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门经开区:潮涌江海风帆劲
1
作者 《中国外资》 2024年第11期51-53,共3页
综合实力位居江苏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的海门经开区,已经形成了产业能级提升、跨江融合发展、发展环境优化的坚实基础,走出了具有时代特点、区域特征、自身特色的国家级经开区发展之路,正在昂首向着下一个“黄金三十年”迈进。
关键词 国家级开发区 环境优化 区域特征 融合 经开区 第一方阵 能级提升 海门
下载PDF
在融入区域协调发展大局中彰显更大作为
2
作者 吴新明 《唯实》 2024年第2期21-23,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江苏考察调研,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把脉指向、擘画蓝图,就区域协调发展明确要求江苏“做好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大文章”。江苏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强调,要以改革为引领,积极融入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江苏考察调研,为江苏高质量发展把脉指向、擘画蓝图,就区域协调发展明确要求江苏“做好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大文章”。江苏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强调,要以改革为引领,积极融入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强战略协同、工作对接和机制创新,实现相互赋能、共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战略协同 长三角一体化 经济带 融合 机制创新 考察调研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跨江融合导向的城市群过江通道发展策略研究——以扬子江城市群为例
3
作者 魏海磊 叶碧青 《综合运输》 2023年第7期154-160,共7页
以扬子江城市群为例,基于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系统分析了不同区段过江出行特征,创新重力模型法和增长率法结合,对过江出行总量进行预测,构建了基于综合影响因素的Logit模型对不同方式过江出行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跨江融合导向下城市群过江... 以扬子江城市群为例,基于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系统分析了不同区段过江出行特征,创新重力模型法和增长率法结合,对过江出行总量进行预测,构建了基于综合影响因素的Logit模型对不同方式过江出行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跨江融合导向下城市群过江通道规划布局、建设时序、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发展策略,以期对其他城市群过江通道发展有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融合 通道 需求预测
原文传递
加快打造宁扬毗邻合作示范区
4
作者 刘春华 《江苏政协》 2023年第10期36-37,共2页
宁扬自古人文相亲、地缘相近、发展相关。近年来,扬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宁镇扬一体化建设工作,明确提出要把宁镇扬一体化作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支点,打造宁扬毗邻地区合作示范区。扬州市委主要领导在仪征调研时强调,仪征要争做... 宁扬自古人文相亲、地缘相近、发展相关。近年来,扬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宁镇扬一体化建设工作,明确提出要把宁镇扬一体化作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支点,打造宁扬毗邻地区合作示范区。扬州市委主要领导在仪征调研时强调,仪征要争做长三角一体化和跨江融合发展的先行者、示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 市委主要领导 合作示范区 扬州市委 融合 毗邻地区 融入长三角 宁镇扬一体化
原文传递
新时期高水平推进锡常泰跨江融合发展的路径
5
作者 潘娟 《唯实》 2023年第4期64-66,共3页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地区互联互通更加顺畅,创新协作更加紧密,资源要素流动更加便捷,人文交流更加频繁。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江苏提出“做深做实苏锡常、宁镇扬一体化发展和锡常泰、苏...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地区互联互通更加顺畅,创新协作更加紧密,资源要素流动更加便捷,人文交流更加频繁。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江苏提出“做深做实苏锡常、宁镇扬一体化发展和锡常泰、苏通跨江融合,加快推进省内全域一体化,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国内大循环”。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支持苏中地区跨江融合,加快实现中部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要素流动 中部崛起 人文交流 苏锡常 苏中地区 党代会报告 互联互通
下载PDF
海门区推动跨江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6
作者 沈旭东 《唯实》 2023年第1期77-79,共3页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优化沿江沿海生产力布局,助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南通市海门区通江通海连南通主城,位于沪苏通核心三角的“黄金三角...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优化沿江沿海生产力布局,助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南通市海门区通江通海连南通主城,位于沪苏通核心三角的“黄金三角”,具有对接上海、融入苏南的天然优势和现实条件。近年来,该区抢抓战略发展机遇,积极探索跨江融合、区域协同发展新路径,全力打造南通“建设大门户”的“第一窗口”,争当“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示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发展战略 生产力布局 区域协同发展 天然优势 融合 长三角 党代会报告 更高质量
下载PDF
泰州常州跨江融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邵泽义 马尚亭 《江南论坛》 2022年第2期31-35,共5页
区域协调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安排。地区融合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江河两岸相互独立且发展不平衡的两个实体单元,在发展处于特定区间时便会推动实现融合发展、联动发展,这是国内外江河流域城市发展的... 区域协调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安排。地区融合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江河两岸相互独立且发展不平衡的两个实体单元,在发展处于特定区间时便会推动实现融合发展、联动发展,这是国内外江河流域城市发展的共性路径。泰州和常州两地的发展符合江河流域联动发展的基本表征。常泰大桥的建成为两地实现跨江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两地在地理、文化和产业方面具备了实现跨江融合发展的充分基础,要在交通、产业、公共服务方面通过构建同城化联通网络、协同化发展平台和共享化民生圈层的方式推动实现两地融合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这对助力江苏“中轴崛起”、长三角核心区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泰大桥 泰州 常州 融合 发展
下载PDF
江苏跨江融合发展中人民群众获得感研究--以无锡、泰州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成长春 陈琳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8,共8页
