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沈客运专线车路系统动力响应数值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聂志红 李亮 刘宝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4-67,共4页
结合秦沈客运专线基床路基实际状况,利用车路耦合动力分析模型,对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车路系统动力响应进行仿真分析。计算列车速度为200km/h和300km/h时不同基床表层厚度下的车辆、轨道及基床路基主要动力性能指标,并与测试结果进行对... 结合秦沈客运专线基床路基实际状况,利用车路耦合动力分析模型,对高速列车荷载作用下车路系统动力响应进行仿真分析。计算列车速度为200km/h和300km/h时不同基床表层厚度下的车辆、轨道及基床路基主要动力性能指标,并与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测试结果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靠性。根据计算结果分析列车速度与基床表层厚度对车路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对秦沈线基床表层设计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路系统 动力响应 数值分析 现场试验
下载PDF
基于车载平台的车路空气动力场测量装置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聪 马飞 +2 位作者 马威 李勇 郭荣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13,共6页
基于三维粘性不可压缩流体雷诺平均应力方程和k-ε双方程湍流模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车路空气动力场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车轮前后空气压力与车速的关系,揭示了高速行驶时车轮前后空气压力的变化规律,研制了基于车载平台的空气动力场测试... 基于三维粘性不可压缩流体雷诺平均应力方程和k-ε双方程湍流模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车路空气动力场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车轮前后空气压力与车速的关系,揭示了高速行驶时车轮前后空气压力的变化规律,研制了基于车载平台的空气动力场测试装置。通过实车对车轮前后的空气压力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基本吻合,表明该装置能够准确测量实际空气压力,为车路系统空气动力场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动力 CFD 车路系统 车载测量装置
下载PDF
汽车新技术开发现状与发展趋势
3
作者 诚夫 《实用汽车技术合刊》 2003年第7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电子监控刹车技术 汽车 紧急防滑系统 四轮动力系统 导航电脑 自动驾驶仪 车路系统 电于支付系统 发动机
下载PDF
车-车协同下无人驾驶车辆的换道汇入控制方法 被引量:44
4
作者 张荣辉 游峰 +3 位作者 初鑫男 郭烈 何兆成 王荣本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0-191,共12页
多车协同驾驶是智能车路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可有效降低道路交通控制管理的复杂程度,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基于多车协同驾驶控制结构,提出了一种无人驾驶车辆换道汇入的驾驶模型及策略,系统分析了多车协同运行状态... 多车协同驾驶是智能车路系统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可有效降低道路交通控制管理的复杂程度,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基于多车协同驾驶控制结构,提出了一种无人驾驶车辆换道汇入的驾驶模型及策略,系统分析了多车协同运行状态的稳定条件。在综合分析无人驾驶车辆换道汇入的协作准则、安全性评估后,基于高阶多项式方法,结合车辆运行特性,通过引入乘坐舒适性的指标函数,设计得到无人驾驶车辆换道汇入的有效运动轨迹。通过研究汇入车辆与车队中汇入点前、后各车辆的运动关系,详细分析车辆发生碰撞的类型和影响因素,给出避免碰撞的条件准则,从而确保无人驾驶车辆汇入过程中多车行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基于车辆运动学建立车辆位置误差模型,结合系统大范围渐进稳定的条件,选取线速度和角速度作为输入,应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和Backstepping非线性控制算法,设计了无人驾驶车辆换道汇入后的路径跟踪控制器。仿真试验和实车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换道汇入路径是可行、安全的,控制器具有良好的跟踪效果,纵向和横向的距离误差在15cm以内,方向偏差的相对误差在10%以内。研究结果为智能车路系统中的多车状态变迁与协同驾驶研究提供了参考,可服务于未来道路交通安全设计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协同驾驶 运动规划 跟踪控制 交通安全 智能车路系统
