分别为多点打靶轨道保持与重构目标轨道的策略。计算中,将轨道控制问题转化为非线性规划问题,并以优化方法求解。仿真表明优化方法在轨道保持问题求解方面非常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 实际轨道动力学模型 轨道位置保持
下载PDF
车轮多边形对曲线钢轨波磨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李家晨 雷震宇 《铁道建筑技术》 2024年第5期1-4,共4页
为了研究车轮多边形对地铁高弹性扣件曲线地段普遍出现的钢轨波磨的影响,用多体动力学软件UM建立车辆-轨道耦合模型,在小半径曲线段进行仿真。通过改变车轮多边形的阶数,分析轮轨蠕滑特性的变化趋势,然后运用钢轨表面磨耗计算模型对波... 为了研究车轮多边形对地铁高弹性扣件曲线地段普遍出现的钢轨波磨的影响,用多体动力学软件UM建立车辆-轨道耦合模型,在小半径曲线段进行仿真。通过改变车轮多边形的阶数,分析轮轨蠕滑特性的变化趋势,然后运用钢轨表面磨耗计算模型对波磨的产生与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车轮多边形阶数的增大,内轨蠕滑率减小,外轨蠕滑率增大,蠕滑力变化不大且出现不同程度饱和,其中内轨更倾向发生波磨;同时,在频谱图上波磨特征频率峰值总是出现在车轮多边形的通过频率处;随着运行次数的增加,波磨特征频率峰值逐渐增大,且增长速率逐渐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多边形 钢轨波磨 车辆 -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 蠕滑率/力 波磨发展
下载PDF
基于SIMPACK的B2型列车曲线通过性研究
8
作者 李加坤 黄雪涛 陈璐瑶 《山东工业技术》 2022年第4期41-48,共8页
本文针对地铁在变速度过程的曲线通过性及舒适性问题,以B2型列车为研究对象,构建轨道—车辆动力学模型,在不同路况下赋予不同的速度激励,施加轨道谱,探究列车的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等动力学指标,分析列车的曲线通过性、舒适性。经仿真... 本文针对地铁在变速度过程的曲线通过性及舒适性问题,以B2型列车为研究对象,构建轨道—车辆动力学模型,在不同路况下赋予不同的速度激励,施加轨道谱,探究列车的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等动力学指标,分析列车的曲线通过性、舒适性。经仿真计算得出的结论:不同曲线半径、正线坡度对动力学性能指标影响较小,列车在转弯路段、上下坡等路段做变速运动所引起的各动力学指标峰值出现波动,但均未突破安全阈值,列车运行舒适性处于“舒适”级,列车曲线通过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车辆动力学模型 B2型列车 曲线通过性 舒适性 动力学指标
下载PDF
高速车轮非圆化现象及其对轮轨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51
9
作者 崔大宾 梁树林 +3 位作者 宋春元 邓永果 杜星 温泽峰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8-16,共9页
对高速车轮非圆化进行跟踪检测并对非圆化的形态进行机理分析。利用SIMPACK软件建立可以考虑真实车轮非圆化状态的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并结合实测高速车轮非圆化状态,计算分析几种典型高速车轮非圆化形态对轮轨行为的影响,从轮轨蠕化特... 对高速车轮非圆化进行跟踪检测并对非圆化的形态进行机理分析。利用SIMPACK软件建立可以考虑真实车轮非圆化状态的车辆系统动力学模型,并结合实测高速车轮非圆化状态,计算分析几种典型高速车轮非圆化形态对轮轨行为的影响,从轮轨蠕化特性上阐述高速车轮非圆化的发展机理。仿真结果分析表明,车轮径跳相似的不同阶次非圆化形态对高速轮轨力的影响较大。高阶车轮非圆化对轮轨垂向动力学特性影响较大,其轮轨冲击造成的车轮周向材料非均匀硬化是导致这种非圆化形式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车轮周向局部缺陷通常会引起较大的轮轨冲击载荷与轮对振动加速度,形成较大的轮轨蠕滑力及磨耗功峰值,且在车轮半径较小部位具有较大的磨耗功,将加快非圆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车轮非圆化 测试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 轮轨行为
下载PDF
高速列车车轮多边形磨耗对轮轨力和转向架振动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8
10
作者 吴越 韩健 +2 位作者 刘佳 梁树林 金学松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46,共10页
列车车轮多边形磨耗会显著加大轮轨相互作用力和转向架关键部件振动幅度,恶化车辆系统和轨道部件的工作环境,严重时将会威胁到行车安全。基于三维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用谐波叠加法模拟车轮多边形磨耗,作为车辆轨道耦合动态行为分... 列车车轮多边形磨耗会显著加大轮轨相互作用力和转向架关键部件振动幅度,恶化车辆系统和轨道部件的工作环境,严重时将会威胁到行车安全。基于三维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用谐波叠加法模拟车轮多边形磨耗,作为车辆轨道耦合动态行为分析时的激励输入,计算车轮多边形磨耗阶次、车辆运行速度和运行里程对轮轨力的影响,并分析车轮多边形磨耗与轮轨力之间的相位关系;建立转向架系统高频振动全有限元模型,以时域轮轨力作为模型输入,分析车轮多边形磨耗参数对转向架轴箱、构架振动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显示,随着列车运行速度、车轮多边形磨耗幅值和阶数的提高,轮轨垂向作用力波动范围和转向架振动响应均会显著增大。所得的结果可为高速列车车轮多边形形成的机理和抑制措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车轮多边形磨耗 轮轨力 高频振动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
