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5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研究评析 被引量:185
1
作者 王莹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0-53,共4页
身份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与类别、角色等概念相联系,揭示的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本文梳理了身份—认同(identity)概念的发展脉络。对目前关于身份—认同研究的重要理论——社会认同理论的研究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身份 认同 社会认同 身份建构
下载PDF
身份建构研究综述 被引量:106
2
作者 项蕴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88-192,共5页
身份建构研究在话语形式、身份类型、相关研究问题和研究视角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并且呈现跨学科的趋势。社会建构理论家探讨了语言、权力与身份的关系,强调批评意识和自我身份意识的重要性。语言学家研究在特定的语境中话语对身份的建构... 身份建构研究在话语形式、身份类型、相关研究问题和研究视角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并且呈现跨学科的趋势。社会建构理论家探讨了语言、权力与身份的关系,强调批评意识和自我身份意识的重要性。语言学家研究在特定的语境中话语对身份的建构作用。本文以奥巴马的总统就职演说为例,对相关的哲学和语言学理论进行了阐释,指出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有中国特色的、跨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身份建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建构理论 身份 身份建构 批评性话语分析 跨学科研究
下载PDF
数字时代的身份构建及其法律保障:以个人信息保护为中心的思考 被引量:101
3
作者 陆青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23,共21页
个人信息保护的对象并不是个人信息本身,而是个人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身份建构的自主性和完整性。通过历史梳理可以发现,人格权的发展过程,其实也是个人身份权益不断得到法律彰显的过程。而个人信息保护的规范特质,其实在于将对"作为... 个人信息保护的对象并不是个人信息本身,而是个人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身份建构的自主性和完整性。通过历史梳理可以发现,人格权的发展过程,其实也是个人身份权益不断得到法律彰显的过程。而个人信息保护的规范特质,其实在于将对"作为结果的个人身份保护"转向了"作为生成过程的个人身份保护"。个人身份权益尤其是动态身份权益(也即个人的社会镜像)的保护,并不能为姓名、肖像、名誉、隐私等具体人格权保护所涵盖。在身份建构的视域下,个人信息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有重新梳理和解释的必要。人类进入到数字时代后,面对个体自我的数字化呈现可能带来的身份危机,以数字身份为中心重新建构人际关系调整秩序,或许是未来法治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建构 个人信息 数字身份 隐私权
原文传递
农民工:日常生活中的身份建构与空间型构 被引量:53
4
作者 赵晔琴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75-188,共14页
近年来,中国的"农民工问题"倍受国内外关注。本研究从"社会建构"概念入手,以上海某棚户区中的外来民工为对象,探讨他们进入城市后的身份建构机制。笔者认为,户籍制度的存在是农民工身份被建构和维持的宏观背景;同时... 近年来,中国的"农民工问题"倍受国内外关注。本研究从"社会建构"概念入手,以上海某棚户区中的外来民工为对象,探讨他们进入城市后的身份建构机制。笔者认为,户籍制度的存在是农民工身份被建构和维持的宏观背景;同时,在与本地居民混居的社区中,这种集体身份也通过日常交往和城市居民的话语被建构和符号化,并获得了广泛的认同。笔者在文中提出"移民空间"的概念,即随着乡城迁移人员在城市的集聚,"农民工"聚居区这一独特的城市空间正在慢慢形成,并成为身份认同的一个空间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建构 农民工 移民空间 符号化
下载PDF
逆境中的坚守:乡村教师身份建构中的情感劳动与教育情怀 被引量:47
5
作者 沈伟 王娟 孙天慈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54-62,共9页
