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汽车交通专用道及其停靠站最佳布置方法 被引量:20
1
作者 杨晓光 阴炳成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901-905,共5页
针对国内外常用的路边型和路中型公交专用道布置模式 ,对比不同条件下公交车的车均延误差异 ,论证了公交专用道的最佳位置 ;在此基础上 ,重点分析了路中型专用道的中途停靠站设置于交叉口进口道和出口道的 2种模式 ,通过建立公交车车均... 针对国内外常用的路边型和路中型公交专用道布置模式 ,对比不同条件下公交车的车均延误差异 ,论证了公交专用道的最佳位置 ;在此基础上 ,重点分析了路中型专用道的中途停靠站设置于交叉口进口道和出口道的 2种模式 ,通过建立公交车车均延误模型及交通仿真分析 ,论证了停靠站的最佳布置位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汽专用道 公交停靠站 延误
下载PDF
借对向出口车道左转交叉口交通控制方案优化 被引量:27
2
作者 陈松 李显生 +1 位作者 王运豪 任园园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4-82,共9页
为提高借对向出口车道左转交叉口信号配时的科学性以及交通流运行效率,提出借对向车道左转的适用条件,将左转机动车的到达-驶离图式分为8种情况,分别建立每种情况下左转机动车的延误计算方法.以交叉口车均延误最小为目标,以周期时长、... 为提高借对向出口车道左转交叉口信号配时的科学性以及交通流运行效率,提出借对向车道左转的适用条件,将左转机动车的到达-驶离图式分为8种情况,分别建立每种情况下左转机动车的延误计算方法.以交叉口车均延误最小为目标,以周期时长、主信号与预信号各相位绿灯时间、借对向车道左转车道的长度为优化变量,建立了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案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算例的形式对所建立的优化方法进行验证,并与传统控制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优化方法可以提高左转机动车通行能力,减少其所需绿灯时间,进而缩短交叉口周期时长;左转相位绿灯时间的缩短减小了直行相位的红灯时间,进而缩短了交叉口的车均延误,在高峰期交叉口车均延误下降比例达到2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信号控制 配时方案 左转交叉口 出口 延误
下载PDF
排阵式交叉口延误及最佳周期模型 被引量:24
3
作者 赵靖 郑喆 韩印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35-144,共10页
为了提高排阵式交叉口这一非常规信号交叉口的运行效率,对其延误和最佳周期进行分析。首先针对先直行后左转、先左转后直行和直行左转交替通行3种信号相位相序,通过对排序区内车辆驶入、驶离、受信号控制阻滞等车流运行情况的分析,构建... 为了提高排阵式交叉口这一非常规信号交叉口的运行效率,对其延误和最佳周期进行分析。首先针对先直行后左转、先左转后直行和直行左转交替通行3种信号相位相序,通过对排序区内车辆驶入、驶离、受信号控制阻滞等车流运行情况的分析,构建可反映排阵式交叉口车辆2次停车启动的车均延误计算模型。通过仿真对比可知,左转和直行延误估算误差均在10%范围内。在此基础上,以交叉口总延误最小为目标,考虑清空时长、主、预信号相位差、绿灯时长等约束条件,建立排阵式交叉口最佳周期理论模型。针对不同排阵式控制进口道数量设置的情况,通过对最佳周期的拟合分析,建立最佳周期简化模型。与理论模型相比,最佳周期简化模型的拟合优度在0.935~0.972范围内。通过模型对比和案例分析,对最佳周期简化模型的优化效益和稳定性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非饱和状态下,建立的最佳周期模型的平均误差和均方误差分别为2.13%和2.39%,均小于Webster模型和HCM2010模型的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案例中可降低车均延误36.46%;相较于传统信号控制交叉口,建议排阵式交叉口采用较小的周期时长,且当关键流量比大于0.6时尤为显著,分析中发现最佳周期减小14.53%~34.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最佳周期 数据拟合 排阵式交叉口 延误
原文传递
信号控制交叉口实时延误计算与仿真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马万经 杨晓光 《交通与计算机》 2006年第3期1-4,共4页