原文传递
板式轨道动力特性分析及参数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赵坪锐 刘学毅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8-50,共3页
运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板式轨道和高速车辆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 ,其中轨道板采用弹性薄板模型。通过对板式轨道短波不平顺即焊接接头不平顺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 ,研究高速铁路板式轨道的动力特性 。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板式轨道 弹性薄板 动力特性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钢轨波磨对高速列车车轮多边形磨耗产生与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吴越 韩健 +3 位作者 左齐宇 金学松 肖新标 梁树林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98-208,共11页
列车车轮多边形磨耗问题广泛存在于我国高速列车上,会显著增大轮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严重影响列车运行安全性和舒适性,其产生和发展机理值得探究。车轮多边形磨耗与钢轨波浪形磨损(简称:波磨)从磨耗特征来看较为相似,只是发生磨耗的载... 列车车轮多边形磨耗问题广泛存在于我国高速列车上,会显著增大轮轨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严重影响列车运行安全性和舒适性,其产生和发展机理值得探究。车轮多边形磨耗与钢轨波浪形磨损(简称:波磨)从磨耗特征来看较为相似,只是发生磨耗的载体不同,钢轨波磨是否对车轮多边形磨耗存在根本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以我国某线路上运行的高速动车组列车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车轮多边形磨耗仿真预测模型,结合现场试验数据,调查钢轨波磨对车轮多边形磨耗产生和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钢轨波磨虽然可以导致轮轨力和蠕滑率等磨耗关键参数沿车轮圆周发生周期性波动,但是在车辆实际运营条件下,钢轨波磨导致车轮多边形磨耗产生这一观点的成立条件极为"苛刻",对车轮和钢轨波磨区段起始点的接触位置、钢轨波磨的波长以及车轮周长都有严格的要求。在实际中该条件难以满足。因此,钢轨波磨的存在并不是车轮多边形产生的根本原因。结果可为高速列车车轮多边形形成机理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多边形磨耗 钢轨波磨 高速列车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 机理
原文传递
钢轨焊接接头最危险应力确定 被引量:8
13
作者 许玉德 周宇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0-173,共4页
采用了车辆 -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进行焊接接头轮轨动力计算 ,建立了钢轨外形尺寸模型 .结合线路实际条件 ,以此作为参数 ,建立了钢轨焊接接头有限元模型 ,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得到了焊接接头弯曲应力分布和钢轨变形情况 .得出的结论是... 采用了车辆 -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进行焊接接头轮轨动力计算 ,建立了钢轨外形尺寸模型 .结合线路实际条件 ,以此作为参数 ,建立了钢轨焊接接头有限元模型 ,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得到了焊接接头弯曲应力分布和钢轨变形情况 .得出的结论是钢轨焊接接头在轨腰和轨底连接处是应力集中的区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 焊接接头 有限元方法 轮轨动力响应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 弯曲应力
下载PDF
车轮踏面三维扁疤轮轨系统冲击振动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任尊松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78-85,共8页