原文传递
基于智能车路系统的交叉口主动交通安全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储浩 杨晓光 +1 位作者 朱彤 王卓 《交通与计算机》 2008年第4期135-139,共5页
智能车路系统是通过交通信息资源在车载装置和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合理分配和平衡、车辆和道路设施的智能协同和配合来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的。从分析国内外智能交通的发展、对交通安全问题的关注和车载设备的增多等角度出发,认... 智能车路系统是通过交通信息资源在车载装置和交通基础设施之间的合理分配和平衡、车辆和道路设施的智能协同和配合来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的。从分析国内外智能交通的发展、对交通安全问题的关注和车载设备的增多等角度出发,认为智能车路系统是作为解决主动交通安全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以解决交叉口"两难区"交通安全为出发点,给出了智能车路系统解决实际主动交通安全的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车路系统 主动交通安全 交叉口两难区
下载PDF
智能车路系统中汽车列队行驶控制关键技术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吴青 何智伟 +1 位作者 初秀民 宗成强 《交通与计算机》 2008年第4期154-157,共4页
通过车路协调技术可以控制车辆实现列队行驶,以提高道路车辆密度,增加道路容量,同时也能增加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节约能源。论述了汽车列队行驶控制的关键技术,介绍了车辆纵向、横向自动控制技术、车路信息交互技术以及车队队列控制技术... 通过车路协调技术可以控制车辆实现列队行驶,以提高道路车辆密度,增加道路容量,同时也能增加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节约能源。论述了汽车列队行驶控制的关键技术,介绍了车辆纵向、横向自动控制技术、车路信息交互技术以及车队队列控制技术等研究进展,展望汽车列队行驶控制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车路系统 车辆横向控制 车辆纵向控制 车路信息交互 车队队列控制
下载PDF
智能交通系统演进与我国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笑京 《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3-7,共5页
智能交通系统(ITS)在经过近20年的发展后将走向何方?本文根据国外近几年的发展动向,讨论了发达国家从各种各样的ITS应用和技术出发逐渐走向合作型智能交通系统(Cooperative ITS)的演进过程,同时还分析了主要发达国家在在该领域的合作及... 智能交通系统(ITS)在经过近20年的发展后将走向何方?本文根据国外近几年的发展动向,讨论了发达国家从各种各样的ITS应用和技术出发逐渐走向合作型智能交通系统(Cooperative ITS)的演进过程,同时还分析了主要发达国家在在该领域的合作及协调内容,以及产业的准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智能交通系统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突破口问题,特别强调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待我国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真实需求,以及国外产业真实的发展状况,对于国内最近兴起的一些开发热点,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后特别强调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将给智能交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手段,交通运输也将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巨大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系统 ITS 智能车路系统 合作系统 合作型智能交通系统
下载PDF
车队协同驾驶混成控制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9
8
作者 马育林 徐友春 吴青 《汽车工程学报》 2014年第1期1-13,共13页
车队协同驾驶是车路协同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中的重要应用与示范。混成动态系统理论与半实物仿真技术已成为研究车队协同驾驶系统的重要手段。阐述了车队协同驾驶在智能车路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优点;对近十年车队协同驾驶研究进行了回... 车队协同驾驶是车路协同技术在智能交通领域中的重要应用与示范。混成动态系统理论与半实物仿真技术已成为研究车队协同驾驶系统的重要手段。阐述了车队协同驾驶在智能车路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和优点;对近十年车队协同驾驶研究进行了回顾和综述,包括系统结构、车车通信、车队协作策略以及半实物仿真技术等4个方面;概括了车队协同驾驶混成控制系统内容与仿真手段,并给出车队协同驾驶半实物仿真结果;对车队协同驾驶混成控制研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车路系统 车队 协同驾驶 混成控制 半实物仿真