信号控制交叉口实时延误计算模型是实时自适应交通控制系统核心模型之一。在HCM 2000中提出的延误模型的基本假设决定了其在计算实时延误方面的局限性。根据车辆延误产生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基于上、下游检测器数据实时车均延误计算模型,... 信号控制交叉口实时延误计算模型是实时自适应交通控制系统核心模型之一。在HCM 2000中提出的延误模型的基本假设决定了其在计算实时延误方面的局限性。根据车辆延误产生的基本原理,建立了基于上、下游检测器数据实时车均延误计算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平滑处理。V iss im仿真结果显示,在不同流量的情况下,笔者提出的模型比HCM的延误模型的计算结果更能反映真实延误值随车流量的波动而变化的趋势。仿真还发现,以2个周期为单位经移动平均处理后,模型计算结果与真实值吻合程度较好。最后,对模型的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控制交叉口 延误 辆到达规律 仿真分析
下载PDF
基于聚类分析的城市交通TOD优化控制方法 被引量:14
5
作者 姚佼 徐洁琼 韩印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0-116,共7页
为了降低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故障率,基于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法对缺失历史数据进行修补,运用Ward最小方差法对历史交通流量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以改进立方群准则作为聚类终止条件,确定TOD多方案控制的最优方案数和最佳切换时刻,利用交... 为了降低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故障率,基于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法对缺失历史数据进行修补,运用Ward最小方差法对历史交通流量数据进行聚类分析,以改进立方群准则作为聚类终止条件,确定TOD多方案控制的最优方案数和最佳切换时刻,利用交通信号配时优化软件Synchro对TOD优化控制方法进行仿真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优化控制方法能够提供更精细的TOD控制方案,更能体现对实际交通需求波动的响应,优化后控制方案的车均延误减少率平均为11.90%,其中早高峰前时段的车均延误减少率为20.27%,晚低峰、晚高峰和早高峰的车均延误减少率分别为12.99%、8.07%、6.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系统 城市交通 聚类分析 立方群准则 TOD 优化控制方法 延误
原文传递
混合交通流条件下区域交通信号控制优化模型 被引量:13
6
作者 韩印 邢冰 +1 位作者 姚佼 刘婧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9-126,共8页
针对传统区域交通控制技术无法应对机非冲突干扰的问题,结合中国城市道路混合交通流的特点,研究了交叉口与路段非机动车对机动车的干扰。分析了区域路网机动车交通特征,确定了混合交通特性相似的区域。基于路段非机动车的阻滞作用,分析... 针对传统区域交通控制技术无法应对机非冲突干扰的问题,结合中国城市道路混合交通流的特点,研究了交叉口与路段非机动车对机动车的干扰。分析了区域路网机动车交通特征,确定了混合交通特性相似的区域。基于路段非机动车的阻滞作用,分析了交叉口通行能力的折减与相邻交叉口相位差的优化。以区域路网机动车总延误为优化目标,建立了非机动车影响条件下的区域交通信号控制优化模型,优化了信号周期时长、绿信比和相位差等参数,并利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利用VISSIM仿真软件,以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环形区域路网为例对优化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现状信号控制方案下区域路网7个交叉口机动车的车均延误为24.5-42.9s,平均为35.99s,路网总延误为256.39h,优化后交叉口的车均延误为21.8-36.4s,平均为30.12s,路网总延误为214.57h,7个交叉口车均延误减少了10%-24%,平均为16.31%。可见,优化模型能够显著降低区域路网车均延误与总延误,提高区域路网通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系统 区域交通信号控制 混合交通流 延误 通行能力 优化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车均延误的预信号交叉口信号配时优化 被引量:9
7
作者 栗波 别一鸣 成卫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43,共9页
