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跨膜型抗CD3单链抗体介导淋巴细胞体外特异性杀伤AFP阳性肝癌细胞活性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宋月雯 袁向飞 +6 位作者 熊梦裳 林芳珍 卢杨 熊冬生 张砚君 范冬梅 张晴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1-5,共5页
目的将跨膜型抗CD3单链抗体(antiCD3scfv)特异性修饰于肝癌细胞膜表面,观察其介导淋巴细胞体外特异性杀伤AFP阳性(AFP+)肝癌细胞的活性。方法培养AFP+人肝癌细胞HepG2、Huh-7和AFP阴性(AFP-)正常人肝细胞HL-7702、人乳腺癌细胞MCF-7,以... 目的将跨膜型抗CD3单链抗体(antiCD3scfv)特异性修饰于肝癌细胞膜表面,观察其介导淋巴细胞体外特异性杀伤AFP阳性(AFP+)肝癌细胞的活性。方法培养AFP+人肝癌细胞HepG2、Huh-7和AFP阴性(AFP-)正常人肝细胞HL-7702、人乳腺癌细胞MCF-7,以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作为效应细胞;取HepG2细胞,分别感染含人AFP启动子(hAFPp)操控CD3scfv的腺病毒(AdCD3scfv)、AdTrack对照腺病毒,加入PBMC,分别采用显微镜、活细胞工作站监测HepG2靶细胞与PBMC结合情况和相互作用;取HepG2、Huh-7、HL-7702和MCF-7细胞,分别感染AdCD3scfv、AdTrack及PBS,加入PBMC,采用CytoToX96非放射性细胞毒方法定量检测淋巴细胞对不同靶细胞的杀伤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活化表面标志分子CD69、CD25,ELISA法检测免疫细胞因子IL-2、TNF-α、IFN-γ。结果感染AdCD3scfv的HepG2细胞表面表达antiCD3scfv分子并与PBMC表面CD3分子结合,使PBMC聚集于HepG2细胞周围,15 h后几乎所有HepG2细胞漂起或消失;感染AdTrack的HepG2细胞不与PBMC结合,形态无明显变化。与PBMC共培养12 h,与感染AdTrack、PBS的AFP+细胞比较,感染AdCD3scfv的细胞死亡率增高,细胞中CD69、CD25及上清液IL-2、IFN-γ、TNF-α表达增加(P均<0.05);感染AdTrack、PBS的各类细胞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且PBMC对AFP-细胞的杀伤作用有限。结论跨膜型antiCD3scfv分子可绕过抗原表达或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局限,直接介导淋巴细胞特异性杀伤AFP+肝癌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模型cd3单链抗体 免疫治疗 淋巴细胞 甲胎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