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汉字发展中的跨结构变化
被引量:9
- 1
-
-
作者
齐元涛
-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
出处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1-186,192,共6页
-
基金
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隋唐五代碑刻文献电子典藏及属性描述>(08JJD740060)资金的资助
-
文摘
汉字的跨结构变化是指汉字在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跨越原有结构层级的变化。跨结构变化造成了汉字形体的重大变化,表现为构件粘合、构件分离和构件重组。跨结构变化是在汉字书写便捷的促动下形成的,属于汉字形体的正常发展,同时也造成了汉字理据讲解的困难和汉字基础构件数量的增加,使汉字的系统性降低。
-
关键词
汉字
结构
层次
跨结构变化
-
Keywords
Chinese characters,structure,layer,cross-structure change
-
分类号
H12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异体字构形理据探析四则
- 2
-
-
作者
吴长新
邓章应
-
机构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
出处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68-73,共6页
-
文摘
本文对异体字“[犭仢]”、“■”、“渕”和“剬”的构形理据进行了分析。“[犭仢]”产生的原因为“豸”字构件受“豕”字字形类化而先产生“撇捺”画,经过后期讹写变成“亻”构件,且“豸”与“犭”构件互通。“■”产生的原因为“恇”的右半部分因笔画变异后产生异体“■”,后期“∟”笔画因与构件“辶”外形相似而产生混同误写;“渕”产生的原因为简单符号替代复杂笔画后,新生笔画组合受强势构件产生“层级构件化”为“关”及“刂”,后丢失多余笔画“丿”;“剬”产生的原因为“制”的古文字形中“竖画”断裂后。经历两次“层级构件化”规律,下半部分被“而”替代后形成。
-
关键词
构形理据
跨结构变化
层级构件化
强势构件
-
Keywords
shaping reason
transformation through different structure
hierarchical component of stroke combinations
strong component.
-
分类号
H124.3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