车轮扁疤是铁道机车车辆轮对踏面常见的一种擦伤,对轮轨系统振动和结构损伤等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既有工作主要是在考虑车轮扁疤附加冲击速度或者扁疤形状引起的轮径变化的基础上,研究车轮扁疤引起的轮轨冲击振动特性.在建立包含扁疤长度... 车轮扁疤是铁道机车车辆轮对踏面常见的一种擦伤,对轮轨系统振动和结构损伤等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既有工作主要是在考虑车轮扁疤附加冲击速度或者扁疤形状引起的轮径变化的基础上,研究车轮扁疤引起的轮轨冲击振动特性.在建立包含扁疤长度和宽度及深度的车轮踏面三维扁疤模型和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考虑轮对旋转走行和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研究高速车辆-轨道系统三维车轮扁疤轮轨冲击振动特征.结果表明,扁疤长度一定时,扁疤宽度越宽轮轨冲击振动越激烈,宽度越小轮轨冲击越弱.车轮扁疤宽度与长度之比越接近1,轮轨冲击力峰值对扁疤冲击临界速度越敏感.在一定扁疤长度范围内,长度小但宽度大的扁疤引起的轮轨冲击振动,比长度大但宽度小的扁疤引起的轮轨冲击振动大.研究结果对全面揭示车轮扁疤轮轨冲击振动特征和扁疤轮轨接触走行关系等具有良好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扁疤三维模型 扁疤宽度 车辆-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 轮轨接触几何关系 冲击振动
原文传递
动车组车轮多边形磨耗发展历程模拟及车轮粗糙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宋志坤 任海星 +3 位作者 胡晓依 刘元富 刘伟 李强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3-28,共6页
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与Archard磨耗模型相结合,建立长期磨损迭代模型,用以模拟动车组运行时车轮多边形的整个发展历程。模拟动车组以速度为250、300 km/h运行时车轮多边形的发展历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使... 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与Archard磨耗模型相结合,建立长期磨损迭代模型,用以模拟动车组运行时车轮多边形的整个发展历程。模拟动车组以速度为250、300 km/h运行时车轮多边形的发展历程,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使用频率计算公式得出车轮多边形激励频率约为580 Hz,说明在轮对与钢轨之间存在一个固定的振动频率,这个振动频率促进了车轮多边形的产生和发展。对比分析车轮粗糙度对车轮多边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镟修质量可以减缓多边形的增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多边形磨耗 车轮/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 长期磨损迭代模型 磨耗预测
下载PDF
基于车轨耦合的重载铁路曲线超高计算方法
16
作者 赵建达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4期0007-0011,共5页
外轨超高是保障行车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合理地曲线超高值有利于改善轮轨相互作用关系,减缓钢轨磨损。为探究重载铁路不同半径条件下外轨超高合理取值范围。通过建立重载三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从列车行车性能和钢轨磨耗的角... 外轨超高是保障行车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合理地曲线超高值有利于改善轮轨相互作用关系,减缓钢轨磨损。为探究重载铁路不同半径条件下外轨超高合理取值范围。通过建立重载三车-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从列车行车性能和钢轨磨耗的角度出发,对比基于平面假定的外轨超高计算方法和基于车轨耦合的外轨超高计算方法,探讨不同工况下合理地超高设置范围。结果表明:外轨轮轨力、脱轨系数均随未平衡超高的增大而增大,内轨呈相反趋势,内外轨轮重减载率均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轮轨相互作用力、行车安全性指标、行车稳定性指标及钢轨磨耗功率普遍随半径的减小而增大;小半径曲线钢轨外轨磨耗随行车速度和未平衡超高增大显著增大;综合考虑钢轨磨耗及行车安全,建议将小半径曲线外轨欠超高控制在 0~20 mm 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载铁路 超高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 钢轨磨耗
下载PDF
车辆服役环境对高速列车轴箱轴承温度的影响分析
17
作者 黄梓幸 宋冬利 +2 位作者 罗亚萍 张凡 田光荣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2-1262,共11页
构建考虑轴箱表面散热及轴承内部传热的功率损耗模型,分析轴箱轴承在不同服役环境下的载荷;综合考虑轴箱表面空气流场对流换热的影响,建立精细化轴箱轴承温度模型,分析不同服役环境对轴箱轴承温度分布和温度特性的影响,并通过轴承试验... 构建考虑轴箱表面散热及轴承内部传热的功率损耗模型,分析轴箱轴承在不同服役环境下的载荷;综合考虑轴箱表面空气流场对流换热的影响,建立精细化轴箱轴承温度模型,分析不同服役环境对轴箱轴承温度分布和温度特性的影响,并通过轴承试验台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当车辆速度由220 km/h增至300 km/h时,轴承的总摩擦力矩增大11.4%;当车轮多边形阶数由16阶增加到22阶时,摩擦力矩平均增大2.8%;轴箱轴承最高温度出现在内圈与滚动体接触的区域,最低温度出现在轴上且接近环境温度;当车速由220 km/h增加到300 km/h时,轴承的最高温度上升9.2℃,各节点处温度均有一定程度增加,当车轮多边形阶数由16阶增加到22阶时,最高温度平均升高1.1%;当多边形深度幅值由10 dB增加到18 dB时,最高温度平均升高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箱轴承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 轴承温度场 有限元