为了缓解交叉口的过饱和问题,提出一种面向机动车流的交叉口预信号控制方法.即在给定的交叉口渠化以及相位相序方案下,建立主信号和预信号处机动车的延误计算模型;以交叉口车辆平均延误最小为目标,以信号配时参数和待行区长度为自变量,... 为了缓解交叉口的过饱和问题,提出一种面向机动车流的交叉口预信号控制方法.即在给定的交叉口渠化以及相位相序方案下,建立主信号和预信号处机动车的延误计算模型;以交叉口车辆平均延误最小为目标,以信号配时参数和待行区长度为自变量,构建预信号交叉口的配时方案优化模型;并采用可行方向法对这两个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典型的十字交叉口为例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交叉口处于饱和或过饱和状态时,与传统信号控制方法相比,预信号控制方法降低车辆延误可以达到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控制 预信号 配时方案 待行区 延误
下载PDF
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借道左转车道设置方法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童蔚苹 杨丽 +3 位作者 刘菲菲 徐志红 王健 刘志远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1年第3期397-402,共6页
针对借道左转交叉口交通组织方式,研究借道左转车道设置条件,提出了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主信号、预信号借道左转交叉口配时优化方法,以及进出口车道平衡度评价指标.以苏州市人民路-十梓街交叉口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并结合VISSIM仿真,对... 针对借道左转交叉口交通组织方式,研究借道左转车道设置条件,提出了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主信号、预信号借道左转交叉口配时优化方法,以及进出口车道平衡度评价指标.以苏州市人民路-十梓街交叉口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并结合VISSIM仿真,对比分析优化前后交叉口中各车道的延误指标、平衡度指标及二者关联关系.结果表明:优化后交叉口各相位车均延误减少的同时,车道平衡度更加趋向合理,二者之间具有关联性,即延误指标和平衡度指标均能有效评价交叉口的运行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借道左转 信号配时 仿真分析 延误 平衡度
下载PDF
信号交叉口设置可变导向车道的阈值条件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李灿 赵欣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6年第6期1078-1082,共5页
通过对进口道交通流量、交通流向等因素进行分析,以交叉口进口道车均延误为判别指标,以进口道左转、直行流量为主要判别条件,综合考虑各类因素的影响,建立交叉口可变导向车道控制阈值综合模型,并绘制阈值曲线.以武汉市某一交叉口为例,... 通过对进口道交通流量、交通流向等因素进行分析,以交叉口进口道车均延误为判别指标,以进口道左转、直行流量为主要判别条件,综合考虑各类因素的影响,建立交叉口可变导向车道控制阈值综合模型,并绘制阈值曲线.以武汉市某一交叉口为例,进行可变导向车道属性改变阈值研究,并运用vissim仿真对属性改变前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单向不少于4车道且有1股左转专用道的十字交叉口,设置可变导向车道可以降低目标进口道总延误34.6%,路口通行效率大幅提高,验证了该模型及判别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交叉口 可变导向 延误 阈值条件
下载PDF
干线公交优先下的相位快速补偿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树爱兵 刘明 刘小高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22年第1期98-107,共10页
针对干线系统中公交与社会车辆的冲突难以调和的问题,考虑兼顾社会车辆通行效益下的公交优先权,基于干线协调控制背景和公交优先策略设计了一种精细化的相位快速补偿机制。首先,优化公共周期、相位差、绿信比等参数,设计干线协调背景方... 针对干线系统中公交与社会车辆的冲突难以调和的问题,考虑兼顾社会车辆通行效益下的公交优先权,基于干线协调控制背景和公交优先策略设计了一种精细化的相位快速补偿机制。首先,优化公共周期、相位差、绿信比等参数,设计干线协调背景方案。然后,考虑基本绿波带和相位压缩机制,预测实现公交优先通行的有效绿灯区间和协调相位的移动量,同时,优化非协调相位的绿灯损失时间,建立绿灯延长与红灯早断策略下的相位快速补偿机制。与以往独立实施优先和补偿的控制方式不同,精细化的干线配时设计可以更大限度地均衡公交优先下各相位的绿信比。以杭州市海达南路干线为例,在VISSIM仿真平台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实施干线相位快速补偿机制时,公交的优先成功率可达65%。与简单的绿灯补偿方式相比,社会车辆的车均延误由26.81 s降低至24.18 s,各个相位的平均变化量不超过1 s,验证了该方法对干线公交优先控制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干线协调 快速补偿机制 公交优先 优先成功率 延误