乡村教师情感、情怀是影响其留任的重要因素,然而已有的教师身份建构研究中甚少回答教师的情感劳动及教育情怀在其中的作用的问题。本研究以优秀乡村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焦点小组访谈确定四个典型案例对其进行个别访谈,运用NVivo12对访... 乡村教师情感、情怀是影响其留任的重要因素,然而已有的教师身份建构研究中甚少回答教师的情感劳动及教育情怀在其中的作用的问题。本研究以优秀乡村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焦点小组访谈确定四个典型案例对其进行个别访谈,运用NVivo12对访谈材料进行三级编码。研究发现,情感劳动在乡村教师身份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教师的留职意向;师生关系是影响乡村教师身份建构的关键因素;教育情怀是乡村教师坚守逆境的重要动力。故要让乡村教师"留得住"和"留得久",需营造良好的乡村环境,让教师乐于从教;为乡村教师提供心理、情感、专业支持,缓解教师消极的情感劳动;同时基于乡村,为乡村培育有情怀的教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情感劳动 教育情怀 身份建构
原文传递
鲍德里亚符号消费理论述评 被引量:33
6
作者 黄波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4,共4页
鲍德里亚是当代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在《消费社会》一书中,他以符号学为切入点,对消费社会进行了审视与诊断,认为消费不再是物的消费、而是符号消费,符号消费其实质在于对人们社会身份的建构,因而符号消费的目的在于对差异的追求。鲍德... 鲍德里亚是当代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在《消费社会》一书中,他以符号学为切入点,对消费社会进行了审视与诊断,认为消费不再是物的消费、而是符号消费,符号消费其实质在于对人们社会身份的建构,因而符号消费的目的在于对差异的追求。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带着对消费异化的批判,开启了研究消费社会的新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符号消费 身份建构 大众媒介
下载PDF
赋能智慧治理:数字公民的身份建构与价值实现 被引量:32
7
作者 顾爱华 孙莹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57,154,155,共13页
数字公民是智慧治理的基础和关键驱动力。数字公民的身份能够使人们在数字世界中不是作为代码而存在,而是作为技术的使用者和协作者而存在,并通过数字世界对物理世界的传导过程,实现物理世界公民身份与数字世界公民身份的同步革新和增权... 数字公民是智慧治理的基础和关键驱动力。数字公民的身份能够使人们在数字世界中不是作为代码而存在,而是作为技术的使用者和协作者而存在,并通过数字世界对物理世界的传导过程,实现物理世界公民身份与数字世界公民身份的同步革新和增权,赋能现实社会的智慧发展。智慧治理既是对人的主体性的肯定,也是人的价值的回归。而人作为治理中最活跃的因素,在智慧治理中也被赋予了新的身份,即获得认可并积极行动的数字公民。数字公民不仅仅是0和1的多种排列组合体,也是人的情感体验、交往价值等的交互融合体,更是数字治理走向智慧治理的重要载体。因此,探索数字公民的身份建构逻辑及价值实现路径,能够在新的技术样态下赋能智慧治理,打造数字技术与治理生态正向循环的圈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公民 智慧治理 身份建构 价值实现 政府创新
下载PDF
言语交际中的身份建构及其理据研究 被引量:31
8
作者 袁周敏 方宗祥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56-59,63,共5页
说话人主体拥有多元身份,其会话互动的过程也是身份建构的过程。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社会身份理论、身份传播理论、巴赫金对话理论为身份建构的研究提供了理论理据。对言语交际中身份建构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解释言语交际中各种语用现象... 说话人主体拥有多元身份,其会话互动的过程也是身份建构的过程。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社会身份理论、身份传播理论、巴赫金对话理论为身份建构的研究提供了理论理据。对言语交际中身份建构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解释言语交际中各种语用现象,同时为话语在线推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建构 身份突显 交际需要 言语交际
下载PDF
破碎的自我:“小镇做题家”的身份建构困境 被引量:31
9
作者 李沁柯 夏柱智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1-88,95,共9页
出身小镇、拥有高学历的青年大学生本该是教育竞争和应试评价体系中的成功者,却因受制于现实的社会流动困境和预期落差带来的身份失落,在网络空间自嘲为“废物”,并试图通过“小镇做题家”这一网络新语词重构自我的身份认同。由文本分... 出身小镇、拥有高学历的青年大学生本该是教育竞争和应试评价体系中的成功者,却因受制于现实的社会流动困境和预期落差带来的身份失落,在网络空间自嘲为“废物”,并试图通过“小镇做题家”这一网络新语词重构自我的身份认同。由文本分析及线上田野研究发现,“小镇做题家”的网络自我呈现是破碎的,包括自我设限、自我拉扯、自我铭写、自我疗愈四种表征,陷入身份建构困境。可将这种身份困境归因于三种结构性因素:原生家庭的期待和社会流动现实、教育竞争异化和学历的身份功能缩减、媒介流动中的情绪传染与放大。所以重构小镇青年大学生的自我主体性,需要理性认知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回归教育“认识自己”的本源,在不断与自我和解中体悟“平凡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镇做题家 自我认知 身份建构 教育竞争