下载PDF
时速400 km高速铁路钢轨不平顺合理限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安博伦 杨光 +2 位作者 李英奇 刘丰收 梁晨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20,共4页
考虑轮对和轨道弹性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车辆运行速度下不平顺波长和幅值对轮轨垂向力和轮重减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辆通过钢轨不平顺区段时轮对呈抬升-下降-回弹变化,轮轨垂向力出现多个极值。轮轨力和轮重... 考虑轮对和轨道弹性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车辆运行速度下不平顺波长和幅值对轮轨垂向力和轮重减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辆通过钢轨不平顺区段时轮对呈抬升-下降-回弹变化,轮轨垂向力出现多个极值。轮轨力和轮重减载率随车辆速度和钢轨不平顺幅值的增大而增大,随不平顺波长的增大而减小;钢轨不平顺幅值超过0.2 mm,不平顺波长小于0.3 m时,轮轨垂向力和轮重减载率随不平顺波长减小或不平顺幅值增大而迅速增大,接近安全限值。根据轮轨垂向力和轮重减载率的限值要求,建议400 km/h条件下钢轨不平顺幅值的限值取0.2 mm,重点关注波长小于0.3 m的短波不平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钢轨不平顺 数值模拟 合理限值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基于轴箱振动与动力学模型驱动的高速列车车轮失圆状态识别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邓磊鑫 谢清林 +1 位作者 陶功权 温泽峰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0-121,共12页
针对高速列车车轮失圆识别难以兼顾效率与精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轴箱振动与动力学模型的高速列车车轮失圆状态智能识别方法。首先,利用静态检测设备采集车轮非圆原始数据,提出一种数据增强技术构建车轮非圆增强数据集。其次,将增强数据... 针对高速列车车轮失圆识别难以兼顾效率与精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轴箱振动与动力学模型的高速列车车轮失圆状态智能识别方法。首先,利用静态检测设备采集车轮非圆原始数据,提出一种数据增强技术构建车轮非圆增强数据集。其次,将增强数据集输入至高速列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获取车轮不同失圆状态下轴箱振动样本集。最后,通过构建恰当结构与配置参数的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imension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1-DCNN),可对轴箱振动信号进行自适应特征提取,实现对车轮失圆状态的智能识别分类。结果表明:提出的车轮失圆状态智能识别方法能实现正常车轮、多边形车轮、擦伤车轮、随机非圆化车轮与局部缺陷车轮5类车轮失圆状态的智能分类,准确率达99.2%(标准差为0.05),且单个样本平均识别耗时为0.4 ms。结合现场试验,所提方法对实测轴箱振动具有较好识别能力,测试精度为95%。与经典的SVM和BP神经网络相比,1-DCNN模型具有更高的识别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轮失圆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 轴箱振动 数据增强 一维卷积神经网络
原文传递
基于钢轨波磨特征的车辆运行安全性评估及轮轨力预测
20
作者 陈志洲 《智慧轨道交通》 2023年第5期30-35,共6页
针对北京地铁6号线梯形轨枕直线段轨道上出现的钢轨波磨现象,通过Matlab编程建立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垂向模型,以钢轨波磨特征及轨道垂向不平顺作为系统激励,从轮轨间作用力出发,基于线路实测数据分析和数值仿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 针对北京地铁6号线梯形轨枕直线段轨道上出现的钢轨波磨现象,通过Matlab编程建立了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垂向模型,以钢轨波磨特征及轨道垂向不平顺作为系统激励,从轮轨间作用力出发,基于线路实测数据分析和数值仿真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时域和频域2个方面分析了不同波磨特征对轮轨垂向力的影响,以轮轨垂向力安全限值作为评判指标进行了车辆运行安全性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轮轨垂向力随着波深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波长的增大而缓慢减小。利用BP神经网络搭建了波长、波深和轮轨垂向力间的关系,训练得到了轮轨力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通过波磨特征准确预测轮轨垂向力幅值,与目前现有的检查手段相结合,能够为更好地指导轨道维修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轨波磨 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 动力学仿真 BP神经网络 轮轨力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