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现代中国作家自传文创作中的“身份预设”——以“自我”为中心
1
作者 王余鹃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6-94,共9页
“自传”,是作者自叙生平的一种文类;“他传”,是作者叙述他人生平的一种文类。一般认为,身份预设,是自传书写过程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无论是自传或是他传,都曾爆发过一场写作热潮。考察这一时期现... “自传”,是作者自叙生平的一种文类;“他传”,是作者叙述他人生平的一种文类。一般认为,身份预设,是自传书写过程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无论是自传或是他传,都曾爆发过一场写作热潮。考察这一时期现代中国作家们在自传文创作中的“身份预设”,大多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可以说,这与这一时期的现代中国作家在他传文创作之中所进行的“身份预设”——往往会以传主之“个性”为焦点,是截然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现代中国作家 自传文创作 身份预设 自我
下载PDF
略论沈从文笔下的“乡下人”内涵
2
作者 王余鹃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6-61,共6页
考察《从文自传》之中的“身份预设”,不难发现,“乡下人”,便是沈从文对自己所作的“身份预设”。沈从文笔下的“乡下人”内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概言之,倘若说20世纪30年代《从文自传》之中的“乡下人”内涵主要是从创作层面出发,针... 考察《从文自传》之中的“身份预设”,不难发现,“乡下人”,便是沈从文对自己所作的“身份预设”。沈从文笔下的“乡下人”内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概言之,倘若说20世纪30年代《从文自传》之中的“乡下人”内涵主要是从创作层面出发,针对“城里人”而言的。那么,20世纪40年代沈从文笔下的“乡下人”内涵,则更多是为了凸显自身精神的独特性与思想的边缘性。实际上,这种凸显,恰是这一时期,沈从文对自身思想源头进行了清醒审视之后的直接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从文自传》 身份预设 “乡下人”
下载PDF
试论现代中国作家自传传主身份预设与自传真实性
3
作者 韩彬 《现代传记研究》 2015年第1期83-95,225-226,共14页
自传真实性是自传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常被作为评价自传优劣的重要准则。抛开人的自然遗忘属性不谈,单就自传文类本身的特性而言,要求自传绝对的真实也是不可能的。传者通常会根据对传主的身份预设来选择和取舍传记事实,当事实有利... 自传真实性是自传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常被作为评价自传优劣的重要准则。抛开人的自然遗忘属性不谈,单就自传文类本身的特性而言,要求自传绝对的真实也是不可能的。传者通常会根据对传主的身份预设来选择和取舍传记事实,当事实有利于传主的身份建构时,传者就会对其大加夸饰,而当事实不利于其身份建构时,传者则会加以避讳,而对有些关涉他人与历史等传者难以完全回避的事实,传者则对其多加辩解。因此作者在自传讲什么和如何讲都与传主的身份预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传 传主 身份预设 真实性
原文传递
孤独症患者教育中语用身份的建构及解决方案探讨
4
作者 崔中良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6-70,共5页
孤独症的心智理论和直接感知理论都将孤独症归结为对他心通达的能力问题,但是并没有详细考察在通达他心之前的语用身份预设问题。通过详细探索孤独症患者在教育过程中的语用身份叙事能力减弱、语用身份感的消退和语用身份划分困难的问题... 孤独症的心智理论和直接感知理论都将孤独症归结为对他心通达的能力问题,但是并没有详细考察在通达他心之前的语用身份预设问题。通过详细探索孤独症患者在教育过程中的语用身份叙事能力减弱、语用身份感的消退和语用身份划分困难的问题,指出孤独症与语用身份有内在的前提性关联,而孤独症患者语用身份建构的主体间性基础表现为语用身份建构的非心智性、情感独特性和情境性。在此基础上,提出角色扮演教育是解决孤独症患者教育中的语用身份建构问题的一个方案,通过角色扮演实现身体感知互换、情感互换和情境互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 语用身份预设 语用身份建构 角色扮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