下载PDF
报刊和微博中老年人身份建构差异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刘文宇 李珂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1-80,共10页
当今媒体对于老年人的报道立场褒贬不一,老年群体的媒介形象由此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本研究以社会认知视角下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为主要方法,融合集体身份建构与话语策略理论,分别从微观话语结构、中观话语策略以及宏观社会语境来研究老年... 当今媒体对于老年人的报道立场褒贬不一,老年群体的媒介形象由此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本研究以社会认知视角下的批评性话语分析为主要方法,融合集体身份建构与话语策略理论,分别从微观话语结构、中观话语策略以及宏观社会语境来研究老年人身份建构。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分析探讨老年人社会身份在我国主流报刊与微博中的话语建构差异。研究发现:(1)报刊与微博文本生产者皆通过构建不同类型心智模型突出针对老年群体的极化意识形态;(2)针对老年人议题,报刊和微博采取不同的话语策略和报道框架构建"老年人"身份。报刊中多用"积极参与"、"奉献服务"、"宝刀未老"等正面视角化叙事框架策略;而微博则主要选取"晚年拮据"、"为老不尊"、"以怨报德"负面视角化叙事框架与述谓策略操纵话语,塑造"老年人"身份;(3)与报刊相比,微博多元化的话语特点塑造了更加多样化的"老年人"身份;(4)老年群体与年轻群体间的不平等权力关系、各类媒介传达的消极刻板印象是影响老年人身份概念化建构过程的两个最突出社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性话语分析 身份建构 话语结构 话语策略 媒体
原文传递
互文性与身份建构话语策略 被引量:25
11
作者 陈建平 王加林 《中国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38,共7页
语言与身份研究近年来吸引了包括社会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者的关注;学者们的研究结果普遍认为身份可以通过话语实践得到建构。本文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角度来考察互文性作为话语策略在身份建构中的作用。文... 语言与身份研究近年来吸引了包括社会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者的关注;学者们的研究结果普遍认为身份可以通过话语实践得到建构。本文从批评性话语分析的角度来考察互文性作为话语策略在身份建构中的作用。文章将通过对比分析香港回归前后香港政府的施政报告,举例说明互文性话语是语篇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重要话语策略,具有鲜明的社会符号潜势,能在身份建构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为互文性的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同时也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丰富和推进关于身份理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身份建构 话语策略
原文传递
消费文化、身份建构、现代化——美国二十世纪消费文化的流变 被引量:19
12
作者 蒋道超 《外语研究》 2004年第2期71-75,共5页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美国兴起了消费文化热 ,人们的观念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由过去清教思想强调的克制、勤俭 ,变为现代注重的欲望、张扬和享乐。消费文化影响之大出乎人们的预料。有人甚至认为美国生活的主导力量变成了消费文化...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美国兴起了消费文化热 ,人们的观念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由过去清教思想强调的克制、勤俭 ,变为现代注重的欲望、张扬和享乐。消费文化影响之大出乎人们的预料。有人甚至认为美国生活的主导力量变成了消费文化。对这场思想文化界的巨变 ,学术界一直到 2 0世纪 80年代才开始系统研究。本文即是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探索了美国消费文化的起因、含义和影响 ,并提出了我们对消费文化应持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文化 身份建构 现代化 广告 象征