下载PDF
基于行驶舒适性的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标准 被引量:8
9
作者 陶向华 王鹏 吕少峰 《中南公路工程》 2007年第2期13-18,共6页
从人车路相互作用出发,建立了人车路系统振动方程和路桥过渡段路面不平整模型,并通过编制的RCBP程序分析了车辆行驶舒适性的影响因素,最后确定了基于行驶舒适性的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标准。结果不仅可以用于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 从人车路相互作用出发,建立了人车路系统振动方程和路桥过渡段路面不平整模型,并通过编制的RCBP程序分析了车辆行驶舒适性的影响因素,最后确定了基于行驶舒适性的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标准。结果不仅可以用于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控制标准的相关规范,也可用于一般路基差异沉降标准的制定,对桥头跳车问题的处治和路桥过渡段路面的养护维修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桥过渡段 差异沉降 控制标准 车路系统 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
下载PDF
两难区安全改善问题的感应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玮 马万经 杨晓光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09年第4期75-79,共5页
在信号控制交叉口处,黄灯时间的正确设置能理论上消除两难区,但由于驾驶行为等因素的影响,实际中两难危险区域并不能完全消除。从信号控制角度解决两难区引发的交通安全问题,基于理论消除两难区的研究基础,提出了以降低危险概率和提高... 在信号控制交叉口处,黄灯时间的正确设置能理论上消除两难区,但由于驾驶行为等因素的影响,实际中两难危险区域并不能完全消除。从信号控制角度解决两难区引发的交通安全问题,基于理论消除两难区的研究基础,提出了以降低危险概率和提高安全保障为目标的相位切换的逻辑判断,采取感应控制策略从信号控制角度改善信号控制交叉口两难区的交通安全问题,并通过微观仿真建模分析,从而验证了感应控制的改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难区 交通安全 感应控制 仿真分析 智能车路系统
下载PDF
基于轨迹-速度耦合策略的复杂道路汽车行驶速度决策 被引量:7
11
作者 徐进 赵军 +1 位作者 罗庆 邵毅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7-589,共13页
为了提供复杂道路上汽车自动驾驶的目标速度,提出了基于前视轨迹曲率的速度决策算法:首先决策出前视断面的轨迹点,算出每个点位的轨迹曲率并将其作为输入数据;然后从时间最省、驾驶最舒适、定速巡航以及混合模式中选择其一作为决策目标... 为了提供复杂道路上汽车自动驾驶的目标速度,提出了基于前视轨迹曲率的速度决策算法:首先决策出前视断面的轨迹点,算出每个点位的轨迹曲率并将其作为输入数据;然后从时间最省、驾驶最舒适、定速巡航以及混合模式中选择其一作为决策目标;在速度界限以及纵向/侧向舒适性约束下进行滚动时域优化,决策出前视断面上的期望速度值,随着车辆的行驶前视断面依次向前滚动,最终得到沿行驶距离变化的速度曲线.用复杂山区道路的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精度,以2条公路和1条赛道作为仿真算例,结果表明:(1)通过组合不同的轨迹决策目标和速度决策目标,能够得到多种驾驶模式的速度曲线,进而模拟出多种实际驾驶行为;(2)由于前视轨迹是在通道边界内生成,弯道半径、转角、回旋线、路宽、偏转方向等用于确定通道边界的道路变量,都会改变轨迹特性进而影响行驶速度,因此,本文算法能够适应复杂的道路几何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路系统 智能驾驶 目标速度 运行速度 速度决策 驾驶行为 驾驶员模型
下载PDF
21世纪的公路交通─—智能车路系统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以成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5-17,共3页
21世纪的公路交通─—智能车路系统刘以成(中国公路学会,北京)今年初,江泽民同志提出科技做为第一生产力,要有一个新的解放和大的发展。今年5月中央召开了全国科技大会,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21世纪的公路交通─—智能车路系统刘以成(中国公路学会,北京)今年初,江泽民同志提出科技做为第一生产力,要有一个新的解放和大的发展。今年5月中央召开了全国科技大会,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使生产力有一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运输 交通工程 交通管理 智能车路系统
下载PDF
模拟自治车队行驶过程变工况速度跟踪控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育林 吴青 +2 位作者 张蕊 叶蕾 严新平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0-147,共8页