下载PDF
交叉口可变导向车道与信号配时协同优化模型 被引量:7
11
作者 丁靖 周红媚 姚荣涵 《交通运输研究》 2015年第3期7-13,共7页
通过交叉口可变导向车道的车道功能与信号配时的协同优化,构建优化模型,对交叉口时空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达到交叉口车辆平均延误最小的目标。根据优化模型所得的车道功能分配和信号配时参数进行交通仿真实验,探讨可变导向车道条件下不... 通过交叉口可变导向车道的车道功能与信号配时的协同优化,构建优化模型,对交叉口时空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达到交叉口车辆平均延误最小的目标。根据优化模型所得的车道功能分配和信号配时参数进行交通仿真实验,探讨可变导向车道条件下不同信号相位相序方案对交叉口运行效率的影响,并分析不同进口道以及不同流向的车流受到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协同优化模型能显著降低交叉口的车均延误、提高车流运行效率,并使得在某些交通量条件下使用信号优化无解的问题变为有解;同时发现不同的相位相序方案对设有可变导向车道的进口及其对向进口的左转车流运行有较大的影响,合理的交叉口相位相序设置能够有效地减少交叉口时空资源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导向 信号配时 协同优化模型 延误 相位相序
下载PDF
基于货车启动延误的交叉口信号优化模型
12
作者 常玉林 赵磊 +1 位作者 孙超 张鹏 《电子设计工程》 2024年第13期1-6,共6页
为研究货车停车启动行为对信号控制交叉口车辆延误的影响,根据货车的行驶特性给出了货车启动延误定义。基于概率统计原理及道路交通流特征,推导了欠饱和、过饱和两种状态下货车启动延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以最小车均延误为目标,建立了... 为研究货车停车启动行为对信号控制交叉口车辆延误的影响,根据货车的行驶特性给出了货车启动延误定义。基于概率统计原理及道路交通流特征,推导了欠饱和、过饱和两种状态下货车启动延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以最小车均延误为目标,建立了基于货车启动延误的交叉口最小延误信号周期计算模型。通过实例仿真,对实测数据、理论数据和仿真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与现有延误计算模型相比,该文延误计算模型理论值与仿真值的平均误差降低了40.9%。且设计配时方案与Webster最佳信号周期方案相比,车均延误降低了10.7%;与传统最小延误方案相比,车均延误降低了5.6%,有效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启动延误 延误 信号控制
下载PDF
考虑通行方向利用率的交叉口感应式控制
13
作者 卢毅 李媛 夏哲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8,共9页
为缓解城市出行延误中交叉口延误占比较大的问题,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以标准的四相位交叉口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交叉口实时路况信息的感应式通行方向利用率信号控制方法。根据车辆空间占用率、交叉口通行效率、车头间距阈值于Pytho... 为缓解城市出行延误中交叉口延误占比较大的问题,提高交叉口的通行效率,以标准的四相位交叉口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交叉口实时路况信息的感应式通行方向利用率信号控制方法。根据车辆空间占用率、交叉口通行效率、车头间距阈值于Python中建立了交叉口相位决策优化模型。以长沙市某交通需求变化大的交叉口为例,通过Vissim 8.0建模,将感应式控制方法与传统的基于车流量的Webster控制方法在多种交通需求下进行仿真对比。结果表明:交叉口平均车辆延误在平峰、PHF15、拥堵交通需求下降低了3.21%、13.1%、4.17%;交叉口的车均延误降低率随着交通需求的增大呈先增后降的趋势。研究成果证实了感应式控制能适应较为广泛的交通环境,能有效降低交叉口车辆延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通行方向利用率 感应式控制 头间距 延误