下载PDF
身份建构的应用研究述评 被引量:23
13
作者 袁周敏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43,共6页
身份建构的研究业已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焦点问题和语用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本文在综述日常话语、机构话语和商业话语领域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指出身份建构在研究方法上需要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增加定量分析,语料选择上需要尽可能地选取动... 身份建构的研究业已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焦点问题和语用学研究的前沿课题。本文在综述日常话语、机构话语和商业话语领域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指出身份建构在研究方法上需要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增加定量分析,语料选择上需要尽可能地选取动态的自然语料;还需要从不同的理论视角汲取营养,不仅从语言结构层面而且需要从会话结构层面动态地分析身份建构的语言表现和工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身份 身份建构 日常会话 机构话语 商业话语
下载PDF
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的身份建构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袁周敏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61-66,共6页
运用相关身份理论,以克林顿总统第一任就职演说为语料,从文化层面、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探讨总统演说话语中身份建构的实现形式。说话人建构不同的身份是由其某一具体阶段的交际需要决定的,说话人能够合理运用各种语言手段建构相关身份... 运用相关身份理论,以克林顿总统第一任就职演说为语料,从文化层面、词汇层面和句法层面探讨总统演说话语中身份建构的实现形式。说话人建构不同的身份是由其某一具体阶段的交际需要决定的,说话人能够合理运用各种语言手段建构相关身份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职演说 身份建构 交际需要
下载PDF
高校贫困生身份建构、群体认同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22
15
作者 周菲 《教育学术月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5-81,94,共8页
以整合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视角,采用质性方法对高校贫困生群体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高校贫困生群体身份是社会建构的结果,这一建构过程遵循社会表征过程范式,在歧视贫穷的主流话语中,这一群体不可避免地附带了社会对贫穷的属性认知,... 以整合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为研究视角,采用质性方法对高校贫困生群体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高校贫困生群体身份是社会建构的结果,这一建构过程遵循社会表征过程范式,在歧视贫穷的主流话语中,这一群体不可避免地附带了社会对贫穷的属性认知,即具有污名化倾向。高校贫困生对社会所建构的群体身份认同与否主要依据群体间的比较,当比较结果有利于贫困生群体时,他们倾向于集体认同;当比较结果不利于本群体时,他们倾向于对集体的排斥。高校贫困生会采取一定的应对策略避免使自己处于群体比较的不利境地。研究结果为理解教育公平和贫困生事务提供了新的视角,对高校资助方案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贫困生 身份建构 群体认同 应对策略
原文传递
爱尔兰,永远的爱尔兰——乔伊斯式的爱尔兰性,兼论否定性身份认同 被引量:20
16
作者 陶家俊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8-54,共7页
无论是从后殖民还是现代性视角分析 ,爱尔兰性是较完整地把握詹姆斯·乔伊斯思想的关键。与爱尔兰政治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的爱尔兰民族身份重构不同 ,乔伊斯关注的焦点是 :民族主义政治的混乱现实 ,现代城市爱尔兰 ,深陷世俗和... 无论是从后殖民还是现代性视角分析 ,爱尔兰性是较完整地把握詹姆斯·乔伊斯思想的关键。与爱尔兰政治民族主义和文化民族主义的爱尔兰民族身份重构不同 ,乔伊斯关注的焦点是 :民族主义政治的混乱现实 ,现代城市爱尔兰 ,深陷世俗和宗教殖民主义、后殖民政治以及现代性牢笼中的爱尔兰主体。因此 ,乔伊斯的爱尔兰身份建构遵循否定之否定逻辑 ,以彻底的文学批判方式勾画现代爱尔兰人的心灵图景 ,重构爱尔兰的现代历史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斯·乔伊斯 爱尔兰 后殖民 文学批判 现代性 世俗 身份建构 政治民族主义 殖民主义 重构