智能车路系统通过提高单车控制智能化水平以及与交通环境之间的信息交互能力,实现车辆自主驾驶以及列队控制,通过提高车速,减小自治车队行驶过程中车间距离,将公路交通流调整到最佳状态,提高路网通行能力和道路安全,从而解决日趋严重的... 智能车路系统通过提高单车控制智能化水平以及与交通环境之间的信息交互能力,实现车辆自主驾驶以及列队控制,通过提高车速,减小自治车队行驶过程中车间距离,将公路交通流调整到最佳状态,提高路网通行能力和道路安全,从而解决日趋严重的交通问题。利用十分之一模型车、模拟道路、智能控制和无线通信网络等技术手段构建基于车路协调的自治车队行驶模拟试验系统。在自治车队行驶模拟试验系统中,单车的智能控制是基础。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是一种简单快捷,鲁棒性好,可靠性高的控制方法。在构建智能小车模拟系统的基础上,引入加速度传感器,采用基于等效控制的模糊滑模控制算法,设计智能小车的速度跟踪控制器。该控制器能够全局稳定的跟踪给定的参考速度,从而保证智能小车不同路况的稳定行驶。仿真试验证明了控制器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为进一步开展车路协调下自治汽车列队行驶控制提供理论和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车路系统 滑模变结构控制 模糊滑模控制 跟踪控制 变工况
下载PDF
人车路系统分析模型在差异沉降指标确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陶向华 王鹏 曾凡奇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102-106,共5页
在对设置桥头搭板的路桥过渡段路面进行简化后,建立了车辆通过搭板时的人车路垂向振动系统分析模型;通过模态分析方法求解并计算了车辆下桥时的人车系统的位移响应,速度响应和加速度响应;利用所建的人车路系统分析模型对车辆经过路桥段... 在对设置桥头搭板的路桥过渡段路面进行简化后,建立了车辆通过搭板时的人车路垂向振动系统分析模型;通过模态分析方法求解并计算了车辆下桥时的人车系统的位移响应,速度响应和加速度响应;利用所建的人车路系统分析模型对车辆经过路桥段时的振动特性进行了评价;并结合公路线形特点确定了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指标与搭板坡差、桥面坡差、车速、载重、搭板长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最终从功能性的角度提出路桥过渡段的搭板容许坡差应不超过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路系统 分析模型 路桥过渡段 差异沉降 容许坡差
下载PDF
面向黄灯两难区域警示系统的一种改进算法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永红 朱彤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236-238,241,共4页
以往黄灯两难区域警示系统采用的算法不考虑两难区域时间变化特性,只对黄灯启亮时刻将进入两难区域的车辆给予警示,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算法。首先分析了两难区域随时间变化的特性,得出两难区域的运动学表达式;接着根据时变特性设计了黄灯... 以往黄灯两难区域警示系统采用的算法不考虑两难区域时间变化特性,只对黄灯启亮时刻将进入两难区域的车辆给予警示,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算法。首先分析了两难区域随时间变化的特性,得出两难区域的运动学表达式;接着根据时变特性设计了黄灯两难区域警示系统的改进算法,增加了对两难区域之外车辆的警示。最后建立了VISSIM交通仿真平台,运用交通系统仿真实验的方法,对比两种算法下获得的警示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降低了漏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车路系统 黄灯两难区域 警示系统 算法
下载PDF
视觉导航智能小车自主驾驶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叶蕾 吴青 马育林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0年第5期1-5,17,共6页
智能车路系统通过提高单车控制智能化水平以及与交通环境之间的信息交互能力,实现车辆自主驾驶以及列队控制,从而解决日趋严重的交通问题。在智能车路系统中单车的智能控制是基础,利用模型车、无线通信网络和1/10道路沙盘模型等手段构... 智能车路系统通过提高单车控制智能化水平以及与交通环境之间的信息交互能力,实现车辆自主驾驶以及列队控制,从而解决日趋严重的交通问题。在智能车路系统中单车的智能控制是基础,利用模型车、无线通信网络和1/10道路沙盘模型等手段构建车路协调下的视觉导航智能小车实验平台。在建立智能小车运动模型基础上,提出视觉导航智能小车自主驾驶控制策略;通过实验分析,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车路系统 自主驾驶 车路协调 视觉导航
下载PDF
人车路系统三维耦合振动分析及舒适度评价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丙强 李亮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2-307,318,共7页