跨江通道的开通为跨行政区资源优化配置创造了条件,园区跨江联动增强了城市间的耦合度和利益趋同性。以江南无锡和江北泰州为例,分析跨江融合发展中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研究发现,城市产业创新升级速度缓慢带来城市发展差距大、环境污染... 跨江通道的开通为跨行政区资源优化配置创造了条件,园区跨江联动增强了城市间的耦合度和利益趋同性。以江南无锡和江北泰州为例,分析跨江融合发展中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研究发现,城市产业创新升级速度缓慢带来城市发展差距大、环境污染严重、居民就业层次不高等问题;公共服务体系层次不高引发居民对交通出行便利程度、医疗卫生条件及基础教育的不满;生态环境整治能力不足表现为水质差、水资源治理能力弱和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由此,从政策绩效、经济成就和民生价值方面提出提升融合发展中人民群众获得感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人民群众 获得感
下载PDF
高水平一体化建设跨江融合新平台 被引量:1
9
作者 虞越嵩 《群众》 2022年第8期24-25,共2页
南北挂钩共建开发区是江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和亮点品牌。自2006年起,共建园区已成为我省南北挂钩合作的重要抓手和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发挥着跨江联动、整合南北优势资源、缩小南北发展差距的积极作用。2009年、2010... 南北挂钩共建开发区是江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和亮点品牌。自2006年起,共建园区已成为我省南北挂钩合作的重要抓手和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发挥着跨江联动、整合南北优势资源、缩小南北发展差距的积极作用。2009年、2010年南通分别与“隔江相望”的苏州、无锡合作共建苏通、锡通科技产业园。2020年,为落实《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的要求,策应上海大都市圈协同发展的现实需求,南通市委市政府着力推进苏通、锡通园区一体化运作,成立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推动“跨江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区域 科技产业园区 一体化运作 合作共建 融合 区域协调发展 创新举措 南通市委
下载PDF
推进苏中苏南融合发展是江苏实现“两个率先”战略举措——扬州跨江融合发展“新路”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扬州跨江融合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蒋伏虎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第19期48-52,共5页
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要求。江苏省决定在扬州开展"跨江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探索苏中与苏南地区协调发展的"新路",在新的起点上更好地推进"两个率先"。扬州的初步经... 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要求。江苏省决定在扬州开展"跨江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探索苏中与苏南地区协调发展的"新路",在新的起点上更好地推进"两个率先"。扬州的初步经验是:变革思维方式,以深化改革为融合发展增添动力;发展现代交通,以互联互通为融合发展畅通道路;强化经济合作,以重大项目为融合发展提供经济支撑;改善自然生态,以秀美环境为融合发展提供保障;提升民生水平,以人民幸福为融合发展确立根本宗旨。推进扬州与苏南的深度融合,扬州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实力,省委、省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苏南需要进一步增强对融合发展的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扬州 苏南 协调发展
下载PDF
深化南北结对帮扶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登辉 金春鹏 《群众》 2022年第8期20-21,共2页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南北结对帮扶合作是一项重要实践。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我国区域发展的新部署。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做好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大文章”。...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南北结对帮扶合作是一项重要实践。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我国区域发展的新部署。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做好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大文章”。江苏省委省政府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落细落实国家战略,统筹推进区域互补、跨江融合、南北联动,大力提升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着力推动一体化发展成为江苏区域发展的显著特征。在新的起点上,江苏决定深化南北结对帮扶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对帮扶 区域协同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 平衡性 融合 统筹推进 苏区域 联动
下载PDF
打造南北共建示范工业园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建林 《群众》 2019年第21期29-30,共2页
江苏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首次提出“加快省内全域一体化”,明确要求“更好地推动苏南苏中苏北南北联动、跨江融合”。作为全省南北共建园区的先行者,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在历年全省共建园区考核中始终位列第一,2019年实现“十连冠”,被人们... 江苏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首次提出“加快省内全域一体化”,明确要求“更好地推动苏南苏中苏北南北联动、跨江融合”。作为全省南北共建园区的先行者,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在历年全省共建园区考核中始终位列第一,2019年实现“十连冠”,被人们称作“苏北好江南”,成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标杆,为构建省内全域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提供了良好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共建园区 工业园区 全域 融合 一体化 发展新格局
下载PDF
跨江融合 锡通联动——以无锡市梁溪区与南通市崇川区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康权 《江南论坛》 2021年第5期43-45,共3页
锡通两地,人缘相近、地域相连、经济相融、文脉相通。长期以来,两地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市功能、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与对接,合作交流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一、无锡市与南通市战略合作框架背景(一)无锡百年工商文化历... 锡通两地,人缘相近、地域相连、经济相融、文脉相通。长期以来,两地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市功能、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与对接,合作交流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一、无锡市与南通市战略合作框架背景(一)无锡百年工商文化历史悠久,人均GDP全国第二无锡是江南文明发源地之一,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末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设施 合作框架 人均GDP 工商文化 文明发源地 深度融合 融合 无锡市