原文传递
移动传播时代社会支持的重构:以抖音平台癌症青年为例 被引量:22
17
作者 涂炯 周惠容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76-84,共9页
本文基于对抖音平台多位癌症青年的网络访谈及线上观察,发现因患癌而遭遇传统社会支持断裂的病人,更易于使用互联网平台来重构社会支持。患癌青年通过流动空间里的自我呈现与虚拟网络里的即时互动,获取去剥夺感的情感关怀、身份重构与... 本文基于对抖音平台多位癌症青年的网络访谈及线上观察,发现因患癌而遭遇传统社会支持断裂的病人,更易于使用互联网平台来重构社会支持。患癌青年通过流动空间里的自我呈现与虚拟网络里的即时互动,获取去剥夺感的情感关怀、身份重构与自我价值的实现、非互惠性的物质酬赏和治疗帮助,从而让陌生人的边缘性支持转化为生活世界里的核心支持。但网络世界的复杂性、流动性与虚拟性,使得这种新型社会支持面临着支持链条脆弱易断、支持动机善恶难辨、支持生态非可持续等诸多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症青年 移动互联网平台 社会支持 虚拟互动 身份建构
下载PDF
身份建构过程中行为体的施动性--基于社会化理论与社会身份理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景晓强 景晓娟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世界政治是关于身份建构的政治。对于行为体如何在身份建构过程中发挥施动性,社会化理论和社会身份理论有不同的解释。在社会化理论视角下,社会化者借助强势地位,通过军事强制、利益奖惩、规范传授等机制主导身份建构过程,而受到安全、... 世界政治是关于身份建构的政治。对于行为体如何在身份建构过程中发挥施动性,社会化理论和社会身份理论有不同的解释。在社会化理论视角下,社会化者借助强势地位,通过军事强制、利益奖惩、规范传授等机制主导身份建构过程,而受到安全、利益和行为适当性的驱动,被社会化者会在不同程度上接受或者内化给定的身份。无论是社会化者还是被社会化者,行为体的施动性表现为对结构的强化性再造。而在社会身份理论视角下,行为体不分强弱,同样都可以主导身份建构过程,身份建构是集体自尊驱动下的自主过程。社会竞争、社会创造和社会流动是常用的身份建构战略。行为体的施动性使结构变革成为可能。在比较这两种理论的基础上,文章指出了该领域进一步研究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建构 行为体 施动性 社会化理论 社会身份理论
原文传递
国际反恐话语双重标准的形成基础与机制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曾向红 陈科睿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15,共13页
国际反恐话语双重标准体现为对不同的受害国家群体表达不同的情感态度。在目前对反恐话语双重标准的分析中存在"舆论成见"与"现状成见"等缺陷,导致对其形成原因的解释不足。通过将"文明标准"与心理学研... 国际反恐话语双重标准体现为对不同的受害国家群体表达不同的情感态度。在目前对反恐话语双重标准的分析中存在"舆论成见"与"现状成见"等缺陷,导致对其形成原因的解释不足。通过将"文明标准"与心理学研究中的共情视角纳入到分析中,可以提供一种理解反恐话语双重标准形成原因的分析框架。"文明标准"确定了不同群体间的关系,即自我与别国是内群体还是外群体的区别。共情机制使得自我对内群体成员发生的恐袭反应激烈且充满同情,对外群体成员发生的恐袭反应温和并表现出冷漠的态度。明确反恐话语双重标准的形成基础与形成机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就理论意义而言,这有助于澄清反恐话语双重标准的形成原因,纠正相关经验分析中存在的成见。就现实意义而言,有助于反思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在反恐问题上的表现,从而对改善恐怖主义的全球治理提供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反恐话语 双重标准 身份建构 共情偏差 恐怖主义治理
下载PDF
学术会话中人称代词身份建构功能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任育新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28,共6页
本研究以博士论文开题报告会为语料来源,考察了学术会话中专家委员会成员如何运用人称代词建构语用身份。分析表明,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咱们"作为一种重要的语用语言策略可以建构多种身份,且不同身... 本研究以博士论文开题报告会为语料来源,考察了学术会话中专家委员会成员如何运用人称代词建构语用身份。分析表明,第一人称代词"我""我们""咱们"作为一种重要的语用语言策略可以建构多种身份,且不同身份的出现频次有明显差异。另外,第二人称代词单数"你"和第三人称代词单数"她/他"也在身份建构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此类机构性互动的本质特征,对学术会话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会话 人称代词 身份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