下载PDF
十字交叉路口拥堵状态的公交优先控制策略 被引量:5
14
作者 邱敦国 胡术 +1 位作者 王茂宁 杨红雨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119,共9页
针对采用饱和度判定交叉路口交通拥堵存在滞后性问题,提出临界饱和排队长度概念,并将相位起始时刻排队长度与临界饱和排队长度的比值定义为排队拥堵率,通过排队拥堵率来判定路口交通拥堵状态,提出单向拥堵与双向拥堵情况下的公交优先策... 针对采用饱和度判定交叉路口交通拥堵存在滞后性问题,提出临界饱和排队长度概念,并将相位起始时刻排队长度与临界饱和排队长度的比值定义为排队拥堵率,通过排队拥堵率来判定路口交通拥堵状态,提出单向拥堵与双向拥堵情况下的公交优先策略,并采用Vissim软件仿真公交优先策略的可行性。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实施公交优先后,优先相位的车均延误与人均延误显著降低,而非优先相位的车均与人均延误略有增加,但整个相位周期的车均延误变化不大,而人均延误降低较多。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排队拥堵率判定交通拥堵,并在拥堵情况下实施公交优先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交优先 临界饱和度 临界饱和排队长度 排队拥堵率 延误 延误
下载PDF
高速公路事故路段分区域可变限速控制方法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希良 张士东 于雪涛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第1期41-45,共5页
针对高速公路可变限速控制问题,利用交通量与密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可变限速模型,研究了分段限速、分道分车型限速和分时段限速3种可变限速措施,以车均延误和平均排队长度作为评价指标,采用VISSIM仿真分析,与未采取限速相比,仿真得到分... 针对高速公路可变限速控制问题,利用交通量与密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可变限速模型,研究了分段限速、分道分车型限速和分时段限速3种可变限速措施,以车均延误和平均排队长度作为评价指标,采用VISSIM仿真分析,与未采取限速相比,仿真得到分道限速车均延误降低37.9%,平均排队长度降低24.1%。与分段限速相比,分道分车型限速车均延误降低0.7%,平均排队长度降低35.9%;分时段限速车均延误减少38.4%,平均排队长度减少36.8%。结果表明:分段限速、分道分车型限速和分时段限速较好地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交通流 可变限速控制 延误 排队长度
下载PDF
基于改进NSGA-Ⅱ的区域交通信号优化控制 被引量:5
16
作者 牟亮 赵红 +3 位作者 李燕 仇俊政 崔翔宇 袁焕涛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0-87,共8页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日益增加,人们愈发关注出行的效率以及环境问题。为解决这种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并将其应用于区域交通信号配时优化问题中。该算法是一种多目标优化算法,将区域交通的车均延误以及...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日益增加,人们愈发关注出行的效率以及环境问题。为解决这种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并将其应用于区域交通信号配时优化问题中。该算法是一种多目标优化算法,将区域交通的车均延误以及尾气排放作为优化目标,经过算法优化后会得到一系列的最优值,从中选取综合最优的值。最终利用VISSIM微观交通仿真软件针对本文案例搭建仿真模型并对该方法优化的结果进行验证,将其与未改进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进行对比,来验证其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优化的配时,在CO尾气排放方面降低了8.213%,在车均延误方面降低了19.0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交通 改进NSGA-Ⅱ 多目标优化 延误 尾气排放
下载PDF
信号控制交叉口单侧路边停车最佳位置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晓光 龙亮 蒲文静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7-300,共4页