下载PDF
南京都市圈下扬-镇合并跨江融合发展浅议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广桂 陈云岳 《中国农业会计》 2021年第8期49-51,共3页
“1+3”功能区的发展战略构想是江苏的顶级发展战略。本文从行政区划调整的角度出发,在剖析江苏省跨江融合及南京都市圈、宁镇扬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了“扬州-镇江”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并进一步论证了“扬州-镇江”跨江融... “1+3”功能区的发展战略构想是江苏的顶级发展战略。本文从行政区划调整的角度出发,在剖析江苏省跨江融合及南京都市圈、宁镇扬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了“扬州-镇江”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并进一步论证了“扬州-镇江”跨江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得出“扬州-镇江”务必进行战略性行政区划合并的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镇 融合 一体化发展 聚集(虹吸)效应 辐射效应
下载PDF
跨江融合发展背景下扬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新途径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万川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第14期136-137,共2页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提升自身办学质量和科研实力的重要途径。跨江融合发展为扬州在交通、金融、产业和科学资源等诸多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在扬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在分析跨江融合发展给...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提升自身办学质量和科研实力的重要途径。跨江融合发展为扬州在交通、金融、产业和科学资源等诸多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在扬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在分析跨江融合发展给校企合作带来新机遇的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在扬高职院校实现深层次、宽领域校企合作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高职 校企合作 新途径
下载PDF
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与路径选择——基于南通产业跨江融合数据样本视角
16
作者 顾青山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8,共8页
推进跨区域产业融合发展,是发挥比较优势互补耦合功能,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南通与上海、苏南城市隔江相望,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南通产业跨江融合的独特优势。明晰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聚焦区域经济联系、区域比... 推进跨区域产业融合发展,是发挥比较优势互补耦合功能,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抉择。南通与上海、苏南城市隔江相望,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成为南通产业跨江融合的独特优势。明晰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聚焦区域经济联系、区域比较优势、区域创新活动、区域产业分工和区域产业协同在产业融合中的驱动作用,不仅为南通产业跨江融合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同时也为其他跨区域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因此,推进南通产业跨江融合,必须密切区域产业联系,畅通生产要素流动;提升配套体系整体效率,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实施制造产业高端引领,优化区域产业分工;强化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增强产业集聚和扩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融合 比较优势 互补耦合 内在机理
下载PDF
跨江融合发展中苏中三市政府关系的再审视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萍 王海峰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66-69,共4页
苏中是一块"承(苏)南启(苏)北"的跳板。苏中三市融合发展、特色发展对推动苏中崛起和区域协同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在此过程中必须发挥好省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引导协调作用,理顺好苏中与苏南乃至长三角城市政府的关系,合理定位苏... 苏中是一块"承(苏)南启(苏)北"的跳板。苏中三市融合发展、特色发展对推动苏中崛起和区域协同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在此过程中必须发挥好省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引导协调作用,理顺好苏中与苏南乃至长三角城市政府的关系,合理定位苏中三市政府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苏中城市 政府合作 对策
下载PDF
苏通跨江融合发展对南通人才引进机制的启示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丹锦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第5期84-85,共2页
苏州和南通签署关于跨江融合发展的战略协议,以积极的姿态促进跨江融合发展。人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苏通跨江融合发展规划一方面通过明确两地的发展定位,为南通人才引进指明方向;另一方面,借助苏州的平台优势和经验,优化南通现有人... 苏州和南通签署关于跨江融合发展的战略协议,以积极的姿态促进跨江融合发展。人才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苏通跨江融合发展规划一方面通过明确两地的发展定位,为南通人才引进指明方向;另一方面,借助苏州的平台优势和经验,优化南通现有人才引进机制,为南通未来人才引进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经济发展 人才引进 苏通
原文传递
南北联动:助力产业跨江融合 被引量:1
19
作者 简晓彬 刘峻源 《群众》 2020年第22期38-39,共2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此前召开的江苏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明确要求,把新发展格局作为全省谋划下一步经济工作的大坐标,以省内循环为牵引,支撑国内循环、推动东亚循环、促进国际循环。南北联动、跨江融合,加快省内全域一体化,是江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协调的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径,更是把握新形势深度融入“双循环”的破题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经济体系 融合 双循环 高质量发展 持续健康发展 创新能力 更高质量 联动
下载PDF
积极推动海门跨江融合
20
作者 郭晓敏 《瞭望》 2022年第31期56-57,共2页
海门抢抓机遇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推动跨江融合海门与上海一江相隔,在生态、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和民生领域联系紧密,合作广泛,正在加速推动“同城化”的公共服务、“协作式”的生态共保、“无差别”的人文体验。
关键词 一体化发展战略 抢抓机遇 同城化 融合 共保 公共服务 民生领域 协作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