基于将车身视作三维弹性梁、车轮为刚性体的全车模型,人体采用坐姿并联动力模型,路面简化成Kelvin地基上的板,通过轮胎的刚性滚子接触模型将车辆与路面耦合在一起,建立起考虑人车、车路耦合作用的用于评价车辆乘坐舒适度的三维人车路耦... 基于将车身视作三维弹性梁、车轮为刚性体的全车模型,人体采用坐姿并联动力模型,路面简化成Kelvin地基上的板,通过轮胎的刚性滚子接触模型将车辆与路面耦合在一起,建立起考虑人车、车路耦合作用的用于评价车辆乘坐舒适度的三维人车路耦合系统振动模型,并推导出其运动平衡方程;通过Galerkin法对路面方程进行离散,采用New-mark积分法对耦合系统方程组进行求解,对人车路系统振动响应进行了分析;采用人体加权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对车辆乘坐舒适度进行评价,并对系统各参数对车辆乘坐舒适度的影响进行探讨。数值分析表明:传统模型下车辆乘坐舒适度指标与本文模型的指标相差最高可达到约30%;在分析车辆振动响应及乘坐舒适度时,不能忽视车辆与路面、人体与车辆相互作用,系统各参数对车辆乘坐舒适度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路系统 梁单元 弹性板 仿真分析 舒适度评价
下载PDF
“道路指纹”关键技术及其在智能车路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钊政 陶倩文 +1 位作者 黄刚 王相龙 《交通信息与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9-49,共11页
针对智能网联汽车与车路协同系统中的高精度定位核心技术问题,提出了“道路指纹”的概念与表征模型,并在“道路指纹”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智能车路系统的高精度定位方法。“道路指纹”是通过车载传感器数据提取的高稳定性与高辨识度的道... 针对智能网联汽车与车路协同系统中的高精度定位核心技术问题,提出了“道路指纹”的概念与表征模型,并在“道路指纹”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智能车路系统的高精度定位方法。“道路指纹”是通过车载传感器数据提取的高稳定性与高辨识度的道路场景特征信息。在“道路指纹”表征模型中,分别从表征的唯一性、计算的快速性、特征的稳定性以及表征的精准性等4个方面完成建模工作。其中,针对表征唯一性需求,提出基于多视角(包括俯视、前视、侧视等)与多传感器的表征方法;针对计算快速性要求,提出了全局特征与语义特征的表征方法;还提出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的深度学习特征提取方法,大幅度提高特征表征的鲁棒性;最后,通过提取路面的局部特征,实现特征的精准性(亚像素精度)表征。通过对上述特征进行层次化组织,完成“道路指纹”的表征建模。通过对道路上各个节点进行“道路指纹”计算与建模,并同步获取节点的传感器位姿、场景结构信息,完成道路指纹库构建工作。在定位过程中,首先通过车载传感器获取的数据实时完成“道路指纹”计算,然后通过匹配道路指纹库,完成车辆的高精度位置计算。在开发的“道路指纹”技术基础上,分别从视觉道路指纹定位、LiDAR道路指纹定位以及道路资产管理等3个应用案例给出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所提出的“道路指纹”技术,为解决智能车路系统中的高精度定位问题,特别是卫星信号盲区下的高精度定位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车路系统 高精度定位 道路指纹 特征提取
下载PDF
科技翻译自学
19
作者 李鲁 《中国科技翻译》 1996年第4期54-55,共2页
科技翻译自学Ninecomponentsofan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Infrastructure李鲁TheU.S.DOT②hasidentifiedninebasiccomponents... 科技翻译自学Ninecomponentsofan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Infrastructure李鲁TheU.S.DOT②hasidentifiedninebasiccomponentsthatshouldbeincl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翻译 智能运输系统 停停走走 智能车路系统 自动检测 高速公路 限流技术 停驶车辆 定位系统 平交道口
下载PDF
中国离智能运输系统还有多远?
20
作者 郭敏 《中国交通信息产业》 2003年第6期45-46,共2页
无意间发现一位知名教授的一份报告摘要,名字是<××市智能运输系统(ITS)发展战略研究>(下简称<报告>).这是我比较熟悉的一座小城市,小城市的交通还谈不上拥挤,只是比较乱,斯文的人需要喝点酒开车才能比较适合小城... 无意间发现一位知名教授的一份报告摘要,名字是<××市智能运输系统(ITS)发展战略研究>(下简称<报告>).这是我比较熟悉的一座小城市,小城市的交通还谈不上拥挤,只是比较乱,斯文的人需要喝点酒开车才能比较适合小城市驾驶风格.可能出于高技术研究的目的,<报告>并没有对驾驶员特性做深入的描述,倒是对智能运输系统中的数据、信息、流程、系统做了非常翔实的描述,与我看到过的上海智能运输研究的报告有点类似,城市虽小也五脏俱全,是个完整的智能运输系统发展研究报告,然而,我禁不住想问,<报告>描绘的前景小城市会在哪天实现呢?或者说是有着众多类似小城市的中国离智能运输系统还有多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智能运输系统 ITS 发展 智能车路系统 交通安全 能源使用效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