路边停车对动态交通有很大影响 ,特别是交叉口附近的路边停车对通行能力的影响更为突出 ,为此研究了单侧路边停车路段离开交叉口的不同位置对进口道车均延误的影响 ,建立了路边停车影响下的车均延误模型 ,提出了最佳距离的设置方法 .并... 路边停车对动态交通有很大影响 ,特别是交叉口附近的路边停车对通行能力的影响更为突出 ,为此研究了单侧路边停车路段离开交叉口的不同位置对进口道车均延误的影响 ,建立了路边停车影响下的车均延误模型 ,提出了最佳距离的设置方法 .并通过案例分析 ,证明了模型理论结果与交通仿真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边停 延误 交叉口
下载PDF
基于VISSIM的交叉口可变导向车道控制系统仿真与评价 被引量:4
18
作者 许佳佳 许倩倩 潘立琼 《太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4期43-49,共7页
针对交叉口不同流向的交通流量的时间与空间不均衡性导致其通行能力难以有效发挥的问题,提出交叉口进口道可变导向车道的控制系统,将距离中央分隔带的第二条车道设置为可变车道,基于各方向的交通流量比例的变化将可变车道的导向进行左... 针对交叉口不同流向的交通流量的时间与空间不均衡性导致其通行能力难以有效发挥的问题,提出交叉口进口道可变导向车道的控制系统,将距离中央分隔带的第二条车道设置为可变车道,基于各方向的交通流量比例的变化将可变车道的导向进行左转与直行的变换控制,并运用VISSIM软件对可变车道不同状态下的交叉口进口道的车均延误、车均停车时间与车均停车次数指标进行仿真评价,验证了可变导向车道的可行性与优越性,为可变车道的变换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 VSSIM仿真 延误 交叉口
下载PDF
检测器数据的精确度对全感应控制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敬龙 傅立平 +2 位作者 钟鸣 赵菲 吕正旸 《交通信息与安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6-101,共6页
为了研究交叉口检测器的精确度对全感应信号控制的影响效果,利用Python程序模拟全感应信号控制的控制策略,使用淮安市实际交叉口调查数据在Vissim软件中对单个交叉口进行交通仿真建模。分析对比在不同车辆检测器的精确度下,交叉口采用... 为了研究交叉口检测器的精确度对全感应信号控制的影响效果,利用Python程序模拟全感应信号控制的控制策略,使用淮安市实际交叉口调查数据在Vissim软件中对单个交叉口进行交通仿真建模。分析对比在不同车辆检测器的精确度下,交叉口采用全感应信号控制方案时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排队长度、车均延误、停车次数等。结果表明,在低峰、平峰和高峰时期,当车辆检测器的精确度分别达到90%,85%和70%时,对排队长度、车均延误和停车次数的改善效果最为明显。交通流量的大小会影响检测器的精确度对全感应信号控制的控制效果。交通流量较小时,全感应信号控制对检测器的精确度要求较高。随着交通流量增大,即使较低精确度的检测器也可以使全感应信号控制达到较为理想的控制效果。而当交通流量达到饱和或者过饱和时,检测器的精确度将不再影响全感应信号控制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控制 全感应信号控制 检测器精确度 VISSIM仿真 排队长度 延误 次数
下载PDF
相邻交叉口短车道长度与配时参数协同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姚荣涵 王建丽 贾婧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6-552,共7页
针对相邻交叉口在共有连线上均渠化左转短车道的现况,研究其时空资源的最优配置.通过分析短车道对进口道饱和流率的影响,建立以交叉口通行能力最大化与车均延误最小化为目标函数、以短车道长度和相位有效绿灯时间为决策变量的多目标优... 针对相邻交叉口在共有连线上均渠化左转短车道的现况,研究其时空资源的最优配置.通过分析短车道对进口道饱和流率的影响,建立以交叉口通行能力最大化与车均延误最小化为目标函数、以短车道长度和相位有效绿灯时间为决策变量的多目标优化模型.以大连市两相邻交叉口为例,通过Matlab软件对优化模型进行编程求解,进而利用VISSIM软件对现有方案和优化方案分别进行仿真试验.结果显示,优化方案虽然使每个交叉口通行能力减小,但是也使每个交叉口车均延误、饱和度和平均排队长度减少.此外,优化方案使每个交叉口通行能力与车均延误之比增大,使单位时间内通过两个交叉口的总车辆数增加.研究成果表明,交通组织与信号控制的协同优化设计可以实现交叉口群的时空资源的最优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左转短 信号配时 通行能力 延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